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友茹;陈明勇;李惠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65例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内瘘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观察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所测得的AVFB,将患者分为A组21例(AVFB>600 mL/min)、B组24例(AVFB 400~600 mL/min)、C组20例(AVFB<400 mL/min).每组患者观察前和观察结束时(观察后)行心脏CDFI检查,了解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动静脉AVFB,分析3组不同AVFB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高危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内瘘失功能数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患者观察后CO、CI值比观察前增高,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F观察前、后变化不明显;与C组比较,A组观察后CO和CI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适当的AVFB对于减小动静脉内瘘对心功能的影响、提高动静脉内瘘通畅率至关重要.
作者:林金秤;操凤;王润秀;汤显湖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是一种首先在硬骨鱼类中发现,并已被充分阐明的糖蛋白激素,近年来在人和哺乳动物中发现也存在类似的蛋白.根据其蛋白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以分为STC-1和STC-2,在生物体内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STC以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它不但可以通过肾脏和胃肠道来调节钙和磷酸盐的代谢,而且在促进脑神经元的终末分化[1]、防止因大脑局部缺血造成脑神经元损害[2]以及影响骨骼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3]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随着对STC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TC的表达与人类癌症的发展过程相关,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郝卫刚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调查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有效的手卫生执行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抽取222名门诊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观察各专业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和手卫生方法的正确率,比较分析门诊各专业、各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 不同专业间门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高(51.68%),医技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25.77%);不同科室间比较;儿科手卫生依从性高(52.27%),其次是口腔科(52.08%),而针灸科、内科诊室及辅助科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低,分别为28.34%、28.21%、26.79%;操作后较操作前手卫生依从性高,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的手卫生执行好,依从率为100%,其次为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后,依从率为83.05%.结论 手卫生制度是防止医院感染重要的措施之一,有效的监督对于确保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落实非常重要,应从制订规范、加强培训教育、督导检查及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等方面保障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陈红;宁亚利;孙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了解临床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11年1~7月在该院实习的157名临床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概念知晓率平均为51.59%,手卫生定义知晓率平均为45.22%,消毒灭菌及隔离知识知晓率平均为54.14%,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知晓率平均为24.20%.结论 临床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全面,应加强实习生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作者:陶红英;郑曦孜;刘建云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传统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办法,是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药物保守治疗.1978年有学者首次提出的立体定向清除颅内血肿的办法[1],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本科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登洪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MFD)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疫情扩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7月来自渝东北8个区县儿童HMFD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并与2010年比较.结果 2011年1~7月HMFD发病就诊率(14.30/10万)、重症率(2.84%)及病死率(0.79%)均较2010年同期发病就诊率(8.97/10万)、重症率(1.51%)及病死率(0.45%)明显上升,以万州区、云阳县、开县为主要发病地,以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3岁(平均2.37岁),患病男女性别比为1.81∶1.结论 HMFD疫情形势严峻,应切实加强HMFD的全民防病意识,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做好疫情监测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作者:谭明伟;刘晞照;郭晓华;熊德场;饶俊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浆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住院治疗时及治疗后获得缓解的患者6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SP-D浓度,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AECOPD及稳定期COPD患者血浆SP-D平均浓度分别为(183±86)、(126±72)ng/mL,对照组为(96±47)ng/mL,AECOPD与稳定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患者血浆SP-D阳性率为85.50%,与WBC、中性粒细胞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SP-D可作为AECOPD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作者:吴友茹;陈明勇;李惠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一种稳定可靠的犬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提高膜片钳的实验成功率并检测L型钙通道电流.方法 采用改良Langderoff灌流系统行主动脉逆行灌注,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插管的方法,获得单个心房肌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L型钙通道电流.结果 分离细胞存活率为70%~80%,复钙后细胞存活率为30%~40%,耐钙细胞形态呈杆状,折光性强,横纹清晰,并能稳定记录L型钙通道电流.结论 改良Langderoff技术有助于稳定分离出存活率高、具有正常电生理特性的犬心房肌细胞,能用于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研究.
作者:邹帅;龙毅;范晋奇;周亚南;高大中;殷跃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甘油乙醇免洗手消毒剂的临床实验效果,为产品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临床医务人员采用普通肥皂洗手和3种速干手消毒剂(甘油乙醇免洗手消毒剂、3M公司爱护佳免洗手消毒液、洗得宝牌手消毒凝胶)进行卫生手消毒,并比较4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采用普通肥皂洗手法及3种速干手消毒剂处理前、后手部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油乙醇免洗手消毒液的消毒效果优于其他3种方法,其余3种方法效果均能达到卫生部相应标准,其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油乙醇免洗手消毒剂杀菌效果好,价格低廉,有润肤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速干手消毒剂.
