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勇;夏祥国;李昊;顾应江;陈礼刚;冷继刚
目的:分析针吸细胞块(简称“细胞块”)联合细针穿刺涂片(简称“涂片”)检查对体表包块的初始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整理做过细胞块检查的804例患者的细胞块、涂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以组织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涂片、细胞块及细胞块联合涂片检查(简称“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PPV)、阴性预测价值(NPV)、分型准确率、可诊断率及可分型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0例含有组织学结果的患者中,与涂片检查相比,细胞块检查和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可诊断率和可分型率方面均明显优于涂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涂片检查相比,在特异度、NPV 和分型准确率方面,细胞块检查优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检查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块检查相比,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PPV 、NPV 、分型准确率和可分型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可诊断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方法的PPV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细胞块检查是一种优于涂片检查的初始诊断方法,细胞块联合涂片检查相比细胞块检查在可诊断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宋雪琴;唐利;李燕;卞铁荣;李世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和氟哌啶醇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伴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进行随机单盲临床对照研究,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10~20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40 mg ;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针剂5~10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30 m g。两组药物根据病情需要4~6 h后可重复使用,每日注射不超过3次,疗程3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24、48、72 h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评定激越症状,于治疗前、治疗后72 h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价疗效;采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SA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评价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2 h PANSS‐EC评分即显著降低,其他各观察点 PANSS总分、PANSS‐EC评分及CGI‐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49%( P<0.05)。结论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好。
作者:胡光涛;宋航;王国威;黄一;陆地;贺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艾滋病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患病率变化趋势,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该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51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分前后2个阶段统计艾滋病并发结核病的患病率。结果并发结核病331例,占同期住院艾滋病患者的44.1%;2种培养方法同步接种,结核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培养阳性26例,阳性率7.9%;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阳性81例,阳性率24.5%,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696,P<0.05)。诊断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结核、结核性(多)浆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与脑炎、淋巴结结核、椎体结核、肠结核及其他。其中,2011年1~12月并发结核病229例,占同期住院艾滋病患者的42.6%(229/538);2012年1~5月并发结核病102例,占同期住院艾滋病患者的47.9%(102/213)。结论该中心艾滋病并发结核病患病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上限水平,有逐年递增趋势;发病部位以肺结核为主;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总体阳性率不高。
作者:姚永秀;黄成瑜;钟敏;孙庆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通过护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进行赛中教、赛中学、赛中改,从而开发实训课程,调整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展学生职业素质,促进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1‐4]。本院在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3个金奖、1个银奖的成绩。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血管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是一种创新的设备,捕捉循环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至受损的血管内皮,以利支架植入术后受损血管内皮愈合。血管内皮祖细胞支架表面是由一个共价结合的多糖中间涂层与抗人 CD34抗体连接到不锈钢支架。抗人CD34抗体支架置入后,将吸引循环中内皮祖细胞与之结合,从而发展成为成熟的内皮。这种加速愈合的内皮可以降低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以及避免长时间双重抗血小板治疗。2003年一些小到中等的上市后临床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良好的安全性。然而,由于缺乏大规模与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随机对照试验,它的有效性还不能确定。为降低再狭窄率,结合内皮祖细胞捕获技术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的技术,在动物研究中的数据令人鼓舞。第一个应用于人的组合支架的研究已经完成。本文就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超;赵向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成人外周血CIK细胞异常升高病例的临床实验资料,探讨实验诊断指标在该疾病诊断、病情监测与治疗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细胞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患者进行生物化学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对该患者进行病案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升高;免疫分型结果显示,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T8细胞升高,T4细胞减少;细胞中CIK细胞(CD3+CD56+)占绝大多数。治疗后,CIK细胞含量稍有下降,在28.6%~59.7%波动。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学检查无明显异常。外周血TNF‐α及IgM轻度升高,补体C4轻度下降,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发现了成人外周血CIK细胞特发性升高病例,流式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可为临床提供诊断、疗效监测信息,值得推广。
