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强;许慧娟;马华鹰;汪志明
目的 探讨血清sCD163水平与PCOS合并IR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因月经不调或不孕来该院首诊的PCOS患者245例,按HOMA-IR指数进行分组,其中IR组133例,非IR组112例,另选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123名作为对照,测定所有人群的血清sCD163水平及PCOS患者的相关人体学指标,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IR组血清sCD16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IR组(P<0.05);IR组患者血清中的sCD163水平与BMI、腰围呈正相关,但与其年龄不相关.结论 PCOS患者中IR发生率较高,PCOS合并IR患者的血清sCD163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和不合并IR者.
作者:李星宇;陈忠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原发灶肿瘤治疗前或者在其根治性切除及放化疗中,一部分肿瘤细胞经淋巴道或者外周循环播散至全身组织器官,由于机体的免疫杀伤和机械损伤等因素的作用,仅有一小部分转移的肿瘤细胞存活下来并植入骨髓、脑、肝、肺和肾等组织器官进入休眠期状态,或者在这些靶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周围形成一个直径为1~2 mm的肿瘤孤立细胞克隆[1].
作者:王世岐;杨乾坤;刘祖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该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随机分为3组,A组64例,给予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开始,每日1次;B组50例,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开始,每日1次;C组5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开始,每日1次.疗程均为12周,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 A组、B组及C组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66.0%、70.0%,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单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制剂不仅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还能改善用药的依从性.
作者:李鸿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山莨菪碱联用对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雄性健康SD大鼠10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每组25只.丹参注射液组给予丹参注射液0.4 mL/kg;山莨菪碱组给予山莨菪碱2 mg/kg;联用组给予丹参注射液0.2 mL/kg加山莨菪碱1 mg/kg加油酸(OA) 0.2 mL/kg;模型组给予OA 0.2 mL/kg,比较4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2、3、4 h大鼠行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等结果.结果 模型组、丹参注射液组、山莨菪碱组与联用组的PaO2、TNF-α、FFA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与山莨菪碱联合应用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效果优于两种药物单独应用.
作者:李翠花;慕江兵;刘新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儿童急救网络建设对危重患儿急救抢救的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12月该院经急救网络抢救转运危重患儿556例的急救资料.结果 痊愈410例(73.8%),好转132例(23.8%),放弃5例(0.9%),24 h内死亡3例(0.5%),大于24内死亡6例(1%).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形成快速急救绿色通道可明显降低危重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李长金;谭秋;刘艳;李华蓉;汪晓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IHPCC患者24例的CT及MRI检查资料.结果 (1)24例病灶CT平扫均为低密度,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4例未见强化,周边轻度不完全强化7例,边缘呈连续薄环状强化11例,6例中央呈网格状或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环形强化18例,呈渐进性填充中度强化,6例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延迟期:病灶强化不均匀,16例持续强化高于肝实质,8例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13例病灶中心填充强化呈片状、网格状及结节状,11例中心未强化.肝内胆管扩张6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肝叶萎缩4例,局部肝轮廓凹陷3例.结论 IHPCC由于病灶内各种成分的比例和分布不同,CT和MRI表现不同,其动态增强表现仍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各有优势,二者相结合对IHPC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雷友华;肖智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方法引产后的胎盘粘连及其与胎盘血管生成素Ⅰ(Ang-Ⅰ)和Ang-Ⅱ表达的关系.方法 孕14~2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86例孕妇,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3组,A组38例,米非司酮200 mg分次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0.4 mg阴道给药;B组30例,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内注射;C组18例,水囊法.比较3种方法引产后胎盘粘连与胎盘Ang-Ⅰ、Ang-Ⅱ表达的关系.结果 A组胎盘粘连率低于B、C两组(P<0.05);胎盘粘连者胎盘Ang-Ⅰ的表达高于无胎盘粘连者,Ang-Ⅱ的表达低于无胎盘粘连者(P<0.05),A组的胎盘Ang-Ⅰ低于其他两组,B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引产方式中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方案的胎盘粘连率低;米非司酮通过阻断孕激素受体,抑制胎盘血管网形成,使黄体酮水平下降的同时,可能使呈黄体酮依赖性的Ang-Ⅰ也下降,与之拮抗的Ang-Ⅱ的升高,从而促进胎盘血管的退化,导致胎盘更加易于剥离.
