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经系统化治疗后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分析

周敬荣;田永仙;陈诚;周志红

关键词:系统化治疗, 高血压,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索影响经过系统化治疗后出院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社区高血压患者经系统化治疗后相关控制病情的方法及病史、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因素,采用 Logist回归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时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低情况作为应变量,各种调查表中的相关信息作为自变量,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生活质量高低情况的20多个变量因素,其中分为二分类和连续性变量。发现调查人群中与生活质量情况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有10个,其中年龄、血压、血糖、冠心病、吸烟、三酰甘油、不规律服药为危险因素(P<0.01);规律服药、社区护理、运动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经系统化治疗后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生活中危险因素较多,应该给予严格的控制。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的变化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 )的电流变化,阐明糖尿病对肠系膜动脉的损伤及其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的对照组(n=19)和糖尿病组(n=11),利用单通道膜片钳及全细胞穿孔膜片钳技术记录两组患者肠系膜动脉 VSMCs BKCa电流的变化,并比较增加浴液中钙离子浓度[(Ca2+)i]至10-7 mol/L时两组BKCa单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在全细胞穿孔膜片钳下,测试电压范围内,膜电位分别为+50 mV和+60 mV时,对照组的电流密度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前者为(20.85±2.66)pA/pF(Vm=+50 mV,n=10)和(27.49±2.71)pA/pF(Vm=+60 mV,n=10),后者为(12.38±1.58)pA/pF(Vm=+50 mV,n=6)和14.87±1.63 pA/pF(Vm=+60 mV,n=6)。在内面向外式膜片下(Vm=+40 mV,[Ca2+]free=0),对照组 BKCa单通道活性明显强于糖尿病组(P<0.05),对照组 Tc=(622.6±173.8)ms,NPo=0.021±0.006(n=8),糖尿病组 Tc=(1912.8±346.6)ms,NPo=0.005±0.001(n=8)。增加浴液中[Ca2+]i至10-7 mol/L时,对照组BKCa通道活性明显增强(P<0.05),Tc=(194.1±40.1)ms,NPo=0.058±0.014(n=7)。但糖尿病组BKCa单通道电流幅度,通道开放时间,关闭时间和通道平均开放概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患者人 VSMCs BKCa单通道开放概率减少和电流密度降低,且对Ca2+反应性降低,这可能是糖尿病肠系膜动脉功能损伤的原因。

    作者:文静;程俊;李鹏云;李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小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失衡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疾病进展状态下Th17细胞/调节性 T细胞(Treg细胞)的平衡特点。方法入组16例健康对照(对照组)、60例小儿CHB患者(CHB组),采集外周血及血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Fox3+Treg细胞及Th17细胞的频率,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血清中 Th17/Treg分化相关细胞因子。结果 CHB组的 Treg细胞、Th17细胞频率及Th17/Treg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h17频率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CHB组患者血清中 IL-17A、IL-22及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CHB组患者存在Th17/Treg的失衡。

    作者:池小斌;陈光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应用PDCA方法改造电子病历首页实现HQMS网络直报

    目的:通过改造医院电子病历首页实现国家卫计委医院质量监测网络直报系统(H QMS)。方法应用 PDCA方法,使用鱼骨图工具,找出电子病历首页填报质量不佳的原因,并进行根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计划,检查计划执行结果,总结成功经验,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 PDCA循环。结果实现了 H QMS网络直报,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共完成网络直报病历105988份,并通过改进软件系统,减少了医生填报病历首页的工作量,减少了人为填报错误,提高了电子病历首页及附页填报质量。结论软件功能不断完善,管理工具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卢烨;何永宏;任晓霞;谭莘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比较小檗碱对 HEPG2蛋白质组的抗肿瘤作用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人肝癌细胞株 HEPG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小檗碱处理人肝癌细胞株 HEPG2前、后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共38个,16个蛋白表达上调,22个蛋白表达下调,质谱鉴定出10个蛋白点。结论小檗碱的抗肿瘤效应可能与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转导通路有关,PPARγ可能是小檗碱的作用靶点。

