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夏明嫔;唐万彪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缩短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该院手术室的200台手术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4年1~6月该院手术室的200台手术作为观察组。对2013年7~12月连台手术间隔时间延迟情况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于2014年1~6月在手术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手术的平均连台手术间隔时间、连台手术延迟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连台手术间隔时间为(48.52±2.5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29±3.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连台手术延迟发生率为10.50%(2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50%(69/200);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50%(183/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50%(9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缩短连台手术的间隔时间,提高手术室的周转效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冼晓琪;刘梅芳;刘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医学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将影响相关临床专业课的学习。该文通过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实践,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作者:余贤军;李珊;唐微;王小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8例,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A组,n=86)和常规护理组(B组,n=82)。A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B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SDS和S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且终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琦;夏明嫔;唐万彪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为脑梗死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认知和行为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高于对照组[80.0%(32/40)],NIHSS及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行为逻辑面试(BBS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4/40)]低于对照组[3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NIHSS和ADL评分,提高认知和行为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程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术后护理方法,总结护理对策,为不断改进临床护理手段提供依据。选取该院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8日接受LC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和出院宣教等综合护理。结果仅10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3例发生尿潴留,术后未发生胆漏和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平均时间为3 d。因此,对LC治疗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合理术前指导,能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以及不断更新的术后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疗程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说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在特定的场合面对同行、教学研究人员或专家系统地谈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促进教师认真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药用植物学是医药类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自然学科。该文以药用植物学教材中“兰科”为例探讨说课思路,从课程分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设计,旨在提高“兰科”的教学效果,以期对药用植物学中重点科的讲授提供经验。
作者:张桂芳;赖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对区域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行肝叶切除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患者共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47),前者行非规则性肝切除,后者行精准肝切除。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残余结石发生率、肝断面感染率、肝功能恢复时间、胆漏发生率、结石复发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肝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石复发率低。
作者:丁兵;蒋辉;张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前次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的母婴围生期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前置胎盘的孕妇73例,对母体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及母婴结局等进行比较,根据是否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及前次是否为择期剖宫产将73例孕妇进行分组。结果(1)前次择期剖宫产再次妊娠时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概率[40.00%(18/45)]高于阴道试产失败后剖宫产再次妊娠[28.57%(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输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易并发前置胎盘;前次择期剖宫产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升高;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再次妊娠时母婴不良结局的关键。
作者:马红柳;罗欣;漆洪波;彭方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该文报道了该科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新癀片与扶他林乳胶剂交替外敷治疗82例痛风性关节炎的护理经验。通过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护理方法,8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95.1%(78/82)的患者关节红、肿、热、痛快速缓解,显效明显。提示在积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减少痛风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同时还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嘉陵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许多患者在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普通感冒症状消失后,咳嗽仍持续且迁延不愈,一般表现为干咳或咳少许白色黏液痰,血象及胸部影像学无异常,临床上称之为感染后咳嗽(PIC)。现普遍认为PIC主要由病毒、细菌如百日咳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感染引起,病毒以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常见[1]。PIC病程一般3~8周,属亚急性咳嗽范畴,比占达40%~50%[2]。PIC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直接引起患者死亡,但频繁持久的咳嗽常引起焦虑、失眠、困倦、声音嘶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因此患者诊治需求高。PIC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无客观检查指标,也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现就近年来PIC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西医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蒋春芳(综述);刘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药物化学实验课仅仅作为药物化学理论课的辅助,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随着创新性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药学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该文根据作者近年教学实践,探索性地提出自主设计合成目标药物化合物的药学化学实验课创新实验改革方案,通过该项创新实践教学,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专业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性研究理念。
