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急诊样本周转时间的比较分析

邓朝晖;宋颖博;姜宏兵;梁梦洁;鹿新红;张新

关键词:急诊检验, 周转时间, 重症医学科
摘要:目的:对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ICU)急诊样本周转时间(TAT)各时间段进行定位比较分析,为合理缩短急诊样本T A T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统计该院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急诊科和IC 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TAT各时间段的数据,并进行两个科室间急诊样本TAT各时间段的定位比较分析。结果急诊科和ICU急诊血细胞分析TAT阈外值率分别为2.4%和15.1%,急诊生化项目TAT阈外值率分别为12.3%和24.5%。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下达医嘱到样本接收的平均时间分别与IC 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采集到样本接收的平均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2±4.0)min vs .(11.2±4.5)min ,P>0.05;(13.2±14.1)min vs .(13.8±9.8)min ,P>0.05]。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接收到结果报告的平均时间均分别较IC 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接收到结果报告的平均时间短[(5.8±4.4)min vs .(19.3±12.5)min ,P<0.01;(34.4±10.9)min vs .(35.5±13.2)min ,P<0.01]。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 TAT 平均时间均分别比 ICU 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平均时间短[(17.0±6.2)min vs .(30.5±14.9)min ,P<0.01;(46.9±17.2)min vs .(49.3±16.5)min ,P<0.01]。结论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的TAT 阈值设定较合理,且 TAT 各时间段得到了较好控制。ICU 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的TAT阈值应重新设定,且ICU急诊样本检验流程应得到优化。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患者转运坠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在手术室转运过程中坠床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在手术室不同时段坠床的原因,制订并实施手术室患者转运标准操作流程。结果手术室在任何时段均可能发生患者坠床意外,制订防范措施和标准操作流程、加强培训能有效杜绝该类事件发生。结论实施严格的操作流程既能保障手术患者安全,同时彰显手术室管理水平。

    作者:易凤琼;郭宇;胡军;朱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西藏日喀则地区女性月经初潮年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和分析西藏日喀则地区女性的月经初潮年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10年7~12月在解放军第八医院初诊的2492例女性妇科患者,其中藏族1492例,汉族941例,分析初潮年龄与民族、海拔及城乡间的关系。结果藏族女性初潮年龄显著高于汉族女性[(15.090±1.898)岁 v s .(13.920±1.538)岁,P<0.05)];不同海拔组间初潮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海拔增加,初潮年龄逐渐增大,Pearson 相关值为0.323;藏族女性居于城镇的初潮年龄显著小于乡村女性[(14.760±1.784)岁 v s .(15.580±1.873)岁,P<0.05)]。结论藏族女性初潮年龄晚于汉族女性,随着海拔增加初潮时间逐渐延后。

    作者:高静;余敏;李玉艳;滕现勇;泽仁措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T2DM患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72例T2DM合并mV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尼莫地平片40 mg ,每日3次;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尼莫地平40 mg ,每日3次,奥拉西坦胶囊800 mg ,每日2次;疗程为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水平,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C肽水平下降及轻度认知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肽水平、MoCA总分及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注意力认知亚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能显著改善 T2DM 合并m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用尼莫地平。

    作者:钟艺华;唐显军;南映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不同剂量A型肉毒素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引导注射不同剂量的A型肉毒素治疗小儿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共114例,分为A、B、C 3组,每组38例,应用肌电图进行引导定位,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A型肉毒素于痉挛肌内注射,并配合康复训练,应用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 FM )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应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对患儿肌痉挛程度进行评价,并用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PedsQL)4.0对患儿健康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期GMFM 评分均明显增加,改良Ashworth分级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间A型肉毒素组治疗后GMFM 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间PedsQL4.0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自评及家长报告量表生理领域一致性较好,而心理领域一致性较差。结论应用肌电图定位行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明显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各项指标,不同剂量间疗效无显著差别,PedsQL 4.0通用核心量表可用于评价患儿健康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齐亚超;李亚洲;肖向建;岳月红;段瑞生;闫莉;张晓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是一种创新的设备,捕捉循环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至受损的血管内皮,以利支架植入术后受损血管内皮愈合。血管内皮祖细胞支架表面是由一个共价结合的多糖中间涂层与抗人 CD34抗体连接到不锈钢支架。抗人CD34抗体支架置入后,将吸引循环中内皮祖细胞与之结合,从而发展成为成熟的内皮。这种加速愈合的内皮可以降低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以及避免长时间双重抗血小板治疗。2003年一些小到中等的上市后临床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良好的安全性。然而,由于缺乏大规模与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随机对照试验,它的有效性还不能确定。为降低再狭窄率,结合内皮祖细胞捕获技术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的技术,在动物研究中的数据令人鼓舞。第一个应用于人的组合支架的研究已经完成。本文就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超;赵向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LPS和LiCl预处理对LPS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比较内毒素(LPS)耐受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抑制剂LiCl对LPS诱导肝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选取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体质量(200±10)g ,分为对照组、LPS耐受组和LiCl处理组,每组12只;LPS耐受组于实验第1、2、3天依次接受0.015、0.030和0.06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iCl处理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0.25 mL浓度为2.5 mol/L 的LiCl ,对照组腹腔注射0.25 mL PBS ;预处理结束后每组再按是否接受致死量的LPS(10 mg/kg)攻击而分为LPS(+)和LPS(-)两个亚组,LPS(+)亚组大鼠接受1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PS(-)亚组接受等体积的PBS腹腔注射,连续观察12 h后麻醉、活杀、取材。观察肝脏大体病变;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定量检测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乳酸脱氢酶(LDH)及总胆红素(TB)水平;检测血清中IL‐10及 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在LPS攻击后肝脏组织损伤明显,肝功能指标ALT、LDH和TB明显升高,血清 TNF‐α和IL‐10升高;LPS和LiCl预处理可改善LPS诱导的肝组织损伤,改善肝功能,抑制TNF‐α升高并上调血清IL‐10。结论大剂量LPS腹腔注射可诱导肝损伤,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具有相似的肝保护效应。

