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神安;付唆林
目的:评价重庆伟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运用Varian加速器实行调强放射治疗的3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重庆伟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和Varian21EX加速器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CBCT分别获取正侧图像及CT图像,将获取的图像与计划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得出靶中心左右(X)、头脚(Y)、胸背(Z)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记录图像采集时间及匹配时间,比较两种系统检测摆位误差及图像采集时间与匹配时间。结果两种系统在X、Y、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相关性均较好,差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GS系统获取图像平均时间(15±2)s ,采集及匹配图像总时间(20±2)s;CBCT 系统获取图像平均时间(120±8)s ,采集及匹配图像总时间为(240±10)s。结论国产XGS系统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时检测的摆位误差与CBCT系统的结果相当,而XGS系统的图像采集时间及匹配时间均较CBCT短,可缩短定位时间,减少患者接触射线的辐射剂量,有利于临床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引导。
作者:廖奎;陈华万;梁廷;王志令;王志海;陈晓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72例T2DM合并mV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尼莫地平片40 mg ,每日3次;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尼莫地平40 mg ,每日3次,奥拉西坦胶囊800 mg ,每日2次;疗程为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水平,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C肽水平下降及轻度认知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肽水平、MoCA总分及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注意力认知亚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能显著改善 T2DM 合并m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用尼莫地平。
作者:钟艺华;唐显军;南映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亦可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1]。现将解放军第324医院2012年1例误诊为精神障碍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晓龙;陈丹燕;罗启佳;张凡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nails ,TENs)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采用TENs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患儿59例。术后所有患儿均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情况、伤口情况、肢体长度、膝踝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步态等。结果所有患儿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1例出现感染、钉尾处红肿疼痛、TENs折断、骨骺损伤、下肢各关节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根据Flynn评价标准,优49例,良10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 TENs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具有软组织损伤小、骨折端血运破坏少、稳定性好、骨折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文少华;李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5岁,体质量10~25 kg ,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3例。D组麻醉诱导前经10 min静脉输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盐水稀释20 mL ;C组输注生理盐水20 mL。两组患儿均为七氟醚吸入诱导,芬太尼2μg/kg ,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静脉推注后气管插管。吸入2%~3%七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以及麻醉恢复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但麻醉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呼吸道不良事件(如上呼吸道梗阻、呛咳或屏气)D组低于C组(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麻醉恢复期躁动。
作者:王宇;刘菊英;李清;姚涛;王贤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氧化亚氮(N2O)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患者血清游离血红蛋白(FH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原发性肝癌行HIFU治疗的患者(ASAⅠ~Ⅱ级),分为对照组(C组)与试验组(N组),每组25例。两组均使用全身麻醉方式,C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N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N组麻醉维持在C组基础上吸入N2 O。分别在麻醉前(T1)、手术前(T2)、术中第1小时(T3)、第2小时(T4)、第3小时(T5),及术后24 h(T6)抽取桡动脉血,采用类过氧化物酶反应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FHb及ICAM‐1含量;用HIFU治疗仪超声显像系统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腹壁厚度值。结果随着手术过程中麻醉时间的延长,血清中 FHb及ICAM‐1含量之较前均明显增多(P<0.05);同一时间点,与C组相比,N组FHb和ICAM‐1增多明显(P<0.05);与C组相比,N组术前、术后腹壁厚度值变化明显增加(P<0.05)。结论 N组在 HIFU治疗过程中,机体产生更多的 FHb及ICAM‐1,继发引起腹壁皮肤明显肿胀,这可能与N2 O增强超声空化效应有关。
