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夏·那万;何锡强;祝晨;李世忠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并联合实验室敏感指标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 A G酶),评价该技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NAG酶为判断标准,将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早期肾损害组(n=17)及早期肾损害组(n=15),另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进行双肾叶间动脉频谱多普勒的测量,获取收缩期高流速(PSV )、舒张期末流速(EDV )、阻力指数(RI)。结果无早期肾损害组与对照组比较,PSV、ED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肾损害组与对照组、无早期肾损害组比较,EDV减低,RI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尿NAG酶,可敏感地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作者:梁蕾;刘焱;张萌;郭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艾滋病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患病率变化趋势,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该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51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分前后2个阶段统计艾滋病并发结核病的患病率。结果并发结核病331例,占同期住院艾滋病患者的44.1%;2种培养方法同步接种,结核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培养阳性26例,阳性率7.9%;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阳性81例,阳性率24.5%,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696,P<0.05)。诊断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结核、结核性(多)浆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与脑炎、淋巴结结核、椎体结核、肠结核及其他。其中,2011年1~12月并发结核病229例,占同期住院艾滋病患者的42.6%(229/538);2012年1~5月并发结核病102例,占同期住院艾滋病患者的47.9%(102/213)。结论该中心艾滋病并发结核病患病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上限水平,有逐年递增趋势;发病部位以肺结核为主;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总体阳性率不高。
作者:姚永秀;黄成瑜;钟敏;孙庆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结缔组织良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双侧背部弹力纤维瘤,结合诊治经过及文献复习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孟胜蓝;蔡云婷;牛会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的频繁发生,国际减灾、救灾、消灾形势日益严峻,灾害应对和灾害救援研究受到空前重视,灾害频发背景下,灾害应急救援护理工作对护士人员配置、能力培养、组织训练提出更高要求[1]。本文综合国内外灾害医学教育、灾害医学学科建设、灾害救援体系建设和灾害医学护理救援实践经验,提出灾害医学应急救援行动中护理专业技术模块需求,以加强灾害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满足国家部队建设和灾害医学应急救援需要。
作者:袁志芳;刘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SM T )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消化科应用ESE治疗的32例十二指肠SM 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 ESE平均时间70 min ,切除病变平均直径1.5 cm。术中3例患者出血量大,4例患者出现穿孔,术中出血、穿孔均保守治愈。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2例,行急诊内镜止血成功,术后无穿孔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囊肿1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6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5例,十二指肠脂肪瘤4例,十二指肠类癌3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2例。随访患者十二指肠SM T 未见复发。结论ESE是治疗以腔内生长为主的十二指肠SM T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治疗新技术。
作者:黄神安;付唆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成人外周血CIK细胞异常升高病例的临床实验资料,探讨实验诊断指标在该疾病诊断、病情监测与治疗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细胞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患者进行生物化学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对该患者进行病案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升高;免疫分型结果显示,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T8细胞升高,T4细胞减少;细胞中CIK细胞(CD3+CD56+)占绝大多数。治疗后,CIK细胞含量稍有下降,在28.6%~59.7%波动。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学检查无明显异常。外周血TNF‐α及IgM轻度升高,补体C4轻度下降,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发现了成人外周血CIK细胞特发性升高病例,流式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可为临床提供诊断、疗效监测信息,值得推广。
作者:但刚;毛怀凤;吴丽娟;刘毓刚;刘彤;谢静;胡晓莉;王艳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针吸细胞块(简称“细胞块”)联合细针穿刺涂片(简称“涂片”)检查对体表包块的初始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整理做过细胞块检查的804例患者的细胞块、涂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以组织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涂片、细胞块及细胞块联合涂片检查(简称“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PPV)、阴性预测价值(NPV)、分型准确率、可诊断率及可分型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0例含有组织学结果的患者中,与涂片检查相比,细胞块检查和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可诊断率和可分型率方面均明显优于涂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涂片检查相比,在特异度、NPV 和分型准确率方面,细胞块检查优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检查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块检查相比,联合检查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PPV 、NPV 、分型准确率和可分型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可诊断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方法的PPV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细胞块检查是一种优于涂片检查的初始诊断方法,细胞块联合涂片检查相比细胞块检查在可诊断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宋雪琴;唐利;李燕;卞铁荣;李世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通过对妇科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的研究,为该地区 HPV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2196例患者进行登记,采集宫颈分泌物作为标本,利用PCR对HPV进行分型检测,对患者的年龄分布、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本研究12196例患者中检出 HPV阳性3754(30.8%)例,其中高危型感染率为61.67%,排在前3位的为HPV58、HPV16和 HPV52;低危型感染率为21.23%,低危型感染以HPV6和 HPV43为主。