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维先;林崇韬;孙宏晨;王雷
总结28例行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包括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腹膜透析居家指导、积极预防并发症等.认为加强早期感染的认识及居家指导、是提高治疗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危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575例输尿营结石的患者进行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术后细心观察,精心护理,配合医生及早处理.结果 575例中成功570例,失败6例,成功率98.95%,明显减少术后患者寒战和肾绞痛的发生.结论 输尿管镜取石及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手段,术中的精心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毛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150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护理管理经验,重视孕期保健及管理,早诊断早处理,以降低胎盘早剥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危害.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诊治的150例胎盘早剥孕产妇的孕周、出生体重与国产儿死亡率的关系及胎盘早剥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总结相关护理管理方法.结果 妊娠35w前发生胎盘早剥的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35w以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结论 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及高危因素,做好孕期保健,积极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从而防治胎盘早剥.
作者:秦安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原因,实施有效地管理对策.方法 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全体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专业技术和素质培养;落实各个环节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从2006年5月~2010年5月我院由于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玉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的诊治方略,分析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转归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的流行病学、人口学、休克出现时间、病因分类、传染病发生、早期临床诊治与转归等情况.结果 34例急性传染病休克主要来自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和细菌是休克发生的主要病原,分别占29.4%和55.9%,52.9%的患者存在误诊误治现象,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治愈出院率达94.1%,平均康复住院时间4~10d.结论 急性传染病休克早期误诊现象突出;给予积极抗休克、抗感染、激素治疗,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结合对症支持治疗,可在短期内治愈患者.
作者:宋琳;贺郎秋;方志雄;谢海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健康管理师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管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电子档案,进行饮食营养搭配的健康干预,定期监测血糖、并发症.结果 12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管理师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血糖控制好的有82例,轻度并发症的33例,中度并发症的5例.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健康管理师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搭配,健康知识的讲座,生活方式的干预,健康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刘世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群组管理模式综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及本社区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糖尿病患者168例及高血压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各分为两组,糖尿病患者分干预组83例(49 4%)、对照组85例(50.6%);高血压组分为干预组113例(50.7%),对照组110例(49.3%).干预组实施群组管理模式和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及提倡健康生活的宣传与推广,督促患者用药,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群组管理及干预措施,只接受常规的糖尿病和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随诊1年,观察群组管理和干预前后一系列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群组管理和社区综合干预下,糖尿病患者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1.9%与69.4%;高血压患者患者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4%与77.3%,对糖尿病与高血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不注意此类疾病治疗的危险性的认知率有所提高,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饮食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的是糖尿病及高血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控制率大大提高,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群组社区模式及综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和高血压有着显著的疗效.
作者:朱军辉;张本诚;陈妙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且合并糖耐量减低的肥胖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7例体重指数≥25的原发性高血压且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63例,两组均给予缬沙坦降压,而观察组同时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12w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压改善更显著(P<0.05),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含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的肥胖患者降压疗效,并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作者:黄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分析应用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成功率、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静脉输液患儿应用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增加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其家长的满意程度.
作者:黄藩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 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干预前后的评定.结果 患者家属干预后S-AI均分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4.52,P <0.01).结论 临床上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实施心理干预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的途径.
作者:杜建艳;杨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症情况,应用三七总皂甙,观察其CT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过的脑出血患者3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患者,38例患者均在发病的24h内及15d的时候采用Xe-CT进行检查,对镜像区的局部血流量以及血肿周边的消肿区采用感兴趣区进行测定.结果 38例患者均能见到血流减低区,而血肿中心rCBF平均值的绝对值则处于坏死区间,比较于对侧镜像区的rCBF平均值,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周边脑血流间差异也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在脑出血早期,对患者采用三七总皂甙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血种周边的血流量,同时血种周边发生的缺血情况还能得到相应的改善,神经功能也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作者:姚晓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开窗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总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月共72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开窗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对其进行6个月~2年随访,并作出疗效评估.结果 本组72例患者均获1~2年随访,仅2例出现螺钉松动,松动率2.8%; c0bb角平均丢失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0%恢复到96%.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开窗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早期重建椎体的前中柱生理结构.增强其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松动,防止椎体矫正度的丢失,为后期建立脊柱生物固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王泽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瑞舒伐他汀在20世纪80年代末合成,于2002年11月在荷兰首先上市,2007年4月在我国上市.众多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其有独特的强效调脂作用,且具有多效性,如逆转斑块、抗炎、改善内皮等.1药代动力学瑞舒伐他汀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甲磺酰胺基,高选择性进入肝细胞而不易进入其他组织细胞,肌肉毒性小.主要是通过CYP2C9同工酶代谢,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几率小[1].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约20%,年龄、性别、服药时间对代谢吸收无明显影响,但在体内经OATPIB1转运,OATPIBI基因位点521T→C突变对其药代动力学有显著影响,参考基因位点的突变情况指导用药可能更合理[2].
