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李春辉;秦博文;吕瑞芳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sTREM-1)与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及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入住该院 ICU 的54例危重病患者分别于第1天采血检测 s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第3天重复检测sTREM-1的表达水平,同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患者28 d生存情况。结果危重病患者sTREM-1的表达水平与 TNF-α、IL-6的表达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1),TNF-α、IL-6的表达水平也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但这两个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明显低于sTREM-1。死亡组中两次的sTREM-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5)。结论 sTREM-1的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及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sTREM-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关云艳;王倩;吴海荣;罗宇鸿;吴锡平;王亮;肖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给予利多卡因预处理后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血中丙二醛(MDA)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探讨预处理的时机。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60例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前48 h )、B组(术前24 h )、C组(术前12 h )、D组(0 h即诱导时)、E组(对照)、F组(空白对照),每组10例。A、B、C、D组均用1%利多卡因1.5 mg/kg按预定时间静脉注射预处理后常规诱导麻醉,E组常规诱导麻醉后辅以1%利多卡因2.5 mg·kg -1·h-1静脉注射麻醉,F组术前、术中均不使用利多卡因。记录各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检测血中MDA及ET的水平。结果 C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管时间较其他组稍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 NIHSS评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C组与E、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各组间ET和MD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C组与其他组ET和MD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前12 h予1%利多卡因1.5 mg/kg静脉注射预处理后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血中MDA及ET水平显著降低,这可能是该组患者术后脑神经功能恢复较快的机制之一。
作者:傅洪;周平;曲世界;唐曦;廖震;罗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终目的是让护生获得照顾患者所需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其内容的重点是基础护理操作[1]。在操作教学中如何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2]。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缩短学校与临床的距离,在成都医学院2009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护理操作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探讨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操作技能、沟通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及术后疼痛的应用。方法选择小儿阑尾炎、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0.2%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按1mL/kg骶管内给药,B组0.3%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按1 mL/kg骶管内给药。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评估及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优良率96%,B组优良率97%。术后疼痛、排尿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麻醉方法均能有效满足小儿下腹部手术要求。
作者:李兴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延续干预方案对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 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于该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对PCI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观察组通过系统的延续干预方案对PCI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根据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和健康行为量表(HPLP)对两组患者出院后6、12个月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在出院后的6、12个月,观察组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及组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延续干预方案可以明显的提升 PCI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作者:万小英;周琼;袁芳;唐家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南昌市某医学院校医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935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12份,有效率97.540%。结果吸烟率为14.364%(131/192)。男生的吸烟率高于女生(χ2=49.982,P<0.05);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的学生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3, P<0.05)。医学生吸烟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男性、年龄较大、家庭月收入高、个人月生活费高、家中允许吸烟是吸烟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较高、对吸烟危害的正确认识是吸烟的保护因素。结论南昌市医学生吸烟率不高,吸烟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喻芳;郭明;钞雪林;黄佳;李梦倩;阮世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 )和整合素αvβ3在人骨肉瘤组织的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组织学分型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的方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ADM 和整合素αvβ3表达的阳性率、强度和平均光密度(ALD)。每张切片分别由两名病理医师在未知临床和病理资料的情况下独立观察切片,随机观察(至少5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判定肿瘤分期、分级及细胞染色程度。结果 ADM 与整合素αvβ3表达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弱均随着骨肉瘤分期增加而上调(P<0.05),并在各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M 与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ADM和整合素αvβ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强弱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二者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
作者:支力强;马巍;王维华;王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心肌梗死是工业化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虽然目前针对心肌梗死有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心肌梗死患者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因此探索出新的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缺氧及一系列细胞事件的发生,如再灌注活性氧自由基的增加,内皮细胞的激活,大量炎症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后造成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在梗死区域聚集,终造成急性的心肌损害。虽然早期的再灌注治疗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害,但存活心肌在重塑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心肌功能的丧失。心脏重塑早期是维持心脏功能的适应过程,但是后期却导致了心肌纤维化、左心室扩张及心力衰竭。近年来,虽然在分子水平上对心肌梗死的理解有一些进展,但在心肌梗死发展过程中,心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血管组织之间的潜在信号机制却仍不清楚。