作者:陈佳;但伶;田泽丹;黄燕;周瑜;张昭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和氟哌啶醇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伴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进行随机单盲临床对照研究,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10~20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40 mg ;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针剂5~10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30 m g。两组药物根据病情需要4~6 h后可重复使用,每日注射不超过3次,疗程3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24、48、72 h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评定激越症状,于治疗前、治疗后72 h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价疗效;采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SA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评价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2 h PANSS‐EC评分即显著降低,其他各观察点 PANSS总分、PANSS‐EC评分及CGI‐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49%( P<0.05)。结论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好。
作者:胡光涛;宋航;王国威;黄一;陆地;贺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并发症的防治及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3年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03例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手术方式的改进。结果103例患者中88例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术前激素异常75例,术后激素恢复正常34例,下降29例,不变12例。术前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60例,术后视力好转51例。一过性尿崩29例,电解质紊乱3例。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9例,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晓勇;夏祥国;李昊;顾应江;陈礼刚;冷继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12例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患者的相关症状、体征、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患者病情进展快,治疗有效期短,生存期短,平均生存时间1~6个月。结论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有明确的临床特征,预后差。
作者:赵艳梅;王焕坤;李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2种自体血回收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回收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大变形指数(DImax)、聚集指数(AIm‐ax)、渗透脆性、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和血液质量(Hct、Hb、血电解质及 pH值)以及自体血回输后患者体内 Hct、Hb、血电解质及pH值的变化,为临床自体血回收提供参考。方法骨科手术患者76例分为A组(使用CATS)和B组(使用Cell Saver);采集自体血检测DImax、AImax、渗透脆性、Hct、Hb、血电解质、pH值及输自体血前、后、术后24 h取患者静脉血并分别检测Hct、Hb、血电解质、pH值。结果 A组DImax低于B组(P<0.05),两组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I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参考值。A组红细胞渗透脆性曲线较B组右移。各指标与其对应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A组自体血Hct、Hb、K+明显高于B组,Na+明显低于B组,各指标与其对应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体血pH值均偏碱性。输自体血前、后即刻、术后24 h两组间机体血 Hct、Hb、K+、Na+、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自体血后机体血Hct与Hb、Na+明显高于输自体血前(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2种自体血回收机所得到的自体血在流变学指标及其血液质量皆无明显差异,自体血回输后对机体内环境也无明显影响,2种自体血回收机的性能较为安全。
作者:阿依夏·那万;何锡强;祝晨;李世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对人骨肉瘤M G‐63细胞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 T T法检测一定浓度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MG‐63细胞作用6、12、24、48 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PCR(RT‐PCR)检测细胞内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能明显抑制MG‐63细胞增殖,浓度为100μL/mL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Bax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Bax基因表达诱导人骨肉瘤M G‐63细胞凋亡。
作者:黄煜朗;唐毓金;王俊利;谢克恭;黄可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内毒素(LPS)耐受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抑制剂LiCl对LPS诱导肝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选取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体质量(200±10)g ,分为对照组、LPS耐受组和LiCl处理组,每组12只;LPS耐受组于实验第1、2、3天依次接受0.015、0.030和0.06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iCl处理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0.25 mL浓度为2.5 mol/L 的LiCl ,对照组腹腔注射0.25 mL PBS ;预处理结束后每组再按是否接受致死量的LPS(10 mg/kg)攻击而分为LPS(+)和LPS(-)两个亚组,LPS(+)亚组大鼠接受1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PS(-)亚组接受等体积的PBS腹腔注射,连续观察12 h后麻醉、活杀、取材。观察肝脏大体病变;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定量检测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乳酸脱氢酶(LDH)及总胆红素(TB)水平;检测血清中IL‐10及 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在LPS攻击后肝脏组织损伤明显,肝功能指标ALT、LDH和TB明显升高,血清 TNF‐α和IL‐10升高;LPS和LiCl预处理可改善LPS诱导的肝组织损伤,改善肝功能,抑制TNF‐α升高并上调血清IL‐10。结论大剂量LPS腹腔注射可诱导肝损伤,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具有相似的肝保护效应。
