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烯紫衫醇单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31例疗效观察

田桂兰;周琦;朱晓玲;王冬

关键词:多烯紫衫醇, 晚期卵巢癌, 剂量,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单药多烯紫衫醇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3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接受多烯紫衫醇不同剂量的单药治疗.按平均剂量每21d给予75mg/m2,本组患者给药剂量范围每21d给予50~100mg/m2,中位剂量每21d为75mg/m2.评估多烯紫衫醇剂量与疗效及毒性的关系.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4.2%,随剂量降低,疗效降低.结论单药多烯紫衫醇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时,按标准剂量强度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是在卵巢癌临床治疗中可以选择并可加以广泛应用的良好方案.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医学教育在临床教学医院教学策略研究

    循证医学教育如何在临床教学医院开展有效教学,以提高临床医生的循证医学水平,是各医学高等院校和医院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开展循证医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为主,结合医院近几年循证医学教育的研究情况作了一些探讨.

    作者:陈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 000只眼LASIK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屈光度进行比较、分析、随访. 结果中低度组患者在术后随访6个月后视力1.04±0.22,屈光度+0.43±0.15,高度组视力0.84±0.36, 屈光度0.25±0.76;超高度组视力0.54±0.76, 屈光度-2.25±1.24.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近视患者的接受,成为角膜屈光手术的主导术式.

    作者:沈志斌;吴松;王渝;杜川;秦玫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式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良性病变的患者118例施行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传统腹式子宫切除术比较,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18例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与传统术式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伤口疼痛轻,肛门排气早,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切口小、瘢痕小、恢复快,具有微创化手术特点,不需专门设备,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彭丽霞;杨名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镜微创甲状腺手术的护理

    甲状腺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传统的甲状腺手术会在颈前部留下一条6~10cm长的手术疤痕,瘢痕体质者尤为明显,而颈部是人体的裸露部位,明显的手术疤痕影响仪容,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颈部手术切口微小化[1]一直是甲状腺外科学者探索的问题之一 .内镜微创甲状腺手术(MIVA)就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微创外科新术式.我院自2004年6月~2006年1月对8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施行了内镜颈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晓琴;罗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79例荨麻疹患者的血常规分析

    2004年1~3月,我科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的179例荨麻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在末梢血白细胞增高的患者中,大部分为感染所致,也有少部分为疾病本身或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由感染所致的荨麻疹患者常规用抗组胺药治疗无效,而在加用抗生素后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干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99例新生儿溶血病血液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黄疸患儿中溶血病 (HDN)的发病率.方法血清学检查参照<输血技术手册>进行.结果 19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学检查中,阳性89例,其中ABO系统 85例,Rh系统4例.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学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提高治愈率.

    作者:罗梅;何静;陈方祥;刘建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痛风患者42例临床首发症状及漏误诊分析

    2001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确诊为痛风的患者42例,其中曾被漏诊23例,本文对其临床首发症状及漏、误诊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胡冀;梁耀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O型母亲抗-A、抗-B 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关系分析

    目的了解母亲体内免疫性抗-A、抗-B IgG抗体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发病关系.方法产前孕妇与丈夫标本按照常规鉴定ABO及Rh(D)血型,ABO血型不合者检测IgM与 IgG抗-A、抗-B抗体效价,检测孕妇血清溶血素效价;产后新生儿与母亲鉴定ABO及RhD抗原,ABO血型不合,患儿红细胞做直接抗人-IgG试验,患儿血浆游离抗体试验,患儿红细胞放散抗体3项试验.结果 80例孕妇抗体效价1∶2~8的共11例,占13.75%;1∶16~64的58例,占72.5% ;1∶128~512的共11例,占13.75% ; 新生儿溶血病阳性标本80例,3项试验均为阳性的52例,占总数65%;放散试验阳性的77例,占96.25%;直接抗人IgG试验阳性的65例,占81.25%.结论母亲O型婴儿A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型,A型较B型重,A型3项试验阳性占71.6%,而B型只占51.85%.重庆地区ABO新生儿溶血病,母亲的免疫性抗-A、抗-B抗体效价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临界值应在1∶16,检测溶血素没有参考价值.

    作者:肖瑞卿;林武存;隆晓秋;许聃;曾杰;杨民;任德会;张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基层血站无偿献血队伍的发展

    自1998年我国正式实施<献血法>以后,标志着中国输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过近年来输血医学界同仁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已经实现了从有偿,义务献血到无偿献血的平稳过度,显现出无偿献血的勃勃生机.但血液资源的紧张,血荒的发生又是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基层血站也经受着同样的考验.抓好无偿献血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保证临床用血及用血安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作者就多年来如何做好无偿献血的组织宣传、队伍发展提出以下体会.

