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品牌试剂盒及方法学间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赵迪;陈燚琼;邓晓刚;杨文杰;徐雨杰;李智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 抗核抗体谱, 间接免疫荧光法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品牌试剂盒及方法学间抗核抗体检测结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12月进行自身抗体检测血清者180例,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45例,健康对照35例;同时进行亚辉龙ANA-17S、欧蒙ANA谱3以及欧蒙IIFA的平行比对试验。分别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两种试剂盒间的符合率。结果亚辉龙ANA-17S、欧蒙ANA谱3、欧蒙IIFA的灵敏度依次为94.8%、90.4%、95.6%;特异度依次为88.9%、91.1%、93.3%;阳性预测值依次为96.2%、96.8%、97.7%;阴性预测值为85.1%、75.9%、87.5%;亚辉龙ANA-17S与欧蒙IIFA的符合率为84.0%(P>0.05);欧蒙ANA谱3与欧蒙IIFA符合率为80.0%(P>0.05);亚辉龙ANA-17S与欧蒙ANA谱3符合率为93.0%(P>0.05)。结论3种试剂盒对自身抗体检测都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指标检测。实验室检测应该多元化,抗体指标检测应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对患者作出疾病诊断。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需求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需求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6所大学1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9%的大学生希望自己能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学习现场急救知识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庆市大学生希望了解的现场急救知识是“外伤紧急止血”(占74.8%),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到医院或急救中心参观学习”(占47.7%),喜欢的现场急救培训学习方式是“理论讲授+观看教学视频或老师示范操作+学生课堂操作练习”(占63.6%),喜欢的操作学习方式是“老师指导,所有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相互进行操作练习”(占65.9%),并且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调查结果显示,43.5%的大学生从未接受过现场急救培训,重庆市大学生接受现场急救培训的频率均较低,有48.6%的大学生2年以上才接受1次培训,仅有13.1%的大学生“完全有信心做好”。结论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培训需求愿望强烈,并且存在性别和专业上的需求差异,过往急救培训的状况极差,亟待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急救培训方案,提高大学生急救自救能力。

    作者:何艳;吴宗辉;孙炯;张巧英;游莉;程杰;胡晓琳;郑佳昳;李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部分无管化与传统经皮肾镜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相对于传统经皮肾镜处理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在临床工作中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60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其中30例行部分无管化PCNL(无管化组),另外30例行传统PCNL(传统组)。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24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痛药需求、感染发生情况、术后失血情况及输血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肾周血肿及积液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无胸膜及肠管等周围脏器损伤病例发生,无感染性休克病例发生。术后清石率无管化组及传统组分别为86.7%(26/30)和90.0%(2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管化组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56.9±10.24)minvs.(60.3±8.45)min,P>0.05],发热发生率(9/30vs.7/30,P>0.05),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7.0±3.7)g/Lvs.7.8±4.6)g/L,P>0.05],术后红细胞压积(HCT)下降值[(4.33±1.32)%vs.(4.56±1.35)%,P>0.05],术后输血率(0/30vs.1/30,P>0.05),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4.6±3.71)hvs.(15.1±4.2)h,P>0.05],肾周血肿发生率(1/30vs.4/30,P>0.05),肾周积液发生率(9/30vs.13/30,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24hVAS[(2.34±1.2)分vs(5.07±2.03)分P<0.05],术后镇痛药的需求率(2/30vs.8/30,P<0.05),术后恢复工作时间[(14.87±4.67)dvs.(19.60±5.25)d,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67±0.92)dvs.(7.77±1.43)d,P<0.05],术后平均住院费用[(2803.70±379.87)元vs.(4278.40±596.45)元,P<0.05]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无管化PCNL是对传统PCNL的改进,是一种效果可靠、安全、经济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欣欢;周林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无意识状态下加压疼痛诱发明显注意偏向