作者:胡中生;张艳;徐发良;龚建平;朱小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取第4代细胞用CCK‐8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为6组(A、B、C、D、E、F组),分别加入等量含2.5、5.0、10.0、20.0、40.0、80.0μmol/L浓度亚硒酸钠的10%胎牛血清培养基;对照组加入等量的10%胎牛血清培养基,分别在24、48、72、96 h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Live/dead试剂检测加入不同浓度亚硒酸钠24 h后细胞的存活情况;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加入不同浓度亚硒酸钠24 h后,细胞内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1)亚硒酸钠在2.5~80.0μmol/L浓度范围内,在同一时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逐步增加(P<0.05);(2)在相同浓度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亚硒酸钠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加(P<0.05);(3)Live/dead试剂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4)随着亚硒酸钠的浓度增加,成纤维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表达逐渐减弱。结论亚硒酸钠在体外能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且可以降低成纤维细胞内Ⅰ、Ⅲ型胶原的表达。
作者:杨陆涛;刘美玲;张友来;辛国华;李国辉;曾元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学治疗前后血清乳腺癌耐药基因ABCG2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例健康者和50例NSCLC患者化学治疗前后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ABCG2水平,并分析其与化学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化学治疗前血清 ABCG2水平高于健康者( P<0.05);血清 ABCG2水平与 NSCLC患者TNM 分期无关(P<0.05);化学治疗后血清ABCG2水平高于化学治疗前(P<0.05);化学治疗有效者化学治疗前后血清ABCG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治疗无效者化学治疗后血清 ABCG2水平高于化学治疗前(P<0.05);有胸水患者血清ABCG2水平高于无胸水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ABCG2水平高于健康者;血清ABCG2水平可能成为预测NSCLC化学治疗疗效的有用指标。
作者:王大星;谢彤;茅乃权;左传田;朱波;潘琪;王守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的频繁发生,国际减灾、救灾、消灾形势日益严峻,灾害应对和灾害救援研究受到空前重视,灾害频发背景下,灾害应急救援护理工作对护士人员配置、能力培养、组织训练提出更高要求[1]。本文综合国内外灾害医学教育、灾害医学学科建设、灾害救援体系建设和灾害医学护理救援实践经验,提出灾害医学应急救援行动中护理专业技术模块需求,以加强灾害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满足国家部队建设和灾害医学应急救援需要。
作者:袁志芳;刘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2种临床表现形式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1]。其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是临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有必要选取合适的VTE 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有效的予以干预,降低其发生率。本文旨在对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洪跃玲;杨相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空气波压力联合治疗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8例。所有患者术后8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连续14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始接受空气波压力治疗,每日3次,每次持续1h,每次间隔6h,连续14d。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其DVT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94%vs.11.77%,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可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降低DVT发生率。
作者:吴爽;陈娟;黄莉;郑江华;岳文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艾滋病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患病率变化趋势,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该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51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分前后2个阶段统计艾滋病并发结核病的患病率。结果并发结核病331例,占同期住院艾滋病患者的44.1%;2种培养方法同步接种,结核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培养阳性26例,阳性率7.9%;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阳性81例,阳性率24.5%,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696,P<0.05)。诊断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结核、结核性(多)浆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与脑炎、淋巴结结核、椎体结核、肠结核及其他。其中,2011年1~12月并发结核病229例,占同期住院艾滋病患者的42.6%(229/538);2012年1~5月并发结核病102例,占同期住院艾滋病患者的47.9%(102/213)。结论该中心艾滋病并发结核病患病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上限水平,有逐年递增趋势;发病部位以肺结核为主;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总体阳性率不高。
作者:姚永秀;黄成瑜;钟敏;孙庆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水凝胶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SD大鼠120只,分别编号标记后分为 A组(自然修复组)、B组(透明质酸组)、C组(复合材料组),每组36只,剩余12只用于获取软骨细胞。大鼠股骨滑车全层软骨缺损(直径2.5 mm ,深3.0 mm)模型制备后,分别用不同材料修复,于不同时间点(10、20、40 d)通过组织学及生物化学方法评估修复效果。结果各时间点组织学及生物化学评估C组软骨修复效果佳,其次为B组,但修复效果均优于A组。结论透明质酸水凝胶与周围组织相容性高,生物降解性好,有利于软骨细胞的存活、繁殖、分裂。
作者:赵峰;何薇;刘桂兰;张国平;王辉;石硕;刘少俊;田德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在手术室转运过程中坠床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在手术室不同时段坠床的原因,制订并实施手术室患者转运标准操作流程。结果手术室在任何时段均可能发生患者坠床意外,制订防范措施和标准操作流程、加强培训能有效杜绝该类事件发生。结论实施严格的操作流程既能保障手术患者安全,同时彰显手术室管理水平。
作者:易凤琼;郭宇;胡军;朱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