作者:郑鹏飞;欧阳勤;刘天渝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传入子宫壁肌层,分为部分性植入和完全性植入。部分性胎盘植入因胎盘部分剥离、部分未剥离,导致子宫收缩不良,已剥离面血窦开放发生致命性出血[1],是一种少见且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可引起大出血等急腹症,甚至危及产妇生命。任何可能导致子宫蜕膜缺乏或发育不全的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胎盘植入,往往需要切除子宫以保全患者的生命,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正常的生理周期也开始紊乱,对其心理健康及内分泌系统均产生不良影响。2015年1月本科收治1例剖宫产术中胎盘植入致子宫次全切除的患者,经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抢救和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蔡永雪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比较标本稀释前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探讨不同稀释液对检测血清LDH的影响。方法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稀释前后的LDH水平,比较用去离子水、生理盐水和灭活血清3种稀释液稀释同一份高LDH标本后与原始浓度的检测结果,通过绘制回归曲线,比较回归系数接近1的程度。结果2倍稀释时:去离子水回归系数(b水)=1.0384,生理盐水回归系数(b盐)=1.0434,灭活血清回归系数(b灭)=1.0234;5倍稀释时:b水=1.1529,b盐=1.1444,b灭=1.1420;10倍稀释时:b水=1.1078,b盐=1.1124,b灭=0.9958。结论通过2、5、10倍3个稀释梯度的比较,b灭相对b盐、b水为接近1,说明灭活血清是三者中好的稀释液。
作者:方伟祯;何健;蔡振华;陈梅;叶远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末次随访时的影像资料,依据患者伤椎前缘、椎管横断面积、伤椎Cobb角的变化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随访15~48个月,平均18.5个月。结果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椎管横断面积得到恢复,Cobb角得到矫正,伤椎前缘压缩比、椎管横断面积、Cobb角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钉棒系统内固定失效。结论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椎管横断面积,防止伤椎节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明显降低了远期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华平;樊世峰;陈爱国;管英;何大庆;姚裴;赵世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在基层医院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探讨符合临床实际工作中预防针刺伤的方法,降低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做到持续改进。结果规范了该院护士容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操作流程,改用了安全器具,使2015年该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较2014年降低,由10.4%降至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基层医院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使护士更善于发现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能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
作者:罗敏;吕维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局部应用氟化物是世界公认的有效防龋措施之一。氟保护漆作为一种缓释剂型的氟化物,早于1994年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现在临床常用的氟保护漆有duraphat (2.26%F)和protector(0.10%F)2种。前者以松香为基质,后者以聚氨基甲酸乙酯为基质,此外还含有蜂蜡、树胶、虫胶、乳漆、流动增强剂、糖精、调味剂等成分,这决定了氟保护漆有高黏度、遇唾液固化、味甜的特点。氟保护漆使用安全、操作简便、作用持续稳定、易被人接受,因而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就氟保护漆防龋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陈珊;张露露(综述);柳志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调查湖北省襄阳市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全市12个县(区)全部参与调查,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调查1、2、3、4、5岁年龄组各60名儿童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应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名调查对象建卡率为100.00%。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00%、97.00%、96.33%、91.33%、97.67%。“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87.00%,新增扩大的国家免疫规划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接种率为57.22%,城镇与农村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基本相当。结论全市“五苗”单苗平均接种率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建卡率也较高,但仍存在新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低的问题,因此今后应重点强化相关工作措施,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作者:陶伊;黄家顺;刘斌;周国浩;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NHL的5%~15%,由于其多原发于鼻腔,80%的 ENKTCL 为鼻 NK/T 细胞淋巴瘤[1],因此ENKTCL又称鼻NK/T细胞淋巴瘤(NNKTL)[2]。该病在亚洲的发病率较高,墨西哥和南美国家也较多见,欧洲和北美国家相对少见[3-4]。其好发于中年男性,中位年龄为45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7∶1[3]。其发生可能与EB病毒有关[3]。ENKTCL的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导致组织灶性坏死[2,5]。该病早期主要表现为黏膜溃疡,表面附有脓痂或血痂,可伴恶臭。由于其高度的侵袭性及对化疗易耐受的特点,故预后差。早期单独放疗效果很好,晚期或复发病例预后差[6]。现就近几年来与ENKTCL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唐学琴(综述);黄江菊(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是一类乳腺炎症病变的统称,常简称浆乳,好发于中青年非哺乳期女性。从病理角度看,PCM早期常以乳腺导管异常非恶性扩张为主要特征,后期导管内的脂性物质或鳞状上皮的角质脱落后堆积、外溢,导致大量浆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引起炎症、类炎症及免疫反应。主要有导管周围乳腺炎(PDM)、乳腺导管扩张症(MDE)和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3种表现类型。由于PCM临床症状及无创检查结果常无明显特异性,因此易被误诊误治。且PCM经非手术治疗及局部病灶切除后,极易复发,常需反复多次手术,严重影响乳房外观,甚至因多次手术造成严重瘢痕粘连,终不得不切除整个患侧乳房,这是乳腺外科临床工作中不得不攻克的一个难题。本文就PCM的发病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尽可能准确地抓住PCM的诊治关键点,寻找PCM下一步临床研究的方向。
作者:陈薪旭(综述);印国兵(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5年3月该科收治的52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进行腔内介入治疗,其中2例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46例患者在球囊扩张后行支架植入术,4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予以置管溶栓术后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术后予以抗凝、口服华法林治疗。观察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远期通畅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00%。术后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等症状改善明显。所有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2例门诊随访12个月,1例支架内形成血栓,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髂静脉均通畅,通畅率为98.08%(51/52)。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方法。
作者:孙晓磊;王寓平;何虎强;张雷;王伟明;侯青春;袁罡;刘云平;曾宏;刘勇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