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李军;郭志强;蒋芬;李基克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加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17例应用CMV治疗失败的呼吸衰竭新生儿改用HFOV 加CMV(HFOV+CMV)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PO2 、PCO2及氧合指数(OI).结果 HFOV+CMV治疗后1h、6~12h心率、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FOV+CMV治疗后1h、6~12h,PO2均升高、PCO2、OI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于CMV治疗失败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改用HFOV+CMV后氧合及通气功能可得到改善,且对患儿的心血管系统影响不大,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爱武;韦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tatinc)水平变化,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对60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t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及70例正常孕妇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肝(SCR)进行测定,并与正常未孕育龄妇女作对照.结果 妊娠糖尿病组Cysc.SCR 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尤以Cysc 增高显著(P<0.01).结论 血清Cysc检测可作为评估妊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
作者:刘怡伶;吕程;蒋洪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中,如针刺伤,长期接触细胞毒素药物、消毒灭菌剂,眼、耳、口暴露于含HBV或HIV等的血液、分泌物、羊水中等等,或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而致职业性感染,探讨职业感染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医护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意识,体现安全医疗.
作者:左蔷;李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自从我国将献血立法以来,再加上献血工作者的积极宣传,无偿献血已经成为献血队伍中的中流砥柱.但是,随着无偿献血者人数和采集血工作量的逐渐增加,其中显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已经慢慢影响了献血者的积极性.出现的问题有,与献血者在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反馈过程中的沟通方式及献血者权益保护等问题、本文将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方文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退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节产生的综合症状群.一般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5种,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灸推拿刺血拔罐为主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申燕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抗炎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用抗生素,为盆腔炎的综合治疗增加了药效吸收、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作者:张红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9例,女14例,年龄42-95岁(平均61岁),有明确外伤史98例,双侧硬膜下血肿8例,血肿量按多田法计算60-114ml,平均81ml,明确外伤史病例,受伤到就诊42-105d,平均72d,符合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标准.
作者:杨国防;王建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直肠粘膜内脱垂多见于长时间增加腹压情况.其病理过程一般是首先导致盆底组织失去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以致直肠粘膜层松弛,容易与肌层分离,终直肠脱垂而发病.
作者:彭晓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妇产科门诊是女性患者集中诊治的场所,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人群的增加,门诊妇产科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梅毒、艾滋、尖锐湿疣等病毒感染者.由于检查治疗的需要,诊疗过程中必须采用侵入性操作,如果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器械消毒、管理不严;用后医疗垃圾处置不当等,都可导致病原体的传播甚至造成医院感染的暴发.针对妇产科的特点,我院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钟书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CRT通过双室起搏系统刺激左右心室,使得心室同步化收缩,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率[1].2006 年5月~ 2010年10月我院为10例患者进行了CRT 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廖旻媛;汤群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邳州市HIV /AIDS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1997-2009年报告的HIV /AID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邳州市1997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至2009年累计报告HIV /AIDS 63例,死亡20例.性途径传播24例,血液传播34例,母婴传播5例.结论 2002年以来,邳州市艾滋病疫情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全市24个镇中13个镇出现HIV /AIDS疫情,疫情覆盖率达54.17%,血液传播、性途径传播及母婴传播3种传播方式都有,分别占病例数的53.97%、38.1%和7.93%,性途径传播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艾滋病疫情出现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当前要重点做好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温之花;胡统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50例进展性脑梗死和50例稳定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管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发热也是相关因素.
作者:温兰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牙隐裂的形成原因及探讨牙隐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2例临床确诊牙隐裂的患者进行临床病因分析,对早期无牙髓及根尖感染的隐裂牙进行全冠修复及调牙合充填修复,对牙髓及根尖感染的隐裂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再行全冠修复.结果 一年后随访,调牙合充填修复24颗,成功15颗,好转2颗,失败7颗.全冠修复活髓牙23颗,成功19颗,好转2颗,失败2颗.结论 隐裂牙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全冠修复是保存患牙的关键.
作者:范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中,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和各种选择的时候,能正确的进行取舍[1].当今的护理工作范围正渐渐扩大,护士更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选择,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易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在螺旋CT平扫中的直接特征及间接特征,提高对不能实行增强的主动脉夹层病人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增强CT扫描证实的30例主动脉夹层病员的螺旋CT平扫表现.结果 CT平扫能够发现主动脉夹层的一些影像学改变,包括主动脉迂曲增宽、管壁钙化、管腔内线样征、胸腔积液等.结论 平扫C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主动脉夹层进行提示,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刘怡文;曹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介绍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意义,根据数据挖掘方法的技术类别以及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背景分别介绍了多种可用于中医药科研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并分析了现今先进的数据挖掘工具及它们的优缺点,后展望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作者:涂泳秋;陈国华;朴胜华;郭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选取我院诊治的9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对症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统计学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临床效果肯定,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永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恰当起始时间.方法 选取我院近五年内进行胃癌手术的病例,以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始时间为标准进行分组,4h,6h,8h三组实验组,12h及以后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例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肠蠕动,通气等方面,早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多了腹胀报告.结论 术后6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病人胃肠道恢复的效果佳.
作者:孟刚;陈晓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药消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消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44例,每日1剂,水煎分服,以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44例患者经治疗治愈33例,占75.00%;显效6例,占13.64%;有效3例,占6.82%;无效2例,占4.55%;总有效率为95.45%.治疗后嗳气、反胃、反酸、烧心、腹痛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以中药消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可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王建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氨甲喋呤局部用药在异位妊娠保守手术中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氨甲喋呤(MTX)或1/4明胶海绵内置于胚胎着床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3、12 d检测血 -HCG并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EP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12 d两组血 -HCG值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WBC与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氨甲喋呤局部应用治疗输卵管妊娠,可有效预防PEP的发生.
作者:杨砺娇;韩晓晴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