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153例

朱庆和;刘小冬;卢卫忠;王明贵

关键词:髓内钉, 骨折固定, 髓内, 骨折, 四肢长管状骨
摘要: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153例,分析病例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46例Ⅰ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3例,髓内钉断裂1例,远端锁钉退出1例,骨感染取出髓内钉2例.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获得满意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评估、术中操作不当及患者锻炼过度有关.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IFU治疗肿瘤对体温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HIFU治疗肿瘤患者时的体温变化规律.方法 对32例肿瘤患者在接受HIFU治疗时采用迈瑞公司生产的心电监护仪上配制的体温探头,从鼻腔到咽喉对体温变化进行了治疗前、治疗中的观察及分析.结果 腹腔巨大肿块、肿瘤血供较丰富、超声治疗剂量较大及使用整体吊带的患者体温会升高,而四肢骨软组织肿瘤、特殊部位的肿瘤(如肩胛骨)患者在接受HIFU治疗时,体位固定不能用整体吊带,而用分体吊带,故会使大面积身体浸泡在治疗冷水中,容易导致体温降低.结论 肿瘤的位置、血供不同以及HIFU治疗剂量的不同,患者的体温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肿瘤的性质、治疗剂量、吊带类型的使用、治疗时间来判断治疗中患者体温的变化,以利更好的制订完整而准确的护理计划,保证HIFU治疗安全和顺利.

    作者:鞠进;邓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胸腔内异位肾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个月,因咳嗽5d,加重2d,于2006年4月27日入院.胸片示:右上肺及左下肺心缘旁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右上肺片状影下界清楚,双膈光整,膈角锐利.

    作者:王莉;杨亚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病灶清除、神经减压及植骨融合等个体化治疗对脊柱结核伴截瘫的疗效.方法 39例患者中颈椎结核6例,颈胸段结核5例,胸椎结核24例,胸腰段结核2例,胸椎、腰椎附件结核各1例.其中36例为活动期病变,3例为静止期病变;其中3例行单纯病灶清除术、13例行前路植骨融合、21例行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2例附件结核患者行椎板切除减压,1例行后路内固定;术后按3SHRE/9HRE方案化疗,佩戴支具6个月,定期复查神经功能、平片、CT或MRI ,每月监测肝功能、血沉.结果 随访6~46个月,平均27个月,结核病变无复发,后凸角无明显丢失;术前3例严重痉挛性瘫痪患者中2例术前C级,术后无明显好转,1例术前B 级术后为D 级;术前B级、D级各有1例术后为D级;其余34例神经功能于术后7d~3个月恢复E级(87.2%),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B级、C级、D级患者平均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98、48、35d.结论 脊柱结核伴截瘫神经压迫多缓慢产生,预后与创伤性截瘫明显不同;对活动期病变及时减压,预后较好;而静止期病变脊髓长时间受压导致的严重痉挛性截瘫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恢复程度差,甚至无明显恢复.

    作者:许建中;张泽华;周强;何清义;谢肇;代飞;罗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156例观察

    目的 总结中晚期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情况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栓塞剂.结果 术后1~4周AFP下降>15%.术后4周肝CT或肝动脉造影可见原有肿块不同程度缩小.1、2、3年生存期分别为42%、5.0%、3.2%.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5例,2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 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明显提高生存期.但是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死亡,宜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陈亚丽;王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动脉介入栓塞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

    早在1969年,Lalli等首先进行了肾动脉栓塞的动物试验并行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肿瘤.近年来有关肾癌介人栓塞治疗的文章报道较多,主要集中于晚期肾癌及并发症的治疗,但对术前栓塞的意义、栓塞对肾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介入技术已越来越多的用于肾癌的临床诊治.

    作者:李金贵;胡自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12例临床报道

    目的 回顾性评估12例齿状突骨折采用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1999年2月~2007年2月采用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nderson Ⅱ型和Ⅲ型齿状突骨折共12例.所有患者术前牵引复位,术后均行头颈胸支具外固定3个月. 结果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4个月.1例齿状突骨折行单枚齿状突螺钉固定后骨折移位,骨折畸形愈合,无神经症状.其余11例患者经半年以上随访骨折获骨愈合,未出现内植物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5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同时保留寰枢关节运动功能, 骨折愈合率较高, 并发症低, 是治疗Anderson 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罗飞;谢肇;吴雪晖;许建中;周强;何清义;代飞;张泽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结肠癌性梗阻56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对结肠癌性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5年12月~2005年12月行手术治疗56例结肠癌性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完全性肠梗阻50例,不全性肠梗阻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除住院期间死亡3例外,53例肠梗阻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对于癌性结肠梗阻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病变部位、梗阻近端肠管病理状况选择恰当的术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朱斌;朱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伴扭转性室速12例临床分析

    扭转性室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易转为室扑、室颤而导致心源性猝死,可见于多种心脏疾患,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伴发TdP国内目前未见报道.2003年Makai曾报道1例应用安碘酮后发生TdP[1].我院在1994~2003年间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共记录到12例甲亢伴发TdP,本文拟对其发生特点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巴俊强;蒋成燕;许祥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PVP治疗96例105个椎体病变,其中外伤压缩椎体骨折18例20椎,椎体转移肿瘤8例11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70例74椎. 胸椎38椎, 腰椎58椎,新鲜压缩性骨折(3周以内)78例87椎,陈旧性骨折(骨折3个月以上)18例18椎.90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静脉造影.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94例101个椎体PV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7.9% (94/96),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6.2% (101/105).术后疼痛81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2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97.9%(94/96);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 PV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作者:何清义;吴雪晖;许建中;谭祖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针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护理开导,促进患者身心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个体化分析截瘫患者心理状态,用真挚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等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去护理、指导每一位患者.结果 能够使患者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身心的康复,使其自觉消除心理上的障碍,配合治疗与护理,达到大程度的恢复.结论 针对截瘫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健康.

