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氧化应激8-isoprostane变化

于进洪;李军涛;何新梅;石玉珍

关键词:COPD, 8-Isoprostane, 氧化应激
摘要:目的 旨在以8-isoprostane为指标,研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40例,用酶免疫法测定患者入院第2天和第15天空腹血浆8-isoprostane含量,另选20例健康不吸烟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期COPD患者血清8-isoprostane水平[(159.92±24.45)pg/mL]明显高于治疗后((96.74士10.24)pg/mL]及健康对照组[(18.53±3.53)pg/mL],P<0.05.结论 8-isoprostane是一种可靠灵敏的氧化应激生物指标,能反映患者不同状态下的氧化应激水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雾化吸入米力农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雾化吸入米力农的给药途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其对先天性心脏病(CHD)伴肺动脉高压(PH)患儿的疗效.方法 用空气压缩泵雾化米力农(每次3mg).监测患儿体动脉压(SAP)、心率,于吸入米力农前(T1)、吸入后10min(T2)、吸入后30min(T3)及吸入后24h(T4)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右室射血前期(RPEP)、射血加速时间(AT)、右室射血时间(RVET)、三尖瓣跨瓣压差(TVPG)的变化,并计算RPEP/AT、心率矫正的AT/RVET、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比较雾化吸入米力农前后PASP和PAMP变化.结果 雾化吸入米力农时心率、血压和EF无明显影响(P>0.05).T4与T1、T2与T3比较RPEP/AT、PASP和PAMP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分别由T1的(0.66±0.04)、(44±7)mm Hg和(31±4)mm Hg降低至T4的(0.48±0.03)、(34±7)mm Hg和(23±2)mm Hg.结论 雾化吸入米力农作为一种给药途径是可行的,雾化吸入米力农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而对体动脉压无明显影响,对CHD合并PH患儿的降压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作者:吕夕明;杜杰;黄福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B超引导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VE)治疗肝硬化患者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 于右侧7~9肋间隙B超引导下穿刺门静脉右支,将导丝送入脾静脉抵达脾门附近,选择胃冠状静脉.推注造影剂5mL左右证实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后,选择弹簧钢圈并适当运用明胶海绵或TH胶栓塞.结果 15例PVE后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由(34.35±3.05)cm H2O上升至(43.18±1.92)cm H2O,P<0.05;术后胃镜随访.9例未见食道静脉曲张,F1 RC(-)4例,F2 RC(-)2例,止血率达100%;除1例出现一次黑便经胃镜证实为门脉高压性胃出血以外,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PVE是缓解肝硬化患者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张盛;周琪;刘爱民;吴鹏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基于专家系统的计算机故障自动处理系统的研究

    目的 在ISO9000新管理模式牵引下,充分发挥信息化医院的自动化优势,利用专家系统原理模拟故障自动处理流程,从而提高信息科服务质量.方法 设计一种基于专家系统原理的计算机故障处理系统,从系统架构、知识表示、推理机等方面进行设计.结果 从理论上完成了对系统流程的设计,为下一步系统代码实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结论 该系统设计对科室服务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钟;李刚荣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顺行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14例体会

    肱骨干骨折约占人体骨折总数1.31%,治疗不当易造成骨折不愈合.1999年4月至2007年4月本科采用顺行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1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深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自制肺网用于食管和贲门手术5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用自制肺网显露胸腔良好手术野,旨在缩短手术时间.方法 对自制肺网用于食管和贲门手术的55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顺利地完成食管和贲门手术,手术时间平均缩短44min.无肺组织损伤或通气不良等并发症.结论 经胸行食管和贲门手术者用自制肺网包裹肺组织,操作简单,较双腔气管插管方便、经济、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刘红兵;罗南;赵夏;邹强;唐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报道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裁体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12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加甲钴胺)68例,对照组(甲钴胺)60例.两组均严格控制血糖,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对腓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程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联合甲钴胺是治疗DPN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作者:靖泽友;李华;黄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医院效益的有效途径

    目的 依托信息化管理,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增强社会竞争力.方法 充分挖掘软件功能和制定相应管理规定,既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又堵塞各种漏洞.结果 减轻了医护工作负担,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优化了患者就医流程.结论 信息化管理使医院取得了显著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李刚荣;穆云庆;李晴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医疗质量控制与医院信息化