    目的:观察肢体加压疼痛条件下不同意识状态对疼痛相关字词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于被试者左臂肘横纹上方1~2 cm处捆绑止血带加压至26.6 kPa ,同时采用点探测任务进行32名健康大学生5类疼痛相关字词(情感性疼痛词、感觉性疼痛词、社会威胁性词、积极词与中性词)的注意研究,记录被试者在有意识状态与无意识状态下反应时并计算注意偏向指数,同时记录疼痛强度与疼痛不适度。结果左上臂加压26.6 kPa诱发被试者产生中重度(4~5)疼痛强度及不适度。有意识状态下,被试者没有疼痛相关词表现注意偏向,而在无意识状态下对感觉性疼痛词表现出明显注意偏向(P<0.01)。无意识状态与有意识状态相比,对情感性疼痛词及社会威胁性词表现为偏向回避,偏向指数显著变小(P<0.05),对感觉性疼痛词和积极词表现为偏向注意,偏向指数显著变大(P<0.05)。结论无意识状态下被试者对感觉性疼痛词表现出注意偏向,对情感性疼痛词及社会威胁性词表现出注意性回避。

    作者:韩松;冯雪岩;杨延辉;石雅琪;马天宇;李俊发;罗艳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综合性医学期刊初审编辑工作规范的探讨

    我国的科技期刊多采用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审稿-主编/终审会终审稿件的审稿形式,即稿件的“三审制”[1]。我国科技期刊年产出量约220万篇,而每年因职称晋升、毕业、科研项目结题等需要发表论文量为600~700万篇,其中大多数的文章投稿到了核心期刊(即被SCI、Pubmed、CSCD等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此时从大量来稿中发掘优质稿件,退回不符合期刊要求稿件的初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编辑初审是审稿活动的起始环节,主要是审查稿件的格式、内容是否符合刊物的要求,并对稿件的学术质量进行初步的审查,进而作出退稿、退修、送同行专家审稿的处理结果。本文结合《重庆医学》杂志的实际情况,对医学编辑如何做好初审工作进行探讨。

    作者:石芸;周晓凤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口服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口服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可行性,比较口服用药与腹腔用药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30只13周龄的雄性C57小鼠单次照射上段食管30 Gy后,随机分为1组(对照组)、2组(口服组)和3组(腹腔注射组)。记录每周小鼠体质量变化,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分批处死小鼠,取食管组织进行 HE染色及TGF-β免疫组化染色。比较3组体质量变化情况、黏膜损伤分级和TGF-β染色分级。结果食管黏膜损伤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但是均好于对照组(P<0.05)。腹腔注射小鼠实验期间体质量较对照组有改善(P=0.030)。结论口服爱维治可以减轻食管黏膜组织损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食管炎症状,腹腔应用爱维治可以改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小鼠营养状况。

    作者:高莹;陈河润;朱向高;蒲卫军;郑红芳;陈亚林;朱广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胎盘多肽注射液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及对 PA F、T PO 水平影响

    目的:研究胎盘多肽注射液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生成素(T PO )水平影响。方法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在该院确诊为IT P患者共66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用地塞米松及胎盘多肽治疗。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 PO水平,以生物学法检测PA F水平,对比两组疗效以及PA F、T P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51.52%(1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18%(6/33);无效率为9.09%(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39%(13/33)。观察组治疗后 PA F、T PO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显著,同时可明显降低PAF、TPO水平,改善患者血小板异常情况,优于地塞米松单药治疗。

    作者:王清;丁倩;黄竹芸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 PP)儿童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临床诊断为M PP的78例患儿分为两组,单纯治疗组(39例)采用单纯阿奇霉素治疗,联合治疗组(39例)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肺功能仪测定儿童肺功能指标。结果单纯治疗组患儿经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7%;联合治疗组患儿经治疗后,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V-T、t-PT EF/t-E%和 T EF25/PT EF%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尤其以联合治疗组恢复较快,与对照组水平相近(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对小儿MPP治疗效果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M PP能缩短病程,改善小呼吸道功能。

