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氧合酶、NSAIDs与结肠肿瘤的研究进展

刘伟;张超

关键词:环氧合酶, 非甾体类抗炎药, 结肠癌
摘要:结肠癌是西方国家人群的主要病死原因之一,也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消化道肿瘤中已升至第2位.虽然人们对结肠癌的研究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但许多问题仍未得到澄清.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21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近年不断上升,已成为妇产科常见病之一.随着各种辅助诊断技术包括B超、HCG测定、腹腔镜等的广泛使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许多未破裂的异位妊娠得以诊断,从而使传统的急症手术治疗转变为破裂前的非手术治疗.本文对我院自1998年1月~2001年11月收治的21例异位妊娠(均为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予氨甲喋呤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保宁;刁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肌供血不足误诊为神经性呕吐1例

    患者,男,15岁,因反复呕吐于2000年9月11日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每日发作5~10次,每次持续10min~1h,非喷射性,不伴腹痛、泛酸、发热等不适,曾至3家医院行全消化道钡餐、胃镜、腹部B超、头颅CT,均未见异常,未行心电图,均诊为神经性呕吐,给予胃复安和654-2肌注均无改善,且进行性加重3d,遂至我院门诊.

    作者:熊文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

    患者,女,25岁,反复头痛、恶心呕吐24d,视物成双15d入院.在院外按感冒及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查体:神清,克氏征(+),右眼外展不全,双侧视乳头水肿,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头CT未见异常;腰穿提示:压力370mm H2O,细胞数60×106/L,糖、蛋白正常,氯化物112mmol/L,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给予降颅压、二性霉素B静滴及鞘内注射,但患者脑脊液压力无明显下降,在400mm Hg(1mm Hg=0.133kPa)左右,双眼视力逐步下降.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顺利,术后继续用二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患者视力好转,外展不全消失.病情好转后院外继续抗真菌治疗3个月.

    作者:杨永平;高伯元;冯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利用乒乓球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1986年以来,我院利用乒乓球,通过阴道行膀胱内悬吊,进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证实,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颈动脉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糖尿病史和血压,测定尿酸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颈动脉组(394.53±68.29)比(323.43±55.74),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χ2wald=4.33,P=0.038,OR= 3.68).结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兴平;陈庆伟;郑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微粒化非诺贝特(商品名:力平之)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患者经历2周洗脱期后,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1~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 结果治疗后Tc、TG明显下降(P<0.001),HDL-c明显上升(P<0.001)(HDL-c平均上升幅度2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LDL-C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服用方便,每天一次口服200mg,副作用轻微,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升HDL-c明显,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邓国兰;陈运贞;牟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国内较少,为此,我们通过AMI患者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检测,初步观察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倪军;赵京生;吕德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方法术后3个月,113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F组)和预后不良组(non-F组),对其术前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F组的年龄低于 non-F组(P<0.05); 前者 GCS评分高于后者(P<0.01);瞳孔光反射阳性率和中脑周围池开放率高于后者(P<0.05),而伴随的脑挫伤、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P<0.05)及中线移位程度(P<0.01)低于后者.结论年龄,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和中脑周围池形态、中线移位程度及伴随颅内损伤的复杂、严重程度与ASDH病人预后有关,而瞳孔变化和CT影像学所提示的征象是反映ASDH病人预后的为重要的因素.

    作者:张剑平;赵玉祥;阮琳;柳中悦;谢国海;沈益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2次宫外孕1例报道

    患者,女,39岁,G5P2.因停经48d,不规律性左下腹疼痛5d于2002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5岁(5~6)/(30)d,2002年10月1日,5d前突觉左下腹剧烈疼痛,自服去痛片后缓解.5d来疼痛不规律性反复发作,无腹泻,无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

    作者:蔡晓红;马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长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Carvedilol)治疗国人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NYHA Ⅱ-Ⅳ的住院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5mg/d,如能耐受则逐渐滴定到大耐受量,观察其12个月后的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卡维地洛组心衰患者至随访结束后平均卡维地洛用量为(31.35±7.56)mg/d (10~40mg/d),临床疗效好;(2)1例患者不能耐受卡维地洛治疗.结论我国心衰患者对第3代β阻滞剂卡维地洛的疗效好.

    作者:赵晓辉;李隆贵;耿召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44例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国产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同期门诊、病例随机分为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组及头孢塞肟钠治疗对照组,疗效5d,然后将两组治愈率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1.8%;对照组31.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05).临床主要指标恢复日,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主要为轻微皮疹,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消退.结论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少,未发现耐药性.

    作者:李海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状态1例

    患者,女,30岁,因行为异常7年,反复乱想2年入院.入院前曾在多家精神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佳.查体:行为乱,反复想或做某事,有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情感平淡.BPRS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53分,有病感.魏氏智力测验IQ:75.结合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状态诊断明确.

