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体会

肖冬素

关键词: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方法对6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密切观察与护理,及时评价。结果62例治愈,1例多脏器衰竭和死亡。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变累及全身各系统,条件是复杂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和危及生命的关键,有效的护理措施。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原因及护理措施

    目的:为了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发生阴道流血问题的原因与护理办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某医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发生阴道流血问题的80例患者,并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检查以及临床处理。结果这80例患者中,共有50%的患者是由于子宫复旧不良、人流不全或者是胎物残留而导致出现子宫出血问题,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之后,患者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共有16例患者出血量为少量,但仍旧四为患者出血量较多。结论在掌握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发生阴道流血问题主要的原因之后,需对这部分患者保持高度重视,同时使用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护理措施,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阴道流血的症状,并缩短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长。

    作者:王天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整体护理

    目的:初步探讨整体护理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13年6月~2014年6月成功为20例晚期食管Ca患者在胃镜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的整体护理。结果20例患者全部置入成功,术后2h可进流食,术后2w再进行吞咽苦难分级。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近期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生支架变形、移位及食物嵌塞等远期并发症。结论通过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能有效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雪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恶性肿瘤患者药物毒副作用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常规护理模式与全面整体护理模式对减轻恶性肿瘤患者药物毒副作用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进行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面整体护理模式,分析两种护理的异同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全面整体护理比常规护理模式更注重因病对症护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大高于对照组护理模式,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恶型肿瘤患者药物毒副作用的护理后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慢疾病的恶化速度和提高生命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殷瑞娟;王丽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37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在护理过程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结果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生理、心理、社会舒适方面均得到改善,获得较高舒适感,满意度调查为94.9%。结论舒适护理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推动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改善了患者治疗过程的舒适度,提高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高君;鄢雨英;孙赛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修补材料外露预防及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修补材料外露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金属钛网颅骨修补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颅骨缺损患者均使用数字塑形钛网行修补术,术后感染3例、经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换药后、切口乙级愈合。钛网外露3例、1例行皮瓣转移愈合良好、1例取出钛网后切口愈合。1例行颅骨修补同时同侧行V-P分流术,术后因分流管感染致颅骨外露并伴有破口处脑脊液漏,拔除引流管+持续腰大池引流后,破口愈合。结论选择适当大小的塑形钛网,针对不同部位的颅骨缺损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及控制术后感染。

    作者:陈智勇;黄生炫;张建海;朱锋;吴祖超;艾训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耳鼻喉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耳鼻喉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实习考试成绩和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实习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规范教学流程,而且有效的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生的职业素质。

    作者:邹庆;彭正禄;晋云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儿童眼外伤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儿童眼外伤的特点及致伤原因,总结护理经验,以利于治疗和预防及护理。方法对住院的92例(107眼)儿童眼外伤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了患者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等临床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及充分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患儿出院时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掌握患者伤病的临床特点,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的护理,在儿童眼外伤治疗康复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丛;杨春燕;夏林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于诊治急症外科腹部损伤的使用损伤控制和护理配合的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20例腹部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新型损伤控制手术60例的患者为实验组,并且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的差距。包括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的清除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计量指标和患者疼痛程度打分、满意程度打分、并发症例数、死亡例数等计数指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比采取损伤控制的实验组和传统治疗的对照组可以发现,实验组的体温恢复时间(4.58±2.19)h、乳酸清除时间(11.99±4.79)h、活动恢复时间(80.22±10.81)h、凝血酶原时间(3.11±0.76)h、部分活化凝血酶恢复时间(4.52±0.87)h明显短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14.01±4.55)h、乳酸清除时间(32.45±7.05)h、活动恢复时间(121.75±15.36)h、凝血酶原时间(26.58±10.81)h、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恢复时间(23.41±11.07)h,其差异具有可比性。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疼痛打分62.2低于对照组77.6,而其满意程度打分95.5则高于实验组89.3,18例并发症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患者的死亡例数4例低于对照组死亡例数6例,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外科腹部损伤的治疗和护理,损伤控制手术和护理配合能够起到极为显著的作用,非常值得临床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确诊的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笼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采用JOA评分系统及椎间植骨融合率的临床疗效。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2年,术前疼痛消失。结论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满意的治疗腰椎融合的临床疗效。

    作者:卢志军;郭朝阳;陈荣春;钟红发;陈云生;刘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中职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现阶段中职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现状,指出改进意见,为提升学生内科护理学习效果提供理论佐证。

    作者:廖雪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COPD患者肺部感染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辅助排痰的疗效。方法将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雾化吸入30min后,应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观察患者指尖血氧饱和度或SPO2是否升高,痰液排出是否顺利。结果振动排痰后有效率为100%。结论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有利于患者痰液的引流,更好地改善肺部感染患者血氧。

