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术中发生急性溶血1例

于芹;朱红;武贞芝;张希;梁永新

关键词:肝癌, 射频消融, 无水酒精注射术, 瘤内无水酒精注射, 肝肿瘤治疗, 推广应用, 术并发症, 急性溶血, 观察报告, 新技术, 临床
摘要: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是近年肝肿瘤治疗的新技术之一,并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1]。目前关于该技术并发症方面的观察报告不多,现将肝癌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术中发生急性溶血1例报告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学诊断的应用

    目的: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0年1~8月送检标本100例。内膜诊刮后剩余细胞直接涂片。结果受传统取材困难的影响,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形态诊断一直是一个难点,,在新的情况下,研究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形态,为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开展提供支持。结论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在有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的情况下具有获取标本容易,阳性率高,无创伤,可接受性好,能够反复进行操作,制片简单等,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胡建华;李占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细节管理在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起在康复科实施细节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康复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将细节管理引入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能够显著降低住院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吴爱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医学专业学生服务社会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由于其专业性强、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已成为广大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良好学风建设、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而医学院培养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医疗卫生实践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医学专业学生服务社会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可以多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和场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领域和空间。

    作者:夏继凤;颜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参附注射液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结近年来有关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研究报告,发现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治疗中有广泛应用,具有明显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保护心肌等作用,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郭玉玉;孟永斌;陈红云;陈喆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谈骨折内固定术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目的:应用新型骨折内固定器材对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中配合,并予以术后护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过程中未进行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在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过程中进行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后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对患者实施骨折内固定术时不仅应该改进手术方式以及完善治疗方案,也应该进行临床护理,从生物力学等方面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何彩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5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和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26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差异,指导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结果整体护理干预的患者在血压控制、临床治愈、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不仅改善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延缓,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渠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与护理体会

    目的:对产科病房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护理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相关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前一年和后一年的临床护理资料,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投诉、护理差错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在产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其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制度实施之前,且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护理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分险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孕产妇在住院期间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减少和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甘翠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医院ICU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确定为提高ICU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根据自行设计《ICU护士交接班时床头抬高依从性观察表》、《ICU护士床头抬高认知调查表》,比较QCC活动前后床头抬高依从性现状及护士对其认知程度,确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形成规范并全面推广。结果经过为期8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护士对床头抬高的认知和依从性都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幅度提高ICU护士床头抬高的认知和依从性,并且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

    作者:冯建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不同方法的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CEA(连续腰麻)、CSA(连续硬膜外麻醉)及CESA(腰-硬联合麻醉)三种椎管内麻醉方案用于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的不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下肢手术的66例老年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2例,I组行CEA麻醉,II组行CSA麻醉,III组行CESA麻醉,对三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加以记录与比较。结果 II组、III组患者麻醉起效、麻醉达到高平面的时间均显著低于I组,<0.05,首剂药物维持的时间则显著高于I组,<0.05;II组与III组不存在明显差异,>0.05。 II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I组与II组,<0.05,I组显著低于III组,<0.05。结论老年患者在行下肢手术时,采用CSA与CESA两种方案进行椎管内麻醉,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效果均优于CEA麻醉。然而,CSA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EA与CESA,更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作者:韦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心律失常临床诊断及采取规范方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的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研究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比较上,研究组有5例,不良反应率为12.5%;对照组有15例,不良反应率为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治疗,要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判断,治疗上应联合用药,及时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并给予对症处理。

    作者:买买提江·吐尔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的实施效果及体会

    目的:进一步探究分析专科护理分组在手术护理过程中所起到的效果。方法2013年开始在我院手术室实施专科分组护理方式,根据其手术室护理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评价。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由手术室相关医生评定专科护理分组前后护理质量状况。结果根据手术室医生对专科分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得知,分组后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分组前,医生对分组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手术配合、无菌操作等方面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手术室实行专科分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水平及医生的护理满意程度,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毛红艳;刘松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结果研究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结果和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给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可信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实验组,同时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来做健康体检的人员200例,作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酶法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是对照组数值的多倍。脂蛋白浓度有差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脂蛋白浓度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可见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结果监控,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和预后。

