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筠
扭转性室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易转为室扑、室颤而导致心源性猝死,可见于多种心脏疾患,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伴发TdP国内目前未见报道.2003年Makai曾报道1例应用安碘酮后发生TdP[1].我院在1994~2003年间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共记录到12例甲亢伴发TdP,本文拟对其发生特点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巴俊强;蒋成燕;许祥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自1998年我科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以来,作为整体护理重要部分的健康教育的开展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近年来的摸索,综合各种资料,从2004年起,作者所在科室应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对住院精神患者开展标准健康教育,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袁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153例,分析病例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46例Ⅰ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3例,髓内钉断裂1例,远端锁钉退出1例,骨感染取出髓内钉2例.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获得满意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评估、术中操作不当及患者锻炼过度有关.
作者:朱庆和;刘小冬;卢卫忠;王明贵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在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后遗症多的常见病.我院自2005年8月~2006年10月应用高压氧对21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体会如下.
作者:胡玉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孤立性静脉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指食道孤立性黏膜下静脉扩张,呈局限性隆起,少数可呈串珠状,并排除潴留性囊肿及门静脉高压者.日本命名为孤立性静脉扩张,其检出率0.62%~1.0%.现总结我院近几年内镜检查发现的164例,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方建青;戴一青;金海娟;周华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椎动脉损伤对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35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9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37例,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12例,全部患者接受前瞻性颈椎MRI及椎动脉MRA检查,对有手术指征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结果 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78例继发有椎动脉损伤,单侧77例,双侧1例.76例单侧椎动脉损伤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后全瘫患者中7例损伤平面有上升,33例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改善幅度小于同期完成的不伴椎动脉损伤的患者.结论 椎动脉损伤有可能影响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的改善.
作者:任先军;王卫东;张峡;李长青;蒋涛;郝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两种常用cage类型BAK-cage和PEEK-(矩形)cage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共80例使用腰椎融合器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根据使用cage的类型分为两组(BAK组45例,PEEK组35例)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cage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滑脱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BAK-cage组发生1例融合失败,2例出现融合器沉陷,4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牵拉症状.PEEK-cage组无严重并发症病例.PEEK-cage在影像学观察上比BAK-cage更直观.结论 两种cage在腰椎融合术中疗效相近,PEEK-cage发生术后并发症概率小于BAK-cage,并且在术后临床观察中更为直观方便.
作者:徐格;吴雪晖;谢肇;许建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HIFU治疗肿瘤患者时的体温变化规律.方法 对32例肿瘤患者在接受HIFU治疗时采用迈瑞公司生产的心电监护仪上配制的体温探头,从鼻腔到咽喉对体温变化进行了治疗前、治疗中的观察及分析.结果 腹腔巨大肿块、肿瘤血供较丰富、超声治疗剂量较大及使用整体吊带的患者体温会升高,而四肢骨软组织肿瘤、特殊部位的肿瘤(如肩胛骨)患者在接受HIFU治疗时,体位固定不能用整体吊带,而用分体吊带,故会使大面积身体浸泡在治疗冷水中,容易导致体温降低.结论 肿瘤的位置、血供不同以及HIFU治疗剂量的不同,患者的体温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肿瘤的性质、治疗剂量、吊带类型的使用、治疗时间来判断治疗中患者体温的变化,以利更好的制订完整而准确的护理计划,保证HIFU治疗安全和顺利.
作者:鞠进;邓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状况.方法 CT检测采用快速免疫测定法,Uu采用病原体培养法.结果 640例NGU患者CT阳性率为34.15%,Uu 40.85%,二者混合感染率23.44%.男、女性患者CT、Uu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感染为男性高于女性,Uu为女性高于男性(P<0.01).对照组CT检出率3.75%,Uu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NGU患者CT和Uu的感染率较高,对NGU患者应同时检测CT和Uu,将有助于该病的及时防治.
