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 )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两组,即无DN组和DN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N的相关因素。结果3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DN患者108例,患病率为30%。DN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均显著高于无DN组(P<0.05);DN组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与无D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BMI、SBP、HbA1c、FPG、UA与DN的发生有关。结论 DN的发生与病程、BM I及血糖、血压、血脂、U A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张丽敏;高燕;李鸿燕;李敬;陈骅;刘占全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通道下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行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复发节段腰34(L34)1例,腰45(L45)10例,腰5骶1(L5S1)19例;统计描述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复发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无痛行走的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65min;术中失血量100~180mL,平均145mL;住院时间9~16d,平均13d;平均住院费用7300元;术后无痛行走时间7~15d,平均11d;术后从事非体力劳动的时间27.3d,VAS分值由术前的(7.3±1.3)分降低到术后(3.1±0.9)分,末次随访时为(2.2±0.6)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分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6.5个月。疗效优16例,良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6%。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吴辉;胡凌云;林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两种负压引流法用于外耳再造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2年在该院整形美容外科行外耳再造手术的患者196例(201只耳),随机分为两组,注射器负压组58例共计60只再造耳,采用注射器负压引流法;中心负压组138例共计141只再造耳,采用中心负压引流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心负压组术后并发症除积血外,肿胀发生情况均低于注射器负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负压组耳甲腔皮瓣坏死、皮瓣边缘坏死、耳支架外露发生情况明显低于注射器负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耳再造术后使用中心负压引流法比注射器负压引流法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
作者:覃霞;戴霞;刘莎;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清中内脂素、瘦素及其他指标的表达水平、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性别和年龄匹配的T2DM患者82例(T2DM组)和健康者71例(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清内脂素、瘦素、胰岛素及血脂、血糖水平。结果 T2DM组的内脂素、瘦素、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 h FPG、2 h FIN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 组中内脂素与体质量指数(BMI)、FINS、HOMA-IR、TC、TG、L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成负相关(P<0.05);瘦素与BMI、FINS、HOMA-IR成正相关(P<0.05)。结论 T2DM 患者血清中内脂素及瘦素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者,与血脂、血糖及胰岛素密切相关,可能成为T2DM新的诊断指标。
作者:方士强;孔德勇;梅芬;卢忠心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宁河县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0例,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将其分为MVA组和非MVA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病史、吸烟史、WBC、Hb、中性粒细胞、PLT计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钾、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糖、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心功能Killip分级、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心率变异性、是否经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等指标,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有152例(36.19%)发生MVA,其中,死于MVA者26例(17.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I升高、低血钾、心功能Killip分级较高、心率变异性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是MVA的危险因素;行直接PCI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MVA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VA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对具备以上MVA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引起足够的临床重视。
作者:王雪梅;杨培根;王彬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发人工晶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代替手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方法以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以临床需求为牵引设计系统功能,系统开发后在眼科手术室试用3个月征求医师和护士意见并改进,重复3次。通过比较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手工管理两种方式的工作效率、准备晶体的正确率以及成本,评价所研发系统的功能。