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PS和LiCl预处理对LPS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胡中生;张艳;徐发良;龚建平;朱小林

关键词:内毒素类, 大鼠, Sprague-Dawley, 糖原合成酶激酶-3, 肝损伤
摘要:目的:比较内毒素(LPS)耐受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抑制剂LiCl对LPS诱导肝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选取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体质量(200±10)g ,分为对照组、LPS耐受组和LiCl处理组,每组12只;LPS耐受组于实验第1、2、3天依次接受0.015、0.030和0.06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iCl处理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0.25 mL浓度为2.5 mol/L 的LiCl ,对照组腹腔注射0.25 mL PBS ;预处理结束后每组再按是否接受致死量的LPS(10 mg/kg)攻击而分为LPS(+)和LPS(-)两个亚组,LPS(+)亚组大鼠接受1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PS(-)亚组接受等体积的PBS腹腔注射,连续观察12 h后麻醉、活杀、取材。观察肝脏大体病变;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定量检测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乳酸脱氢酶(LDH)及总胆红素(TB)水平;检测血清中IL‐10及 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在LPS攻击后肝脏组织损伤明显,肝功能指标ALT、LDH和TB明显升高,血清 TNF‐α和IL‐10升高;LPS和LiCl预处理可改善LPS诱导的肝组织损伤,改善肝功能,抑制TNF‐α升高并上调血清IL‐10。结论大剂量LPS腹腔注射可诱导肝损伤,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具有相似的肝保护效应。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狂犬病误诊为精神障碍1例分析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亦可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1]。现将解放军第324医院2012年1例误诊为精神障碍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晓龙;陈丹燕;罗启佳;张凡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2种临床表现形式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1]。其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是临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有必要选取合适的VTE 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有效的予以干预,降低其发生率。本文旨在对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洪跃玲;杨相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深麻醉下更换单腔气管导管在开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深麻醉下双腔气管导管更换成单腔气管导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择期食管癌患者40例,A S AⅠ或Ⅱ级,分为更换单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每组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入室后(T1)、更换单腔气管导管后1 min(T2)、5 min(T3)、拔管(单腔气管导管、双腔气管导管)前1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HR和SBP的乘积(RPP)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T2、T4时SBP、DBP、HR、RPP明显低于B组(P<0.05),拔管时呛咳、躁动发生少(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毕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可较少增加拔管时应激反应,保持循环相对稳定,苏醒更平稳。

    作者:侯俊德;白玉玮;杨丽萍;李立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LPS和LiCl预处理对LPS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比较内毒素(LPS)耐受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抑制剂LiCl对LPS诱导肝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选取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体质量(200±10)g ,分为对照组、LPS耐受组和LiCl处理组,每组12只;LPS耐受组于实验第1、2、3天依次接受0.015、0.030和0.06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iCl处理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0.25 mL浓度为2.5 mol/L 的LiCl ,对照组腹腔注射0.25 mL PBS ;预处理结束后每组再按是否接受致死量的LPS(10 mg/kg)攻击而分为LPS(+)和LPS(-)两个亚组,LPS(+)亚组大鼠接受1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PS(-)亚组接受等体积的PBS腹腔注射,连续观察12 h后麻醉、活杀、取材。观察肝脏大体病变;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定量检测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乳酸脱氢酶(LDH)及总胆红素(TB)水平;检测血清中IL‐10及 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在LPS攻击后肝脏组织损伤明显,肝功能指标ALT、LDH和TB明显升高,血清 TNF‐α和IL‐10升高;LPS和LiCl预处理可改善LPS诱导的肝组织损伤,改善肝功能,抑制TNF‐α升高并上调血清IL‐10。结论大剂量LPS腹腔注射可诱导肝损伤,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具有相似的肝保护效应。

    作者:胡中生;张艳;徐发良;龚建平;朱小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甲磺酸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和氟哌啶醇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伴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进行随机单盲临床对照研究,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10~20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40 mg ;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针剂5~10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30 m g。两组药物根据病情需要4~6 h后可重复使用,每日注射不超过3次,疗程3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24、48、72 h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评定激越症状,于治疗前、治疗后72 h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价疗效;采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SA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评价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2 h PANSS‐EC评分即显著降低,其他各观察点 PANSS总分、PANSS‐EC评分及CGI‐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49%( P<0.05)。结论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好。

