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致全身性毒性红斑1例

伍玲

关键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静脉滴注, 全身性, 毒性, 甲基强的松龙, 葡萄糖氯化钠, 患者, 斑疹, 皮肤科医生, 硫代硫酸钠, 胎膜早破, 四肢, 瘙痒, 剖宫产术, 皮疹, 皮试阴性, 红色, 腹部, 对症治疗, 病例资料
摘要: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5岁,因孕1产0孕40w待产,胎膜早破,于2012年9月4日入院,9月5日行剖宫产术.入院当天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皮试阴性后0.9%氯化钠250ml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g,静脉滴注,1次/d.9月9日患者四肢及腹部出现皮疹,伴瘙痒,立即停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给予对症治疗.2d后患者全身皮肤出现成片状红色皮疹,瘙痒,无破溃.请皮肤科医生会诊,诊断为毒性红斑.用5%葡萄糖氯化钠250ml加甲基强的松龙80mg,0.9%氯化钠100ml加硫代硫酸钠0.64g,静脉滴注,1次/d.第2d,四肢及腹部斑疹消失,头面部和足部仍散在红色斑丘疹.1w后,全身斑疹消退,无新生斑疹.期间每天甲基强的松龙由80mg逐渐减至20mg,后停药,患者痊愈出院.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对患有颅脑外伤与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60例患有颅脑外伤与脑出血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实施救治:治疗组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实施救治.结果 治疗组患者颅脑外伤与脑出血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对患有颅脑外伤与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岑键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6月来我科就诊的132例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6例(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66例(西医治疗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并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疗效较好,患者的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压疮的效果评价

    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2],有研究[4]表明一旦有压疮发生,护士的工作量将增加50%.而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伤的不断增高,神经外科手术比例也随之增加.神经外科患者往往由于长时间卧床,使得压疮发生率逐渐增高.压疮的发生,轻者可给患者带来痛苦,重者可并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4].本研究通过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患者压疮护理情况,观察了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乐疮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颖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现代护理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本文围绕知识管理在现代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多方的探讨认为知识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管理方法,为现代护理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应用有利于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李志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讨老年不同发热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不同发热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住院的不同发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及个体化健康干预一入院评估;分析热原、留取微生物标本;实施整体护理及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 患者疾病康复快,并发症少;病程短,医药花费低;患者满意率高.结论 对老年不同发热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还能减少护理工作的盲从性,提高护士的工作成就感.

    作者:柳宏春;李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人下肢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

    目的 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骨科大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起病隐匿,常因难以诊断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来预防下肢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显得非常关键.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在住院期间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实验组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之外还采用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措施.结果 2008年~2011年间,我院按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提出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减少了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 有效地护理可以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谷丹;刘丽娟;吴丽红;于亮;邢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米格列奈钙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国产米格列奈钙片和进口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那格列奈为阳性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给予米格列奈10~20mg tid,对照组给予那格列奈120mg tid,治疗18w,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PG、HbA1c、收缩压、舒张压、BMI、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同时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及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消化道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18w后,米格列奈组患者FBG降至7.7±2.5mmol/1,2hPG降至13.4 ±4.1 mmol/l,HbA1c降至(7.2±1.1)%,HOMAIR降至2.37±1.50;那格列奈组患者FBG降至7.5±1.3mmol/l,HbA1c降至(7.3±1 2),HDL-C升至1.24±0.30mmol/1,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米格列奈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那格列奈组(P<0.05),其余代谢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米格列奈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FBG、2hPG、HbA1c、HOMAIR,作用与那格列奈相似.

    作者:朱显军;张学军;李蓬秋;鲜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两种血液样本对血常规结果影响的对照分析

    现如今,各种医学检测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对疾病的诊疗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血常规检测作为临床中应用为广泛的检测方法,可以通过对血细胞各个方面的全面测定为医师诊断疾病提供重要参考和可靠依据[1].对于血常规检测所需血液样本的采集方法,目前为普遍的是静脉采血方式,本文通过观察对比其与末梢采血方式之间检测结果的不同,更加肯定了静脉采血方式的优势.