作者:但刚;毛怀凤;吴丽娟;刘毓刚;刘彤;谢静;胡晓莉;王艳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结缔组织良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双侧背部弹力纤维瘤,结合诊治经过及文献复习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孟胜蓝;蔡云婷;牛会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评价在大理地区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青年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12月对大理学院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查,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之后对大学生开展理论课学习、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2012年12月,再次进行调查,并与基线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P<0.05);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题得分通过变量重新赋值及加权评分后,以大于或等于60分为知晓;健康教育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数为2619名,不知晓人数为872名,平均得分(64.50±10.22)分,总知晓率为75.67%;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数为3323名,不知晓人数为138名,平均得分(84.94±12.68)分,总知晓率为96.01%。经过持续的健康教育,总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率,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云鹏;申元英;何梅;刘继政;李洪元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nails ,TENs)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采用TENs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患儿59例。术后所有患儿均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情况、伤口情况、肢体长度、膝踝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步态等。结果所有患儿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1例出现感染、钉尾处红肿疼痛、TENs折断、骨骺损伤、下肢各关节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根据Flynn评价标准,优49例,良10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 TENs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具有软组织损伤小、骨折端血运破坏少、稳定性好、骨折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文少华;李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在手术室转运过程中坠床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在手术室不同时段坠床的原因,制订并实施手术室患者转运标准操作流程。结果手术室在任何时段均可能发生患者坠床意外,制订防范措施和标准操作流程、加强培训能有效杜绝该类事件发生。结论实施严格的操作流程既能保障手术患者安全,同时彰显手术室管理水平。
作者:易凤琼;郭宇;胡军;朱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内毒素(LPS)耐受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抑制剂LiCl对LPS诱导肝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选取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体质量(200±10)g ,分为对照组、LPS耐受组和LiCl处理组,每组12只;LPS耐受组于实验第1、2、3天依次接受0.015、0.030和0.06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iCl处理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0.25 mL浓度为2.5 mol/L 的LiCl ,对照组腹腔注射0.25 mL PBS ;预处理结束后每组再按是否接受致死量的LPS(10 mg/kg)攻击而分为LPS(+)和LPS(-)两个亚组,LPS(+)亚组大鼠接受1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PS(-)亚组接受等体积的PBS腹腔注射,连续观察12 h后麻醉、活杀、取材。观察肝脏大体病变;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定量检测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乳酸脱氢酶(LDH)及总胆红素(TB)水平;检测血清中IL‐10及 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在LPS攻击后肝脏组织损伤明显,肝功能指标ALT、LDH和TB明显升高,血清 TNF‐α和IL‐10升高;LPS和LiCl预处理可改善LPS诱导的肝组织损伤,改善肝功能,抑制TNF‐α升高并上调血清IL‐10。结论大剂量LPS腹腔注射可诱导肝损伤,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具有相似的肝保护效应。
作者:胡中生;张艳;徐发良;龚建平;朱小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取第4代细胞用CCK‐8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为6组(A、B、C、D、E、F组),分别加入等量含2.5、5.0、10.0、20.0、40.0、80.0μmol/L浓度亚硒酸钠的10%胎牛血清培养基;对照组加入等量的10%胎牛血清培养基,分别在24、48、72、96 h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Live/dead试剂检测加入不同浓度亚硒酸钠24 h后细胞的存活情况;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加入不同浓度亚硒酸钠24 h后,细胞内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1)亚硒酸钠在2.5~80.0μmol/L浓度范围内,在同一时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逐步增加(P<0.05);(2)在相同浓度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亚硒酸钠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加(P<0.05);(3)Live/dead试剂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4)随着亚硒酸钠的浓度增加,成纤维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表达逐渐减弱。结论亚硒酸钠在体外能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且可以降低成纤维细胞内Ⅰ、Ⅲ型胶原的表达。
作者:杨陆涛;刘美玲;张友来;辛国华;李国辉;曾元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重庆主城区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社区护理需求,为今后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 F‐36)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主城辖区内3个街道(社区)1005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社区医疗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为79.69%,S F‐36总得分为(71.76±12.85)分,生理健康(72.46±17.56)分,心理健康(73.29±16.87)分。多元回归表明不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慢性病患病数量、经济状况、年龄、生活方式。社区护理需求排名前5位依次是定期检查、社区专家护理、高质量的社区护士、健康讲座、急救护理知识。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X1)、职业(X2)、经济状况(X3)、检查情况(X4)、社区护理了解情况(X5)为其影响因素,回归预测模型为:P=1/[1+Exp∑(-2.155+0.612X1-0.121X2+0.173X3+0.211X4+1.107X5)]。结论社区需要对老年人加强定期身体检查,对男性老年人应引起重视,投入更多的关怀,加强慢性病管理、养老养生、营养保健的宣传,加强社区老年护理人才的阶梯培养,改变社区护理模式。
