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雯;赵同领;陈科;朱时敏;顾克英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从而明确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62例,将其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1例。预见性护理组是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进行护理防范干预,比较两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监护治疗时间及平均总住院时间。结果 IABP术后常规护理组血栓或下肢缺血、感染、导管打折发生率均为9.7%(3/31),压疮发生率为3.2%(1/31),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19.4%(6/31);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未见血栓或下肢缺血、导管打折、压疮及感染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为3.2%(1/31)。两组血栓或下肢缺血、感染、导管打折、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 D-二聚体水平[(408.29±142.45)μg/L]高于预见性护理组[(237.81±105.7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组CCU监护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4.1±1.9)、(10.3±2.8)d]较常规护理组[(7.7±2.3)、(17.4±4.6)d]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改善IABP术后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小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2011年11月杭州市拱墅区所有职业性苯接触员工的体检资料,了解苯接触员工的分布和职业健康管理状况,分析苯接触对员工健康状况的损害情况。方法收集杭州市2011年11月该区涉苯企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并通过问卷调查知晓员工基本情况、主要生活习惯;同时选择涉苯企业中不接触苯的行政、后勤、销售1012名工作人员为对照,对比分析涉苯员工和未涉苯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结果该区1469名苯接触员工中,参加职业健康检查人数1012名,检查率为68.9%,血细胞计数异常80名,血细胞异常率为7.9%。未涉苯员工的血常规异常率[5.7%(58/1012)]低于涉苯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涉苯员工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涉苯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涉苯员工血常规异常的影响因素除苯接触外,女性员工、不佩戴防护用品、吸烟、苯浓度不合格也是血常规异常的间接影响因素(P<0.05)。结论职业健康检查率偏低,苯接触已经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企业应当强化职业卫生宣传和培训,督促员工在涉苯环境中学会自我保护,并且针对重点人群进行专项管理。
作者:薛海丽;兰满;曹毅;仇芳芳;江玲;陈小立;翁小瑜;胡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说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在特定的场合面对同行、教学研究人员或专家系统地谈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促进教师认真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药用植物学是医药类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自然学科。该文以药用植物学教材中“兰科”为例探讨说课思路,从课程分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设计,旨在提高“兰科”的教学效果,以期对药用植物学中重点科的讲授提供经验。
作者:张桂芳;赖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肢端肥大症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在成年期的临床表现。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初次就诊原因可以是其继发的其他系统器官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接诊医生有意识关注患者体征及必要时完善垂体相关检查,才能避免漏诊及更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肢端肥大症目前的治疗方式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其围术期治疗尤以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为重。现介绍本科2014年诊治的肢端肥大症合并心脏损害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借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患者围术期管理及治疗的认识。
作者:钟艾凌;蒲九君;阮伦亮;靳凯;杨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提高液基细胞学制片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12000例妇科患者,采用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沉降式液基细胞学系统进行制片。结果通过总结经验改进制片时的操作技术,提高了涂片质量。结论通过对制片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使每一步都做到细致操作,完全能做出符合诊断要求的涂片。
作者:贺德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对区域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行肝叶切除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患者共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47),前者行非规则性肝切除,后者行精准肝切除。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残余结石发生率、肝断面感染率、肝功能恢复时间、胆漏发生率、结石复发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肝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石复发率低。
作者:丁兵;蒋辉;张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分析并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的综合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该中心收治的400例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社区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社区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显著改善,血糖控制良好;且居民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作者:陈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具有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的呼吸道症状,伴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呼吸道症状和强度随时间而变化[1]。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气道慢性疾病,全球6~7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高达10%,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儿童哮喘患病率更高[2],但近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儿童哮喘患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3]。哮喘已然成为威胁全球儿童健康的重大问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哮喘的发病具有个体差异性,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和作用的结果,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宿主因素等;“卫生假说”提出生命早期微生物的暴露,可以减少儿童日后发展为过敏性疾病的概率;那么基于卫生假说的观点,婴儿期应用抗生素减少细菌的暴露机会,进而很有可能增加儿童患某些过敏性疾病的风险。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生命早期抗生素的应用可能增加了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但也有部分研究认为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哮喘发病并不相关,是由于哮喘家族史及呼吸道感染共同混淆所致。并且不同抗菌谱药物在增加哮喘发病风险方面相关性不尽相同。本文就婴儿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哮喘发病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刘彤彤(综述);符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15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管理、适量运动、控制体质量、戒烟限酒、服药管理及自我血压监测、定期随访等,比较干预前后护理效果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12个月后,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遵医行为、自我血压监测等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以上各项指标的控制达标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的8个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珂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8例,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A组,n=86)和常规护理组(B组,n=82)。