作者:余华东(综述);佘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ATLI)是抗结核药物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约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7%,常导致停药并进而引起治疗失败、病情复发和耐药发生[1-3]。及时、恰当地处置ATLI可减少其对结核病治疗的不良影响,也能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作者就ATLI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奉凤(综述);陈耀凯(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锥形束C T (CBC T )和根尖片诊断根尖区牙根外吸收(根尖吸收)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60颗单根前磨牙,用以模拟4种不同程度的根尖吸收:无、轻度、中度、重度。模拟完成后,对所有牙齿拍摄CBC T 和根尖片获取两组影像学资料。正畸医师通过对影像学资料的分析独立地评估所有牙齿根尖吸收程度。采用McNemar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成像技术诊断不同程度根尖吸收的准确率。结果 CBC T 诊断无、轻度、中度、重度及总的根尖吸收的准确率分别为95.0%、97.5%、42.5%、87.5%和80.6%,而根尖片的准确率分别为85.0%、42.5%、70.0%、92.5%和72.5%,两种成像技术轻度、中度及总根尖吸收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于根尖片,CBC T对根尖吸收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但其对中度吸收的敏感性较低。在正畸临床中,CBC T可用于对根尖吸收进行早期诊断,从而为继续或修正当前的正畸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
作者:董艳玲;陈军;邓锋;郑雷蕾;任洪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 ,MFS)是一种由黏液细胞和黏液基质所形成的低度恶性肿瘤,极为罕见。现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诊治的1例M FS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肖海;王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为更好贯彻落实《献血法》有关规定,方便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异地用血,鼓励更多健康适龄公民参与献血,营造无偿献血良好氛围,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2012年5月卫生部发布了异地报销血费文件[1]。目前各省市一般采用手工方法进行异地血费报销。作者采用献血者血费异地报销系统对异地献血者进行网络直接报销,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天君;张文学;郭崇健;宋艳;刘晓丽;赵锋;贾艳丽;陈莉;杨建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传统专科救治模式和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对1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传统专科救治模式的患者共83例为传统模式组,一体化急救模式患者共106例为一体化模式组,比较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一体化模式组急救成功率高于传统模式组,死亡率、致残率、休克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低于传统模式组(P<0.05),抢救室急救时间、初步确定病情时间、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模式组(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为严重多发伤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患者急救成功率,减少了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甘晓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胃癌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它是第4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2大常见的癌症相关死因[1-2]。由于Notch基因在不同肿瘤中有起原癌基因作用和抑癌基因两种作用[3-4],所以探求Notch信号通路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可为针对Notch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和临床试验提供理论指导,从而达到有效干预胃癌发生、发展并进行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疗。本文旨在对Notch信号通路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璟(综述);刘宏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在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滑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32例OA患者(实验组)及26例非OA患者(对照组)关节滑膜组织中MMP-14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关节滑液中MMP-1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RT-PCR检测MMP-14 mRNA在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两组滑液中MMP-14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14在OA滑膜中呈高表达,表明在OA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在滑液中低表达,表明OA发生时MMP-14未大量释放至滑液,间接表明M M P-14的主要功能于滑膜细胞中表达并促进骨关节炎的发展。
作者:郑伟;史晨辉;王维山;霍红军;李保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培训与流程演练在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中的作用。方法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及流程演练,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纠正。通过对掌握急危重病和传染病诊疗规范考核合格率、隔离技术和急救技能考核合格率、医护人员防护依从性、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职业暴露率、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救护车空气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进行分析,与前期未经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明显提高了急诊科医护人员综合救治能力,减少了医院感染和职业感染发生的风险。结论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对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工作中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和职业感染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湘;蒙江明;邓上勤;韦晓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新版电子病历的病历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高病历质量检测效率和管理水平。方法系统基于JA V A技术设计开发,由数据交换平台和病历质量管理系统组成,平台采用C/S架构,主程序采用B/S架构;通过与业务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实现与新版电子病历和临床信息系统的融合应用。结果改变了病历质量监控模式和业务工作流程,提高了环节及终末病历质量。结论系统的设计及应用为病历质量监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提高病历质量、临床工作效率、医疗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李顺飞;唐晓东;刘书楠;赵振华;符峰钊;张文博;贾元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用成本和效果方法比较2型糖尿病(T2DM )的3种治疗方案。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对3种(口服药,口服药+1次胰岛素,口服药+2次胰岛素)T2DM 的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3种治疗方案的药物成本均数分别为827.30、1714.50、1087.50元( P=0.00);控制空腹血糖的有效率分别为56.51%、51.69%和57.04%( P=0.754);控制餐后2 h血糖有效率分别为50.56%、40.68%和55.63%( P=0.097);3种治疗方案的空腹血糖成本效果比(C/E )分别为14.64、33.17和19.06,餐后2 h血糖C/E分别为16.36、42.15和19.55;以口服药为参考,口服降糖药+注射1次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的增量成本比和控制餐后2 h血糖的增量成本比分别为-184.4和-89.80,口服药+注射2次胰岛素的控制空腹血糖的增量成本比和控制餐后2 h血糖的增量成本比分别为484.8和51.26。结论根据药物经济学原理,本研究分析的3种T2DM治疗方案中,效价比优的是口服药物治疗组,而疗效较好的则是口服药+2次胰岛素治疗组。
作者:刘全义;彭斌;李启富;李蓉;龚莉琳;秧茂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并总结肺结核的不典型C 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不典型肺结核的胸部CT资料,包括发病部位、发病年龄及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痰检、活检或临床抗痨治疗有效证实。结果(1)发病部位不典型15例(12.7%),其中位于右肺中叶4例,左肺上叶舌段3例,双肺下叶8例;(2)发病年龄不典型(即成人原发型肺结核)18例(15.3%),发病年龄为26~68岁,主要表现为纵隔或(和)肺门淋巴结肿大;(3)C T征象不典型85例(72.0%),孤立结节或肿块型47例,肺炎实变型10例,肺不张型6例,空洞型12例,多发结节型8例,磨玻璃密度型2例,以孤立结节或肿块型为常见。结论肺结核的不典型CT表现多样,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充分认识和重视肺结核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紧密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以减少其误诊、漏诊率。
作者:李琦;黄兴涛;柳彬;吴景全;梁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渐进性松弛训练对心理应激状态人群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按照入校心理健康普查标准,随机抽取60名心理健康个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注意分配实验作为心理应激刺激,测试实验对象在应激刺激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及甲襞微循环功能变化。其中30名为实验组,30名为对照组。应激后实验组采取渐进性松弛训练的干预,对照组采用自然休息,分别检测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60名实验对象应激前、后SAS标准分、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态积分和襻周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性松弛训练能有效改善心理应激状态人群的微循环障碍,在一定前提下,对心理应激状态的人群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对微循环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轶;吴纪凯;范雪颖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