多重感染患者中以二重感染为主。各年龄段 HPV 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6,P<0.05),不同年龄段 HPV感染率呈现出“U”形曲线。结论重庆地区妇科门诊患者 HPV感染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异性和年龄差异性,临床诊断中应特别关注感染率较高的 HPV58、HPV16和 HPV52亚型,≤25、≥46年龄段是 HPV感染的2个高峰,应加强对这2个年龄段 HPV的筛查。
作者:鄢春晖;陈林;袁蔓莉;周晓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多曲方丝弓技术是由D r .K im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种固定矫治技术,主要用于疑难病例正畸,疗效较好[1‐2]。下颌偏斜患者的临床表现除了上下颌矢状方向不调,还常有横向及垂直向的异常,影响容貌、咬合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矫治难度很大[3‐6]。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下颌偏斜,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介绍1例使用该方法矫治的严重骨性下颌偏斜病例。
作者:冒叶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Livin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生物学影响及siRNA沉默MCF‐7细胞Livin基因对4种化学治疗药物的增敏作用。方法 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转染法转染MCF‐7。分组:空白组(无转染)、脂质体组、反义组、错义组、联合组。MTT法测定氟尿嘧啶(5‐FU)、表柔比星(EPI)、多西紫杉醇(DXT)、吉西他滨(GEM)单药(单药组)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ivin蛋白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及转染联合化学治疗药物对Livin蛋白的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转染Livin siRNA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Livin基因表达变化。同时利用Annexin‐V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及siRNA Livin联合5‐FU、EPI、DXT、GEM 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Livin在MCF‐7细胞中高表达,4种化学治疗药物对 Livin表达无明显影响,转染Livin基因48、72 h后联合4种药物后能明显下调Livi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FU、EPI、DXT、GEM治疗乳腺癌MCF‐7细胞48、72 h均能明显的引起细胞的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转染Livin基因48 h联合4种药物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处理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RNA沉默Livin基因能促进由化学治疗药物5‐FU、EPI、DXT、GEM引起的细胞凋亡,具有化学治疗增敏作用。
作者:段文晶;蒋爱梅;段体德;李维炜;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0例。EN组和PN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析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N组比较,EN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P<0.05),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EN组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治疗费用低于PN组( 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方案,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且费用较低。
作者:钟磊;陈叶恒;董宁;范原铭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2种自体血回收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回收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大变形指数(DImax)、聚集指数(AIm‐ax)、渗透脆性、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和血液质量(Hct、Hb、血电解质及 pH值)以及自体血回输后患者体内 Hct、Hb、血电解质及pH值的变化,为临床自体血回收提供参考。方法骨科手术患者76例分为A组(使用CATS)和B组(使用Cell Saver);采集自体血检测DImax、AImax、渗透脆性、Hct、Hb、血电解质、pH值及输自体血前、后、术后24 h取患者静脉血并分别检测Hct、Hb、血电解质、pH值。结果 A组DImax低于B组(P<0.05),两组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I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参考值。A组红细胞渗透脆性曲线较B组右移。各指标与其对应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A组自体血Hct、Hb、K+明显高于B组,Na+明显低于B组,各指标与其对应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体血pH值均偏碱性。输自体血前、后即刻、术后24 h两组间机体血 Hct、Hb、K+、Na+、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自体血后机体血Hct与Hb、Na+明显高于输自体血前(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2种自体血回收机所得到的自体血在流变学指标及其血液质量皆无明显差异,自体血回输后对机体内环境也无明显影响,2种自体血回收机的性能较为安全。
作者:阿依夏·那万;何锡强;祝晨;李世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临床上,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可造成脑、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这在临床上已较为常见。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少见并发症,如横纹肌溶解症、周围神经损伤,近年来时有报道[1‐2]。一氧化碳中毒致横纹肌溶解、急性心、肝、肾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合并下肢挤压综合征较少报道,现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会;姜畅;姜永珊;赵妍妍;朱炜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评价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在急诊抢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50例分为光棒组(A组,n=25)和直接喉镜组(B组,n=25)。根据 Mallampati分级气道分为Ⅰ~Ⅳ级,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各组患者镇静药使用率、使用量,记录各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镇静药用药率、用量均低于B组;A组Ⅰ~Ⅱ级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 组首次插管成功率(84%)较B组(76%)高( P<0.05);A组Ⅲ~Ⅳ级插管时间(58.2±8.6)s短于B组(88.4±11.2)s ( P<0.01);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光棒引导插管操作简便、插管时间短、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高龄及困难插管患者,值得在临床急救中推广使用。
