学术投稿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医学研究, 收集资料, 专业设计, 实验设计, 分析资料, 统计方法, 统计学设计, 统计学分析, 整理, 原始资料, 样本含量, 研究对象, 先后顺序, 统计推断, 统计描述, 统计工作, 检测, 分组原则, 可比性, 指标
摘要:按工作性质及其先后顺序,可将医学统计工作分为实验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实验设计是开展某项医学研究工作的关键,包括医学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医学专业设计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样本含量、获取样本的方法、分组原则、观察(检测)指标、统计方法等。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各种试验、检测或调查,要求资料完整、准确、及时、有足够数量、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等。整理资料包括原始资料的检查与核对、对资料进行分组与汇总等。分析资料即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磷酸盐药物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约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1]。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每增长10岁,其房颤事件发生率增加1倍;在85~94岁人群发病达到高峰[2-3]。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房颤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60% vs.40%)[4-6]。我国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与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7]。近年来,除了双磷酸盐药物使用的常规不良反应外,逐渐有学者关注到骨质疏松患者长期使用双磷酸盐药物与房颤事件发生风险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钢(综述);蒋电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妇科拟行腹腔镜手术的122例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分别采取哌替啶和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4 h(T2)、12 h(T3)和24 h(T4)各时间点血浆细胞因子和应激反应指标变化。结果Ⅱ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T1~T3时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4时与 T0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 T2、T3时 IL-6水平与Ⅰ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T1~T4时均较T0时明显升高,且T2、T3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 T2、T3时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可较好的平衡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抑制过度应激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安礼俊;胡伟;刘海林;张志捷;李金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肾上腺髓质素及其结合蛋白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M)及 AM结合蛋白(AMBP-1)对梗阻性黄疸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3组(n=8):假手术(Sham)组、梗阻性黄疸对照(Vehicle)组、梗阻性黄疸治疗(AM/AMBP-1)组。于胆道结扎术后第6天,经股静脉输入 AM和 AMBP-1,24 h后取材检测各项指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检测肠黏膜通透性,用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原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肠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组织 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光镜下采用 Chiu′s评分法评测小肠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Vehicle组较 Sham组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增高(P<0.05),血清 TNF-α的水平增高(P<0.05),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及凋亡指数增加(P<0.05),肠黏膜损伤评分增加(P<0.05)。AM/AMBP-1组与 Vehicle组比较,肠黏膜通透性有明显改善(P<0.05),血清TNF-α的水平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凋亡指数下降(P<0.05),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降低(P<0.05)。结论 AM与AMBP-1可以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的高通透性状态,降低小肠组织的细胞凋亡,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作用。

    作者:唐永梁;郭勇;杨俊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必要性研究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必要性。方法将112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分为两组,A组(未留置支架)56例,B组(留置支架)56例,比较两组患者间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支架相关疼痛评分(VAS)、尿路症状评分(USSQ)、肉眼血尿发生率、泌尿系感染率及输尿管狭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泌尿系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 VAS评分、USSQ、肉眼血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输尿管狭窄。结论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单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不必留置输尿管支架。

    作者:张家模;张翾;刘家骥;赵德建;赵涛;高学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专业认证标准下临床医学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

    “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研究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于2009年9月经教育部、原卫生部批准公布,是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指南。本标准是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为适用对象,对教育教学全过程和毕业生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教育部要求2020年要完成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首轮认证工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这就要求各个学校之间按自身实际情况不同因地制宜,制订出符合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支撑体系,在基本要求达到的基础上,彰显特色,达到或超越专业认证标准。

    作者:覃晓龙;葛正龙;李春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对12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30%~70%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若不及时治疗,因进食不当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或吸入性肺炎,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脑卒中预后不良,严重者危及生命,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3]。为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者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丽;徐正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医院质量

    医院质量管理(hospital quality management )是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医院各项工作质量和医疗质量而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和工作环节实施计划、决策、协调、指导及质量信息反馈和处理等以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管理过程[1]。医院质量是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院是一所具有117年历史的综合医院,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评审方针,遵照评审标准,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了三级综合医院的创建。医院对照等级医院标准积极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进行持续整改,在2011年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评审。如何在医院通过“三甲”评审后,保持创建成果,使各项工作不松懈,不出现反复,质量不滑坡,是摆在医院领导班子面前的重要问题。为此本院进行了探讨,采取措施建立医院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医院的质量管理。通过建立医院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医院质量的持续改进,使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张万蓉;冯虎翼;展群岭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生思想道德培养探讨