    作者:鲜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血管患者吸氧状况调查及相应的护理策略

    目的 了解心血管患者吸氧的状况及临床护理的策略.方法 选择186例心血管内科住院且接受吸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吸氧过程进行护理操作,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吸氧的88例,不能完成的5例;对照组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吸氧的75例,不能完成的18例.两组患者吸氧的依从性比较组间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68例,一般13例,不满意12例;对照组满意32例,一般26例,不满意35例.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组间资料采用x2检验,P<0.01,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氧的效果受到医患双方多方面的影响,通过综合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心血管科吸氧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菊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后创伤半暗带的影响

    目的 探析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后创伤半暗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8年11~2011年11月,所医治的100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他们分为治疗组(A)与对照组(B).治疗组(A)实施依达拉奉治疗,对者受伤后的1d、15d后实施MRI检查,检测创伤半暗带的体积.结果 对照组(B)患者在颅脑损伤后15d的半暗带体积相比受伤后的第1d有着明显的增大,治疗组(A)患者的半暗区体积有着比较明显的减少.结论 颅脑损伤的早期,及时使用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地减少创伤半暗带的体积,能够减轻颅脑损伤后组织上的继发性的损伤,有助于保护神经细胞的功能.

    作者:覃桦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循症护理模式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症护理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45例将实施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2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进展

    胃癌根治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是胃癌手术患者整体治疗中重要一环,笔者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胃癌患者术后机体高代谢、低蛋白、免疫力低下.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肠内肠外营养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彼此完善、互相补充,合理适时地结合应用.今后努力方向:充分利用生命科学中的高新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干预营养治疗.

    作者:马立国;杜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关系的进展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影响正常生活,对成年后呼吸系统健康也有很大危害.本文从营养学、免疫学等角度分析了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临床研究及报道,从病毒性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细菌感染方面探讨了不同的上呼吸道反复感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献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1],高血压是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成人近50a来发病率增长了近4倍,2002年患病率达18.8%[2].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增加,因此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已成为当前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作者:赵宝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干扰素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2b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单纯护肝药物治疗、IFNα-2b(5百万单位,隔日1次肌注),及IFNα-2b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疗程24w观察血清HBV-DNA及HBsAg、HBeAg的阴转情况.结果 IFNα-2b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抗病毒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HBV-DNA的复制水平下降率及HBsAg阴转率均高于干扰素组.结论 干扰素与六味五灵片有协同抗病毒作用,且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治疗

    作者:夏黎明;田广波;杨立伟;王加荣;李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2例I C 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高对VAP的认识,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方法 对符合VAP诊断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统计及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3例好转或痊愈,9例死亡.结论 VAP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只要合理全面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以使之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

    作者:刘莹;尚启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声誉机制的就医主体决策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声誉机制的就医主体在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的决策规律.方法 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就医主体的决策博弈模型构建,分析就医主体的行为规律.结果 医疗服务系统主体可以根据系统环境与条件制定自身行为规则和重复决策,主体行为之间广泛的、重复的博弈带动系统结构变迁.结论 本研究借助博弈论中的声誉激励机制模型,分析就医主体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为实现多主体交互行为的数学建模作一探讨.

    作者:卢杨;欧崇阳;石秀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AECOPD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应用BiPAP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呈缓慢进行性发展.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BiPAP)在临床上不断地推广和应用,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效果[1,2].我科应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VISION呼吸机治疗80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梅;赵庆;王永;黄泽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结果.结果 经CT诊断,30例病例出血前均进行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检查与化验.30例病例中,2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2例入院2~4h死亡,病死率为6.7%.结论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多见于肝细胞肝癌,其临床特点不典型,易导致误诊.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者,临床治疗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应迅速对患者进行CT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

    作者:陈功;刘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护理

    白内障是我国首要致盲性眼病.而白内障超声乳化则是如今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但其对角膜内皮细胞发生机械性及化学性损伤是引起患者术后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角膜水肿的仔细观察与精心护理,对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2012年1月~12月,共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721例.其中发生角膜水肿237例,发生率33%.经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疗效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覃思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