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9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向莎

关键词: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肿瘤患者, 血管内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249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128例与对照组1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宣教讲解程度、与患者有效沟通能力等项内容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约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约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心里功能、躯体功能等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约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物质生活评分没有明显差异(跃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不适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运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合理饮食和用药依从性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FBG、HbAl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并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宗丽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动脉出血的介入护理配合研究

    目的探讨肾动脉出血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的介入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应用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肾动脉出血的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介入护理配合进行总结。结果43例肾动脉出血患者均顺利完成栓塞,所有出血症状停止,尿液由术前全血尿变为淡红色,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肾动脉栓塞作为治疗肾动脉出血的有效疗法,全面做好围手术期的介入护理配合对于保证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交流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合并症护理、肠道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造瘘口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结果78例老年患者中,根治性保肛手术47例,占60.25%,直肠癌根治术72例,姑息性手术6例。3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术后并发症,3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死亡率3.84%,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全部改善并痊愈。结论加强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袁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体会

    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教学方面,对于医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一项教学领域的革命,多年的医学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的确是一种好的授课方法,但如何用?怎么用?又是一门艺术,本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正确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轻颅脑损伤。通过对我院儿科急症病例观察,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高热可加重痉挛,造成恶性循环,增加氧消耗,引起脑水肿,故应用镇静药时对高热患儿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

    作者:贾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心理疏导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1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临床诊疗上,我院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与对照组不同的是,我院在对观察组进行了在此基础上加用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我院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而且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

    作者:潘芙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并分析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除使用正常护理方式外,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轻度贫血者8例(26.7%),中度贫血者4例(13.3%);对照组轻度贫血者13例(43.3%),中度贫血者7例(23.3%),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5.3依1.2)d,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8.8依2.9)d,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与73.3%,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约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也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焦放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

    目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障程度。二级预防是缺血性脑卒中有效而重要的预防手段,可以减少复发,降低卒中花费和社会负担。本文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甘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脊柱手术体位摆放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的特点,探讨脊柱手术过程中良好的体位摆放的临床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8例实施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体位摆放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出现血管、神经、皮肤的损伤的概率仅为10.1%,对照组出现的概率为35.8%,观察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5.4%,对照组为78.9%,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良好的摆放体位护理,可使术野充分暴露,不影响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蒋妮秀;梁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护理

    目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就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提高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通过系统随机选取,回顾性地研究分析近些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改变的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改变的患儿在入院治疗期间进行抗感染、吸氧、雾化吸入、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对症等综合治疗及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模式。结果患儿的哮喘症状控制效果良好。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减少。结论护理对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的患儿有很大的影响,其临床效果良好,对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2010年~2012年收治病例中随机挑选6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改变的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谭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Gamma钉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又称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骨质疏松疾病的日益严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逐渐增多。随着手术内固定的广泛开展,许多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相继出现。我院采取目前国际主流的的治疗方法运用Gamma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优点是微创,中心固定牢固,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深得患者及家属满意。自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2例,通过加强入院宣教,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疼痛指导,功能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廖小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衰竭中NCPAP的应用效果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衰竭中NCPAP的疗效。方法选取患儿55例,均给予NCPAP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疗效。结果患儿于治疗5 h后,PaCO2、PaO2、SaO2指标均得到改善,且治疗24 h后,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NCPAP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冯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20例中晚期宫颈癌采用小剂量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采用小剂量顺铂同步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及相关护理。方法对120例中晚期宫颈癌采用小剂量顺铂同步放化疗患者,全程给予系统的整体护理。结果120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过一系列对症治疗,配合全程心理、饮食、放疗、化疗等方面的护理,120例患者无出现明显毒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作者:邱洁丹;张小玉;张惠珍;林淑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对BRCA1基因的影响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已经证实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是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限,常适应于乳腺肿瘤较大或有大量淋巴结转移者,近来新辅助化疗逐渐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有研究报道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有关,可以解释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有无缓解。

    作者:王天彪;张殿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加强药学服务的对策

    目的探讨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药学服务对策效果。方法结合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药房的实际工作情况,参照当前医改任务从药房实际出发,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对应处置措施和药学服务对策,观察效果指导临床药学管理与服务实践。结果针对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置,加强药学服务后,通过转变医院药剂管理新思路,理顺了医药关系,药品差错事件下降51.69%,退药人次下降54.93%,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建立药房新型药学服务模式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针对以往药学服务的诸多问题进行药学服务干预,有利于药学服务的开展,更好的保障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亚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2例心脏病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12例心脏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左侧卧位L1~L2或L2-L3硬膜外穿刺,头端置管3.5cm。手术床左倾斜位。1.5%~2%的利多卡因,每5~10min注入3~5ml。局麻药用量(299.8依47.4)mg,胎儿娩出后,10例产妇静注氟哌利多2.5~3.75mg,芬太尼50~75ug。结果阻滞平面上界T62例,T810例。2例血压下降≥30mmHg,7例下降约20mmHg,前者静注麻黄硷8~10mg后血压回升,后者未予处理术终回升,2例心动过速,给予西地兰0.2~0.4mg静注。1例室早静注利多卡因60mg。术中输液量300~500ml。11例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1例3分,经气管插管纯氧IPPV,5min评分8分。全组母婴无死亡。文中讨论了心脏患者剖宫产术麻醉体会,充分的术前准备,纠正心功能;控制输液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及时处理术中发生的问题等术中监测管理和新生儿复苏都十分重要。文中还讨论了心脏患者剖宫产局麻药用量较一般孕妇剖宫产少的原因可能是,此类孕妇椎管内静脉丛扩张较剧烈,硬膜外间隙更窄发致。结论硬膜外麻醉可适用于心脏患者剖宫产术,但必须小量分次注药,控制麻醉平面,术中严密监测、管理。

    作者:万锦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三阴乳腺癌的辅助化疗现况与争议点

    三阴乳腺癌预后差、复发及转移率高、生存率低,是乳腺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因其对常规的治疗疗效欠佳,各家报道不一,存在较大争议,故需要临床肿瘤医生加以关注和研究,新的治疗方案有待提出及评价疗效,以便获得更好的预后。因此笔者综合探讨目前三阴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评价治疗的现况,浅谈笔者对三阴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原则和新理念。

    作者:崔智文;李红瑞;张俊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内科综合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

    目的总结分析内科综合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紧急护理、饮食护理、输液护理、心理护理等内科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结论内科综合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有效控制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使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中护理的作用。方法资料为我院2009年~2012年接受治疗的AMI合并左心衰的患者33例,加强病情观察,重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治疗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33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后,治疗成功率为96.9%,病死率为3.1%;护理满意度为93.9%,随访1年,再入院率为12.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治疗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生还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等职业院校临床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分析

    针对我国临床技能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教学经验,论述高等职业院校临床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范柳笛;郭小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