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超群;周毅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的LY294002作用于人食管癌EC109细胞,MTT法检测EC109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荧光染色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EC109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LY294002作用后,EC109细胞凋亡率增加,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经40μmol/L的LY294002作用72 h后,荧光染色和相差显微镜观察到EC109细胞呈现典型细胞凋亡改变.且LY294002对食管EC109细胞的抑制率与LY294002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为0.942、0.963,P<0.01),凋亡率亦与LY294002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为0.975、0.938,P<0.01).结论 LY294002可抑制食管癌EC109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尚观胜;秦艺玮;梁卫东;何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Ⅲ型前列腺炎(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是男性生殖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由于前列腺固有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造成了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五花八门,且治愈困难.虽然Ⅲ型前列腺炎并不是威胁生命的恶疾,但其严重影响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疼痛是Ⅲ型前列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同时也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尽管对Ⅲ型前列腺炎疼痛发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较多,但是由于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复杂,存在争议,目前的研究还远未阐明.本文就Ⅲ型前列腺炎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江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叶酸(FA)、维生素B12 (VitB1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23例恶性肿瘤无贫血患者进行了血清FA、VitB12水平检测,并与27例癌性贫血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肿瘤患者血清F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itB1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FA水平的变化对其病情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VitB12的测定似乎临床价值不大.
作者:王凌云;刘小芳;杜涛;刘蕾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总结脊柱骨折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92例脊柱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对合并症状予相应处理,其中合并头部颅脑损伤12例(13%)、胸部损伤29例(31.5%)、腹部损伤22例(23.9%)、骨盆骨折13例(14.1%)、四肢骨折或脱位30例(32.6%).对于脊柱骨折71例患者手术治疗,21例行保守治疗.随访患者神经康复情况并定期复查.结果 85例生存,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平均1.9年;A级患者神经功能均康复,B级8例中2例感觉恢复,其余神经功能均比术前改善1~3级;本组中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较前路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手术组患者的脊椎后凸畸形及慢性腰脊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患者(P<0.05);7例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死亡,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例,严重胸部损伤或截瘫继发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结论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行前、后路手术均有较好近期疗效,发生脊柱骨折后应及早行相应手术治疗,以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余兴;李雄杰;蒋家正;张衡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子痫前期重度组的不良围产儿率分别为:4.65%、25%、61.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6.3%、45%、61.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不良结局为15%,经剖宫产组不良结局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及时控制和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发生率,并为剖宫产术适时终止妊娠是保障母婴安全的佳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根据教育部指导精神,同时融入重庆及西南地区医药行业特点,结合本校60多年办学特色,提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探索,供兄弟院校参考和学习.
作者:杨宗发;杨元娟;刘晓颖;何静;许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瘢痕子宫手术导致泌尿系统损伤是妇产科常见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21%,经腹手术的发生率为0.14%,腹腔镜手术的发生率为0.25%,外阴及阴道手术的发生率为0.33%[1].妇产科手术损伤膀胱造成膀胱阴道漏较多,但发生输尿管宫颈漏少见,现将本院2012年4月收治的1例再次剖宫产术致输尿管宫颈漏患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杨碧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联合国界定青年年龄于15~24岁,但它并不要求世界各国统一于这一界定.事实上,世界各国对本国青年的年龄界限,多为14~30岁.临床上多数研究提示,30岁以下为青年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本文就近年来青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及防治策略的研究作一概要的综述.1 青年高血压流行病学概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10年,青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提高[1].2011年Nguyen等[2]报道美国24~32岁青年中高血压患病率19%,并仍然在不断上升.中国1991年高血压普查显示,15~45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0%,2002年18~45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9.1%[3],近10年增加了1倍.防治青年高血压不仅应了解患病率,其高漏诊率也应引起重视.
作者:曹位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重庆不发达地区农村老年居民基本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采取预防及保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对495人5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健康率为36.3%,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等与老年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OR=28.071)、患重病(OR=0.415)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农村基层地方政府应加强卫生保健常识的宣传,鼓励发展简单易行的村级老年常见患病医疗服务;强化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作者:向露雨;韩飞飞;张宝平;许红;江杨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合理的用药都必须通过自我照顾和护理来实现,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对冠心病的预防和康复至关重要.自我护理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为此,作者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本科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出院患者给予针对性信息支持,观察其对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作者:刁晓兰;刘乾惠;王惠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由传染性疾病转为慢性病,即指起病隐匿,病程迁延不愈,该病的后果是严重损害健康.目前,全世界约有2.7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位于心脑血管病和急性呼吸道病之后,与艾滋病并列为全球第4大死因.中国约有2 500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年致死人数达100万.调查显示,中国整个人群的发病率为7.5%~10%,40岁以上发病率为25%.