    作者:胡中生;张艳;徐发良;龚建平;朱小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产科开设助产士门诊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在产科开设助产士门诊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对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孕妇800名进行调查,了解她们对助产士门诊的认知与需求。结果通过调查发现,90.3%的孕妇表示有必要开设助产士门诊,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助产士门诊的开设更多地持支持态度。准备阴道分娩的孕妇中有94.7%的人愿意看助产士门诊。286人对助产士门诊的开展提出了892条建议。结论助产士门诊可以为孕妇提供产前、产时、产后的专业指导、咨询、培训和心理支持,应该大力推广与建设助产士门诊。

    作者:周小利;王龙琼;时元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12例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12例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患者的相关症状、体征、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患者病情进展快,治疗有效期短,生存期短,平均生存时间1~6个月。结论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有明确的临床特征,预后差。

    作者:赵艳梅;王焕坤;李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下颌偏斜1例病例报告

    多曲方丝弓技术是由D r .K im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种固定矫治技术,主要用于疑难病例正畸,疗效较好[1‐2]。下颌偏斜患者的临床表现除了上下颌矢状方向不调,还常有横向及垂直向的异常,影响容貌、咬合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矫治难度很大[3‐6]。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下颌偏斜,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介绍1例使用该方法矫治的严重骨性下颌偏斜病例。

    作者:冒叶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在该院治疗的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129例女性非冠心病作为对照(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2.7±5.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4±4.8)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5.495,95% CI(1.949~15.492)]、HbA1c[OR=3.517,95% CI(1.230~10.060)]、同型半胱氨酸[OR=2.086,95% CI(1.344~3.237)]与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密切相关。结论 LDL‐C、HbA1c及同型半胱氨酸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康健;赵兴山;丁幼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成人外周血CIK细胞异常升高病例临床实验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外周血CIK细胞异常升高病例的临床实验资料,探讨实验诊断指标在该疾病诊断、病情监测与治疗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细胞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患者进行生物化学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对该患者进行病案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升高;免疫分型结果显示,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T8细胞升高,T4细胞减少;细胞中CIK细胞(CD3+CD56+)占绝大多数。治疗后,CIK细胞含量稍有下降,在28.6%~59.7%波动。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学检查无明显异常。外周血TNF‐α及IgM轻度升高,补体C4轻度下降,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发现了成人外周血CIK细胞特发性升高病例,流式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可为临床提供诊断、疗效监测信息,值得推广。

    作者:但刚;毛怀凤;吴丽娟;刘毓刚;刘彤;谢静;胡晓莉;王艳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强化母乳喂养在NICU住院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强化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住院早产儿的短期生长、内环境的影响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入住NICU的早产儿根据不同奶方分为早产奶组、母乳组、强化母乳组(HMF组),比较其生长指标、血生化、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共147例早产儿符合要求,体质量增长速率在早产奶组、母乳组、HMF组各为(19.44±5.14)、(14.53±5.86)、(17.09±5.81)g·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围增长速率在早产奶组(0.72±0.34)cm/w和HMF组(0.71±0.29)cm/w高于母乳组(0.51±0.34)cm/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或超过出生体质量时间在早产奶组(8.55±3.20)d和HMF组(9.43±4.53)d患儿中较母乳组(10.93±3.0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早产奶组和HMF组的头围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明显低于母乳组(P<0.05);喂养不耐受率早产奶组(15.52%)高于母乳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F喂养可在有效控制感染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前提下优化早产儿院内体质量和头围增长速率。