结果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P<0.01),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两种管理方式在准备晶体的正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发的人工晶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作者:吴燕;周友惠;姚春莲;黄艳;苗迎春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院内感染、用药错误、意外伤害等,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既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满意度,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国内外调查发现[2-3],医疗不良事件可以通过制订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显著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医疗不良事件的构成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俊青;卢艳娥;郭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通过调查重庆市三级医院信息系统中与临床密切关联的模块上线情况,对重庆市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对重庆市14所三级医院进行调查,通过当面访谈、网络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结果重庆市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呈现较好的态势,门诊诊疗模块、住院诊疗模块和辅助检查模块等基础模块的上线率较高,但一些新兴的子模块如移动医护系统、医学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率较低。结论重庆市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应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及发展需求进行,并应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带动二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作者:侯筱蓉;贺婷;胡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了解恩施州6~24个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724名婴幼儿,使用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的一般情况、家庭情况、看护人情况及看护行为和过敏性疾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探索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接受调查的婴幼儿中,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为11.83%,主要为湿疹,患病率为7.54%,其次为过敏性哮喘(1.97%)。单因素分析显示,民族(χ2=17.865, P=0.000)、月龄(χ2=9.420,P=0.009)、喂养方式(χ2=6.304,P=0.043)、添加辅食时间(χ2=12.695,P=0.002)和家庭收入(χ2=9.259,P=0.010)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有关;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OR95% CI:1.86(1.27~2.73), P=0.001]、人工喂养[OR95% CI:1.17(1.01~2.82),P=0.045]的婴幼儿患过敏性疾病的危险较高,月龄18~24个月[OR95%CI:0.57(0.39~0.84),P=0.005]和家庭年收入大于30000元[OR95% CI:0.64(0.43~0.96),P=0.030]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呈负相关。结论恩施州6~24个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少数民族、低月龄、人工喂养和低家庭收入的婴幼儿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大。
作者:肖汉;许亚运;高梦婷;燕虹;李十月;左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1.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小儿慢性鼻-鼻窦炎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药物敏感试验情况。方法95例慢性鼻-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的小儿行腺样体切除术,术中在鼻窦内窥镜下用消毒棉拭子取上颌窦口和后组筛窦口的分泌物,分别进行细菌的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89份标本有细菌生长,所有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3.7%,其中需氧菌86株,厌氧菌28株。95例患儿需氧菌感染81例,厌氧菌感染52例,混合感染44例。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需氧菌抗菌活性较高的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厌氧菌抗菌活性较高的是甲硝唑。结论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以需氧菌感染为主,细菌感染在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作用较大,对于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抗菌药物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汪武;姚红兵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情况及其对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共有156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 POCD诊断结果分为POCD组(54例)及无 POCD组(102例)。整理并分析患者资料,分析 POCD 危险因素,对比两组 MMSE评分情况。结果POCD组在年龄、教育时限、合并高血压、吸入麻醉药物以及术后镇痛等方面与无 POCD 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以及术后镇痛为POCD疾病的危险因素。POCD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无POCD组治疗后的评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老年患者手术后 POCD疾病的产生通常和年龄、合并高血压以及术后镇痛等危险因素有关,临床可通过MMSE评分量表对患者加以评测,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刘德智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镉对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相关蛋白表达、p38M A PK磷酸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和黄芪甲苷的保护效应。方法对照组、镉(50 mol/L )处理组、镉(50 mol/L )加黄芪甲苷(10 mg/L )组的培养支持细胞用于超微结构观察、波形蛋白、E-钙粘连蛋白/-环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及磷酸化p38M A PK检测。结果镉处理组支持细胞线粒体内室肿胀,脂滴堆积,内质网扩张和(或)空泡化,髓样结构形成,少许支持细胞出现凋亡,镉加黄芪甲苷组支持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镉处理组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镉处理组波形蛋白、E-钙粘连蛋白及-环连蛋白阳性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镉加黄芪甲苷组阳性产物虽较对照组减少但明显高于镉处理组(P<0.05);镉处理组支持细胞内磷酸化P38MAPK阳性产物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且有向细胞核移位趋势,镉加黄芪甲苷组阳性产物表达量明显少于镉处理组(P<0.05)。结论镉致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细胞骨架蛋白及粘连蛋白破坏并增强 P38MAPK磷酸化;黄芪甲苷可拮抗镉的毒性,其保护效应可能与减少 P38MAPK的磷酸化等有关。