    作者:吴波;周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预防性给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患者抑郁及整体症状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预防性给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患者抑郁症状及整体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吡贝地尔单用药组和吡贝地尔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测量患者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及39项帕金森调查问卷(PDQ-39)评分,评定患者抑郁的改变和帕金森整体症状的改变。结果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单用药组 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UPDRS评分及PDQ-39评分明显下降(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两组 HAMD 评分、UPDRS评分及PDQ-39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给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可早期控制帕金森患者轻微抑郁症状,也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整体症状,探索性地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疾病提出新思路。

    作者:郑江环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云南白药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骨破坏中RANK/RANKL/OPG系统的影响

    目的:建立昆明小鼠头颅骨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Pg )的动物模型,客观评价云南白药对Pg诱导的骨破坏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RANK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系统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模型组、云南白药治疗组、对照组。模型组和云南白药治疗组在小鼠两耳中间颅顶至枕部骨的骨上接种Pg ,同时云南白药治疗组在建模的当天开始给予云南白药灌胃。在建模的第5、8、14天各组分别处死8只小鼠。检测头颅骨中破骨细胞的含量及头颅骨中RANKL、OPG mRNA的表达。结果在术后3个时间点模型组的破骨细胞数目及头颅骨中RANKL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云南白药治疗组(P<0.05);模型组、云南白药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PG mRNA的表达在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则发现在术后3个时间点中云南白药治疗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而在第5天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5),第8、14天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可下调RANKL mRNA的表达,上调OPG mRNA的表达,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提高骨的修复能力,从而抑制骨的吸收,促进骨的修复。

    作者:陈玉华;任晓斌;朱房勇;凌厉;和红兵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1000例妊娠中期妇女贫血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妊娠中期孕妇贫血的原因,为妊娠中期孕妇的贫血筛查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该院产科门诊产检并首次行血常规检查的1000例妊娠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0例调查者中,诊断为贫血者132例,患病率13.2%。缺铁性贫血95例,地中海贫血27例,巨幼细胞贫血6例,其他4例。年龄、文化程度、工作长期接触电脑、骨髓增生程度、蔬菜(水果)的摄入频率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妊娠中期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中期孕妇贫血发病率比较高,年龄、文化程度、骨髓增生程度、蔬菜(水果)的摄入频率、工作长期接触电脑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根据病因加强预防。

    作者:兰易;黄健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手术方式的临床评价

    目的:分析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眼压情况及前房角开放程度对该院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38例(40眼),分别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6者20眼,0.3~0.6者17眼,<0.3者3眼。术后随访38眼眼压在正常范围,2眼需要药物控制眼压。结论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前房角开放范围大于1/2者宜首选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房角开放范围小于1/2者宜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作者:陈再洪;涂运输;刘珏;许光军;宗元娟;李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流式细胞术分析尿脱落细胞DNA 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分析尿脱落细胞DNA参数的改变,探讨其在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68例,取同期该院需尿脱落细胞检查的非膀胱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尿脱落细胞的DNA分布。结果膀胱癌组的阳性率为7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P<0.01);流式细胞仪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73.5%,特异性86.2%。膀胱癌组异倍体细胞、SPF>15%和G0/G1期CV>9%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异倍体细胞检出率在高、中、低分化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PF>15%和G0/G1期CV>9%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异倍体组复发率为76.2%显著高于无异倍体组的46.2%( 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分析尿脱落细胞诊断膀胱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胡旭;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 L-2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及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检测3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51例正常对照的血清IL-22水平,比较两组血清IL-22水平的差异,评估银屑病患者IL-22水平与PASI之间的关系并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 IL-22的水平较对照组高(t′=8.578,P<0.01),且与PASI呈正相关(r=0.64,P<0.05)。治疗4周及8周后血清IL-22均较治疗前下降(q=6.994,P<0.05;q=9.501, P<0.05),PASI变化也表现了同样的趋势(q=36.27,48.26,P<0.05)。结论 IL-22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血清水平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军麟;邹循辉;殷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贫困患者白内障复明手术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贫困患者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情况,探讨提高贫困患者术后效果的措施。方法统计2009~2012年该院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数据。结果完成白内障手术1088例。术后起3天佳视力大于0.5占71.46%,大于或等于1.0占10.9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主要为角膜水肿和后囊破裂。结论贫困患者白内障手术复明仍是目前白内障手术的主要目的,但并发症较普通白内障手术多。增加超声乳化手术率是基层眼科医生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术中及术后防止眼内炎的发生更是贫困患者白内障手术的关键。

