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芳;赖小平
肝脏储备功能是反映肝脏潜力的指标,是全部肝脏细胞能够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总和。在我国,肝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1-2]。因此,术前应尽可能全面、准确地评估肝脏功能储备,以预测及降低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概率,从而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目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很多,但均仅能从某一方面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全面有效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仍需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3]。本文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易亚阳(综述);李德卫(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术前综合护理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手术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编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应对方式(积极、消极应对评分)、手术应激(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及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及焦虑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综合护理能够改善食管曲张套扎术患者的应对方式,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应激,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岑发丽;李容华;刘俊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约43.5%。肝硬化患者中高达50%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年破裂出血率为5%~15%[1],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耿波(综述);罗诗樵(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2011年11月杭州市拱墅区所有职业性苯接触员工的体检资料,了解苯接触员工的分布和职业健康管理状况,分析苯接触对员工健康状况的损害情况。方法收集杭州市2011年11月该区涉苯企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并通过问卷调查知晓员工基本情况、主要生活习惯;同时选择涉苯企业中不接触苯的行政、后勤、销售1012名工作人员为对照,对比分析涉苯员工和未涉苯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结果该区1469名苯接触员工中,参加职业健康检查人数1012名,检查率为68.9%,血细胞计数异常80名,血细胞异常率为7.9%。未涉苯员工的血常规异常率[5.7%(58/1012)]低于涉苯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涉苯员工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涉苯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涉苯员工血常规异常的影响因素除苯接触外,女性员工、不佩戴防护用品、吸烟、苯浓度不合格也是血常规异常的间接影响因素(P<0.05)。结论职业健康检查率偏低,苯接触已经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企业应当强化职业卫生宣传和培训,督促员工在涉苯环境中学会自我保护,并且针对重点人群进行专项管理。
作者:薛海丽;兰满;曹毅;仇芳芳;江玲;陈小立;翁小瑜;胡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进行分析。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在该院健康体检的8733人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受检者年龄为20~85岁,分3个年龄段(20~45、>45~60、>60~85岁)检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重点检查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结果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为36.70%(男性30.98%、女性42.45%),其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为29.46%(男性25.84%、女性33.10%),其他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为7.24%(男性5.14%、女性9.35%)。不同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频彩超提示警惕甲状腺癌者56例,随访45例行手术(39例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6例是良性结块),11例仍定期复查中,病理诊断提示符合率为86.67%(男性82.35%、女性89.29%)。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可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丽玲;张洪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又称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951年Churg和Strauss首先报道了13例具有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肉芽肿性炎、坏死性系统性血管炎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故又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CSS)。EGPA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多系统受累,较难确诊。常以哮喘为首发症状,诊断缺乏特异性,故常常误诊为难治性哮喘,确诊需较长时间。现将1例EGPA的诊治报道如下。
作者:郝榆霞;娄京涛;危凤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影响患者疾病知识认知的因素。方法运用糖尿病知识量表(ADKnowl)对海口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37例合并糖尿病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糖尿病知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饮食/食物(45.35±20.87)分、治疗(37.89±27.74)分、患病时(33.65±21.63)分、足部护理(51.00±25.61)分、锻炼的影响(37.93±23.81)分、吸烟/饮酒的影响(41.47±24.25)分、减少并发症的危险(57.38±28.05)分、低血糖(51.15±22.38)分。文化程度、糖尿病住院史可以解释饮食/食物知识总变异的18.7%;文化程度、治疗方案可以解释治疗知识总变异的5.6%,治疗方案、文化程度、糖尿病类型、性别可以解释患病时知识总变异的17.2%;文化程度、年龄、病程可以解释足部护理知识总变异的17.8%;治疗方案、文化程度、年龄可以解释锻炼的影响知识总变异的21.0%;文化程度、居住地可以解释吸烟/饮酒的影响知识总变异的11.7%;文化程度、病程可以解释减少并发症的危险知识总变异的12.9%;文化程度、糖尿病住院史可以解释低血糖知识总变异的13.6%。结论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对糖尿病认知状况不理想,其中减少并发症的危险知识掌握好,患病时知识差。患者的文化程度、病程、有无糖尿病住院史是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陈喜;黄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生物体在受到外界有害刺激时(如高温热休克、创伤、感染、缺氧等)会快速作出一种自我保护反应,相应基因开始激活表达,产生一种特殊保护机体的蛋白--热休克蛋白(HSP)。HSP家族基于相对分子质量可划分7类:小HSP家族、HSP10/60家族、HSP40家族、HSP70家族、HSP90家族、HSP110家族和CCT家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HSP对机体有不同的保护作用,如抗动脉粥样硬化、参与肿瘤免疫、预防及治疗应激性溃疡、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其中HSP70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多项研究表明HSP70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