作者:毛胜艳;廖晓岗;宁巍;姚志勇;王毅;范京川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0.4×109个/L ,细胞分类超过0.05%;其病因多种多样,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均可致该病,部分病因未明[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以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腹泻等)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亦称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导致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容易误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本研究回顾本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内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善的1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例,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李丽;陈东风;樊丽琳;胡辂;彭安国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 ,RAU)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的表现。在1898年,这个疾病初由 Johann von Mikulicz-Ra-decki命名,为了表达对这位伟大的医学科学家的尊敬,特把病变范围较小的口腔溃疡,即轻型 RA U 命名为 M ikulicz′s口疮[1]。RAU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到目前为止尚未明确[2]。在RA U的发病过程中,在口腔黏膜的多个区域可以看到反复发作的单个或多个溃疡,病灶周围可以看到一圈红斑。常见的溃疡发作部位为没有角质覆盖的口腔黏膜组织,如嘴唇、脸颊、口腔的前后部、腭弓和软腭。RA U引起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讲话和吞咽。目前,针对这种疾病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有明显临床症状的RA U。RA U的发生可能是免疫应答增强和促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激活的结果,直接侵犯口腔黏膜的特定区域[3]。对RAU患者的口腔黏膜进行组织学观察,会发现有大量的粒细胞渗出,其发展与发病时间有关[4]。在RA U发展的初阶段,也就是溃疡形成之前,单核细胞、以 T淋巴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聚集在基底层;在RA U发展的第2阶段,多核性淋巴细胞聚集于溃疡中心,周围有大量的单核细胞渗出[5]。根据RAU的临床表现,此病可以分为3型:轻型RAU(MiRAS),重型RAU(MaRAS),疱疹样RAU (HeRAS)。
作者:廖晓明(综述);刘鑫(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2年入院。自诉10年前体检B超提示右肝血管瘤,当时无任何不适,未予重视。2年前开始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呈持续性,疼痛尚可忍受,无向他处放射,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B超示肝血管瘤,体积较前增大,予口服药物治疗(用药不详)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既往肾结石病史,余无特殊。入院后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触诊腹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辅助检查:B超示肝右叶探及一大小约6.7cm×4.4 cm稍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考虑肝血管瘤可能。上腹部CT平扫肝右叶见6.5cm×4.6cm大小低密度占位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内索条状软组织影增强。
作者:杨真真;李匡凡;刘大毛;李勇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4(Flt-4)、胎盘生长因子(PIGF)表达与小儿脉管瘤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运用 RT-PCR方法检测30例脉管瘤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VEGF-c、Flt-4、PIGF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c、Flt-4、PIGF mRNA 在脉管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正常组织中分别为(0.246±0.064)、(0.269±0.085)、(0.238±0.057),脉管瘤组织中分别为(0.957±0.187)、(0.862±0.138)、(0.934±0.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分析显示VEGF-c表达与血管瘤相关(P <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生部位不相关(P>0.05)。Flt-4、PIGF表达与淋巴管瘤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生部位不相关(P>0.05)。VEGF-c、Flt-4和 PIGF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VEGF-c、Flt-4、PIGF可能参与了脉管瘤组织的起病和发展。
作者:高晓芸;李立帜;贺晓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HPV感染的基因亚型。结果共检测5052份妇科门诊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HPV感染总阳性率为17.52%。各年龄组 H 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20~25岁组的阳性率分别高于26~30岁组和31~3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36~40岁组的阳性率高于26~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亚型 HPV基因的阳性检出率(18.1%)高于低危亚型(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亚型中以HPV52亚型多,占15.03%,其次是HPV16和 HPV58亚型;低危亚型以 HPV81亚型居多,占7.98%。结论妇科门诊妇女HPV感染阳性率较高,且以高危亚型居多;建议针对不同年龄群开展HPV基因亚型的常规检测。
作者:黄江渝;唐建;杨淑哲;刘成桂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引起,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沙门菌等)、原虫及真菌[1]。目前,全世界每年1200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中,死于腹泻的高达300~400万,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2-4]。为了解本院就诊腹泻儿童的感染性腹泻病因及感染的细菌具体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便于临床及时治疗,现对本院腹泻儿童病原检测和药物敏感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贤响;方代华;权艳秋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