    作者:魏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蒜素注射液治疗ACI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大蒜素组(100例)和川芎嗪组(60例)。大蒜素组采用大蒜素注射液60mg静脉滴注,川芎嗪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均1次/d,2w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并检测血液流变性、MDA含量、脑血流量、白细胞流变性等指标。结果治疗2w时,大蒜素组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川芎嗪组的60.0%(<0.05);治疗2w、4w后,大蒜素组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优于川芎嗪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0.01);治疗3w时,大蒜素组MDA含量较川芎嗪组明显降低(<0.01)。治疗前后,大蒜素组脑血流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白细胞滤过指数明显改变(<0.05)。结论大蒜素注射液不仅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脑血流量,而且可以清除自由基、改善脑功能、减轻急性脑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作者:许秀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PFNA术中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PFNA术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静注5ml,预处理组(D组)给予氯胺酮0.2mg/kg静注预处理,3min后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记录入室后10min、给药3min、摆体位时、给腰麻药5min、给腰麻药后10min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记录摆体位和麻醉穿刺时间。结果与C组相比较,D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趋平稳,D组明显减少摆体位的时间及操作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有效的减少麻醉操作时间,能使麻醉更平稳,增加的患者安全性和麻醉可操作性。

    作者:陈朝板;张舟;张长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对女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Discontiguous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DNCT)合并药物治疗对女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方法研究对象为70例住院的女性偏执型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合并药物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完成32例,对照组完成34例,研究组治疗后BPRS量表总分、思维障碍、迟滞、焦虑抑郁、敌意猜测等因子的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的迟滞因子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BPRS量表总分、活动过多、敌意猜测、焦虑抑郁等因子的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偏执型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梁瑞华;孙倩倩;刘小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分析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46例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发生切口撕裂的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子宫切口撕裂占同期剖宫产术的6.2%。枕后位、胎先露≥+3、宫口扩张≥7 cm、麻醉效果差、巨大儿、子宫下段形成差者子宫切口撕裂率高,反之子宫切口撕裂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0.05)。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是剖宫产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前正确判断胎方位、胎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程度、胎儿大小、子宫下段形成情况,并采取改变麻醉方法、切口方向、手术方式等相应措施,可有效避免子宫切口撕裂。

    作者:黄瑜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CEA及CA125对中晚期肺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及护理措施

    目的:观察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后,肿瘤标志物CEA及CA125对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56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前CEA及CA125中至少有一种高于正常值,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P)方案一线化疗,于治疗开始前及化疗第一、第二周期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CEA及CA125的浓度。化疗期间给予有效地护理。结果第1周期化疗后CEA或CA125下降者,第2周期复查CEA或CA125可能继续下降,第1周期化疗后上升者可能继续升高。血清CEA及CA125的表达稳定组明显低于进展组患者(<0.05)。结论中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CEA及CA125的变化与PP方案化疗疗效有关,可以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协助判断化疗疗效。

    作者:齐晋;李兆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治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3年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的中医诊疗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开阔一些思路。

    作者:高望;李慧臻;李永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消化道造影与胃镜检查诊断胃粘膜脱垂的对比

    目的:对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诊断胃粘膜脱垂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以提高胃粘膜脱垂诊断率。方法选取4w消化道造影人员和1w胃镜检查人员当次检查及历史记录图像回顾,得出阳性率,进行对比总结。结果消化道造影阳性率16.9%,明显低于胃镜检查44.8%的阳性率。结论胃粘膜脱垂影响人们的生活,诊断胃粘膜脱垂以消化道检查为首选,但射线量大,检出率低,胃镜检查敏感,检出率高,但无统一标准。

    作者:来卫忠;吴二丰;延晋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麻醉处理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麻醉处理方案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搜集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接收的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例患者,对其治疗中的麻醉处理方案和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3例患者麻醉过程中出现躁动占7.32%,有效率为92.69%,39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3~5min内恢复自主呼吸,意识较为清醒,气管插管拔出,占95.12%。结论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案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大,值得应用。

    作者:林春华;孔霖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