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福佑
目的:对围术期全程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12个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12个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12个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术后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为进一步了解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本文从我国现代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分析能帮助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医院领导认识到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改进工作,完善医院信息统计系统,促进医院的发展。
作者:华亚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运用气囊止血带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接受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分为止血带组(抗凝组)、止血带组(安慰组)、非止血带组(抗凝组)、非止血带组(安慰组)四组,分别术前1d,术后7d、14d行常规凝血检测,同时考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止血带组在应用气囊止血带后,各考察指标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或延长,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非止血带组也基本表现出同样的变化,但各指标的改变程度明显不及止血带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此外安慰组的指标改变程度也明显较抗凝组更大,组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4d内,组间比较以止血带组(安慰组)DVT的发生率高,与其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之后以此为非止血带组(安慰组)、止血带组(抗凝组)和非止血带组(抗凝组)。结论止血带组(抗凝组)既能较好发挥电动气囊止血带的术中优势,也能将DVT的发生率控制在相对较理想的范围,为理想方案,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刘次云;肖绍升;张斯怡;马胜;毕峻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oxHDL3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表达的影响。方法 HUVEC-12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0、20、40、80 mg/L)HDL3、oxHDL3孵育,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t-PA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0mg/L oxHDL3组比较,oxHDL3呈剂量依赖性下调t-PA mRNA的表达,以80 mg/L oxHDL3浓度组减少明显,较0mg/LoxHDL3组下降了30%(<0.05)。结论 oxHDL3呈剂量依赖性下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PA mRNA的表达。
作者:刘峰涛;于紫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总结对624例腰椎间盘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康复护理指导包括心理指导、用药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和运动指导。通过对患者15d的康复指导,其中468例能够治愈出院,156例能够好转出院。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经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入院后,采用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能够提高其预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桂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热性病的效果。方法将240例热性病患儿随机分为口服组(对照组)和保留灌肠组(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口服,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疗效及治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不仅作用快,疗效显著,同时也提高了小儿中药治疗的舒适度。
作者:王早琼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麻醉处理方案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搜集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接收的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例患者,对其治疗中的麻醉处理方案和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3例患者麻醉过程中出现躁动占7.32%,有效率为92.69%,39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3~5min内恢复自主呼吸,意识较为清醒,气管插管拔出,占95.12%。结论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案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大,值得应用。
作者:林春华;孔霖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分析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初诊中晚期无手术指征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放疗采用6MV直线加速器,CT定位,PTV在95%等剂量线以上;总照射剂量DT40~50 Gy。放化疗组和化疗组均采用ECF方案共4个疗程。同步放化疗组在单纯化疗组基础上同时予放疗。每隔4w按照上述给药方案重复化疗一次,共化疗4次。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综合评价同步放化疗及单纯化疗用于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同步放疗组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同步放化疗组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放化疗较单纯化疗用于治疗胃癌的近期疗效有优势,但其不良反应较单纯化疗更为严重,经过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不影响治疗正常进行。
作者:刘晓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加穴位注射在防治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将40例患者前次化疗采用化疗前后使用止呕药物昂丹司琼针静脉滴注,胃复安20mg、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的方法防治化疗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后一次化疗则在使用昂丹司琼针的基础上,再采用耳穴压豆加穴位注射来防治化疗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结果耳穴压豆加穴位注射法总有效率达90.0豫,而常规治疗法为70.0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加穴位注射防治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有一定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社区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社区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护理模式。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临床护理效果及血脂、血糖、血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血脂、血糖、血肌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显著<0.01),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0.01)。结论临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金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麻疹是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常强,接种麻疹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家长掌握必要的预防措施;了解麻疹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对易感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在麻疹流行期间应避免到公众场合,必要时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
作者:李英;魏小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讨论昏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针对昏迷患者因长期卧床、自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无菌操作不规范、监护室布局不合理等原因发生院内感染,根据原因制订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昏迷患者医院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医院感染的发生大大减少。结论采取综合性措施保证每次消毒隔离灭菌均达到预定的要求,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润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为了做好小儿及胎儿心脏超声进修医生的管理和培训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包括加强岗前培训教育、了解进修医生特点、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安排科内轮转、鼓励参加学术会议及学习班和结业考核。经过多年进修医生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我们逐步在工作中探索并总结这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进修医生管理方法,也希望这套培训及管理方法对小儿及胎儿心脏超声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文秀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5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和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26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差异,指导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结果整体护理干预的患者在血压控制、临床治愈、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不仅改善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延缓,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渠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32例实施了OPCAB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鈍头针临时阻断使局部心脏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利于血管吻合。结果32例搭桥术均获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手术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熟练掌握OPCAB手术专用器械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方法,熟悉解剖和吻合时的操作程序,主动、及时、准确的传递器械,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郭志娟;范丽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我科于2014年1月收治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患,81岁,丧偶,因“突发头痛两小时余”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两个多小时突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不适,为后枕部及双颞侧持续性钝痛,无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心慌、胸闷,无胸痛、气促,无昏迷、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到我院就诊,行头部CT提示左侧放射冠区斑片状低密度影,遂收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见图1~4),转入我科进一步诊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T36.2℃,P66bpm,R20bpm,BP90/70mmHg。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颈静脉无充盈和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啰音,HR6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心电图提示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P>0.1mv,V2、V3、V4导联ST段下移P>0.1mv;心肌酶谱提示肌钙蛋白0.34ng/ml尹肌红蛋白236.00ng/ml尹,6h后复查肌钙蛋白5.50ng/ml尹,肌红蛋白P>1000.0ng/ml尹,第3d复查肌钙蛋白48.18ng/ml尹,肌红蛋白78.42ng/ml。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患者高龄,未给予溶栓治疗,常规给予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改善冠脉循环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2月一般情况良好。
作者:魏传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入住的126例孕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组为63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产科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产妇产中、产后出血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产中和产后出血量的比较,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89豫,对照组为18.4豫,两组差异显著;并且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产妇产后出血发生和出血量的控制,由此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廖明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完整无偿献血登记表的填写。方法逐一核查每份无偿献血登记表的填写情况。结果无论是献血员还是医护人员都存在对无偿献血登记表填写不全的问题,其中医生体检、化验及体检结论填写不全占比例高。结论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训,让工作人员能耐心并认真督促献血员正确填写无偿献血登记表,所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填写签名到位,使无偿献血登记表填写的正确率、完整率、及时率都有明显的上升。。
作者:黄艳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进一步探究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通过采用清单法、评语法、关键事件法、360度绩效反馈法以及目标管理法等评价其工作质量及确定工资。结果相比于实施绩效考核方法之前,实行绩效考核滞后手术室护士无论是工作质量还是手术配合质量大大提升,手术室医生对护理人员的评价较高(P<0.05)。结论绩效考核的设立与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手术术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及自觉性,提升了护理质量及效率,获取了更多的患者信任。
作者:刘松梅;毛红艳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