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凉英
目的 探讨64排CT重建技术对先天性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外科手术证实的4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的64排CT增强扫描及后重建技术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经外科手术证实均为肺内型先天性肺隔离症,其中3例位于左下叶后基底段、1例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均位于下叶内后方脊柱旁沟内,呈边界清晰多囊腔样占位表现,MPR、MIP、VRT等重建技术能明确显示先天性肺隔离症的异常体动脉供血、引流静脉及隔离肺内的丰富血管网,并可通过调整窗宽、窗位显示隔离肺全貌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64排CT重建技术对先天性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VRT重建图像能够立体、逼真、直观显示先天性肺隔离症的异常体动脉供血、引流静脉及隔离肺内的丰富血管网.
作者:陈伟良;时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术后持续心电图监护、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监测,有效膀胱冲洗,术后镇痛和导尿管气囊早期减压,以及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果 全组30例患者,平均住院13天,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通过加强监护和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杜秀玲;王作香;梁振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晚期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本样本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0年3月住院治疗的42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道分娩组晚期产后出血(820±18)mL,发生休克1例,剖宫产组出血量(1485±33)mL,发生休克3例,剖宫产组平均出血量明显大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中有胎盘胎膜残留 42.86%,子宫复旧不全45.24%,子宫内膜炎或蜕膜炎9.52%,子宫切口感染裂开2.38%.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较阴道分娩对患者生命威胁更大,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不同的分娩方式后的晚期产后出血.
作者:明兴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未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主动了解并充分应用礼仪知识.
作者:刘合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在临床上,静脉穿刺是常进行的护理操作技术,也是护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其首次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诊断、治疗、科研、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救治危重病人及医患关系的质量.也是检验护士自身心理素质一项重要标准.本文就此做一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作者:曹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工破膜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产科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间180例正常阴道分娩产妇中不同方式破膜,其对产程情况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在正常产程中及早施行人工破膜可缩短产程,促进分娩过程,减少滞产的发生.
作者:任巧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手术病人的增多,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多见,其发生主要原因与脂肪厚、血供差、组织受损坏死、渗液引流不畅等有关.提高手术技能、通畅引流可以有效预防脂肪液化.脂肪液化发生后,应根据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作者:刘存途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氯普鲁卡因与吗啡配伍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进行剖宫产需要术后镇痛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子,一组给予布比卡因与吗啡镇痛方法,一组给予氯普鲁卡因与吗啡配伍镇痛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各个时点的VAS评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比卡因与吗啡组与氯普鲁卡因和吗啡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肢麻木感布比卡因与吗啡组高于氯普鲁卡因和吗啡组(P<0.05).结论 氯普鲁卡因与吗啡配伍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罗勇;黄恳;黎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不合理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如何正确采集标本,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血标本2248,尿标本2090份,大便标本448份,细菌培养标本134份.结果 血标本合格率99.6%,尿标本门诊合格率95.5%,住院患者合格率75%,大便标本合格率82%,细菌培养标本合格率82%.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合格的标本采集,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才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宏伟;郑华;董淑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激励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康复锻炼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运用激励原理进行护理.采用Barthei指数分别对患者康复锻炼前和锻炼四周后的ADL进行评定.结果康复锻炼四周后实验组比对照组Barthei指数明显提高(p<0.01).结论应用激励原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可促使患者坚持锻炼,减轻残疾程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小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药理作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费用.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病历,从临床诊断与药物联合应用来分析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共随机抽取600份病历,不合理用药医嘱占11.7%.结论 用药情况基本合理,需进一步改进,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王鸿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博利康尼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被诊断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博利康尼.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观察7天进行比较.结果 雾化吸入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雾化吸入起效快,疗效好,适用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春英;谌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直腿抬高锻炼的角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有无影响.方法 将55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予以直腿抬高角度达到大幅度;对照组27例,直腿抬高角度不做具体要求.术后4周,观察两组病例腰部疼痛、下肢感觉、下肢肌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腰部疼痛消失、下肢感觉和下肢肌力的恢复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直腿抬高锻炼达到大幅度能有效的防止神经根粘连,显著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曾嬿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目标,所以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水平对学生的培养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建设,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管理,充分的利用本校的实验室资源,将会大大的提高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更能够发挥实验室在科研和培养学生方面的作用.
作者:刘兴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脑室出血包括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两类,占全部脑出血的3%~5%,临床经过均较严重,多因脑干功能衰竭或迅速而严重的脑积水、高颅压、脑疝致死.因此一直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2008年8月~2010年6月间我科采用脑室穿刺加腰大池穿刺引流治疗脑室出血铸型13例,经临床观察,均获得满意效果.故得出结论:脑室穿刺引流加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控制颅内压和清除血性脑脊液的有效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及病人的痛苦和后遗症,降低了死亡率,且操作简便、创伤小,是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在此类型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谢惠敏;田鑫;孟天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85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情况,并与2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粥样斑块为硬斑和混合斑为多,而对照组粥样块以纤维扁平斑为多,少量硬化斑,糖尿病以血管弥漫性病变为多,而对照组以较局限性病变为主.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以粥样硬化斑形成、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指数增高为主要特点.彩超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俊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50例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紧张、恐惧心理的护理,忧虑心理的护理,依赖心理护理,认为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魏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高[1].目前放射治疗仍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随着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应用,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为了探讨改变三维适形放疗的分割方法能否提高疗效,2003年5月~2007年6月,我们对20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三维适形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随机分组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杨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本文总结了30例因围产期脑损伤,导致运动功能迟缓、异常的住院患儿,接受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本组患儿接受运动康复治疗的时间的起始时间:生后3个月内占13.3%,4个月内占13.3%,5个月内占10%,6个月内占13.3%,6个月以上占50.1%.效果:完全恢复正常者16例(53%),治疗半年好转者占37%,完全恢复较困难者3例(10%),影响小儿康复治疗效果的相关生物学因素是出生时的成熟程度、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康复治疗的起始时间等.
作者:刘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股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股疝容易嵌顿,多为急诊手术,修补后复发并不少见.笔者应用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股疝,效果良好.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5例复发性股疝中的应用.结果 5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h,平均住院时间10d.5例患者均随诊1~5a未再复发.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应作为治疗复发性股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郑荆洲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