    作者:郭建华;王雪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37例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手术围术期护理、术中配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初期10例手术中,其中2例术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5.6±1.2)h,平均术中出血(245±20)ml;后其27例中,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4±0.8)h,平均术中出血(155±15)ml。结论通过改进手术体位、加强设备保养和检查并准备备用器械、熟练术中配合、及时处理、有效相关设备故障,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于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对心血管老年患者的护理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心血管老年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联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结果常规护理药物治疗组:外猝死达到4例,比例高达8.3%,在随访的6个月内住院有33例再次或者多次入院,比例达到68.8%。而常规药物护理药物治疗加心理干预组院外猝死仅发生1例,比例为2.1%。随访6个月内有25例再次入院治疗,所占比例为53.2%。结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玉兰;袁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探讨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相关治疗资料46例。结果手术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ulnar tilt均值为(9.0±1.5)度、palmar tilt均值为(16.0±1.5)度、radial height均值为(10.7±1.4)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应数据资料(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法对于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庆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访视护理对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访视护理对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联合访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实验组躯体功能为(63.35±11.6分)、角色功能评分为(58.40±8.21分)、认知功能评分为(68.59±7.91分)、情绪生活评分为(62.30±23.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7.30±18.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访视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肿瘤患者生活治疗,其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燕;罗红;王林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一种新型的儿茶酚-O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帕金森大鼠结肠动力及离子转运的影响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的儿茶酚-O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帕金森病大鼠远端结肠平滑肌动力及上皮离子转运的影响,探讨其引起腹泻、便秘、腹痛等胃肠道副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利用离体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结肠平滑肌和粘膜标本,采用胃肠道平滑肌动力记录技术、短路电流测定技术测定平滑肌的收缩舒张以及粘膜上皮的离子转运。结果发现新型抑制剂恩他卡朋对正常大鼠的平滑肌没有作用,但对帕金森病大鼠纵行肌的收缩具有抑制效应,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的特征,而对环形肌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在正常鼠和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结肠粘膜的基底侧加入恩他卡朋(250μM),引起的短路电流(ISC)分别为52.82±5.86μA/cm2和37.69±8.91μA/cm2,帕金森模型组和正常组相比,均值降低;在结肠粘膜的基底侧加入恩他卡朋(250μM),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的跨膜电阻分别为院46.29±3.949Ω·cm2和49.10±6.385Ω·cm2。模型大鼠和正常组相比,跨膜电阻均值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型抑制剂恩他卡朋对帕金森病大鼠纵行肌的收缩呈现剂量依赖性的抑制效应,并且可以引起帕金森病大鼠远端结肠上皮跨膜短路电流的降低。这些变化可能是造成服用恩他卡朋的患者产生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副作用的可能机理之一。

    作者:李利生;刘晨喆;徐敬东;张悦;朱进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骨盆滋养孔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骨盆滋养孔的大小、数目及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所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成人干性完整髋骨标本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将各髋骨标本沿髂前下棘、坐骨小切迹水平方向作两条平行线,将其从内向外、由上至下分成A、B、C三个区域,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各区域滋养孔数目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这些髋骨上滋养孔的孔径大小。结果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滋养孔数目在男女两性髋骨的分布是B区>A区>C区,直径在1.5mm以上的主滋养孔的密度分布是B区>A区>C区,提出了主滋养孔(≥1.5mm)的定位分布。结论本文旨在观察骨盆外形特征的基础上,研究骨盆不同区域滋养孔的解剖学分布及其孔径大小,并结合骨盆的供血关系予以讨论,以期在骨盆及髋臼骨折手术中对滋养孔进行保护,并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以及为带血管蒂髂骨移植提供临床骨科学依据。

    作者:高宗春;周伟娜;杨小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关于针灸专业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面对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对传统医学模式的需要,在针灸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针灸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专业素质的培养与针药结合应用的重要性,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复合型针灸人才,此文提出对于加强针灸专业学生和教师双层次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新型模式,并为推进针灸专业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展开了一些思考。

    作者:邹伟;程伟;王珑;于学平;张迪;孙晓伟;蒋希成;滕伟;戴晓红;田旭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为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应重视手术前后护理。方法是通过对本科收治的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和体位训练,有利于患者顺利配合手术成功,术后有针对性地观察及功能锻炼,能预防和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手术治疗是解除腰椎间盘患者痛苦的有效手段,而术前、术后的正确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点。

    作者:由悦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癌症晚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20例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舒适研究护理组和普通对照护理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依据患者情况实施舒适护理,观察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舒适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的癌症患者开展舒适护理模式,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心理抑郁,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预生存期。

    作者:阮玉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