    作者:吴南;崔高宇;吴国材;陈志;冯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眼球摘除脐带球植入矫正眼窝凹陷

    凡行眼球摘除术后患者,易出现术后眼窝凹陷.上脸下垂,上脸内陷而影响患者外观.目前虽有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而可改善患者外观.但由于价格昂贵,对于基层医院农村患者,难以接受.我科自1999年至今采用脐带代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眼球摘除患者.临床追踪观察1年以上,发现患者外观满意,义眼活动良好,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典元;谢峰云;涂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星型细胞与相关免疫细胞

    肝星型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核心环节,其活化机制主要是由于免疫细胞产生的许多细胞因子对肝星形细胞的调节作用,同时活化的星形细胞亦产生细胞因子影响免疫细胞行为,它们之间的双向作用对于肝脏疾病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肝星形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一方面,枯否氏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介质如(氧化物、一氧化氮、细胞因子、烷类、蛋白酶)来影响星形细胞的基因表达、增殖、收缩、活化.另一方面,星形细胞亦产生细胞因子、化学因子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化学趋化性、及粘附性.

    作者:谭力学;李孝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2例

    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是一种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0.72%,疝入肠袢可迅速发生绞窄,死亡率高.现将我们近9年诊治的2例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刘良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8例小肠瘘的肠外营养治疗分析

    目的对1996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肠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肠瘘临床治疗的经验,重点分析肠外营养在肠瘘治疗整个病程的疗效.方法回顾1996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肠瘘病人,其中明确诊断为小肠瘘并完成完整治疗计划方案的病人28例,病人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43.5岁.结果 17例腹部手术后小肠瘘,其中肠道恶性肿瘤术后12例,其它手术后肠瘘5例;肠结核病人小肠穿孔伴急性腹膜炎5例;腹部损伤行急症手术后6例.入院时平均血红蛋白浓度(79.2±14.7)g/L;平均白蛋白水平(32.5±11.2)g/L;平均钾离子水平(2.76±0.45)mmol/L;平均单独应用静脉营养时间为22d,每日补充非蛋白质热量104kJ*kg-1*d-1);蛋白质为1.5*kg-1*d-1;同时补充足量的水分及适量钠、氯、钙、镁、有机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素.TNP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97.1±18.4)g/L;平均白蛋白水平(45.3±7.8)g/L;平均钾离子水平(4.06±0.50)mmol/L;7例瘘口自行闭合;13例行手术闭合瘘口;5例带腹腔引流管出院行恢复性治疗.结论肠瘘患者经早期强大抑制腺体分泌结合良好肠外营养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瘘口趋向于自愈或缩小,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张超;蔡志民;余佩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缝线与未缝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观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植入硬性人工晶体的角膜缘隧道切口,缝线与未缝线对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两组246例患者251只眼,其中缝线组128例(130只眼)术毕切口垂直缝合1针,未缝线组118例(121只眼),分别检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曲率和裸眼视力.结果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81±0.62),裸眼视力≥1.0者35.4%,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52±0.44),裸眼视力≥1.0 者5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38±0.38),裸眼视力≥1.0 者 68.5%;未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2.04±1.49),裸眼视力≥1.0 者15.7%,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68±0.94),裸眼视力≥1.0 者2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37±0.58),裸眼视力≥1.0 者25.6%.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和视力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缝线组术后切口关闭严密,反应较轻,视力恢复快且手术源性散光小,值得推广.

    作者:汪红;李马号;阚秋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CA19-9、CEA联合应用在大肠癌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大肠癌的诊断、分级、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控的意义及与CA19-9、CEA的协同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72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和CA19-9及CEA,并对它们在大肠癌中的诊断、分级,疗效评估和复发判断的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前大肠癌Dukes A、B、C、D分期患者血清中VEGF平均水平分别为:(223.7±126.3)pg/ml、(401.2±190.5)pg/ml、(641.2±394.6)pg/ml和(725.6~1 824.2)pg/ml,Dueks A与Dukes B/C分期中血清VEGF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VEGF、CA19-9和CEA对大肠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61.1%,77.8%和70.8%,三者联合应用对大肠癌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92.9%.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手术前与手术后1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复发患者,其血清VEGF、CA19-9和CEA均高于参考值.结论 VEGF对大肠癌诊断、初步分级、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控有重要意义,和CA19-9和CEA联合应用可提高VEGF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祥松;谢红博;张双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乏氧组织显像剂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组织乏氧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病理改变,组织的含氧量对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因此应用放射性药物检测组织的含氧量为目前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

    作者:郭鹏德;刘保平;牛广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诊断技术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诊断技术,是一名心电图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作者根据其多年来的实际经验做一介绍.

    作者:石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