作者:张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科学合理的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舒适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舒适程度为宗旨,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4‐6]。然而,舒适护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每位患者的特性个体化实施。本文总结了胃癌根治术患者舒适护理的实施方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丽华;丁杏;黄燕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对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ICU)急诊样本周转时间(TAT)各时间段进行定位比较分析,为合理缩短急诊样本T A T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统计该院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急诊科和IC 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TAT各时间段的数据,并进行两个科室间急诊样本TAT各时间段的定位比较分析。结果急诊科和ICU急诊血细胞分析TAT阈外值率分别为2.4%和15.1%,急诊生化项目TAT阈外值率分别为12.3%和24.5%。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下达医嘱到样本接收的平均时间分别与IC 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采集到样本接收的平均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2±4.0)min vs .(11.2±4.5)min ,P>0.05;(13.2±14.1)min vs .(13.8±9.8)min ,P>0.05]。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接收到结果报告的平均时间均分别较IC 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接收到结果报告的平均时间短[(5.8±4.4)min vs .(19.3±12.5)min ,P<0.01;(34.4±10.9)min vs .(35.5±13.2)min ,P<0.01]。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 TAT 平均时间均分别比 ICU 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平均时间短[(17.0±6.2)min vs .(30.5±14.9)min ,P<0.01;(46.9±17.2)min vs .(49.3±16.5)min ,P<0.01]。结论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的TAT 阈值设定较合理,且 TAT 各时间段得到了较好控制。ICU 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的TAT阈值应重新设定,且ICU急诊样本检验流程应得到优化。
作者:邓朝晖;宋颖博;姜宏兵;梁梦洁;鹿新红;张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评价强化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住院早产儿的短期生长、内环境的影响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入住NICU的早产儿根据不同奶方分为早产奶组、母乳组、强化母乳组(HMF组),比较其生长指标、血生化、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共147例早产儿符合要求,体质量增长速率在早产奶组、母乳组、HMF组各为(19.44±5.14)、(14.53±5.86)、(17.09±5.81)g·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围增长速率在早产奶组(0.72±0.34)cm/w和HMF组(0.71±0.29)cm/w高于母乳组(0.51±0.34)cm/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或超过出生体质量时间在早产奶组(8.55±3.20)d和HMF组(9.43±4.53)d患儿中较母乳组(10.93±3.0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早产奶组和HMF组的头围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明显低于母乳组(P<0.05);喂养不耐受率早产奶组(15.52%)高于母乳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F喂养可在有效控制感染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前提下优化早产儿院内体质量和头围增长速率。
作者:蒋静;李开云;周云;钟晓云;吴艳;龚华;陈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1生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员的分类和职责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实验室大多属于生物医学实验室,然而与商业化的生物医学实验室相比,其组成成员主要有课题组长(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实验员[1]。由于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一般这个群体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很难成为实验室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而相对稳定的群体除了课题组领导人外,主要为实验员。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不同,实验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
作者:李梦侠;王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空气波压力联合治疗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8例。所有患者术后8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连续14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始接受空气波压力治疗,每日3次,每次持续1h,每次间隔6h,连续14d。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其DVT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94%vs.11.77%,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可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降低DVT发生率。
作者:吴爽;陈娟;黄莉;郑江华;岳文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在该院行128层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的17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年,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n=24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n=147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基线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间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2±7.69)mg/L vs .(9.33±5.37)mg/L ,P<0.05]。心血管事件组的脑钠肽(BNP)较无心血管事件组明显升高[(834.67±309.57)pg/mL vs .(762.29±246.55)pg/mL ,P<0.05]。两组间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56±28.78)分vs .(44.68±19.42)分,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BNP、Gensini评分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BNP、hsCRP、Gensini评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牟华明;邵江;牟一丹;庞小华;刘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SM T )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消化科应用ESE治疗的32例十二指肠SM 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 ESE平均时间70 min ,切除病变平均直径1.5 cm。术中3例患者出血量大,4例患者出现穿孔,术中出血、穿孔均保守治愈。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2例,行急诊内镜止血成功,术后无穿孔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囊肿1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6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5例,十二指肠脂肪瘤4例,十二指肠类癌3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2例。随访患者十二指肠SM T 未见复发。结论ESE是治疗以腔内生长为主的十二指肠SM T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治疗新技术。
作者:黄神安;付唆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