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艺华;唐显军;南映瑜
目的:评价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在急诊抢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50例分为光棒组(A组,n=25)和直接喉镜组(B组,n=25)。根据 Mallampati分级气道分为Ⅰ~Ⅳ级,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各组患者镇静药使用率、使用量,记录各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镇静药用药率、用量均低于B组;A组Ⅰ~Ⅱ级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 组首次插管成功率(84%)较B组(76%)高( P<0.05);A组Ⅲ~Ⅳ级插管时间(58.2±8.6)s短于B组(88.4±11.2)s ( P<0.01);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光棒引导插管操作简便、插管时间短、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高龄及困难插管患者,值得在临床急救中推广使用。
作者:曹赋韬;范晓春;万方;陈婷;潘卫宇;许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结缔组织良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双侧背部弹力纤维瘤,结合诊治经过及文献复习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孟胜蓝;蔡云婷;牛会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SM T )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消化科应用ESE治疗的32例十二指肠SM 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 ESE平均时间70 min ,切除病变平均直径1.5 cm。术中3例患者出血量大,4例患者出现穿孔,术中出血、穿孔均保守治愈。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2例,行急诊内镜止血成功,术后无穿孔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囊肿1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6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5例,十二指肠脂肪瘤4例,十二指肠类癌3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2例。随访患者十二指肠SM T 未见复发。结论ESE是治疗以腔内生长为主的十二指肠SM T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治疗新技术。
作者:黄神安;付唆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重庆市永川区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永川区3100名常驻居民(≥18岁)进行调查,调查包括调查问卷填写、体检、血样采集等。结果重庆市永川区成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3.0%,男性(49.5%)明显高于女性(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40~<50岁年龄段达到高,为50.7%;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平均年龄吸烟率、饮酒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BMI增高、腹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吸烟、饮酒等是高血压前期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经常体育锻炼则是高血压前期患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庆市永川区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仍较高,应尽早对针上述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作者:庞科;邹凡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血管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是一种创新的设备,捕捉循环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至受损的血管内皮,以利支架植入术后受损血管内皮愈合。血管内皮祖细胞支架表面是由一个共价结合的多糖中间涂层与抗人 CD34抗体连接到不锈钢支架。抗人CD34抗体支架置入后,将吸引循环中内皮祖细胞与之结合,从而发展成为成熟的内皮。这种加速愈合的内皮可以降低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以及避免长时间双重抗血小板治疗。2003年一些小到中等的上市后临床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良好的安全性。然而,由于缺乏大规模与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随机对照试验,它的有效性还不能确定。为降低再狭窄率,结合内皮祖细胞捕获技术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的技术,在动物研究中的数据令人鼓舞。第一个应用于人的组合支架的研究已经完成。本文就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超;赵向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取第4代细胞用CCK‐8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为6组(A、B、C、D、E、F组),分别加入等量含2.5、5.0、10.0、20.0、40.0、80.0μmol/L浓度亚硒酸钠的10%胎牛血清培养基;对照组加入等量的10%胎牛血清培养基,分别在24、48、72、96 h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Live/dead试剂检测加入不同浓度亚硒酸钠24 h后细胞的存活情况;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加入不同浓度亚硒酸钠24 h后,细胞内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1)亚硒酸钠在2.5~80.0μmol/L浓度范围内,在同一时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逐步增加(P<0.05);(2)在相同浓度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亚硒酸钠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加(P<0.05);(3)Live/dead试剂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4)随着亚硒酸钠的浓度增加,成纤维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表达逐渐减弱。结论亚硒酸钠在体外能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且可以降低成纤维细胞内Ⅰ、Ⅲ型胶原的表达。
作者:杨陆涛;刘美玲;张友来;辛国华;李国辉;曾元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内毒素(LPS)耐受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抑制剂LiCl对LPS诱导肝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选取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体质量(200±10)g ,分为对照组、LPS耐受组和LiCl处理组,每组12只;LPS耐受组于实验第1、2、3天依次接受0.015、0.030和0.06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iCl处理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0.25 mL浓度为2.5 mol/L 的LiCl ,对照组腹腔注射0.25 mL PBS ;预处理结束后每组再按是否接受致死量的LPS(10 mg/kg)攻击而分为LPS(+)和LPS(-)两个亚组,LPS(+)亚组大鼠接受10 mg/kg的LPS腹腔注射,LPS(-)亚组接受等体积的PBS腹腔注射,连续观察12 h后麻醉、活杀、取材。观察肝脏大体病变;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定量检测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乳酸脱氢酶(LDH)及总胆红素(TB)水平;检测血清中IL‐10及 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在LPS攻击后肝脏组织损伤明显,肝功能指标ALT、LDH和TB明显升高,血清 TNF‐α和IL‐10升高;LPS和LiCl预处理可改善LPS诱导的肝组织损伤,改善肝功能,抑制TNF‐α升高并上调血清IL‐10。结论大剂量LPS腹腔注射可诱导肝损伤,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具有相似的肝保护效应。