作者:陈德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2~2005年共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48~81岁,平均65.5岁.按AO尺桡骨远端骨折分类,B1型5例、B2型10例、B3型8例、C1型15例、C2型16例、C3型8例.行T型接骨板内固定38例,单纯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10例,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加简单内固定14例.结果 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41例关节面平整;掌倾角5°~12°,平均8.2°;尺偏角16°~23°,平均20.2°;桡骨轴向无短缩.根据Aro等功能评价标准,本组结果优29例、良25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达87%.结论 对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T形钢板、外固定支架等方式治疗,可达到骨折准确复位及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的目的.
作者:吴雪晖;谢肇;马树枝;王序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在恢复椎体结构和高度中的作用.方法 从2003年12月~2005年5月行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移植重建脊柱前路手术后的椎体缺损共36例.应用病种:椎体爆裂骨折32例、原发椎间隙感染2例、椎体肿瘤2例.结果 随访6~21个月(平均8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植入体3~4个月与上下相邻椎体愈合、重建的椎体高度没有降低、术前神经损伤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纳米羟基类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结构,并能与椎体愈合,达到有效重建椎体结构的作用,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电明;权正学;欧云生;倪卫东;梁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已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医疗纠纷档案是伴随医疗纠纷的出现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医疗纠纷档案是指在接待、处理、调查医疗纠纷过程中形成一些文字材料的总和.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本院近3年医疗纠纷档案,找出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建议.
作者:邝玉玲;余婉婵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中晚期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情况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栓塞剂.结果 术后1~4周AFP下降>15%.术后4周肝CT或肝动脉造影可见原有肿块不同程度缩小.1、2、3年生存期分别为42%、5.0%、3.2%.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5例,2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 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明显提高生存期.但是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死亡,宜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陈亚丽;王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3DMSCT)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94例颌面部骨折病例,先经3DMSCT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容积重建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多平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影像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容积重建.结论 容积重建影像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可提供理想的整形模型,多平面重建影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基础,二者应结合应用.
作者:段君华;王忠睿;岳伟东;肖强;刘毅;李南;文献勇;郑伟;王文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早在1969年,Lalli等首先进行了肾动脉栓塞的动物试验并行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肿瘤.近年来有关肾癌介人栓塞治疗的文章报道较多,主要集中于晚期肾癌及并发症的治疗,但对术前栓塞的意义、栓塞对肾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介入技术已越来越多的用于肾癌的临床诊治.
作者:李金贵;胡自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8月共实施心脏双瓣膜置换术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认为深入了解病情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重视维持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加强抗凝治疗的监护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现将我院2003年4月~2005年7月应用高、低频超声显像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例临床可疑急性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短期内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两种治疗方法优劣状况.方法 对空腹血糖>11.1mmol/L33例2型糖尿病进行为期2周的强化治疗,比较二者的达标时间与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CSⅡ显示快速稳定的降糖效果,血糖达标时间较MSⅡ短[(5.21±1.53)d与(10.9±1.17)d],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MSⅡ.结论 对伴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Ⅱ强化治疗较MSⅡ解除高血糖毒性更快,低血糖发生率更少.
作者:秦利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糖尿病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对健康教育知识、方法的需求.方法 用自制问卷在入院后1~2d和出院前1~2d,采用访谈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具有倾向性和规律性,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有待护理人员的正确引导.健康教育方法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在出院后健康教育方式选择上,护士家访受到青睐.结论 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时,要根据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作者:刘小兰;赵锡丽;刘东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C形臂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的C型骨盆骨折患者35例,骶髂螺钉均为7.0mm直径的半螺纹空心螺钉,其中8例行双侧螺钉固定,5例行单侧2枚螺钉固定,22例行单侧一枚螺钉固定.应用术后和随访中详细的神经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评估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15~55 min,平均28 min,术中平均累积X线透视时间为4min.术后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除2例患者骶髂螺钉欠佳外,其余骶髂螺钉位置良好,未见到螺钉移位现象;术后6个月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其中6例患者出现生理负荷下骶髂部疼痛;没有需要再手术的患者.结论 C形臂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C型骨盆骨折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作者:代飞;王序全;许建中;周强;吴雪晖;张劲松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