    作者:胡光涛;宋航;王国威;黄一;陆地;贺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重庆地区12196例妇科门诊患者HPV亚型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妇科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的研究,为该地区 HPV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2196例患者进行登记,采集宫颈分泌物作为标本,利用PCR对HPV进行分型检测,对患者的年龄分布、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本研究12196例患者中检出 HPV阳性3754(30.8%)例,其中高危型感染率为61.67%,排在前3位的为HPV58、HPV16和 HPV52;低危型感染率为21.23%,低危型感染以HPV6和 HPV43为主。多重感染患者中以二重感染为主。各年龄段 HPV 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6,P<0.05),不同年龄段 HPV感染率呈现出“U”形曲线。结论重庆地区妇科门诊患者 HPV感染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异性和年龄差异性,临床诊断中应特别关注感染率较高的 HPV58、HPV16和 HPV52亚型,≤25、≥46年龄段是 HPV感染的2个高峰,应加强对这2个年龄段 HPV的筛查。

    作者:鄢春晖;陈林;袁蔓莉;周晓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下颌偏斜1例病例报告

    多曲方丝弓技术是由D r .K im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种固定矫治技术,主要用于疑难病例正畸,疗效较好[1‐2]。下颌偏斜患者的临床表现除了上下颌矢状方向不调,还常有横向及垂直向的异常,影响容貌、咬合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矫治难度很大[3‐6]。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下颌偏斜,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介绍1例使用该方法矫治的严重骨性下颌偏斜病例。

    作者:冒叶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手术室患者转运坠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在手术室转运过程中坠床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在手术室不同时段坠床的原因,制订并实施手术室患者转运标准操作流程。结果手术室在任何时段均可能发生患者坠床意外,制订防范措施和标准操作流程、加强培训能有效杜绝该类事件发生。结论实施严格的操作流程既能保障手术患者安全,同时彰显手术室管理水平。

    作者:易凤琼;郭宇;胡军;朱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103例分析

    目的:了解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并发症的防治及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3年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03例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手术方式的改进。结果103例患者中88例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术前激素异常75例,术后激素恢复正常34例,下降29例,不变12例。术前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60例,术后视力好转51例。一过性尿崩29例,电解质紊乱3例。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9例,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晓勇;夏祥国;李昊;顾应江;陈礼刚;冷继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重庆主城区老年健康状况和社区护理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重庆主城区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社区护理需求,为今后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 F‐36)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主城辖区内3个街道(社区)1005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社区医疗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为79.69%,S F‐36总得分为(71.76±12.85)分,生理健康(72.46±17.56)分,心理健康(73.29±16.87)分。多元回归表明不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慢性病患病数量、经济状况、年龄、生活方式。社区护理需求排名前5位依次是定期检查、社区专家护理、高质量的社区护士、健康讲座、急救护理知识。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X1)、职业(X2)、经济状况(X3)、检查情况(X4)、社区护理了解情况(X5)为其影响因素,回归预测模型为:P=1/[1+Exp∑(-2.155+0.612X1-0.121X2+0.173X3+0.211X4+1.107X5)]。结论社区需要对老年人加强定期身体检查,对男性老年人应引起重视,投入更多的关怀,加强慢性病管理、养老养生、营养保健的宣传,加强社区老年护理人才的阶梯培养,改变社区护理模式。