作者:胡中生;张艳;徐发良;龚建平;朱小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在手术室转运过程中坠床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在手术室不同时段坠床的原因,制订并实施手术室患者转运标准操作流程。结果手术室在任何时段均可能发生患者坠床意外,制订防范措施和标准操作流程、加强培训能有效杜绝该类事件发生。结论实施严格的操作流程既能保障手术患者安全,同时彰显手术室管理水平。
作者:易凤琼;郭宇;胡军;朱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多曲方丝弓技术是由D r .K im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种固定矫治技术,主要用于疑难病例正畸,疗效较好[1‐2]。下颌偏斜患者的临床表现除了上下颌矢状方向不调,还常有横向及垂直向的异常,影响容貌、咬合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矫治难度很大[3‐6]。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下颌偏斜,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介绍1例使用该方法矫治的严重骨性下颌偏斜病例。
作者:冒叶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H 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3年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就诊的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特征资料。结果7年共进行 HIV抗体筛查47355例,HIV抗体初筛阳性179例,确认阳性171例。在5例HIV抗体结果不确定者中,随访2例,1例排除HIV感染,1例转为HIV抗体阳性。HIV感染者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等合并二重或多重感染。HIV感染者年龄18~86岁,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占9.36%。多数患者就诊时具有2种及其以上临床表现。结论 HIV抗体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阳性结果报告必须以Western blot确证试验结果为准。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需定期随访或结合其他检测方法、流行病学资料等判断。对HBV、HCV及T P感染者应进行常规HIV抗体筛查。不应忽略对老年患者人群的诊断。艾滋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需重视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症状的疾病相鉴别,以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马珍;张钦红;王忠诚;吴音;孟小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水凝胶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SD大鼠120只,分别编号标记后分为 A组(自然修复组)、B组(透明质酸组)、C组(复合材料组),每组36只,剩余12只用于获取软骨细胞。大鼠股骨滑车全层软骨缺损(直径2.5 mm ,深3.0 mm)模型制备后,分别用不同材料修复,于不同时间点(10、20、40 d)通过组织学及生物化学方法评估修复效果。结果各时间点组织学及生物化学评估C组软骨修复效果佳,其次为B组,但修复效果均优于A组。结论透明质酸水凝胶与周围组织相容性高,生物降解性好,有利于软骨细胞的存活、繁殖、分裂。
作者:赵峰;何薇;刘桂兰;张国平;王辉;石硕;刘少俊;田德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针吸细胞块(简称“细胞块”)联合细针穿刺涂片(简称“涂片”)检查对体表包块的初始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整理做过细胞块检查的804例患者的细胞块、涂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以组织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涂片、细胞块及细胞块联合涂片检查(简称“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PPV)、阴性预测价值(NPV)、分型准确率、可诊断率及可分型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0例含有组织学结果的患者中,与涂片检查相比,细胞块检查和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可诊断率和可分型率方面均明显优于涂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涂片检查相比,在特异度、NPV 和分型准确率方面,细胞块检查优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检查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块检查相比,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PPV 、NPV 、分型准确率和可分型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可诊断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方法的PPV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细胞块检查是一种优于涂片检查的初始诊断方法,细胞块联合涂片检查相比细胞块检查在可诊断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宋雪琴;唐利;李燕;卞铁荣;李世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究霍奇金淋巴瘤(HL)细胞SH2结构域酪氨酸磷酸化酶(SHP1)表达与CD99表达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检测 HL淋巴瘤细胞株L428细胞、B淋巴母细胞株IM9细胞、浆母细胞株KM3细胞及上调CD99的稳定细胞株L428‐CD99细胞中CD99和SHP1 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荧光共聚焦观测L428细胞中CD99与SHP1的表达及其共定位;IM9细胞瞬时干扰CD99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SHP1的表达。结果 L428和KM3细胞CD99和SHP1 mR‐NA呈现低表达,L428‐CD99细胞SHP1基因和蛋白水平较L428细胞表达增高,其蛋白表达与基因转录水平表达趋势相一致;随着CD99的上调,SHP1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升高;CD99为细胞膜表达,SHP1为细胞质表达;瞬时干扰CD99后,SHP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均降低。结论 SHP1在 H L中低表达可能与其CD99缺失有关,其机制仍有待于研究。
