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陈幸华;张曦;彭贤贵;孔佩艳;刘红;张怡;高蕾;王庆余
目的探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对贲门癌术后化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1例贲门癌标本对临床常用的5种化疗药物单独及联合应用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5种抗癌药物单用时敏感的药物为CPT和MMC,χ2值为1.35,P>0.05,二者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的总体敏感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χ2=29.053,P<0.001). 结论 MTT法体外药敏试验对指导贲门癌术后的化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洲;马顺然;杨绍福;王崇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我国终于在2001年底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成员.我国加入WTO对医疗卫生行业既是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又是十分艰巨的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医院这一过去纯福利事业型单位已被推向了市场,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是现代企业战略界所推崇的企业管理理论,其精髓是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要确立WTO后国内医院的竞争优势,则需要对国内医院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SWOT分析是战略管理的重要技术,在国外商业领域和卫生服务政策开发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WTO后国内医疗机构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面临的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系统分析,针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选择不同的波特竞争战略,寻求医院佳的发展战略.
作者:左国庆;廖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作为评价和追踪造血细胞移植后植入状态检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根据Sry DNA序列设计引物及制备探针,然后进行PCR检测、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动态追踪经不同条件下体外扩增的纯系雄性小鼠BMMNC回输至雌性小鼠后的植入状态.结果 PCR结果显示在各移植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脾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中均有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的存在;斑点杂交结果显示在各回输组间并无明显差别,但用脾脏组织作原位杂交的结果则发现基质细胞支持扩增回输组的阳性颗粒数目与输注新鲜细胞组相似,但略少于雄性小鼠;而输注细胞因子扩增细胞实验组小鼠则明显少于雄性动物的阳性对照标本和基质细胞支持扩增回输组.结论 (1)经重复检测表明上述方法的重复性好,结果可信,可作为检测性别不同时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一种检测手段;(2)证实基质细胞支持下的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具有较好的植入能力.
作者:孔佩艳;陈幸华;罗成基;胡川闽;郭朝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输注γ射线辐照成分血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及输血效果.方法观察HSCT术后60例患者输注经γ射线辐照的红细胞悬液共236U(2U/次)、新鲜机采法浓缩血小板共120个治疗量(10U/治疗量),比较输血前后的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输注后1个月患者有无皮肤、骨髓、肝肠等系统器官受损表现.结果辐照成分血输注后24h,患者外周血Hb、RBC、PLT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TA-GVHD相关的脏器受损表现.结论γ射线辐照成分血可以有效预防TA-GVHD,并达到升高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机体携氧能力;提高血小板计数,有效预防出血的目的.
作者:李忠俊;陈幸华;刘林;张曦;彭贤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医院内患者HIV感染状况,分析其感染途径,提出预防措施.方法用金标斑点法和酶联免疫法对到本院就诊的高危人群、手术、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以及产前孕妇进行抗-HIV检测.结果在61 810例受检者中发现抗-HIV阳性者5例,均为住院患者,此前未发现感染HIV.结论对高危人群和可能经医源性途径传播或感染HIV的患者进行常规抗-HIV检测,是尽早发现HIV感染并防止其医源性传播和医疗纠纷的必要措施.