    作者:陈华;谷容;赵晓东;刘雯;袁拥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椎弓根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采用经椎弓根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腰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为(6.01±0.98)分,腿痛 VAS为(5.47±0.63)分,功能障碍指数(ODI)为(64.47±2.06)%,固定节段头侧椎间隙高度为(12.01±1.08)mm ,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为(11.47±1.13)mm,固定节段尾侧椎间隙高度为(11.95±1.06)mm ;固定节段头侧节段椎间活动度(ROM)为(8.11±1.21)°,固定节段 ROM为(8.47±1.63)°,固定节段尾侧节段 ROM为(7.86±1.36)°。27例39个椎间隙采用减压结合 Dynesys固定,7例单间隙行单纯Dynesys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平稳渡过围术期,未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并获得25~45个月随访,平均31.2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 VAS为(1.85±1.03)分,腿痛 VAS为(1.54±0.18)分,ODI为(11.42±1.51)%,固定节段头侧椎间隙高度为(11.85±0.93)mm,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为(11.34±1.02)mm,固定节段尾侧椎间隙高度为(11.62±0.97)mm;固定节段头侧节段 ROM为(8.85±1.33)°,固定节段 ROM为(4.54±1.78)°,固定节段尾侧节段 ROM为(7.62±1.21)°。结论经椎弓根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限制保留固定节段活动度、缓解腰腿痛、改善腰腿功能,对相邻节段无明显影响,短期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需长时间、大宗病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佳状;张亨闰;蒋电明;张智;蔡奇霖;陈宇;刘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女性患者围术期肺血栓栓塞症与体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围术期肺血栓栓塞症(PE)发生率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对2001~2012年该院140例女性手术患者并发PE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57例特发性 PE,83例非特发性 PE(与手术创伤以及恶性肿瘤有关)。BMI分为6个等级:<22.5、22.5~<25.0、25.0~<27.5、27.5~<30.0、30.0~<35.0、≥35.0 kg/m2。多变量 Cox比例危险度模型变量有年龄、吸烟、生产次数、绝经期,药物摄入包括非甾类抗炎药、华法林使用情况,合并症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结果 BMI与特发性PE(RR=1.08,95%CI:1.06~1.10,P<0.01)和非特发性 PE(RR=1.08,95%CI:1.07~1.10,P<0.01),均有较强的直线相关性。当BMI ≥35 kg/m2,危险度增加6倍。结论女性 BMI增加与 PE的发生有显著的线性相关, BMI可作为评估围术期PE的危险因素。

    作者:程波;闵苏;魏珂;黎平;何开华;曹俊;熊秋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TGF-β1/SMAD2信号通路与房颤心房结构重构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约70%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疾病,30%为独立性房颤。器质性心脏疾病,如二尖瓣膜疾病、冠心病、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退行性病变[1]等,均可引起心房压力升高和(或)心房扩张,从而诱发房颤。与正常人和阵发性房颤相比,永久性房颤患者左心房更大[2]。另有研究发现,肥胖、高血糖[3]等也可引起房颤。随着体质量的增加,以及高血糖状态的持续存在,心房的直径、电传导和炎性浸润、脂质沉积、促纤维化因子及纤维化程度都在增加。以上变化均在诱导房颤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丰运(综述);肖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基于岗位需求重构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妇幼保健方向)课程体系的探索

    专科妇幼保健专业是随着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而逐渐诞生的一个新兴专业[1],起步较晚,内涵建设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特色,特别是内涵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仍然处于不断地探索之中,目前的课程设置基本是沿用本科学科系统模式[2],即为“本科压缩饼干”,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突出[3],社区问题涉及较少,尤其是与基层社区开展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4]的服务模式不相适应。为此,本课题组以学校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通过调查基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的工作任务,深入分析妇幼保健岗位的能力需求,重构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妇幼保健方向)课程体系。

    作者:赵万英;孙萍;向燕卿;肖智勇;何建平;骆世琼;陶倩;刘江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肝脏手术反“L”型切口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肝脏手术反“L”型切口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腹肝脏手术患者141例,随机选择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研究组,n=72)或常规逐层缝合(常规组,n=69),比较缝合时间、术后近期及远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术中研究组关腹缝合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近期愈合情况,研究组较常规组在住院时间、脂肪液化发生率、对合欠佳发生率、换药次数、镇痛次数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远期愈合情况研究组切口愈合呈一条平整细线。而常规组切口愈合后呈一条“蜈蚣脚”样隆起伤疤。结论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可减少缝合时间,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术后切口美观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腹部切口缝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琦;黄盛鑫;赵荫农;吴飞翔;陈祖舜;向邦德;张志明;黄山;邬国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对该院老年科住院老年人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125例老年科住院老年患者,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量表)和一般个人情况调查表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25例住院老年患者中,抑郁的住院老年患者41例,占32.8%。疾病、婚姻状况、住院时间、自理能力、医疗费用、业余爱好等是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科住院老年人抑郁患病率较高,应引起医院老年科的重视。