作者:曾成英;郭遂群;魏清柱;肖小敏;蒋惠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胸腺瘤较为少见,其发病率为0.15/10万人,但却是前纵隔常见的肿瘤之一,占前纵隔肿瘤的20%,成人可达50%.由于异位胸腺的存在,约10%的胸腺瘤位于颈部或纵隔的其他区域[1],手术切除是治疗胸腺肿瘤的重要手段.现将近年有关胸腺瘤外科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牛会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为非典型性鳞状细胞(ASC-US)的患者5 0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 500例.A组进行重复细胞学检查,3个月后复查液基细胞学,如阳性(ASC-US及以上病变)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阴性者6个月后再次复查液基细胞学.B组进行HR-HPV DNA检测,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阴性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HR-HPV DNA检测病变检出率(38.08%)显著高于重复细胞学检查方法检出率(30.52%)(P<0.05).HR-HPV负荷量在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和宫颈癌中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经检验,慢性炎症和CINⅠ及CINⅡ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 DNA检测在对ASC-US患者的管理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发现病变,较重复细胞学检查有明显的优势,HR-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李小华;王俊然;冬国友;刘志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需手术治疗的Ⅱ~Ⅳ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行TST术治疗,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肛门疼痛、肛门水肿、便中带血、切口渗血、肛门会阴坠胀、尿潴留)、手术疗效、术后复发率、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肛门疼痛、肛门水肿、便中带血、切口渗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术治疗混合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戢敏;杜勇军;陈敏;康健;黄德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浆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该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18例,按病情将其分为AMI组36例,UAP组40例,SAP组42例,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8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PA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sCD40L等资料.结果 AMI组和UAP组与SAP组和对照组血浆PAPP-A、sCD40L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浆PAPP-A和sCD40L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862,P<0.05).结论 血浆PAPP-A和sCD40L能够反映ACS患者斑块的易损性,与ACS患者危险性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评价ACS患者危险程度的简单、有效、实用的方法.
作者:朱贵忠;孙莉;杨进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术前MRI测量评估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膝关节软骨缺损病变接受开放性关节清理术或软骨修复术的患者48例(48膝)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共存在膝关节软骨缺损66处,每例平均1.4处.经术前MRI测量,平均每膝的软骨缺损面积为3.6 cm2.术中测量结果显示,平均每膝的软骨缺损面积为6.0 cm2.术前MRI测量结果与术中测量结果的总体百分比为65%(P<0.05),具体到各个解剖部位,内侧股骨髁为64%,外侧股骨髁为55%,股骨滑车为47%,髌骨关节面为377%.结论 对于软骨缺损面积的测量,大部分术前MRI评估结果低于术中测量结果,研究中测得的各解剖部位MRI测量结果与术中测量结果的百分比数据可用于指导术前治疗决策的制订.
作者:胡仁健;张水先;林文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泡型包虫病的超声影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定性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2年4月该院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和血清学检查证实的肝泡型包虫病53例的声像图资料.结果 浸润增殖型7例,纤维钙化型19例,液化坏死型27例.结论超声对肝泡型包虫病的定性诊断有确诊价值.
作者:刘志红;兰晓蓉;耿丽娜;韩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P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128例纳入研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的12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文化程度、病程长短、现病史、用药史、既往史和家族史等.抽取两组受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应用贝克曼公司CX9型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尿酸水平.对比分析PD患者认知功能与受教育年限、血尿酸水平、抑郁程度、年龄、性别及体质量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D组[(253.36±94.02)μmol/L]血尿酸水平明显较对照组[(338.74±54.85)μmol/L]低(t=-5.635,P<0.05).有认知功能障碍者血尿酸水平[(242.25±57.81)μmol/L]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者[(328.12±52.63)μmol/L](t=-6.635,P<0.05).P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受教育水平、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抑郁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P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较正常健康者降低,并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
作者:李建英;肖海兵;杨春水;杨志刚;林勤郁;李雯飞;金明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疗效优14例,良13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81.8%.住院时间16~33 d,平均(19±4.56)d.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永龙;张怡五;王晓勇;高卫民;蒲渝;肖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钬激光联合间歇性负压吸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12月该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2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碎石为95.8%,清石率为98.0%;术中并发症为1.4%.结论 钬激光联合间歇性负压吸引是治疗输尿管结石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四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取内固定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及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取内固定术的住院患者385例,按时间段分为3组,2011年1~6月的患者114例为专项治理前组,2011年7~12月的患者146例为专项治理后组,2012年1~6月的患者125例为专项治理改进组,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专项治理改进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及抗菌药物品种与使用频率、人均抗菌药物费与专项整治前组和专项整治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项整治及持续改进措施可显著降低取内固定术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减少医院耐药菌的产生,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作者:刘沙;向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老龄化和人均寿命显著延长,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迅速攀升.研究显示,除了改善生活方式、研发有效药物治疗相关疾病外,更重要的是搭配科学合理的膳食.地中海式饮食(mediterranean diet,MeDi)[1]是目前备受推崇的饮食之一.
作者:戚韵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住院治疗2周以上的老年精神病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器质性精神障碍使用剂量小,其次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情感障碍,使用剂量高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患躯体疾病者使用抗精神病药剂量较小.结论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遵循个体化、小剂量和单一用药进行治疗.
作者:张代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与利塞膦酸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随机双盲试验,分为唑来膦酸组60例,利塞膦酸组60例,疗程均为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β-CTx及骨形成标志物P1NP浓度等指标.结果 唑来膦酸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CTx浓度远低于利塞膦酸组患者血清浓度(P<0.05).结论 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能够显著增加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基值,降低β-CTx及P1NP血清浓度,治疗效果远优胜于利塞膦酸.
作者:陈根强;许慧娟;马华鹰;汪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