作者:张国锐(综述);王元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健康事业对药学工作的需要,作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药学工作迫切需要得到优化和转变。该文对医院药学工作模式转变的现实需要、解决路径和措施及学科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供卫生管理和政策制订部门及医院药学工作者参考。
作者:蒋先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比较标本稀释前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探讨不同稀释液对检测血清LDH的影响。方法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稀释前后的LDH水平,比较用去离子水、生理盐水和灭活血清3种稀释液稀释同一份高LDH标本后与原始浓度的检测结果,通过绘制回归曲线,比较回归系数接近1的程度。结果2倍稀释时:去离子水回归系数(b水)=1.0384,生理盐水回归系数(b盐)=1.0434,灭活血清回归系数(b灭)=1.0234;5倍稀释时:b水=1.1529,b盐=1.1444,b灭=1.1420;10倍稀释时:b水=1.1078,b盐=1.1124,b灭=0.9958。结论通过2、5、10倍3个稀释梯度的比较,b灭相对b盐、b水为接近1,说明灭活血清是三者中好的稀释液。
作者:方伟祯;何健;蔡振华;陈梅;叶远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是一类乳腺炎症病变的统称,常简称浆乳,好发于中青年非哺乳期女性。从病理角度看,PCM早期常以乳腺导管异常非恶性扩张为主要特征,后期导管内的脂性物质或鳞状上皮的角质脱落后堆积、外溢,导致大量浆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引起炎症、类炎症及免疫反应。主要有导管周围乳腺炎(PDM)、乳腺导管扩张症(MDE)和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3种表现类型。由于PCM临床症状及无创检查结果常无明显特异性,因此易被误诊误治。且PCM经非手术治疗及局部病灶切除后,极易复发,常需反复多次手术,严重影响乳房外观,甚至因多次手术造成严重瘢痕粘连,终不得不切除整个患侧乳房,这是乳腺外科临床工作中不得不攻克的一个难题。本文就PCM的发病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尽可能准确地抓住PCM的诊治关键点,寻找PCM下一步临床研究的方向。
作者:陈薪旭(综述);印国兵(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肢端肥大症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在成年期的临床表现。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初次就诊原因可以是其继发的其他系统器官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接诊医生有意识关注患者体征及必要时完善垂体相关检查,才能避免漏诊及更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肢端肥大症目前的治疗方式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其围术期治疗尤以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为重。现介绍本科2014年诊治的肢端肥大症合并心脏损害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借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患者围术期管理及治疗的认识。
作者:钟艾凌;蒲九君;阮伦亮;靳凯;杨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为脑梗死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认知和行为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高于对照组[80.0%(32/40)],NIHSS及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行为逻辑面试(BBS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4/40)]低于对照组[3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NIHSS和ADL评分,提高认知和行为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程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菌尿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术后患者脓血尿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2015年1~6月该院收治的40例TURP术前无菌尿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抗生素组和对照组,各20例。抗生素组于术后开始使用预防性静脉抗菌方案,连续使用7 d,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生素7d。对照组于术后开始使用静脉抗菌方案,连续使用5d至拔除尿管后停用抗生素,改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对照剂,出院后口服非抗生素安慰剂。比较两组TURP术后5、7、14、28 d患者脓尿及血尿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7、14、28 d,抗生素组脓尿发生率分别为60.0%、100.0%、85.0%、40.0%,对照组脓尿发生率分别为55.0%、95.0%、90.0%、35.0%;术后5、7、14、28 d,抗生素组血尿发生率分别为100.0%、100.0%、80.0%、35.0%,对照组血尿发生率分别为100.0%、100.0%、75.0%、30.0%。两组脓尿及血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患者术后应用14 d抗生素及5 d抗生素2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患者均会出现脓尿、血尿。