    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如何,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关系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提高[1],不仅是医学院校教学水平及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还对医院医、教、研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2]。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是教育的核心及灵魂[3]。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出的医师应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者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作一探讨。

    作者:方丽金;杨玉成;洪苏玲;胡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益智活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加益智活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健康体检人群内进行抽样横断面调查和纵向随访研究。益智组92例(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经常参加下列活动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持续时间达5年及以上:象棋、围棋、麻将、扑克、跳棋、书法、绘画及阅读等,参加的频率至少每周2次。筛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匹配的健康体检者9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均不参加上述益智活动或偶尔参加,未达到前述标准。入选者均无基线认知功能损害,排除继续参加工作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自制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定。1年后健康体检时,对两组人员再次使用上述量表进行评估,观察两组评分变化。结果入组时,两组人员 MoCA、MMSE、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益智组与对照组 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CA评分显示益智组有2例(2.2%)低于认知损害的临界值,对照组有6例(6.5%)低于认知损害的临界值,达到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标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活动可能对预防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下降有益,MoCA更适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

    作者:傅朝晖;陈登容;吴娟;邓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维生素D及日照时间对女性原发性高血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规范剂量的维生素D及适度日照时间对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控制影响。方法将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未绝经(50例)及绝经(50例)两组;再将两组按自愿分别分为单纯规范治疗组和维生素 D添加组(规范治疗并辅以每天25μg维生素D添加),运用 ELISA法测定各组25羟维生素[25(OH)D]水平;同时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患者生活习性及日照时间,跟踪时间持续一年,其间监测各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未绝经维生素 D添加组血清25(OH)D水平为(107.8±29.7) nmol/L,较未绝经单纯规范治疗组[(28.9±15.7)nmol/L]显著升高(P<0.05),其血压控制较未绝经单纯规范治疗组好;绝经维生素D添加组血清25(OH)D水平[(115.4±37.1)nmol/L]较绝经规范治疗组[(25.4±18.3)nmol/L]明显升高(P<0.05),其血压控制情况较绝经规范治疗组平稳;习惯性坚持每周不少于10公里散步运动且不少于14 h 日光浴者,血清25(OH)D 水平[(102.4±35.2)nmol/L],较生活无规律者[(24.7±14.1)nmol/L]显著升高(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为(98.5±21.7)nmol/L,与未补充维生素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坚持规范治疗并规范补充维生素 D、适度运动及日照,有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补充维生素D对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作者:区大刚;张栋武;陈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重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职责问题研究

    岗位职责规范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岗位绩效,实施岗位管理的基本制度保障,它明确了各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规定了医务工作人员应该做哪些工作,做到哪个层面,做到什么程度。科学、全面、合理的岗位职责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标准化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是主要承担着辖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任务。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化基层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能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杨玲;颜星;林幻;邓梦露;胡新业;蒲川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HLA-DRB1*1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扁平苔藓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1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扁平苔藓(OL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研究,对纳入的文献依据 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Rev-Man5.2.5进行 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选择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发表偏倚通过绘制漏斗图直观判断和采用Stata12.0做 Egger回归分析及Begg秩相关检验来检测。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OLP组396例研究对象中93例检出 HLA-DRB1*11,等位基因频率23.48%;健康对照组994例研究对象中196例检出 HLA-DRB1*11,等位基因频率19.72%,合并分析时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7,95%CI=0.59~1.94,P>0.05),经 Egger回归分析和Begg秩相关检验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HLA-DRB1*11基因多态性与 OLP易感性未见明显相关性。

    作者:熊亚林;钱利菊;秦朴;刘琴;杜跃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关节镜对膝关节不典型疼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不典型疼痛患者的诊断和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未明确诊断的膝关节疼痛患者7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 MRI、X线检查及膝关节镜诊断性探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膝关节不典型疼痛关节镜探查结果显示:滑膜炎1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2例,髌下脂肪垫肥厚11例,骨性关节炎23例,关节游离体10例。与术前比较,后1次随访患者 VAS疼痛评分显著降低(t=4.72,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t=8.77,P<0.05),关节镜手术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对诊断膝关节不典型疼痛至关重要,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依据。