    作者:傅朝晖;吴娟;杨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儿科急诊分诊标准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儿科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效果,为护理分诊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急诊护士、分诊护士和急诊医师对分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儿科急诊分诊标准实施后,患者对分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医师对分诊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分诊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儿科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能有效识别危重患儿,使急危重症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有利于提高分诊质量。

    作者:苗歌;丁金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S型锁定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 S型锁定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锁骨骨折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行 S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1例患者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种钢板内固定术前、术中及术后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骨折治愈情况、肩关节恢复情况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型锁定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患者的骨折愈合有效率分别为100.00%与95.12%,其中骨折愈合优分别占73.91%(17/23)和75.61%(31/41),骨折愈合良分别占26.09%(6/23)和19.51%(8/4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型锁定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12.57±1.56)周和(12.17±1.30)周;Rockwood评分示优良率分别为95.65%和100.00%;Constant-Murley评分均在90分以上;两种内固定在治愈时间、Rockwood评分与Constant-Murley评分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中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无胸膜损伤,无锁骨神经与血管损伤、螺丝钉松动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两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佳,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俊;袁晨曦;梅昕;干旻峰;杨惠林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58例,分为对照组(C组,n=22)、右美托咪定Ⅰ组(D1组,n=18)、右美托咪定Ⅱ组(D2组,n=18)。3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相同。D1、D2组患儿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0.75mg/kg,C组患儿于相同时间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手术结束后,C组、D1组术后镇痛配方如下:舒芬太尼2μg/kg,曲马多5mg/kg,地塞米松0.5mg,恩丹西酮2mg。D2组术后镇痛配方中舒芬太尼减低为1μg/kg,其余不变。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采用相同型号一次性镇痛泵给予,速率为2mL/h。于下述时刻观察并记录患儿血压和心率: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5、10、15、20min(T2~T5),手术结束时(T6);术毕停药后记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解除监护时间;术后6h内每小时观察记录患儿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镇静、镇痛评分。结果术中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解除监护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期内,3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及镇静、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不影响麻醉后苏醒质量,具有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邓微菲;王颖;张洲;王寿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1342例女教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市女教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342例重庆市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市女教师PFD患病率为59.77%,其中尿失禁(SUI)为33.56%,盆腔器官脱垂(POP)为26.21%。患病率总趋势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咳嗽、便秘、子宫切除史、阴道分娩、阴道难产、产程延长、会阴裂伤、长期站立是 SUI和POP患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此外,长时间穿高跟鞋是 SUI的危险因素,饮酒、绝经是POP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慢性咳嗽、便秘、子宫切除史、阴道分娩、阴道难产、产程延长、会阴裂伤、长期站立是女教师PFD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雪梅;樊萍;黄楠;杨艳;李永容;蔺雪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医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之探索

    人类社会严肃的终极命题是生死问题。作为直接对人类种族生老病死负责的医生,除了应精通专业知识以外,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必然会影响到其个人心理的发展、医术的发挥以及患者的存活率和幸福感。就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来看,在医生培养阶段,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同时,有数据证明,医学生中的确存在因为生死观不正确,导致医学生本人心理异常现象的出现。该研究也发现对医学生进行适当的生命教育能够有效消解医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1]。因此,在医学生培养阶段有必要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

