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江;刘昊;熊吉信;袁庆文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未缓解的骨髓细胞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留取部分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细胞,利用制备好的白血病冻融抗原共培养激活扩增DC-CIK细胞.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0~60 d输注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每例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大于7×109,同时给予白细胞介素-2(IL-2)2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10 d皮下注射.观察患者接受细胞输注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与既往接受自体外周血移植但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5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接受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的50例患者中,4例在DC-CIK细胞输注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畏寒发热反应,但高体温均低于39 ℃(37.8~38.5 ℃),经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异常不适反应.患者接受DC-CIK治疗结束后随访6~24个月,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均高于同期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中随访24个月时OS、DFS均显著高于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有助于清除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提示该治疗方法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的治疗应用前景.
作者:龚奕;陈幸华;张曦;张诚;高力;高蕾;彭贤贵;孔佩艳;王庆余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半数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要求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初产妇80例,ASA Ⅰ~Ⅱ,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第1例产妇分别使用0.125%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 μg/mL)100 mL混合液镇痛,应用序贯法以0.025%的浓度梯度升降调整局麻药浓度,记录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开启时(0 h)、开启后4、24、48 h的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体满意度,计算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 (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感觉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h R组的EC50及95%CI为0.151%(0.109%~0.183%),L组的EC50及95%CI为0.126%(0.098%~0.154%),相对效价比R∶L为0.83.结论 R、L与芬太尼混合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EC50及95%CI分别为0.151%(0.109%~0.183%)、0.126%(0.098%~0.154%),R的效能小于左旋布比卡因.
作者:苗茜;闵苏;魏珂;戴丽;陈澜;阮颜梅;高向利;邵青;刘跃民;崔东风;徐维凤;何建国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对抗甲状腺药物(ATD)有禁忌的甲亢性心衰患者131I治疗的体会.方法 对11例甲亢性心衰并有口服ATD禁忌的患者,在严密观察下予以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小量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衰后,一次性足量131I治疗,并口服强的松10 mg,每日3次,3周后强的松逐渐减量直至停药.结果 全部患者心衰症状逐渐缓解,随访1年,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病情无反复,无死亡.结论 对甲亢性心衰并有口服ATD禁忌患者,在严密观察下强心、利尿剂控制心衰后,接受131I治疗并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江学容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早期排斥反应防治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39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本项研究,根据应用ATG剂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n=116),常规剂量ATG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剂量为2 mg·kg-1·d-1,术后连续应用7~14 d;B组(n=123),肾移植患者接受低剂量ATG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剂量为0.75 mg·kg-1·d-1,术后连续应用5~10 d.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人肾存活状态、早期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术后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B两组移植受者人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1、3、6个月血肌酐水平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TG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可以有效防治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低剂量ATG在有效发挥免疫诱导作用的同时可以降低感染、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健;许亚宏;张艮甫;马小平;黄赤兵 刊期: 2011年第30期
本院是西南地区的一所大型综合医院.为了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更好的配置医疗资源,本院于1997年设立了专家门诊.随着近十年医院的飞速发展,专家门诊已从初的不到20个诊室,每天门诊量不到400人,发展到目前包括内、外、妇、儿等专科近50个诊室,每天专家门诊接诊患者数超过2 000人.专家门诊规模的扩增一方面尽量满足了疑难杂症的患者以及慕名求医的患者就医需求,提高了疾病诊疗水平,加快了门诊患者的周转速度;另一方面专家门诊作为医院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和竞争力[1].
作者:熊彬;刘淑琴;钟红铃;张玲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的初筛价值.方法 对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中阳性结果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对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对其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人群中,71%的患者被确诊为冠心病,缺血程度严重组与缺血程度较轻组比较,冠脉狭窄大于或等于75%者明显增多,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定位的缺血部位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部位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隐匿性冠心病有较好的初筛价值.
作者:余红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选取年满18周岁,自出生以来一直在重庆境内居住者的下颌第二磨牙为研究对象,拍摄X线片或需治疗患牙开髓后在根管显微镜下探查,根据C形根管系统的X线特征及根管显微镜下C形根管的形态特征,判断其发生率.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共有796名调查者,1 592颗下颌第二磨牙,其中具有C形根管系统的有438颗,发生率为27.53%.结论 C形根管系统在重庆地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正确认识和判断其解剖形态,有助于临床医师提高下颌第二磨牙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王金川;周霞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鈥激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上段输尿管结石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对56例上段输尿管结石行B超引导下鈥激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62 min.一次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取净率为100%,所有病例未见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上段输尿管结石,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卫红;朱建国;刘军;王元林;何坚;杨秀书;石华;孙兆林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重庆市局部地区高温干旱期间住院病例数量变化趋势,为本市今后建立与完善高温干旱期间住院病例数量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析重庆市局部地区高温干旱期间住院病例数量的变化规律,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中的ARIMA模型分析和预测住院病例的变化趋势.结果 建立了ARIMA(p,d,q)模型,绝大多数实际值均落在两条预测值的95%置信线内,且该模型进行了短期的预测.结论 时间序列分析法用于高温干旱期间住院病例数量变化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适用性,ARIMA(p,d,q)模型能较好的反应并预测重庆市局部地区该期间病例数的变化趋势.