    作者:荆安龙;黄伟;陈滔;邹文;郭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江西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基本药物制度认知与评价调查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能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并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用药费用[1]。为了减轻人民群众的用药经济负担,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2009年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该制度实施3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暴露出次均医药费用不降反升、乡村医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2]。本研究对江西省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进行抽样调查,旨在了解其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识现状与评价情况,以期提高乡镇临床医师对该制度的认识,促进该制度更加完善。

    作者:王伟业;汪鑫;杨万水;范文燕;朱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慢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异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慢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异性(BPV)情况,探讨影响 MHD过程中 BPV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112例 M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血液透析过程中所有血压值,分析患者透析中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 BPV 情况。结果患者透析过程中收缩压 BPV 值为(12.19±3.74)%,舒张压 BPV 值为(11.90±2.49)%。其中出现心血管事件43例,脑血管事件5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患者的收缩压 BPV值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P<0.05),而舒张压BPV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透析中收缩压 BPV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透析前收缩压及血红蛋白水平是透析中收缩压BPV的独立影响因素。将透析中舒张压BPV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平均脱水量是透析中舒张压 BP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龄、透析前高收缩压、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增加、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为 MHD患者透析中收缩压 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阮春芸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卵泡抑素样蛋白1在恶性肿瘤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又名卵泡抑素相关蛋白(FRP)或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蛋白36(TSC-36),是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成员之一。FSTL1由多种细胞分泌,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文献报道 FSTL1在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方面都有初步研究,但其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新的肿瘤治疗研究中,免疫治疗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细胞免疫疗法(CI)可能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后的第5种方法。考虑肿瘤免疫调控也可能是 FSTL1的作用机制之一。因此,本综述对以往文献进行复习,简要阐明FSTL1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森勇;唐朝贤(综述);温文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松脂酸钠特重度化学烧伤患儿1例报道

    在生活中小儿一般极少接触到化学物质,化学烧伤在儿童人群中发生概率较低,因此对于如何诊治小儿的化学烧伤经验较少,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度化学烧伤的儿童的救治,正确的处理对患儿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3年2月25日,本科收治1例因农药松脂酸钠特重度化学烧伤患儿,住院后通过抗休克、抗炎、换药及多次手术等对症支持治疗,于2013年4月7日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陆涛;李郁葱;张友来;邹立津;辛国华;曾元临;李国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以科技服务为先导引领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体系建设

    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面向企业直接开展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特别重视,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尤其是2011年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对高校的科技服务工作的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但多年来重视教学、科研,忽略社会服务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普遍现象,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科技服务成为学校全面发展的短板,科技服务对教学科研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制约了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体系的建立和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1-3]。在此就科技服务和产学研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付绍智;游静;谭开键;魏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肝细胞癌表观遗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世界第6大常见肿瘤,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主要的类型,以侵袭性强、易转移为特点,其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多阶段进展的过程[1-2]。近年来关于 HCC发病机制的研究多为抑癌基因及癌基因的遗传改变,然而近20年来在HCC发病机制中涉及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得到极大发展[3]。在 HCC中涉及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主要有 DNA 甲基化改变、组蛋白修饰及 microRNA (miRNA)表达异常[4]。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有关表观遗传与HCC的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郭有(综述);高艳芳;胡恭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组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上有独特的表现[1]。其家族成员包括:血管平滑肌脂瘤(angiomyolipoma,AML)、肺及肺外组织的透明细胞“糖”瘤(clear cell “sugar”tumor,CCST)、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镰状韧带的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肿瘤(clear cell myomelanocytic tumors,CCMMT)及其他部位罕见的透明细胞瘤[2-6]。1996年,Zamboni等[7]通过报道1例CCST首次提出PEComa的概念。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PEComa为“由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上具有独特特征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组成的间叶源性肿瘤”[8]。本文对 PE-Coma的细胞组织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和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国内中文报道的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张彩;潘飞豹(综述);赵纯全(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