作者:张琦;徐光勇;张唯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6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宫内放置曼月乐组(曼月乐组)和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组(甲羟孕酮组),各32例。曼月乐组于月经第4~7天宫内放置曼月乐,固定同一名主治医师,严格按照放置技术说明操作。甲羟孕酮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醋酸甲羟孕酮8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21 d为1个周期,持续服用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月经量、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增生的逆转率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曼月乐组患者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无一例出现月经过多,甲羟孕酮组6例月经过多,两组月经量过多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曼月乐组子宫内膜增生的逆转率[93.8%(30/32)]明显优于甲羟孕酮组[62.5%(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曼月乐组无一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恶心等),甲羟孕酮组4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两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放置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黎;吴忠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目前发病率高的白血病类型,目前只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效果相对较为理想,而其他非APL的AML患者,虽经传统标准的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Ara-C)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可达50%~80%,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难治或复发,5年总生存率(OS)不足20%。本文结合近几年相关文献简单总结了成人复发/难治性AML的治疗现状,并就一些分子靶向药物、免疫调节剂等新药研发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旭(综述);王利(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近视性屈光不正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了解其对近视性屈光不正矫正方法的选择特点,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真正改善其视觉质量。方法2015年5~7月以南宁市4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抽中班级的全部近视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近视性屈光不正大学生共837人,其中未进行视力矫正者7人(0.84%),均为单眼屈光不正;采用框架眼镜作为视力矫正方法的有748人(89.37%);采用角膜接触镜作为视力矫正方法者82人(9.80%);无人采用手术方式进行视力矫正。不同性别对视力矫正方法的选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近视程度的加重,选择框架眼镜的学生逐渐减少,而选择角膜接触镜的学生逐渐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屈光参差程度的加重,选择框架眼镜的学生逐渐减少,而选择角膜接触镜的学生逐渐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大学生对近视性屈光不正矫正方法的选择是理性的。对少数单眼屈光不正又未采用任何视力矫正方法者和少数视力矫正方法的选择不适合自身状况者,应对其加强视力保健教育,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视力矫正方法。
作者:秦雯;赵同领;陈科;朱时敏;顾克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综合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00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开县中医院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手术穿刺证实为BAC的29例患者的CT表现。结果 BAC分为孤立结节型、浸润实变型、广泛型3型。孤立结节型19例,占65.5%,其中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征5例,细支气管通气征10例,蜂窝征2例,血管集束征2例,19例中胸膜凹陷征10例。浸润实变型3例,占10.3%,蜂窝征和细支气管通气征各2例,磨玻璃密度征1例。广泛型7例,占24.1%,7例均表现为双肺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影,结节有融合倾向。结论 BAC的CT征象多样,对各型的征象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各型的典型表现,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李巨春;李琦;易勋平;李德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具有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的呼吸道症状,伴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呼吸道症状和强度随时间而变化[1]。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气道慢性疾病,全球6~7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高达10%,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儿童哮喘患病率更高[2],但近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儿童哮喘患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3]。哮喘已然成为威胁全球儿童健康的重大问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哮喘的发病具有个体差异性,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和作用的结果,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宿主因素等;“卫生假说”提出生命早期微生物的暴露,可以减少儿童日后发展为过敏性疾病的概率;那么基于卫生假说的观点,婴儿期应用抗生素减少细菌的暴露机会,进而很有可能增加儿童患某些过敏性疾病的风险。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生命早期抗生素的应用可能增加了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但也有部分研究认为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哮喘发病并不相关,是由于哮喘家族史及呼吸道感染共同混淆所致。并且不同抗菌谱药物在增加哮喘发病风险方面相关性不尽相同。本文就婴儿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哮喘发病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刘彤彤(综述);符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许多患者在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普通感冒症状消失后,咳嗽仍持续且迁延不愈,一般表现为干咳或咳少许白色黏液痰,血象及胸部影像学无异常,临床上称之为感染后咳嗽(PIC)。现普遍认为PIC主要由病毒、细菌如百日咳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感染引起,病毒以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常见[1]。PIC病程一般3~8周,属亚急性咳嗽范畴,比占达40%~50%[2]。PIC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直接引起患者死亡,但频繁持久的咳嗽常引起焦虑、失眠、困倦、声音嘶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因此患者诊治需求高。PIC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无客观检查指标,也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现就近年来PIC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西医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蒋春芳(综述);刘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