    作者:赵德胜;杨秀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轻~中度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重症医学科二区sTBI患者(GCS评分3~8分)4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行经皮气管切开并呼吸机短时间内维持轻~中度过度通气。另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sTBI 4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行经皮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未进行过度通气)。两组患者均予防治感染、脱水降颅压、脑保护、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有手术指征者及时行手术治疗),连续观察患者伤后第1~7天颅内压(ICP)变化、机械通气的时间,所有病例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经过轻~中度过度通气后能使sTBI患者的ICP迅速下降(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患者伤后6个月观察组生存质量良好者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轻~中度过度通气在sTBI中有利于降低ICP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重症患者伤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鹏;黄寨;秦文波;陆政;肖泉;莫祖聪;黎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进展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 , H ES )是一组病因不明,以血液和(或)骨髓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多,伴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为特征的疾病。1975年Chusid等[1]提出 HES的诊断标准:(1)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 ,并持续6个月以上;(2)排除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其他原因,如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血管炎或肿瘤等;(3)出现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表现。近年来随着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的H ES亚类被独立出来,各个亚类临床特征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就 H ES不同亚类的特点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荣欣(综述);胡水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 )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M ODS患者36例,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K+、Na+、Ca2+的变化,针对不同治疗结果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和功能障碍器官个数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PO2/FiO2、K+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存活的患者其平均年龄为(41.3±4.1)岁明显少于死亡患者的(53.3±5.2)岁(P<0.05),存活的患者APACHEⅡ评分为(17.9±4.5)分明显低于死亡患者的(23.8±5.1)分(P<0.05),存活的患者功能障碍器官个数平均为(1.9±0.3)个明显少于死亡患者的(3.4±0.6)个(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3.48±0.67)U/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98±0.89)U/mL ,D-乳酸水平(1.58±0.56)μ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17±0.76)μg/mL。结论连续血液净化治疗MODS的疗效显著,年龄、APACHEⅡ评分和功能障碍器官个数等因素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贤文;王黎;黄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紫苏油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紫苏油对人乳腺癌系M C F7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为开发紫苏油进行抗肿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稀释度的紫苏油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噻唑蓝(MTT)实验,Hoechst 33258与碘化丙啶(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核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凋亡峰。结果紫苏油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而同类的大豆油没有此作用。用Hoechst 33258和PI染色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和紫苏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紫苏油具有抑制人乳腺癌M C F7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其有可能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

    作者:杜雨柔;赵菊梅;张生军;李建;刘敏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疗效的M eta分析

    目的:比较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孟鲁司特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轻中度哮喘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 databases、CNKI、VIP等数据库自建库至今的关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对纳入研究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偏倚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接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呼气峰流量(PEF)的改善均优于接受孟鲁司特治疗的患者,两种治疗方法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差异。接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的患者FEV1、PEF的改善明显优于接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结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优于孟鲁司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且药物安全性较好。

    作者:郭梅;符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狼疮肾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狼疮肾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50例SLE患者分为合并狼疮肾炎组(A组)、未合并狼疮肾炎组(B组),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经单因素分析后,在抗dsDNA抗体、RNP、Sm、La/SSB 抗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在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以及皮肤血管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以及皮肤血管炎是引起老年SLE患者合并狼疮肾炎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应予以重视。

    作者:何金昌;焦水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