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护理配合及体会

李水平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中配合, 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了术前准备及其术中配合等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1例因术中护理或配合不当所引起的并发症,术后予以抗感染补液等处理,适当功能锻炼,术后7~12d内均可离床行走,均未发现感染迹象。结论人工全膝置换术是一种效果肯定的手术,认真细致科学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关键。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9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肠外营养方式,观察组45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各治疗1w,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营养支持1w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为(46.85±10.42)g/l,前白蛋白为(2.16±0.75)g/l,白蛋白为(35.13±4.39)g/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8.5±13.2)h,拆线时间为(7.83±2.45)h,发生并发症1例,住院时间为(9.4±2.2)h;对照组血清总蛋白为(45.78±12.34)g/l,前白蛋白为(2.41±0.91)g/l,白蛋白为(37.22±4.27)g/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9.6±17.4)h,拆线时间为(8.89±3.21)h,发生并发症3例,住院时间为(10.8±3.5)h,两组在血清蛋白各主要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姜秀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长期留置导尿致膀胱多发性结石的护理

    结石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也是危害老百姓的重要疾病,而我们知道膀胱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的结石病之一。我院去年收治3例内科患者,1例年龄70岁女性、1例年龄65岁男性及1例年龄32岁男性,均为长期留置导尿护理操作术后,经B超检查显示为膀胱多发性结石。这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分析如下。

    作者:孙月;孙东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导乐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对镇痛效果、剖宫产率及产妇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16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导乐组(观察组)58例及非导乐组(对照组)58例。导乐组有导乐师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配以导乐分娩镇痛仪减轻宫缩痛,及导乐球可放松盆底肌肉,并可缓解会阴神经的疼痛,配以步行车及导乐凳,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分娩方式。结果观察发现导乐组镇痛效果显著;提高了阴道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产妇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导乐分娩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保护、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了产科的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桂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结肠癌患者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肠癌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96例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结肠癌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时红云;罗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判定策略分析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责任血管的判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发现三叉神经区域的蛛网膜显著增厚与周围组织发生显著的粘连。责任血管:小脑上动脉14例(48.27%),小脑前下动脉3例(10.34%)、数支责任血管(2~3支不等)6例(5.95%)、小脑上动脉合并静脉2例(6.90%)、椎动脉-基底动脉4例(13.79%)。29例在三叉神经根部或远端均见压痕或接触点。结论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准确判定、个性化的减压方式、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作者:孙圣礼;舒毓高;李义荣;刘佳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我院89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致过敏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上报的报表,共89例,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过敏反应发生的年龄分布集中在41~50岁,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9个品种,发生过敏反应频率高的药物是参麦注射液。3例严重过敏反应均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结论需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过敏体质患者避免使用,滴注前30 min内应严密监视患者表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作者:李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新研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髋部疾患的主要治疗手段,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率高,同时髋关节置换术后也存在假体脱位或松动、感染、疼痛等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感染应引起大家注意,做好积极预防工作。

    作者:黎春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对填写无偿献血登记表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目的:完整无偿献血登记表的填写。方法逐一核查每份无偿献血登记表的填写情况。结果无论是献血员还是医护人员都存在对无偿献血登记表填写不全的问题,其中医生体检、化验及体检结论填写不全占比例高。结论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训,让工作人员能耐心并认真督促献血员正确填写无偿献血登记表,所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填写签名到位,使无偿献血登记表填写的正确率、完整率、及时率都有明显的上升。。

    作者:黄艳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对90例消化道疾病老年患者行手术治疗,针对其特点认真评估,充分准备,积极控制合并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持续氧气吸入,做好疾病的护理,对诱发的各种并发症,逐一强化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赵晓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96例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总结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6例重症肺炎患儿给予吸氧、抗感染、强心、血管扩张剂、激素、利尿剂、能量合剂等治疗,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结果本组患儿痊愈9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有利于病情预后。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并加强对不良情绪的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变化(<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胃癌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对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效果显著。

    作者:丁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谈骨折内固定术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目的:应用新型骨折内固定器材对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中配合,并予以术后护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过程中未进行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在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过程中进行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后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对患者实施骨折内固定术时不仅应该改进手术方式以及完善治疗方案,也应该进行临床护理,从生物力学等方面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何彩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四手操作技术对提升口腔修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独立操作方法,实验组患者行四手操作技术治疗,对两组烤瓷牙齿修复情况(修复数量及时间)、患者修复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修复满意15例(75%),基本满意4例(20%),修复总满意率95%;对照组患者修复满意7例(35%),基本满意6例(30%),修复总满意率65%,实验组修复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口腔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修复效果好、修复时间短等特点,患者满意度高,可在口腔修复治疗中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吴国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Ⅲ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膨出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Ⅲ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膨出以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Ⅲ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膨出患者12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中患者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两组患者均全部愈合,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两组患者中均无1例出现复发,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Ⅲ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膨出以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手术时间较短,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少,手术之后的并发症比较少,可减轻患者痛苦,手术之后的复发率比较低,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郭红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完全断肢(指)再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分析不完全断肢(指)患者采用再植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主要包括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接待的不完全断肢患者24例,全部采用再植术治疗,24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后,除了1例患者由于合并颅脑外伤而死于脑疝之外,其余患者皆未出现并发症现象,并且全部在术后2~6w痊愈出院。术后皆给予>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手术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比较理想,肢体被动活动情况良好。认为加强不完全断肢(指)再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伤口清创、迅速止血,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感染预防、血象观察及康复指导等,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同时提高再植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在心血管内科中循证护理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诊治的10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500例患者实施循症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便秘、输液反应以及睡眠不足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达到100.00%,对照组患者为83.00%,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输液反应以及睡眠不足的现象,有利于提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周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临床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常规摄骨盆正位、髂骨斜位X线片、CT检查。结果对本组36例患者随访后,采用X线片检查患者骨折移位程度,对复位满意(移位≤3mm)的有31例,不满意复位(P>3mm)的有5例。参照Matta评分标准:优20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30/36)。有4例患者发生骨性关节炎,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得以控制。无1例患者出现术后再脱位现象。结论临床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重点在于术前实施精确的影像学诊断,手术中进行解剖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提高复位满意度,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术后再脱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海波;赵枫;杨照田;曹杰;陈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隔离措施和预防对策。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方法对15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相对应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特点。结果15例患儿经精心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后疗效满意,无护理并发症和院内感染发生。结论掌握小儿手足口病护理特点,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新发涂阳结核病患者服用免费抗结核药物情况统计研究

    目的:对新发涂阳结核病患者服用免费抗结核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2207例肺结核患者,其中新发涂阳结核病患者1185例,对新发涂阳结核病患者服用免费抗结核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和探究。结果在1185例新发涂阳结核病患者中,男性患者患病数量多于女性,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新发涂阳结核患者服用免费抗结核药物的比例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效降低了结核病的感染率,大大提高了结核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氟西汀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6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采用单一莫沙必利(对照组,n=26例)以及莫沙必利联合氟西汀(观察组,n=30)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及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001)。观察组显效率达到60.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率26.9%,总有效率80.8%(<0.05)。两组显效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5.6%,对照组复发率57.1%(<0.05)。结论将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与抗抑郁药氟西汀联合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王雅丽;罗茗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