    作者:彭侃夫;龙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健身舞对老年人免疫、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身舞对老年人免疫、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健身舞老年人作为锻炼组,100名不参与锻炼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 h,测定Ca2+浓度、Bcl-2基因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以及相关免疫参数。同时测定锻炼前、后老年人每搏输出血量、每分输出血量、射血分数、心率等心脏泵血功能指标,流入时间和波幅等阻抗血流图指标,肺活量、每分大通气量等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锻炼组安静状态下Ca2+浓度显著降低,Bcl-2基因蛋白表达有所升高,淋巴细胞凋亡率降低。在锻炼组,与运动前比较,运动后即刻CD3+、CD4+、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CD8+和CD16+56+降低;运动后2 h血液中的CD3+、CD4+、CD4+/CD8+继续升高,CD8+从低转高,CD16+56+持续下降;锻炼后,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较锻炼前显著增加,心率减慢,而流入时间明显缩短且波幅增大,肺活量及每分大通气显著增加。结论适度的老年健身舞运动可以有效增强老年人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维持Ca2+浓度稳定状态,确保细胞生存状态有序化、稳定化、正常化,并且明显改善老年人呼吸和心脑血液的循环功能,对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洪魁;居会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术中微血管超声多普勒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作用及疗效

    目的:评价术中微血管超声多普勒(IMD)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作用和 IMD对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疗效。方法79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中于夹闭前、后采用 IMD探测动脉瘤囊、分支血管及载瘤动脉的血流速度;并对比分析 IMD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疗效影响。结果 IMD发现大脑前动脉(ACA)、前交通动脉(ACoA)、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患者以及复杂、巨大动脉瘤患者术中易出现因误夹或夹闭不全致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血流速度改变而调整动脉瘤夹,另外术前 Hunt-Hess分级越高的患者越容易出现误夹或夹闭不全;常规应用术中 IMD探测的患者术后在住院日、再手术率、术后格拉斯哥昏迷(GOS)评分、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明显优于未行术中 IMD探测的患者。结论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常规应用 IMD有利于发现术中误夹或者夹闭不全,有利于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位置,IMD辅助下的手术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 GOS评分、缩短住院日、降低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作者:李爱国;李志立;杨露曦;黄光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他汀类药物对脑神经的保护机制和作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全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求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对已发生脑血管疾病起保护性作用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还原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降低了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而且具有不依赖于其降脂效应的脑神经保护作用。现就他汀类药物对脑神经的保护机制和作用做如下综述。

    作者:罗勇;王燕;彭梅(综述);韦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重庆市基于疾病诊治的分层互补适宜卫生技术筛选研究

    目的:筛选适合在重庆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的分层互补适宜卫生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级分类的适宜卫生技术数据库,扩大适宜卫生技术储备。方法利用吕亚兰等[1]的适宜卫生技术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现场专家评分的方法对重庆市科委项目“基于疾病诊治的分层互补适宜技术研究、评价及集成示范”的适宜卫生技术群进行评价筛选[2]。结果各项技术的综合评分值均较高,低分达到94.61分,其中:舒利迭药物吸入技术98.24分、沙丁胺醇药物吸入技术98.56分、吸入药物控制哮喘技术97.08分、思力华(塞托溴铵)药物吸入技术97.97分、6分钟步行试验96.31分、肺通气功能检查技术95.61分、简易肺功能检测技术95.59分、儿童支气管早期筛查技术94.59分、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检测技术-C-AT(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估表96.94分。结论根据适宜卫生技术的入选标准,经过适宜卫生技术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专家评分,纳入初筛的9项适宜卫生技术全部高分被选中入库,结合各示范县乡的卫生资源和患病率情况,可以对这9项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徐飞龙;王润华;杨竹;吕亚兰;徐雨晨;刘晓枫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SYB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AnnexinⅡmRN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检测人AnnexinⅡmRNA水平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其测定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 MCF-7中AnnexinⅡmRNA水平。方法根据人AnnexinⅡ mRNA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人乳腺癌细胞总 RNA,并逆转录为cDNA,胶回收纯化PCR产物,并与pGM-T载体连接构建质粒标准品,进一步通过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中 Annexin ⅡmRNA水平。结果该方法标准曲线的r2为0.997,融解曲线分析显示单个峰,pGM-T AnnexinⅡ质粒标准品高、低拷贝数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2%、7.8%(高拷贝)和9.1%、12.3%(低拷贝)。进一步研究表明人乳腺癌细胞 MDA-MB-231中 AnnexinⅡmRNA水平显著高于 MCF-7细胞(P<0.01)。结论建立的检测人 AnnexinⅡmRNA水平的 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好,可用于人乳腺癌细胞中 AnnexinⅡ mRNA的定量检测。

    作者:郭变琴;黄学梅;吴立翔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