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妥昔单抗治疗恶性肿瘤致皮肤毒性的护理

雷雨

关键词:西妥西单抗, 皮肤毒性,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西妥单抗恶性肿瘤患者导致皮肤毒性的护理方法.方法 2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出现皮肤反应给予的各项护理措施.结果 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经过积极的预防、观察、对症处理及护理干预,20例患者皮疹均得到减轻或缓解,顺利完成治疗方案.结论行西妥昔单抗治疗恶性肿瘤导致的皮肤毒性,经过有效地护理措施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皮肤毒性导致的不良反应.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2009~2012年南宁市兴宁区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2009~2012年南宁市兴宁区免疫规划接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接种原因.方法收集2009年~2012年采取抽样调查的南宁市兴宁区管辖的0~6岁儿童免疫规划接种资料,统计分析基础免疫接种合格率、加强免疫接种合格率、新增疫苗接种合格率以及不合格接种率.结果 2009年与2011年建卡率为100%,2010年与2012年建卡率分别为86.8%、47.3%.4a中五苗接种合格率分别为91.4%、82.9%、71.4%、78.0%,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2.1%、69.3%、83.6%、77.6%,除2009年的五苗接种合格率与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了接种率要求,其它3a接种率均未达到要求,五种疫苗合格率对比,差异明显,χ2=105.63,P<0.05.新增免疫接种率除2011年与2012年乙脑疫苗接种率达到了要求,其它的均未达到要求,4a中均存在不合格接种率,五种加强疫苗接种率对比,差异明显,χ2=261.45,P<0.05.结论南宁市兴宁区免疫规划接种率均不理想,应调整免疫规划接种方案,对适龄儿童进行统一分配与管理,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加大免疫规划接种的宣传力度,做好新生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搞好免疫接种工作.

    作者:邓佩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开展社区计生服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的计划生育需求,以点带面,全面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对当前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立足亮点社区,打造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形象,全力提升人员素质,开创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作者:魏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在膀胱镜检查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对减轻膀胱镜检查患者痛苦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需进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组)与常规局部黏膜表面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和镜检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减轻患者痛苦、对生命体征影响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镜检过程中MAP、HR、SPO2保持稳定,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应用于膀胱镜检查,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钟瑛;梁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托特罗定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托特罗定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35例OAB患者口服托特罗定片,2mg/次,2次/d,治疗前后分别行OAB症状评分(OABSS),观察患者日间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平均24h尿急次数、平均尿失禁次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愈22例( 62.9%),显效10例(28.6%),无效3例(8.5%).用药后日间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平均24h尿急次数、平均尿失禁次数及OABSS总评分较用药前均明显减少,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不良反应 2例(5.7%).结论 托特罗定能有效减轻OAB患者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等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苏剑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剖宫产3829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剖宫产的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的原因.方法 对剖宫产的382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3a的剖宫产率为58.7%.结论 应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刘春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的技巧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讨论了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维护问题,对医院局域网容易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详细说明了医院局域网故障的排除经验技巧.

    作者:隋宝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探讨

    妇产科护理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特点,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就妇产科护理风险发生原因进行细致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妇产科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措施.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杜绝和预防不安全因素,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熊青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病例导入法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传统教学法(LBL)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按照疾病的病因、病理、解剖、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顺序进行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病例导人法(CBL)以病例为先导,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并能引导将理论与临床相联系,值得推广.

    作者:吕锡芳;王英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及降低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形成原因及降低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实行剖宫产手术的1740例,对其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2006年~2009年我院剖宫产率从44.02%升高到59.4%,头盆不称、臀位、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胎儿窘迫是主要的病理因素,心理因素占4.1%.结论剖宫产率在近年来逐渐升高,但其近远期并发症也随之提高,医生需要加强培训,提高助产技术,提倡无痛分娩,指导产妇做好产前检查,对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进行正确估计,使不必要的剖宫产术降低.