    本文阐述了基于医院信息化的实时医疗质量控制模式的基本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各环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友俊;胡磊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肿瘤患者PICC用尿激酶疏通20例体会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等特点[1].该技术已运用于临床,特别是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已经广泛应用.导管留置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除感染外,则为导管堵塞.为了减少再次插管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本科对20例PICC导管堵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晓林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替米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血压正常、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为20~200μg/min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80mg/d),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血压、肾功能、血清K+、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结果 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β2-微球蛋白治疗前后相比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肾功能、血清K+、HbAlc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替米沙坦能降低血压正常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和β2-微球蛋白,有独立于降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王午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浅谈对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认识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信息化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人类社会各行业领域也都面临着新的变革,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将随着围家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化管理建设热潮而迅速兴起.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已经在全国各大医院普遍实施,它不仅仅是医院管理迈向现代化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医院核心竞争能力之一,成为医院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卓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应急条件下临时医院数字化体系的研究与实现

    目的 通过构建适合于应急条件下的临时医院数字化体系,提高应急医疗反应速度、救援效率和诊疗质量,并促进后续研究的开展.方法 分析应急条件下临时医院运行特点,结合现有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经验,开发一系列软件系统.结果 形成了数字化工作环境,实现了临时医院内主要信息的数字化.结论 数字化体系应用使临时医院工作模式更为合理、高效,但仍需进一步在实战中检验和改进.

    作者:汪鹏;李刚荣;吴昊;熊志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个人健康档案相关标准研究现状与展望

    目的 建立健全公民健康档案,以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方法 分析了我国个人健康档案相关标准研究现状,包括个人健康数据中心数据结构标准、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传榆标准等.结果 建立一个示范中心,覆盖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健康体检中心等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结论 对于一个完善个人健康信息系统,应该在时间上涵盖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在内容上涵盖从预防接种到疾病诊治与转归等医学健康行为的数据标准、数据管理标准.

    作者:李晴辉;李刚荣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外科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和应用

    医学实践技能考试是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重要手段,临床能力是指完成医疗保健活动所必需的特殊能力.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NBME)研究认为,医学生应当具备下列临床能力: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运用诊断性辅助检查、诊断能力、作出医疗决策能力、执行医疗决策能力、继续医疗决策能力、继续治疗护理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职业态度等.而Harden等[1]1975年首次提出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就是针对以上各种评价目的所能采用的各种评价手段的综合体,是目前较全面的评价体系.其考核标准是统一的,对于考生临床技能的评价具有广泛连续性,所采用的测试手段与临床实际情景结合得非常密切.

    作者:肖忠高;杨玉萍;魏东;李海林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信息化.方法 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实际工作业务流程进行研究,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管理规范以及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和标准,采用基于.net环境下的三层架构、稳定的大型数据库、安全的中间层等技术构建应用系统,并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功能设计及系统评价等角度对应用系统进行阐述.结果 建立以中心层、保障层、应用层、数据层、基础平台为基本架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结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界面友好和易用性,功能完善,技术架构先进,扩展灵活性强,安全机制严密,能满足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利用该系统管理日常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业务.

    作者:孙安龙;胡彬;熊忠阳;徐永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2007年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基本信息现状分析

    本文从人力资源,仪器设备和检验能力三方面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网络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描述2007年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基本现状.结果 显示,重庆市有4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 265名工作人员,人员年龄主要分布在35~54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员学历以大学为主,区和县CDC均以大专人员居多,职称区、县CDC集中在初级、中级,市CDC高级职称占26.67%.全市仪器设备配置与国家标准差距较大,市CDC检验能力基本达到国家标准(94.46%).

    作者:周瑜平;唐文革;柯良杰;朱举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288例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方法 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收治的2 41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88例,感染率为11.92%;其中真菌感染78例(27.08%),发生率为3.23%.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抗肿瘤药物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控制的关键在于预防.

    作者:陈世洪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医院门诊应急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目的 利用门诊应急系统补充医院信息系统(HIS).方法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很多工作需依赖网络系统,由各种原因所致系统瘫痪时,务必要有应急对应措施.门诊应急信息系统就是在系统瘫痪时,以单机收费为出发点,所采取的有序对应办法.结果 门诊单机系统能够基本满足门诊患者的就医及管理需求.结论 门诊应急信息系统是HIS的一个重要补充.

    作者:余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重视骨科见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阶段转向运用知识的临床实习阶段的过渡时期,是连接两个阶段的桥梁[1].提高见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现代医学临床理论和基本技术,而且直接影响今后的临床实习效果.如何提高见习期间的教学质量是带教老师应思考的问题.作者曾带过6届学生的骨科临床见习,认为做好骨科见习带教工作的关键不仅需要带教老师课前的认真准备,同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

    作者:陈波;黄海洋;陈贤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肾小管一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l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共同病理改变.其特征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r msrtrix,ECM)在肾间质积聚及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已证实肾小管下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为RIF发生的重要机制,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就EMT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华红艳;张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