    作者:张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大理地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在大理地区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青年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12月对大理学院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查,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之后对大学生开展理论课学习、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2012年12月,再次进行调查,并与基线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P<0.05);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题得分通过变量重新赋值及加权评分后,以大于或等于60分为知晓;健康教育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数为2619名,不知晓人数为872名,平均得分(64.50±10.22)分,总知晓率为75.67%;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数为3323名,不知晓人数为138名,平均得分(84.94±12.68)分,总知晓率为96.01%。经过持续的健康教育,总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率,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云鹏;申元英;何梅;刘继政;李洪元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某三级甲等医院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实验室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H 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3年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就诊的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特征资料。结果7年共进行 HIV抗体筛查47355例,HIV抗体初筛阳性179例,确认阳性171例。在5例HIV抗体结果不确定者中,随访2例,1例排除HIV感染,1例转为HIV抗体阳性。HIV感染者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等合并二重或多重感染。HIV感染者年龄18~86岁,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占9.36%。多数患者就诊时具有2种及其以上临床表现。结论 HIV抗体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阳性结果报告必须以Western blot确证试验结果为准。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需定期随访或结合其他检测方法、流行病学资料等判断。对HBV、HCV及T P感染者应进行常规HIV抗体筛查。不应忽略对老年患者人群的诊断。艾滋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需重视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症状的疾病相鉴别,以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马珍;张钦红;王忠诚;吴音;孟小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科学合理的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舒适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舒适程度为宗旨,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4‐6]。然而,舒适护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每位患者的特性个体化实施。本文总结了胃癌根治术患者舒适护理的实施方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丽华;丁杏;黄燕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以技能大赛引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通过护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进行赛中教、赛中学、赛中改,从而开发实训课程,调整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展学生职业素质,促进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1‐4]。本院在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3个金奖、1个银奖的成绩。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在该院治疗的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129例女性非冠心病作为对照(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2.7±5.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4±4.8)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5.495,95% CI(1.949~15.492)]、HbA1c[OR=3.517,95% CI(1.230~10.060)]、同型半胱氨酸[OR=2.086,95% CI(1.344~3.237)]与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密切相关。结论 LDL‐C、HbA1c及同型半胱氨酸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康健;赵兴山;丁幼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国产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重庆伟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运用Varian加速器实行调强放射治疗的3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重庆伟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和Varian21EX加速器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CBCT分别获取正侧图像及CT图像,将获取的图像与计划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得出靶中心左右(X)、头脚(Y)、胸背(Z)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记录图像采集时间及匹配时间,比较两种系统检测摆位误差及图像采集时间与匹配时间。结果两种系统在X、Y、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相关性均较好,差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GS系统获取图像平均时间(15±2)s ,采集及匹配图像总时间(20±2)s;CBCT 系统获取图像平均时间(120±8)s ,采集及匹配图像总时间为(240±10)s。结论国产XGS系统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时检测的摆位误差与CBCT系统的结果相当,而XGS系统的图像采集时间及匹配时间均较CBCT短,可缩短定位时间,减少患者接触射线的辐射剂量,有利于临床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引导。

    作者:廖奎;陈华万;梁廷;王志令;王志海;陈晓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HPLC测定羌活药材中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含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羌活药材中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含量的效果。方法采用 HPLC仪,色谱条件:色谱柱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4.6 mm ×250.0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流速为1 mL/min ,柱温30℃,检测波长为310 nm。结果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08~1.5050μg 和0.1176~0.7350μg ,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0.98%和1.42%。不同产地羌活药材中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含量差别较大,采收期和生长年限对这2种成分的含量均有影响。结论 HPLC测定简单快捷,为确定羌活药材的佳产地及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作者:鱼江;封家福;曾邦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生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员的培养研究

    1生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员的分类和职责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实验室大多属于生物医学实验室,然而与商业化的生物医学实验室相比,其组成成员主要有课题组长(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实验员[1]。由于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一般这个群体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很难成为实验室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而相对稳定的群体除了课题组领导人外,主要为实验员。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不同,实验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

    作者:李梦侠;王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针吸细胞块联合细针穿刺涂片检查对体表包块的初始诊断

    目的:分析针吸细胞块(简称“细胞块”)联合细针穿刺涂片(简称“涂片”)检查对体表包块的初始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整理做过细胞块检查的804例患者的细胞块、涂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以组织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涂片、细胞块及细胞块联合涂片检查(简称“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PPV)、阴性预测价值(NPV)、分型准确率、可诊断率及可分型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0例含有组织学结果的患者中,与涂片检查相比,细胞块检查和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可诊断率和可分型率方面均明显优于涂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涂片检查相比,在特异度、NPV 和分型准确率方面,细胞块检查优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检查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块检查相比,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PPV 、NPV 、分型准确率和可分型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可诊断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方法的PPV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细胞块检查是一种优于涂片检查的初始诊断方法,细胞块联合涂片检查相比细胞块检查在可诊断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宋雪琴;唐利;李燕;卞铁荣;李世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成人外周血CIK细胞异常升高病例临床实验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外周血CIK细胞异常升高病例的临床实验资料,探讨实验诊断指标在该疾病诊断、病情监测与治疗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细胞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患者进行生物化学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对该患者进行病案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升高;免疫分型结果显示,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T8细胞升高,T4细胞减少;细胞中CIK细胞(CD3+CD56+)占绝大多数。治疗后,CIK细胞含量稍有下降,在28.6%~59.7%波动。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学检查无明显异常。外周血TNF‐α及IgM轻度升高,补体C4轻度下降,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发现了成人外周血CIK细胞特发性升高病例,流式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可为临床提供诊断、疗效监测信息,值得推广。

    作者:但刚;毛怀凤;吴丽娟;刘毓刚;刘彤;谢静;胡晓莉;王艳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