    作者:蒋春涛;陆红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白血病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白血病复发的根源主要在于患者体内残存的白血病细胞,即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这是当前治愈白血病的主要障碍.由于一些免疫治疗方法可能对白血病微小病变有效,目前白血病的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白血病治疗中的热点.研究表明白血病在获得完全缓解后进行免疫治疗可提高疗效,并可望达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目前对白血病免疫治疗的研究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疫苗及细胞因子等几方面,有的在体外实验中获得了明显效果,部分已进入一、二期临床试验阶段.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姝;娄世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抗原的表达及意义--与微量淋巴毒实验的比较

    目的对不同HLA-B27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微量淋巴毒法(MCLT)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34例患者外周血标本的HLA-B27抗原,将二者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并对患者人群中的B27荧光强度与发病年龄及患病时间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检测脊柱关节病组和对照组HLA-B27阳性例数及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符合率为94.8%,仅有7例不符合,而对照组的符合率为100%;B27荧光强度与起病年龄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r=0.345,P=0.026),而与患病时间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r=0.371,P=0.006).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准确可靠,HLA-B27检测对AS的早期诊断与判断预后意义重大;B27表达强度与发病年龄及患病时间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作者:李维;王跃华;府伟灵;钟兵;方勇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PLFP方案治疗食道癌46例临床观察

    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治疗效果欠佳.一旦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大部分已属中、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或不能做根治性切除术而只能行姑息性治疗,其生活质量及生存明显下降,因此内科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食道癌内科治疗的疗效,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对所收治的46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给予PLFP方案化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晖;黎孝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康复新液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口腔黏膜损伤36例临床观察

    目的为康复新液治疗放疗后口腔黏膜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组用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用漱口液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口腔黏膜损伤的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性水肿,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从而迅速修复黏膜损伤,缓解疼痛.

    作者:何依群;王少龙;姜鹤群;易红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86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86例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单予盐酸左西替利嗪5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加用雷尼替丁150mg口服每日2次,两组患者连服4周,停药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有效率为70.73%.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韩庆东;汪小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907例人工流产术体会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测,每年全世界大约有6 500万次人流,我国每年的人流例数持续在3 000万次左右.人流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使其已成为全球范围共同瞩目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广大妇女的生殖和心理健康.为了有效减轻妇女人流的病痛,增强其身心健康,我院自2004年3月以来,由逐步实践到普遍采用超声引导下无痛负压吸引人流术(以下简称超导无痛人流术)终止早孕,整个手术均一次成功,该手术明显消除了其他人流方法术中的疼痛及各种远、近期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受到广泛欢迎.

    作者:杜廷莲;韩小容;周关键;裴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透光旋切系统(TriVexTM)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以透光旋切系统(TriVexTM)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即透照下动力静脉切除术(TIPP)的疗效.方法以透光旋切系统(TriVexTM)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120例(160条肢体).结果 TIPP手术时间(不含腹股沟手术时间)平均为14.0min(2~60min).小腿部平均手术切口2.9个(2~6个).平均住院时间8.4d(2~16d).术后曲张静脉、下肢酸痛、色素沉着及皮肤溃疡消失.平均随访18.2个月(1~28个月)无复发,小腿无明显癍痕. 结论 TIPP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无复发、且美容效果好的优点.

    作者:费阳;李基业;王世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血站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危害和防护

    血站医护人员直接接触血液,很容易导致职业暴露, 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是针头刺伤引起的意外感染[1],对医护人员构成极大危险.护士(尤其是实习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因此了解针刺伤的危害因素及其预防处理措施,对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率至关重要.

    作者:周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科学、合理、安全输血

    输血是一种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在现代医学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输血医学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自1998年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2000年10月1日实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来,采供血及临床输血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血液质量和输血技术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与此同时旧的输血观念有待更新,输血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也日益增多,血液安全已成为一个国家政府部门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确保血液安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大战略措施:(1)在所有地区建立良好的、受国家控制的、具有质量管理体系的输血服务机构;(2)只从低危人群的志愿无偿献血者中采集血液;(3)对所有捐献的血液进行输血传播疾病的筛查,并进行血型和相容性试验,血液成分制备需符合GMP规范;(4)通过临床上血液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真正做到只给需要输血的患者输需要的血液成分.

    作者:滕本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泪道细硅胶管逆行植入外固定治疗上泪道阻塞3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解除泪小点闭锁及泪小管的阻塞.方法泪道逆行植入直径0.65~1mm细硅胶管固定于同侧面部或鼻梁上.结果 32例(46只眼),治愈(38只眼),好转(5只眼),无效(3只眼),有效率达93%.结论泪道细硅胶管逆行植入外固定治疗上泪道阻塞,无创、眼部无刺激、操作简单、疗效肯定、适合基层.

    作者:陈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以眼部疾患为首发表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目的分析总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过程.方法预处理采用BuCy方案(马利兰4mg·kg-1·d-1×4d,环磷酰胺60mg·kg-1·d-1 ×2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胞素A(CsA)联合氨甲碟呤(MTX)、骁悉(MMF).结果 +16d造血重建.+24d开始出现GVHD,首先表现为眼部疾患,其后累及皮肤、胃肠道、肝脏、膀胱及骨髓等器官.+34d外周血DNA基因型转变为供者型;+74d血型完全转变为供者型.结论 GVHD 临床表现多样,以眼部疾患为首发表现较少见.早期识别和正确处理GVHD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陈建斌;张红宾;黄超琼;王煜;胡宗会;周善壁;张国珍;詹廷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