作者:段慧玲;滕本秀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1992~2002年我院消化内外科收治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重症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5~88岁,平均54.7岁.并发ARDS 12例,循环衰竭7例,肾衰竭6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胰腺脑病3例,肝功损害10例.Ranson评分:3~8分,平均5分.所有SAP病人均在我院中心ICU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结果全组手术7例,死亡3例,死亡率43%;保守治疗17例,死亡4例,死亡率23%.总死亡率29.17%.住院时间1~88d,平均24d.死亡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结论重症胰腺炎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应由消化内科、消化外科医师为主治医师,以重症监护室为治疗基地,ICU医师、血透医师积极辅佐.MODS是重症胰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重视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
作者:杨勇致;王惠;詹承坤;彭罗民;郭昌秀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13例儿童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2001年3月~2003年5月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和淋巴瘤13例,进入层流室后实施心理护理,预处理阶段护理,化疗的毒副作用护理及严格无菌护理操作外,对急性反应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结果全部患儿均安全渡过移植极期,均成功重建造血功能,无1例因护理原因中断治疗或治疗失败.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比较安全、有效的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方法,预处理后的护理是APBSCT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作者:孙爱华;杨长英;刘林;陈幸华;张萍;张曦;孔佩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细胞浓度外周血干细胞在-80℃条件下的冻存效果.方法采用一种简便的-80℃干细胞冻存方法,其干细胞保护剂终浓度为5%二甲基亚砜(DMSO),3%羟乙基淀粉(HES)和4%人血白蛋白(HSA),不经程序降温,直接-80℃冰箱冻存外周血干细胞,并在不同时相点(冻存后1、3、6、9、12个月)对推荐细胞浓度组(1.3~3.9)×107/ml、调整细胞浓度组(8.0~29.9)×107/ml和高细胞浓度组(30.1~70.1)×107/ml的外周血干细胞的细胞活性进行检测,观察台盼蓝拒染率和MNC、CFU-GM 、CD34+细胞的回收率.结果 3组干细胞活性在12个月内无明显下降;干细胞冻存后9个月期间,3组冻存细胞的台盼蓝拒染率,MNC回收率、CFU-GM回收率、CD34+细胞回收率都在80%以上.冻存12个月中,3组在冻存后同一时间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该-80℃干细胞冻存方法适用于不同浓度的细胞液,短期内具有良好的冻存效果.结论 5%DMSO、3%HES和4%HAS作为干细胞冷冻保护剂直接-80℃冰箱冻存外周血干细胞的方法能有效地保护不同浓度细胞液的外周血干细胞活性,适当地提高细胞保存时的浓度,减少回输量,可避免因干细胞冻存而引起的副作用.
作者:彭贤贵;陈幸华;刘林;张曦;孔佩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作者自2002年11月~2003年2月在法国巴黎五大COCHIN医院做了为期3个月的研修,参与了遗传病的实验室诊断及科研工作,学习和实践了遗传病诊断与科研的一些新方法,亲身感受了医务人员与科研人员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此期间,正好遇上了法国一年一度专为遗传病罕见病举行的大型募捐活动,对遗传病在法国受到的重视程度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遗传病的研究及诊断工作在我国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有待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是作者在巴黎的一些经历和切身感受,希望能引起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对遗传病的重视.
作者:胥文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在ICU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30例ICU病人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Ⅰ组应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Ⅱ组应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局麻药用量、伤口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后疤痕大小、放置气管切开导管时气囊破损情况.结果Ⅰ组气管切开时间4~10min,置管时生命体征波动小,伤口愈合后疤痕较小;Ⅱ组气管切开时间30~40min,术中生命体征波动大,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出血较多,有3例发生导管气囊破裂.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更适合于ICU内危重病人应用,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对病人影响小.
作者:唐中建;马春;程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自桡动脉测压管分段取血的血气结果与股动脉血气结果的比较,寻求自桡动脉测压管取血气的佳方法,在避免直接自动脉取血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血液丢失.方法对40例接受开心手术后持续桡动脉血压监测的成年病人,在桡动脉测压管前与1个T型管相连,抽血时消毒T型管橡胶头将注射器针头直接刺入桡动脉置管针芯内,同时关闭T型管管夹,先弃去1.5ml的稀释血后,取3份血样,每份1ml,依次为A、B、C组,为实验组.同时,自股动脉取1ml血样,为D组,做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气分析 11项测定值.结果 (1)A组与D组比较,PO2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它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B组与D组比较,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它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3)C组与D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抽弃3.5ml稀释血取血与直接穿刺股动脉血气分析的11项指标相同,如不需监测血Ca2+值,抽弃2.5ml稀释血即可.