作者:邹克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传统的观念认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快速大量补液,但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临床上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ICU收治43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旨在观察早期非限制性液体复苏与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ICU 2011年8月~2012年10月43例未经控制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经手术证实术前有未控制出血的患者,同时均排除颅脑损伤;其中男性34例,女性9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1.4岁,且均为本院急诊科首诊,28例由急诊抢救室直接至手术室行手术治疗,15例患者收治住院后请相关科室会诊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转入急诊ICU监护;其中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13例,其它4例;人选的对象均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标准[1].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23例和常规液体复苏组(B组,即对照组).
作者:张晓敏;王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种类复杂、病情变化快,在进行神经外科护理中有着较高的风险,本文旨在探究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或者潜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关问题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神经外科中的护理风险,减少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医疗纠纷,提高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意识,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方法 本文综合性研究了本院并参考国内外研究综合分析了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问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问题、护理人员专业的系统化理论知识、技能薄弱、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年轻化、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差等,医护人员本身应加强相关医护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专业技能、规范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心理素质.结论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防范是一项长期、责任重的工作,医护人员应不断增强法律法规以及专业技能的综合学习,提高对患者疾病的应对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及时、准确应对医疗突发事件,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郭玉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断效能.方法 在术后第7d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装中DD水平及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uplex Ultrasound,CDU)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以CDU诊断为金标准,DD水平对DVT的敏感度为97.3%,特异度为93.3%,准确度为95.7%,阳性似然比为14.5,阴性似然比为0.03,经x2检验,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3,P>0.05),二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6).结论 DD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陶月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5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采用FOLFOX4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平均生存期和病情进展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脱发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以脱发和骨骼抑制为主,但患者均可耐受,具有安全性.
作者:李湘波;余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DAN)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方法 将T2DM患者按心率变异性(HRV)分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正常组,并按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情况分为神经源性膀胱组和正常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正常组)、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组(神经源性膀胱组)、糖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及神经源性膀胱组(异常组)各组之间相关因素的差异.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协方差分析,变量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自主神经病变危险度评估.结果 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年龄(p=0.014)、病程(P=0.000)、BMI(r=0.041)、HDL(P=0.029)、LDL(P=0.035)、Cr(P=0.003)、BUN(P=0.000)、24ALB(P=0.021)、CRP(P=0.018)均有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与糖尿病病程、BMI、HbA 1C、LDL-C、TG、24h尿微量蛋白、CRP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胆固醇、尿酸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病程为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27,P=0.007).结论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与病程、BMI、HbA1c、TG、LDL-C、HDL-C、CRP及24h尿蛋白相关,病程为不可控制因素,在积极控制HbA 1C、HDL-C、LDL-C、TG、24h尿微量蛋白、CRP达标的基础上,适当减肥降低体重可延缓自主神经病变的进展.
作者:姜璐;赵菲菲;王强;安超;谭雯雯;董砚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效果和影响.方法 回顾我院38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育龄妇女的资料,我们通过对她们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然后再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随访24个月,了解使用效果.结果 育龄妇女术前对宫内节育器的了解程度很低,经过健康教育,使用者对宫内节育嚣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大大提高,特别是对术后注意事项的了解率大幅提高,极大的降低了放置失败率.结论 对育龄期妇女开展关于宫内节育器的健康是必要的,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利于宫内节育器的推广.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白蛋白尿水平下1,25-二羟维生素D3及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75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DN0)、微量白蛋白尿组(DNI)、大量白蛋白尿组(DN2),每组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VDR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结果 DN2组VDR mRNA的表达水平为(0.0030±0.0012),明显低于NC组(0.0094±0.0036) (P<0.01)、DN0组(0.0058±0.0017) (P<0.01)、DN1组(0.0046±0.0018)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50.38±6.49pmol/l)比较,DN0组(44.67±5.75pmol/l)、DN1组(39.75±5.09pmol/l)及DN2组(32.81±6.47pmol/l)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浓度逐渐降低(P<0.01),且三组间比较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Spearman's相关分析表明:VDR mRNA的表达和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与收缩压及uACR呈负相关.VDR mRNA的表达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DR下降,它们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扈晓芳;易斌;张显明;黄婧;李维;黄莹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