A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B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SDS和S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且终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琦;夏明嫔;唐万彪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NHL的5%~15%,由于其多原发于鼻腔,80%的 ENKTCL 为鼻 NK/T 细胞淋巴瘤[1],因此ENKTCL又称鼻NK/T细胞淋巴瘤(NNKTL)[2]。该病在亚洲的发病率较高,墨西哥和南美国家也较多见,欧洲和北美国家相对少见[3-4]。其好发于中年男性,中位年龄为45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7∶1[3]。其发生可能与EB病毒有关[3]。ENKTCL的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导致组织灶性坏死[2,5]。该病早期主要表现为黏膜溃疡,表面附有脓痂或血痂,可伴恶臭。由于其高度的侵袭性及对化疗易耐受的特点,故预后差。早期单独放疗效果很好,晚期或复发病例预后差[6]。现就近几年来与ENKTCL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唐学琴(综述);黄江菊(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在ICU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ICU重症患者进行临床相关研究,分析实施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对患者病因诊断的作用。结果 ICU重症患者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因主要有急性肺水肿(19例)、分布性休克(1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肺炎(肺实变,12例)、急性肺栓塞(10例)、心源性休克(10例),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对上述病因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9.47%、93.75%、93.33%、91.67%、88.89%、90.00%,敏感性分别为93.56%、92.35%、90.31%、88.36%、90.21%、91.69%,特异性分别为93.33%、93.58%、94.02%、98.61%、98.62%、95.02%。结论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可对ICU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进行较快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敏感性、特异性。
作者:赖晓东;许珊;赖晓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生物体在受到外界有害刺激时(如高温热休克、创伤、感染、缺氧等)会快速作出一种自我保护反应,相应基因开始激活表达,产生一种特殊保护机体的蛋白--热休克蛋白(HSP)。HSP家族基于相对分子质量可划分7类:小HSP家族、HSP10/60家族、HSP40家族、HSP70家族、HSP90家族、HSP110家族和CCT家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HSP对机体有不同的保护作用,如抗动脉粥样硬化、参与肿瘤免疫、预防及治疗应激性溃疡、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其中HSP70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多项研究表明HSP70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
作者:张国锐(综述);王元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许多患者在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普通感冒症状消失后,咳嗽仍持续且迁延不愈,一般表现为干咳或咳少许白色黏液痰,血象及胸部影像学无异常,临床上称之为感染后咳嗽(PIC)。现普遍认为PIC主要由病毒、细菌如百日咳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感染引起,病毒以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常见[1]。PIC病程一般3~8周,属亚急性咳嗽范畴,比占达40%~50%[2]。PIC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直接引起患者死亡,但频繁持久的咳嗽常引起焦虑、失眠、困倦、声音嘶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因此患者诊治需求高。PIC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无客观检查指标,也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现就近年来PIC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西医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蒋春芳(综述);刘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目前发病率高的白血病类型,目前只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效果相对较为理想,而其他非APL的AML患者,虽经传统标准的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Ara-C)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可达50%~80%,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难治或复发,5年总生存率(OS)不足20%。本文结合近几年相关文献简单总结了成人复发/难治性AML的治疗现状,并就一些分子靶向药物、免疫调节剂等新药研发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旭(综述);王利(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约43.5%。肝硬化患者中高达50%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年破裂出血率为5%~15%[1],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耿波(综述);罗诗樵(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炎,好发于老年人,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肺功能不可逆下降为主要表现,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为双下肺网状或蜂窝状影。IPF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从确诊之日起,中位生存期小于3年[1]。但是多年来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随着对IPF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近期上市了2种名为吡非尼酮和尼特达尼的新药,临床试验显示二者能延缓IPF的进展。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新药处于临床试验中,为IPF的治疗带来了曙光。本文将对IPF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陈卓(综述);胡良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近视性屈光不正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了解其对近视性屈光不正矫正方法的选择特点,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真正改善其视觉质量。方法2015年5~7月以南宁市4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抽中班级的全部近视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近视性屈光不正大学生共837人,其中未进行视力矫正者7人(0.84%),均为单眼屈光不正;采用框架眼镜作为视力矫正方法的有748人(89.37%);采用角膜接触镜作为视力矫正方法者82人(9.80%);无人采用手术方式进行视力矫正。不同性别对视力矫正方法的选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近视程度的加重,选择框架眼镜的学生逐渐减少,而选择角膜接触镜的学生逐渐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屈光参差程度的加重,选择框架眼镜的学生逐渐减少,而选择角膜接触镜的学生逐渐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大学生对近视性屈光不正矫正方法的选择是理性的。对少数单眼屈光不正又未采用任何视力矫正方法者和少数视力矫正方法的选择不适合自身状况者,应对其加强视力保健教育,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视力矫正方法。
作者:秦雯;赵同领;陈科;朱时敏;顾克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肝脏储备功能是反映肝脏潜力的指标,是全部肝脏细胞能够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总和。在我国,肝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1-2]。因此,术前应尽可能全面、准确地评估肝脏功能储备,以预测及降低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概率,从而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目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很多,但均仅能从某一方面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全面有效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仍需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3]。本文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易亚阳(综述);李德卫(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为脑梗死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认知和行为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高于对照组[80.0%(32/40)],NIHSS及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行为逻辑面试(BBS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4/40)]低于对照组[3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NIHSS和ADL评分,提高认知和行为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程惠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