作者:吴淑梅;陈小勇;王晓波;陈庭明;钱敏;吴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人类鼻咽癌(NPC)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132例鼻咽癌组织、5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的黏膜组织中hMLH1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为55.30%,明显低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的黏膜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76.00%,P<0.05),鼻咽癌组织中hMLH1表达与鼻咽癌T、N分期,以及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hMLH1表达水平明显下调,hMLH1可能成为预测鼻咽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谭晓虹;刘志辉;岑洪;李刚;劳永聪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医学期刊是医学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编辑人员的素质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医学期刊的编辑质量,是医学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医学期刊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如何提高医学期刊编辑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医学期刊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
作者:康琳;丁宗贤 刊期: 2011年第36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7 d,因全身皮疹5 d入院.入院前5 d,患儿于当地医院住院期间出现红色斑丘疹,初为颜面部,后逐渐延及躯干、四肢、手足心,部分为黄色结痂,颜面部肿胀明显,伴发热,体温高38.8 ℃,无咳嗽、气促、发绀,无腹泻,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增高,先后予美洛西林、头孢米诺、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抗感染,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 mL、地塞米松3 mg、钙剂1次对症处理,体温下降,皮疹仍明显,转入本院,门诊以麻疹样红斑收入院.查体:体温37 ℃,呼吸47次/分,心率140次/分,体质量3 500 g,神清,面部、躯干、四肢密集分布浸润性红斑(封3图1),边界清楚,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四肢肌张力可,原始反射顺利引出.
作者:罗吉平;华子瑜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特点及新趋势,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范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1~10月在重庆市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所进行司法鉴定的35例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医疗纠纷的医院以区、县医院为多见;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医疗技术缺陷、医院管理缺陷及医患沟通缺陷等.结论 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医患沟通能力、提高风险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重要措施.
作者:郝志勇;万立华;朱建华;杨石夏;彭天贵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两个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8月1周内发生的8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两个ICU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例次感染率由28.12%下降到12.50%.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35.0%上升到80.0%.结论 医疗设备污染及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可能是这次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强化手卫生、环境及设备消毒能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刘晞照;郭晓华;谭明伟;李兴挺;饶俊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病例错报原因,探讨提高病例上报准确率的方法及对策.方法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413例确定为错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培训不够、临床医生认识不足及观念不正确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错报的根本原因.结论 RCA是减少医院感染病例错报的有效保证.
作者:成瑶;刘丁;黄庆宁;方清永 刊期: 2011年第36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介入性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放、化疗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加之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今医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全球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约为9%,这不仅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医院作为专业的医疗机构,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细菌耐药和医院感染的聚集场所,使治疗效果和服务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成为医院管理和医院等级评审中的难点.重视医院感染,在制度规范上完善和执行力度上加强,全面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已势在必行!
作者:刘丁;程晓斌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监测、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建立完整的监测报告系统,为制订职业暴露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1年7月83名职业暴露上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名职业暴露中,发生锐器伤53名,发生率为63.86%,血液和体液暴露30名,发生率为36.14%;他们均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无1人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结论 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建立完整监测报告系统及暴露后实施干预措施可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作者:蒋春涛;林霄;李懿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Periostin蛋白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7例鼻咽癌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每例患者采集手术前、后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6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与患者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后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志愿者.化疗不影响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刘强;陈登巨;吴健;刘收厚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阴道炎患者病原菌检出率、类型及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等情况,为阴道炎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720例阴道炎患者依据年龄分为25~35岁、>35~45岁、>45~55岁、>55岁4组,检查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pH值以及病原菌等.结果 白假丝酵母菌、滴虫以及加德那菌阴道炎患者占总病例数的比例分别为26.4%、27.9%、45.7%.清洁度为Ⅰ、Ⅱ、Ⅲ、Ⅳ度患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2%、33.2%、27.9%、30.7%.阴道分泌物pH<4.5、≥4.5的患者占总病例数的33.75%、66.25%.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在大于55岁组高(72.2%),其次为大于45~55岁组(56.7%),二者与25~3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滴虫以及加德那菌是引起阴道炎的重要原因,加强个人卫生、切断感染来源是杜绝妇女阴道疾病的关键因素.
作者:陈于思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牙周病是古老而普遍的疾病,是口腔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也是中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中医中药作为中国的传统国粹,在治疗牙周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中医药在牙周病防治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李春光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