作者:王慧春;肖颖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初治和复发难治组非霍杰金淋巴瘤患者对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联合化疗的疗效. 方法两组患者均用常规的CTOP、CMOP、MOEP、COBDD等方案,再联合3次HD-MTX治疗.结果初治组有效率(CR+PR)达89.5%,复治组为65%,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1). 结论 HD-MTX联合化疗可提高NHL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对难治复发性NHL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红;张怡;孔佩艳;陈幸华;刘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应用SDF-1受体CXCR4单克隆抗体(12G5)观察抑制SDF-1活性对HL6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探讨趋化因子SDF-1在维持HL60细胞生存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与HL60细胞共培养,采用SDF-1受体CXCR4单克隆抗体阻断SDF-1生物活性后,用MTT法检测HL60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观察HL60细胞增殖周期变化、检测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同时检测CXCR4单克隆抗体应用前后HL60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等.结果应用抗CXCR4单克隆抗体后,HL60细胞出现下列变化:(1)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下调;(2)增殖周期中G0/G1期的细胞增多,增殖期细胞减少;(3)细胞活性下降;(4)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并与单抗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抑制SDF-1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但对于抑制髓内残留病变的形成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魏立;陈幸华;孔佩艳;刘林;彭贤贵;严巨明;张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PTCA结合冠脉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安全性与近期效果.方法报道近1年本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5例,经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PTCA结合支架治疗的病人全部存活,2例恢复工作.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应首选有效的血运重建方式-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
作者:覃数;马康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常用的几种重要的方法优缺点,及其它们在IM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瑞氏染色法计数血片中的变异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用酶联免疫吸咐法检测血清中EBV-IgG、 IgM;用AVITEX-IM乳胶法检测血清中嗜异性抗体.结果异形淋巴细胞阳性率(≥0.1)为80.2%(65/81例),EBV-IgG、EBV-IgM阳性率分别为74.1%(60/81例)、64.2%(52/81例),而嗜异性凝集反应(HA)阳性率高达91.4%(74/81例).三者相比HA阳性率分别高于前两者,差异显著(χ2=4.10~18.3,P<0.05~0.01).结论由于IM临床表现复杂,易于误诊,因此特异而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尤为重要,异形淋巴细胞、EBV-IgG、EBV-IgM、HA三者检测在IM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HA阳性率高,敏感性强.
作者:陈琼;黄志;刘岚;龚曼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异型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药敏情况.方法采用Microscan Auto-4鉴定仪进行检测.结果两株菌的生化编码分别是1号菌株7774437,2号菌株7774417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鉴定符合率高于99%.1号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巴唑、头孢克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安、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9种抗生素敏感.2号菌株只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3种抗生素敏感,且为产ESBLs.结论异型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有较大差异.
作者:卢亚陵;许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2月间产钳助产分娩的916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及讨论. 结果施行产钳助产的主要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第2产程延长、宫缩乏力、胎位异常、母体并发症;低位产钳术对母儿的损伤明显低于低中位产钳术.结论正确使用产钳助产,可以缩短产程,保护母儿,减少损伤.
作者:舒为群;肖琳;曹珍修;邵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肝损害的发生情况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以2002年3月~2003年5月在本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移植前后的肝功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数患者在移植后1周肝功有明显的波动,经预防性保肝治疗,移植后1个月肝功恢复.3例患者移植后发生了淤胆性肝炎,经应用激素及保肝、利胆药物治疗1个月后,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后肝功基本正常.结论 (1)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肝损害在移植期间比较常见,此期间进行相应的保肝处理,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肝损害逆转;(2)部分患者移植后发生了淤胆性肝炎.在治疗上,我们除了予以常规保肝利胆处理,还应用了激素进行抗炎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曾东风;刘林;孔佩艳;陈幸华;王庆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手术技术、监护技术的提高,老年高龄患者的外科手术的比例逐渐增加.不容忽视的是术前合并症加上手术刺激将增加老年患者的各种脏器负担,术后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对3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分析及各种资料认真全面的评估,找出该组病人围手术期潜在的并发症及主要护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陈莉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诊治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近20年收治胆囊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病人3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残余胆囊伴结石8例,残余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11例,单纯胆总管结石10例,残余胆囊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道狭窄6例,肝门完全梗阻1例;B超检查30例,ERCP检查18例,PTC检查1例;行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3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6例,行内窥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4例.行胆道狭窄整形、内衬T管引流术3例,行胆肠Roux-Y吻合术、吻合口内衬外引流术3例,行肝门梗阻胆道穿通置管经十二指肠乳头内引流术1例.结论胆囊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原因复杂,首选B超检查,必要时ERCP检查以及其它检查助诊;根据不同梗阻性黄疸原因采用相应手术方式治疗;强调做好胆囊切除术的重要性.
作者:樊大明;汪涛;何世举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