    作者:陈秀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利福平不良反应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住院肺结核患者接受利福平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愈率.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4月住院接受利福平治疗的50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共315例,发生率为63.0%.其中胃肠反应81.9%,肝肾损害36.5%,血液系统反应7.9%,过敏反应6.9%.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掌握利福平不良反应及其护理对策,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愈率.

    作者:陈玉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指导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行保乳手术治疗的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结果两组美容效果比较,观察组:优25例(62.50%),良12例(30.0%),总优良率为92.50%;对照组:优16例(37.50%),良12例(30.0%),总优良率为67.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乳手术的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形体改变小,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疗效满意,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肖鸿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试论临床医学图书馆员制度

    论述了国内外医院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可行性,提出了临床馆员服务方式的设想,为临床医学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文献信息服务.

    作者:陈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骨伤科混合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骨伤科混合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骨伤科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混合感染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混合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骨伤科混合感染主要分布在开放性骨折(28例,占43.1%)、慢性骨髓炎(11例,占16.9%)和外伤感染(10例,占15.4%)中;病原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占30.8%),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16例,占24.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12例,占18.5%);与单一菌种感染菌株耐药性相比,混合感染组合菌株耐药性明显升高,混合感染组合菌株对8种常用的抗生素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结论 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外伤感染容易发生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单一菌株,而且不对称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因而在骨伤科临床用药中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姚朝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联合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53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予西医内科基础治疗+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组21例除上述方案外+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人工肝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指标等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住院天数,生存情况.结果 53例患者经血浆净化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胆汁酸等生化指标、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并发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胆汁酸(TBA)、生存率(14/19,73.8%)方面优势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肝炎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凝血等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但基础治疗+中药联合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生存率、并发症及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降低.

    作者:杨志林;马坤;冯萍;贾天贵;王德莉;冯子驹;赵光飞;何涛;谢英;杨晓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78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对178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78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通气量、改善CO2弥留、纠正酸碱平衡等合理的治疗;对照组89例患者,仅给予常规的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3w的治疗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而对178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后,观察组89例患者,显效50例,有效36例,3例无效,总有效率96.63%,对照组89例患者,48例显效,31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88.7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通气量、改善CO2弥留、纠正酸碱平衡等合理的治疗,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贤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1日~2012年11月30日GDM患者492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92例孕妇经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感染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巨大胎儿11例、羊水过多2例、胎儿窘迫23例、早产儿37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例.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属高危妊娠,妊娠期复杂的代谢改变使母婴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尽早地对GDM患者采取积极护理干预,对控制病情及降低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明凤;朱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47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异位妊娠各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第一组:未用药,住院观察.第二组:甲氨蝶呤50mg/m2肌内注射,单次给药.第三组:甲氨蝶呤50mg/m2肌注,同时给予米非司酮片口服,50mg/次,2次/d,共服3d.第四组:甲氨蝶呤50mg/m2肌注,同时口服中药异位妊娠方共7d.结果 治愈率分别为一组100%,二组80%,三组94.7%,四组90.9%.结论 联合用药治愈率较单一用药效果好,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司翠芬;郭若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改良胸管在肺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改良胸管在肺外科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胸外科13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66例,对照组64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型胸管,对照组采用传统32#硅胶胸管.比较两者术后引流效果,疼痛程度,伤口渗出情况以及胸腔冲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引流效果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但疼痛程度,伤口渗出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胸腔冲洗也较对照组更为便利.结论 改良胸管在肺外科术后应用引流效果较传统胸管相同,而疼痛程度和伤口渗出情况优于传统胸管,冲洗操作更为便利.

    作者:张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分析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可靠、有效、经济和便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6000张门诊处方和3000份住院病历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确诊结果,纠正用药误区的同时给医生提出科学化建议.结果分析发现有202张问题用药处方,占总比重的3.37%,有67份问题用药病历,占总比重的2.23%,其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有:用药剂量、用药方法、联合用药以及滥用抗菌药物和服药时间,占总问题处方的65.54%.结论药师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

    作者:吴润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西医内科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

    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常见方法有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内科治疗等.本文从西医内科治疗方法入手,结合几种常见的西医内科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法,研究其临床效果.

    作者:黄安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