作者:段芹;余兰英;徐小利;鲁建央;刘达伟;钟朝晖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索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方法 采用国产结扎器对43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内镜下密集套扎.结果 43例中,无一例发生术中和术后出血,25例接受2次套扎,18例接受3次套扎,均达到静脉曲张不明显或消失.结论 采用内镜下密集结扎的近期效果是止血效果明显,曲张静脉消失快,套扎治疗次数减少,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曾庆贵;彭鹏;潘越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睾丸原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经过,同时对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分析1983年7月至2009年12月到本院就诊并有完整随访的睾丸原发淋巴瘤患者共23例.结果 23例患者均接受睾丸切除术.16例患者在术后接受化疗,其中4例患者行阴囊和对侧睾丸放疗;3例患者接受放疗,2例患者接受了中医治疗,另2例患者未接受进一步治疗.15例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不确定(CR/CRu),4例部分缓解(PR),1例稳定(SD).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是39.7%和28.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和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应采取综合治疗,建议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预防性鞘内注射及对侧睾丸的预防性照射可明显减少肿瘤复发.
作者:何卫阳;李丹;苟欣;王明;邓远忠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869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选该研究的7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1例肾功能正常,58例肾功能异常)和7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代偿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失代偿组和健康对照组.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PCR-SSP)技术检测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结果 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代偿组TGF-β1 T869C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两组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失代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慢性肾衰竭的风险度约是T等位基因的2.297倍(OR=2.297,95%CI:1.395~3.783 ).结论 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进展存在显著相关性,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是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遗传易感性标记.
作者:董建华;谢志华;刘建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骨髓涂片和切片联合FCM检测NHL骨髓侵犯.骨髓涂片经瑞氏-吉姆萨液染色,分类计数瘤细胞.骨髓切片采用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常规苏木精-姬姆萨-酸性品红(HGF)染色.流式细胞仪每份标本分析10 000个细胞.检测方案采用CD45/侧向散射角(SSC)设门,重点分析幼稚细胞群及成熟淋巴细胞群,经前向散射角(FSC)、SSC、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cAb1-FITC)、藻红蛋白(PE)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cAb2-PE)、CD45-Percp五参数分析确定免疫表型.结果 17例骨髓首诊病例中,骨髓穿刺(BMA)确诊12例(70.6%),骨髓活检(BMB)确诊15例(88.2%),FCM确诊17例(100%),FCM确诊率高,较B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B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B检查发现NHL骨髓浸润方式间质型、结节型和弥漫型均易见,分别占23.5%,23.5%和52.9%.FCM检测结果为B细胞淋巴瘤13例(76.5%)、T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4例(23.5%).结论 骨髓涂片和骨髓切片检查是诊断NHL-BMI的基本方法,可以做出定性诊断.FCM可进一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对于骨髓检查首诊NHL-BMI的病例,3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NHL-BMI的诊断正确性和阳性率.
作者:彭贤贵;孔佩艳;张曦;刘红;刘思恒;王平;墙星;邓小娟;张洪洋;陈幸华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胸腔穿刺抽液加顺铂局部化疗;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顺铂局部化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6.7%,显著高于对照组55.8%(P<0.01).观察组穿刺次数、胸腔积液基本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气胸和胸膜反应等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顺铂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可控性强,患者耐受性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邓媛;付建伟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及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 选取脓毒血症患者80例为病例组,非脓毒血症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在脓毒血症分级中,血清PCT在感染性休克时明显升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Ⅱ)评分略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值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病情缓解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PCT值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分级及病情转归有相关性,可用于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作者:熊明洁;范红;郭靓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在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衰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及病因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标准的抗心衰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标准抗心衰治疗+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两组均规范用药6个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心率、6 min步行距离(6-MWT)、RR间期标准差(SDNN)和NN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配合标准抗心衰治疗,可降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增加迷走神经的功能,可显著改善左室功能.
作者:黄国鹏;李洪林;宋文信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真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临床常见的真菌球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属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2].本科室从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跟踪随访9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sinusitis)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鼻内镜、鼻窦CT检查和术后组织病理切片检查,使用过碘酸-雪夫法(Periodicacid-Schiff,PAS)病检证实均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3].
作者:肖斌;於建东;李洁;何芸;古金碧;张朝梅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 24例患者中7例接受同胞间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7例接受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依据具体情况选择FBA(氟达拉滨、白消安、阿糖胞苷)、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CCNU+Bu+CTX(环磷酰胺)+Ara-c(阿糖胞苷)+ATG、IFBA(伊达比星、氟达拉滨、白消安、阿糖胞苷)+ATG方案,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MTX)及吗替表考芬兮酯(MMF)预防GVHD.结果 24例患者发生肠道aGVHD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24 d,Ⅲ度aGVHD 2例,Ⅳ度aGVHD 22例;经治疗,15例患者症状缓解,9例疗效欠佳.结论 肠道aGVHD临床症状重,预后差,需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文钦;张诚;陈幸华;高力;高蕾;孔佩艳;张曦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并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而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成功与否.肠道准备应做到安全、迅速、简便、患者痛苦小、肠腔清洁度高[1].本研究通过对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与传统的口服甘露醇及潘泻叶联合肥皂水灌肠比较,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家兰;鹿安琴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菌种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对新疆自治区中医院呼吸科 2008年 1月 至2009年12月收治的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176例,其中99例痰培养结果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PD患者肺功能损伤加重时常伴随肠杆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的高检出率,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随着肺功能的损害而增加,而当肺功能相对较好时,则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菌种分布差异明显,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张建;缪莉;艾尼娃;陈健 刊期: 201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