    作者:蒋静;李开云;周云;钟晓云;吴艳;龚华;陈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洛阳市非EV71、非CA16肠道病毒中优势毒株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洛阳市引起手足口病的普通肠道病毒的构成情况,警惕比例较高毒株发展为新的优势毒株,为洛阳市的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对洛阳市手足口病的送检粪便标本进行核酸鉴定,随机选取9例普通肠道病毒阳性,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和新肠道病毒71型(EV71)阴性的标本,进行5′UTR测序,确定毒株的亚型。利用CA6的特异性引物,选取75例普通肠道病毒阳性标本(CA16和EV71阴性),用 RT‐PCR方法鉴定CA6的阳性数量,分析CA6的构成比。结果9个普通肠道病毒5′UTR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初筛,结果显示CA6为5株,在普通的肠道病毒中为优势毒株;75例普通肠道病毒中,共检测出CA620例。CA6在普通肠道病毒中的比例为29.76%(25/84);25例CA6中,男13例,女12例;引发重症的病例为2例;城市地区5例,乡村20例。结论洛阳市引起手足口病的普通肠道病毒的构成较为复杂,在引起手足口病的普通肠道病毒中CA6病毒所占比例较高,对此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晓华;李克伟;张广武;仝志琴;刘笑洁;李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5岁,体质量10~25 kg ,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3例。D组麻醉诱导前经10 min静脉输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盐水稀释20 mL ;C组输注生理盐水20 mL。两组患儿均为七氟醚吸入诱导,芬太尼2μg/kg ,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静脉推注后气管插管。吸入2%~3%七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以及麻醉恢复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但麻醉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呼吸道不良事件(如上呼吸道梗阻、呛咳或屏气)D组低于C组(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麻醉恢复期躁动。

    作者:王宇;刘菊英;李清;姚涛;王贤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非药物疗法缓解早产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缓解早产儿操作性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9例住院早产儿(胎龄30~37周)分为空白对照组、干预组1(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襁褓包裹)、干预组2(非营养性吸吮),比较疼痛刺激(桡动脉穿刺)前、后早产儿疼痛评分,疼痛面容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结果两个干预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1比干预组2评分更低;干预组疼痛面容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干预组疼痛面容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组1与干预组2疼痛面容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襁褓包裹比单纯非营养吸吮在缓解早产儿疼痛方面更有效,并能更有效减少疼痛面容持续时间。

    作者:李洪伟;李艳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103例分析

    目的:了解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并发症的防治及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3年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03例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手术方式的改进。结果103例患者中88例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术前激素异常75例,术后激素恢复正常34例,下降29例,不变12例。术前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60例,术后视力好转51例。一过性尿崩29例,电解质紊乱3例。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9例,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晓勇;夏祥国;李昊;顾应江;陈礼刚;冷继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尿NAG酶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并联合实验室敏感指标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 A G酶),评价该技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NAG酶为判断标准,将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早期肾损害组(n=17)及早期肾损害组(n=15),另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进行双肾叶间动脉频谱多普勒的测量,获取收缩期高流速(PSV )、舒张期末流速(EDV )、阻力指数(RI)。结果无早期肾损害组与对照组比较,PSV、ED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肾损害组与对照组、无早期肾损害组比较,EDV减低,RI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尿NAG酶,可敏感地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作者:梁蕾;刘焱;张萌;郭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期宫角妊娠破裂致子宫切除后并发DIC1例分析

    子宫角部妊娠(简称宫角妊娠)是指受精卵附着在输卵管近宫腔侧,向宫腔侧生长发育而不在间质部发育[1],其发病率低,且早期不易被发现。由于该种植部分的血液供应丰富,一旦破裂就会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2]。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中期妊娠破裂致子宫切除,术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C )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胡娅;牟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2种临床表现形式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1]。其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是临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有必要选取合适的VTE 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有效的予以干预,降低其发生率。本文旨在对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洪跃玲;杨相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重庆市某县2003~2012年HIV/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开县2003~2012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该地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数据库和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对开县2003~2012年 HIV/艾滋病病例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县2003~2012年累计报告 H IV/艾滋病454例,艾滋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病例分布以25~45岁者居多,占38.55%;男328例,女126例,男女比为2.60∶1.00;职业分布以农民多,占47.1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62.56%;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1.9%;地区分布以汉丰街道多,占15.86%。结论开县的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应加强综合监测,采取积极有效针对传播的干预措施,控制开县 H IV/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作者:邱占富;邵周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