作者:刘海燕;刘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 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site 1,Bmi-1)基因,属于多梳基因家族(polycomb group genes,PcG),为较早发现的哺乳类动物PcG成员.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Bmi-1基因表达异常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预后等多项病理指标有很高的相关性.本文复习了相关文献,现就Bmi-1基因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Bmi-1基因的结构特征PcG家族是果蝇发育时维持同源异形基因稳定表现的重要因子,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和干细胞的维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荷兰癌症中心于1991年在鼠淋巴瘤中发现的Bmi-1基因是多梳基因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参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衰老,在多种肿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作者:刘小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历代及现代文献的研究,探索大黄与栀子在清热泻火、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4个方面配伍使用,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大黄与栀子配伍主要运用于火热上炎、湿热黄疸、血热出血、热毒疮疡等证,从而确定了二药配伍的药效及机制.结论 大黄与栀子的不同配伍机制及作用,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周萍;罗华丽;胡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小儿休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要点.方法 对该院儿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休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临床资料分为两组:休克代偿期组35例和休克失代偿期组25例,两组患儿均予以液体复苏、改善微循环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 休克代偿期组治疗有效30例(痊愈25例、好转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休克失代偿期组治疗有效(好转)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9,P<0.05).结论 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液体复苏,改善微循环能有效改善休克患儿预后.
作者:张文贵;张赟;陆国梁;方国秀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明确医疗纠纷发生特点和规律,为医疗纠纷防范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05~2011年的医疗纠纷数据,进行文献研究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该院近5年医疗纠纷总体数量较前明显增加;外科纠纷发生率高,其次是儿科、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诊断、治疗、手术和告知义务的履行;自行协商是医疗纠纷的主要解决方式.结论 建立健全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重视业务培训,坚持医德医风建设,尊重患者权利,规范和完善医疗纠纷的解决方式,以预防医疗纠纷,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作者:罗秀;王轶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原发性肺软骨瘤在临床上是一种罕见疾病,并且往往术前不能明确诊断,现报道1例经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肺软骨瘤病例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41岁,因体检发现右上肺包块2d于2012年2月住院.入院时查体无阳性体征发现.入院后化验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等各项指标正常.胸部增强CT检查:右肺上叶尖段、后段可见一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分叶状,边界较清晰,大横断面2.7 cm×2.8 cm,上下径约3.0 cm,密度不均匀,中央可见许多斑点状高密度影,病灶周围未见明显卫星病灶、纤维条索影及毛刺征像,增强扫描其强化幅度不高,纵隔内未见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影,考虑结核球,周围型肺癌待排(图1).入院初步诊断:右上肺包块,性质待诊:右上肺结核球?右上肺错构瘤?右上肺癌?
作者:傅勇;周瑜;朱夕章;黄涛;王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PEM)联合顺铂(DDP)与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晚期NSCLC(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PEM联合DDP治疗,对照组采用GEM联合DDP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43.3%,中位无进展时间5.5个月,对照组分别为40%和4.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11.9个月,对照组为9.6个月,且治疗组Ⅲ~Ⅳ级药物相关性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M或GEM联合DDP一线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但其与GEM比较,PEM中位生存时间长、血液学毒性反应低,更适合于化疗耐受性较差的晚期NSCLC患者.
作者:邹茵;陆方阳;周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巴南区居民的慢性病知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区内慢性病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区内按照街道地理位置分布分层抽取8条街道,共抽取600名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常住居民,通过重庆市疾控中心设计的问卷进行居民慢性病知识调查.结果 高血压为终身疾病的知晓率在高血压患者与非患者间以及不同年龄层和文化程度间均有差异.高血压患者一级预防措施及其损害的器官和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不同年龄层和文化程度间均有差异.多因素分析中,影响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得分的因素为居民年龄(P=0.000)、文化程度(P=0.002)、体育锻炼情况(P=0.000)和饮酒情况(P=0.019).结论 重庆市巴南区居民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尚可,但31~40岁年龄层人群的慢性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陈仿;陈凤;饶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足之本,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也影响到医院的信誉和综合效益,是医院各项工作效率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1].等级医院的评审也以判定医院满足质量与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程度为重点[2].1966年Donabedian首次提出了医疗质量的概念,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开始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3].
作者:蒲建;刘勇;罗治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普罗布考0.25 g,每天2次,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P<0.05),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TC、LDL-C、TG及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5),HDL-C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降脂和降低颈动脉IMT作用,能有效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马璟曦;蔡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