    作者:方青;吴新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在重建椎体结构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在恢复椎体结构和高度中的作用.方法 从2003年12月~2005年5月行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移植重建脊柱前路手术后的椎体缺损共36例.应用病种:椎体爆裂骨折32例、原发椎间隙感染2例、椎体肿瘤2例.结果 随访6~21个月(平均8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植入体3~4个月与上下相邻椎体愈合、重建的椎体高度没有降低、术前神经损伤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纳米羟基类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结构,并能与椎体愈合,达到有效重建椎体结构的作用,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电明;权正学;欧云生;倪卫东;梁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目的 探讨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临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ISS值17~57分,平均25.7分.脊柱骨折按Denis分型:Ⅳ型12例,Ⅱ型22例,Ⅰ型4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7例,B级7例,C级14例,D级10例.其中手术治疗35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36例骨折愈合,神经症状16例完全恢复,14例有一级以上恢复,8例无变化.结论 损害控制有助于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可有效减少ARDS和MOF的发生;手术时机取决于脊髓损伤和全身情况的稳定性.

    作者:王爱民;孙红振;杜全印;沈岳;郭庆山;王子明;刘思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门诊检验医患沟通技巧探讨

    目的 探讨门诊检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方法 从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阐明医患沟通的意义,门诊检验如何进行医患沟通.结果 掌握好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完善检验质量管理,避免检验报告引起的医疗纠纷.结论 门诊检验工作者须重视医患沟通,把工作落到实处,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水平检验质量为患者服务.

    作者:林一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低氧血症与心肌酶谱改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缺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按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大小分为轻、中、重度缺氧组,并测定其天门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的变化.结果 轻、中、重度缺氧组组间比较Pa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中度缺氧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较之轻度缺氧组有所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缺氧组与重度缺氧组比较、重度缺氧组与轻度缺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氧是导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心肌酶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何晓薇;林田;严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异位甲状腺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异位甲状腺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重视.方法 6例异位甲状腺均行MRI检查及超声检查,并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异位甲状腺患者都经ECT而确诊.其中4例行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ECT一致.结论 影像检查可作为异位甲状腺的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ECT是诊断异位甲状腺的佳方法;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以提高异位甲状腺诊断准确率.

    作者:罗庆华;裴德翠;张云枢;陈学强;徐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2~2005年共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48~81岁,平均65.5岁.按AO尺桡骨远端骨折分类,B1型5例、B2型10例、B3型8例、C1型15例、C2型16例、C3型8例.行T型接骨板内固定38例,单纯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10例,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加简单内固定14例.结果 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41例关节面平整;掌倾角5°~12°,平均8.2°;尺偏角16°~23°,平均20.2°;桡骨轴向无短缩.根据Aro等功能评价标准,本组结果优29例、良25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达87%.结论 对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T形钢板、外固定支架等方式治疗,可达到骨折准确复位及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的目的.

    作者:吴雪晖;谢肇;马树枝;王序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妊娠期肾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已婚.因右肾区疼痛1年,右上腹包块2个月入院.1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右肾区疼痛,呈绞痛状,无放射,持续约2h自行缓解,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此后右肾区偶有隐痛,未引起重视.

    作者:刘剑;王勤;蒙明森;舒勇;孙丹宁;颜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金属烤瓷冠和锤造冠对龈缘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金属烤瓷冠和锤造冠修复后对牙龈边缘的影响.方法 追踪观察2003~2005年期间分别采用金属烤瓷冠和锤造冠修复后牙龈边缘的健康状况.结果 金属烤瓷冠修复后的牙龈变色、牙龈炎、牙周炎发生率均明显少于锤造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属烤瓷冠颈缘密合性好,有利于修复后龈缘的健康.

    作者:黄临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椎动脉损伤后颈椎前路减压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闭合性椎动脉损伤对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35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9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37例,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12例,全部患者接受前瞻性颈椎MRI及椎动脉MRA检查,对有手术指征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结果 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78例继发有椎动脉损伤,单侧77例,双侧1例.76例单侧椎动脉损伤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后全瘫患者中7例损伤平面有上升,33例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改善幅度小于同期完成的不伴椎动脉损伤的患者.结论 椎动脉损伤有可能影响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的改善.

    作者:任先军;王卫东;张峡;李长青;蒋涛;郝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NPY和HCY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DM)并发高血压微血管病变的患者通常病史5~10年可能并发糖尿病肾病.本文通过分析血浆内皮素(ET)、神经肽Y(NPY)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在糖尿病无肾病(NDN)和糖尿病肾病患者(DN)中的水平变化,以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马进;吉均祥;徐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