作者:曹赋韬;范晓春;万方;陈婷;潘卫宇;许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氧化亚氮(N2O)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患者血清游离血红蛋白(FH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原发性肝癌行HIFU治疗的患者(ASAⅠ~Ⅱ级),分为对照组(C组)与试验组(N组),每组25例。两组均使用全身麻醉方式,C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N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N组麻醉维持在C组基础上吸入N2 O。分别在麻醉前(T1)、手术前(T2)、术中第1小时(T3)、第2小时(T4)、第3小时(T5),及术后24 h(T6)抽取桡动脉血,采用类过氧化物酶反应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FHb及ICAM‐1含量;用HIFU治疗仪超声显像系统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腹壁厚度值。结果随着手术过程中麻醉时间的延长,血清中 FHb及ICAM‐1含量之较前均明显增多(P<0.05);同一时间点,与C组相比,N组FHb和ICAM‐1增多明显(P<0.05);与C组相比,N组术前、术后腹壁厚度值变化明显增加(P<0.05)。结论 N组在 HIFU治疗过程中,机体产生更多的 FHb及ICAM‐1,继发引起腹壁皮肤明显肿胀,这可能与N2 O增强超声空化效应有关。
作者:陈佳;但伶;田泽丹;黄燕;周瑜;张昭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通过护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进行赛中教、赛中学、赛中改,从而开发实训课程,调整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展学生职业素质,促进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1‐4]。本院在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3个金奖、1个银奖的成绩。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深麻醉下双腔气管导管更换成单腔气管导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择期食管癌患者40例,A S AⅠ或Ⅱ级,分为更换单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每组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入室后(T1)、更换单腔气管导管后1 min(T2)、5 min(T3)、拔管(单腔气管导管、双腔气管导管)前1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HR和SBP的乘积(RPP)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T2、T4时SBP、DBP、HR、RPP明显低于B组(P<0.05),拔管时呛咳、躁动发生少(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毕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可较少增加拔管时应激反应,保持循环相对稳定,苏醒更平稳。
作者:侯俊德;白玉玮;杨丽萍;李立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重庆市永川区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永川区3100名常驻居民(≥18岁)进行调查,调查包括调查问卷填写、体检、血样采集等。结果重庆市永川区成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3.0%,男性(49.5%)明显高于女性(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40~<50岁年龄段达到高,为50.7%;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平均年龄吸烟率、饮酒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BMI增高、腹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吸烟、饮酒等是高血压前期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经常体育锻炼则是高血压前期患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庆市永川区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仍较高,应尽早对针上述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作者:庞科;邹凡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H 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3年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就诊的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特征资料。结果7年共进行 HIV抗体筛查47355例,HIV抗体初筛阳性179例,确认阳性171例。在5例HIV抗体结果不确定者中,随访2例,1例排除HIV感染,1例转为HIV抗体阳性。HIV感染者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等合并二重或多重感染。HIV感染者年龄18~86岁,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占9.36%。多数患者就诊时具有2种及其以上临床表现。结论 HIV抗体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阳性结果报告必须以Western blot确证试验结果为准。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需定期随访或结合其他检测方法、流行病学资料等判断。对HBV、HCV及T P感染者应进行常规HIV抗体筛查。不应忽略对老年患者人群的诊断。艾滋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需重视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症状的疾病相鉴别,以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马珍;张钦红;王忠诚;吴音;孟小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空气波压力联合治疗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8例。所有患者术后8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连续14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始接受空气波压力治疗,每日3次,每次持续1h,每次间隔6h,连续14d。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其DVT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94%vs.11.77%,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可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降低DVT发生率。
作者:吴爽;陈娟;黄莉;郑江华;岳文胜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