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李云建;杨婷婷
儿科护理是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体现助产专业特色,培养高素质的助产人才,我院在儿科护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大胆改革,突出现代助产理念与服务意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曾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前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而长期大量摄入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会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分泌,使其处于严重的抑制状态,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易使患儿出现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本文就儿童肾病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预防和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杜培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味觉是哺乳动物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具有甜、鲜、苦、咸、酸、脂等六种基本味觉。前三种味觉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T1Rs ,T2Rs。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甜味受体(T1Rs)和苦味受体(T2Rs)除了在味蕾中表达外,还在其他很多组织中表达,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脑,睾丸和成熟精子;而其信号转导通路在这些组织中也有表达。本文对味觉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同时也对在雄性和雌性生殖系统的发现做进一步综述。
作者:王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巨细胞性、肉芽肿性或de Quervain甲状腺炎,本病在甲状腺疾病中约占0.5%~6.2%,占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5%,以20~50岁女性为常见,女性为男性的3~11倍[1]。个别病例由于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我院自2011~2012年本病曾出现误诊2例,现将诊治经过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李衍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为了进一步推进健康素养研究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健康素养简要发展史、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现状、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一些提高健康素养的建议。
作者:张明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市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危险行为状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艾滋病监测方案》暗娼问卷调查内容,随机选择我市达县、大竹和宣汉县不同娱乐场所暗娼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我市暗娼年龄不同地区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5,P<0.01)。结论我市艾滋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同时加大暗娼和吸毒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服务及安全套的推广使用。
作者:贾伯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分析实习护生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寻求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及医疗安全。
作者:孙竹清;高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广泛使用,双硫仑样反应(Disulfiram Like Reaction)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降解受阻,使乙醛蓄积在人体内而产生的中毒现象,主要表现为面红、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胸闷、呼吸困难,严重的可出现呼吸衰竭、心肌梗死、甚至死亡[1]。容易误诊为急性酒精中毒、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2]。因此,迅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护理措施,对挽救生命,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作用。2013年3月我院成功抢救1例戒酒硫样反应患者,现将抢救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孙瑜;吴玉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目前处方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方法:根据我院处方评价情况,就处方指标、评价标准与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结果:处方评价工作应当进行一定适当调整,在指标上推广人均这一概念,要采取分层抽样法,要制订统一的国家标准。结论:目前的处方评价工作仍然需要做进一步可操作性优化。
作者:徐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早期识别,以减少漏诊与误诊。通过对一例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和救治能力。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3日救治的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观察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总结在救治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不足。结果本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下腹胀,少许阴道流血,误诊为先兆早产,经剖宫产术中确诊为胎盘早剥。不典型胎盘早剥诱因不明显,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漏诊,母婴并发症将明显增高。结论根据临床表现,易发因素及动态观察,及时结合辅助检查,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处理、避免漏诊。
作者:李文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在护理美学实习课中提高护理职业形象美。方法制定护理美学实习内容和教学实践。结果学生通过护理美学实习教学实践对护理职业认知、对护理礼仪规范都有积极的影响。结论护理美学实习对学生将来的护理职业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聂振霞;董岩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基因组学作为生命科学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医学研究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及技术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也已经成为口腔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龋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将基因组学应用于防龋疫苗,尤其是基因防龋疫苗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琦君;刘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护理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它是指针对某一疾病,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时的指导,接诊时的诊断、检查、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1,2]。1临床护理路径现状1.1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外应用现状临床护理路径思想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工业质量管理体系,1985年,美国新英格兰医疗中心(the NewEngland Medical center,NEMc)的护士Karen zander[3]和她的助手们首次大胆尝试以护理为主的临床路径服务计划,融合护理程序与路径的概念,将路径应用于医院的急救护理。随后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及大学医院、成人医学外科医院及C. S MOTT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始研究临床路径[4]。到90年代中期,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基本达到成熟阶段,病种涵盖急性病和慢性病,应用范围从院内延伸向社区医疗服务,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扩展[5]。此后,临床护理路径在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得以广泛应用,规范了诊疗护理手段,加强了医护合作,使患者在短期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6]。
作者:任新生;赵若华;黄惠榕;危椠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特征,脂肪组织作为胰岛素作用的一个重要靶组织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脂肪组织功能紊乱会分泌多种炎性因子而加速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新近研究发现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能够通过抗炎途径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为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王蒙;刘康;刘保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沟通(communi cations)一般释义为对话、通信、传达、传授、交流、联系。医患沟通即是患有疾病的患者与治病救人的医者之间的沟通。但是,面对当今医学的现代化发展,面对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以及患者的维权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因医患沟通不当引发的医疗争议仍然是医疗争议诸多原因的首位。为维护医学的神圣,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笔者认为只有有效的医患沟通,医患关系才能和睦,医院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黄兴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居民医疗费用的高低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医疗费用高将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居民幸福感指数下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而合理的控制居民的医疗费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医院医疗费用的构成、医疗费用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到控制医院医疗费用的措施,现做如下综述。
作者:蓝艳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甲状腺疾病的不断增多以及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的扩大,手术并发症也随增加。而甲状腺手术大困难在于如何避免喉返神经(RLN)损伤,尤其是永久性神经损伤,已成为甲状腺外科研究的热点。RLN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0.4%~13.3%[1-3]。近年来,国内外对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有关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李时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时期武警部队基层卫生队多层次技术建设应把握的重点。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武警部队基层卫生队技术建设存在的现状,结合基层卫生队的实际就武警总部、总队及支队三个层次在抓好卫生队技术建设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结果通过探讨发现卫生队技术建设是卫生队全面建设的核心。结论只有多层次联动,上下齐抓共管才能促进卫生队的技术建设,确保武警部队执以执勤、处突为核心的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罗卢;周建丽;朱飒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中国药学工作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由于青蒿素与以往的所有抗疟药结构完全不同,因此这类新药的发现为抗疟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并被国际同行称为抗疟药研究史上的里程碑[1,2]。目前,青蒿素类抗疟药主要有: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在世界各地已广泛应用。据WHO报道,疟疾仍是当今世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近30亿人受其影响,遍布世界各地,每年有20~25万人死于该病。目前,中国、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许多非洲国家恶性疟疾流行区疟原虫对氯喹、奎宁已出现抗药性。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疟作用具有迅速、高效、低毒、安全,与多数抗疟药无交叉抗性,对各种疟疾都有效,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等特点,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21世纪替代奎宁的有效的抗疟药。现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应用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孙利娜;张中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1例糖尿病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此病好发于有糖尿病或隐性糖尿病史中的中老年人,以局限性运动性发作及持续性发作多见,脑电图检查发现明显的癫痫波者较少,抗癫痫药疗效不明显,控制血糖能终止癫痫发作。结论癫痫发作与血糖升高密切相关。糖尿病并发癫痫较少见,易误诊误治,导致病情加重。
作者:梁建耀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