作者:雷翔慧;汤瑶;吴自勍;赵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在该院治疗的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129例女性非冠心病作为对照(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2.7±5.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4±4.8)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5.495,95% CI(1.949~15.492)]、HbA1c[OR=3.517,95% CI(1.230~10.060)]、同型半胱氨酸[OR=2.086,95% CI(1.344~3.237)]与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密切相关。结论 LDL‐C、HbA1c及同型半胱氨酸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康健;赵兴山;丁幼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评价重庆伟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运用Varian加速器实行调强放射治疗的3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重庆伟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和Varian21EX加速器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CBCT分别获取正侧图像及CT图像,将获取的图像与计划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得出靶中心左右(X)、头脚(Y)、胸背(Z)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记录图像采集时间及匹配时间,比较两种系统检测摆位误差及图像采集时间与匹配时间。结果两种系统在X、Y、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相关性均较好,差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GS系统获取图像平均时间(15±2)s ,采集及匹配图像总时间(20±2)s;CBCT 系统获取图像平均时间(120±8)s ,采集及匹配图像总时间为(240±10)s。结论国产XGS系统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时检测的摆位误差与CBCT系统的结果相当,而XGS系统的图像采集时间及匹配时间均较CBCT短,可缩短定位时间,减少患者接触射线的辐射剂量,有利于临床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引导。
作者:廖奎;陈华万;梁廷;王志令;王志海;陈晓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引导注射不同剂量的A型肉毒素治疗小儿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共114例,分为A、B、C 3组,每组38例,应用肌电图进行引导定位,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A型肉毒素于痉挛肌内注射,并配合康复训练,应用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 FM )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应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对患儿肌痉挛程度进行评价,并用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PedsQL)4.0对患儿健康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期GMFM 评分均明显增加,改良Ashworth分级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间A型肉毒素组治疗后GMFM 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间PedsQL4.0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自评及家长报告量表生理领域一致性较好,而心理领域一致性较差。结论应用肌电图定位行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明显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各项指标,不同剂量间疗效无显著差别,PedsQL 4.0通用核心量表可用于评价患儿健康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齐亚超;李亚洲;肖向建;岳月红;段瑞生;闫莉;张晓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1生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员的分类和职责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实验室大多属于生物医学实验室,然而与商业化的生物医学实验室相比,其组成成员主要有课题组长(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实验员[1]。由于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一般这个群体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很难成为实验室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而相对稳定的群体除了课题组领导人外,主要为实验员。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不同,实验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
作者:李梦侠;王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开县2003~2012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该地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数据库和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对开县2003~2012年 HIV/艾滋病病例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县2003~2012年累计报告 H IV/艾滋病454例,艾滋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病例分布以25~45岁者居多,占38.55%;男328例,女126例,男女比为2.60∶1.00;职业分布以农民多,占47.1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62.56%;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1.9%;地区分布以汉丰街道多,占15.86%。结论开县的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应加强综合监测,采取积极有效针对传播的干预措施,控制开县 H IV/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作者:邱占富;邵周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并发症的防治及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3年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03例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手术方式的改进。结果103例患者中88例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术前激素异常75例,术后激素恢复正常34例,下降29例,不变12例。术前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60例,术后视力好转51例。一过性尿崩29例,电解质紊乱3例。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9例,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晓勇;夏祥国;李昊;顾应江;陈礼刚;冷继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在该院行128层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的17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年,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n=24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n=147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基线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间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2±7.69)mg/L vs .(9.33±5.37)mg/L ,P<0.05]。心血管事件组的脑钠肽(BNP)较无心血管事件组明显升高[(834.67±309.57)pg/mL vs .(762.29±246.55)pg/mL ,P<0.05]。两组间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56±28.78)分vs .(44.68±19.42)分,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BNP、Gensini评分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BNP、hsCRP、Gensini评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牟华明;邵江;牟一丹;庞小华;刘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