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名晋
临床诊断学是由医学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因此,诊断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存在医学生数量增加,教学资源短缺,学生实践机会缺乏等问题。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临床诊断学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实际动手机会,提高教学效果,节约教学资源。虚拟教学在临床诊断学教学的4个主要部分(问诊、系统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判读和临床基本操作)中都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岩;李艳霞;路岩;张盛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儿科接受静脉滴注的288例患儿,根据不同静脉滴注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钢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渗漏、脱管、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多重因素聚集为特征,以多个靶器官损害为主要改变的代谢综合征(SM)患者越来越多,而SM 合并急性胰腺炎(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有研究报道,SM与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作为判断AP严重程度、预后的指标之一[1]。但是,目前SM合并A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罗世君(综述);孙勇;赵峰;吴倩倩(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分析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该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添加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且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三酰甘油(TG)无明显变化,但总胆固醇标准值(CHO)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且用药后两组患者的Plt、TG值无明显变化,但CHO值变化较大。(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案。
作者:于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佛山肇庆市村民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订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2014年7~8月街头对54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4.8%村民形成知识性健康素养,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业村民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15~30岁高于其他年龄组、大专及以上高于其他学历人群,未婚高于已婚,教师和医护人员高于其他职业人群;8.5%村民形成行为性健康素养,不同职业人群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是医疗卫生人员(30.0%),低的是务农和养殖畜牧业人员(0.0);女性、高学历、知识分子是健康素养具备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村民知识性与行为性健康素养差异大,人群发展不均衡,应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
作者:陈凌斯;黄智峰;邹宇华;杨品超;林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后断巩膜缝线及眼球按摩调整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眼科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诊治的52例(56眼)青光眼患者,均行边长为4 mm的三角形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如术后眼压偏高,应用术后断巩膜缝线及眼球按摩。结果术后第1~2 d:5眼浅前房;9眼眼压偏高(>21 mm Hg,1 mm Hg=0.133 kPa)行眼球按摩。术后第3~7 d:2眼浅前房;8眼眼压偏高(>16 mm Hg),眼球按摩后眼压小于18 mm Hg;9眼经眼球按摩后眼压大于18 mm Hg,表面麻醉后断1根巩膜缝线,5眼断2根巩膜缝线。术后6个月(3眼失访):49眼眼压9~21 mm Hg,4眼眼压大于21 mm Hg(滴降眼压滴眼液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青光眼行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断巩膜缝线及眼球按摩,可有效调整眼压,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邱艳飞;胡锡彬;何建中;钟敏;赖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虽然对用药安全的关注度增加,但对药物的认识和使用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公众用药过程中常见的认识和使用误区,提出合理化建议,普及药物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方法,使公众用药能更加安全、合理和有效。
作者:仲丹丹;崔晓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医院门诊作为大多数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是为不需要或尚未住院的患者提供疾病防治的一种方式[1],其工作是医疗服务和诊疗技术水平质量的直接反映,也是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直观体现。门诊患者满意度是门诊患者对于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主观评价。近年来,门诊患者越来越多,根据卫计委发布的报告,2002年我国医疗机构门诊人次数达20.09亿次[2]。在患者生活水平、医疗知识水平提高及医院利益的驱使、医保政策的完善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患者对门诊满意度褒贬不一,不同医院的门诊患者满意度也不一样。因此,研究不同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可为医院改善门诊服务提供参考,为指导患者选择就诊医院提供依据。
作者:郭秀英(综述);胡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住院的221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段分为A、B两组。A组为老年人(65~92岁)126例,B组为中青年人(18~64岁)95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各临床指标(意识障碍、血尿素氮大于7 mmol/L、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低血压的发生情况)、CURB-65评分、合并的基础疾病、疗程、费用及死亡率。结果 A组患者意识障碍、血尿素氮大于7 mmol/L、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低血压的发生率及CURB-65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多于B组,且疗程长、费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AP患者病情重、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疗程长、费用高,因此对于老年CAP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作者:纪颖;安晓杰;邓赶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虚拟仿真培训中心是一个将先进的虚拟现实软、硬件技术高度集成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实验操作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进行虚拟现实人才实训培养与相关专业技能训练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该文通过讨论培训中心功能模块、实验教学体系、网络教学平台和管理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为学校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林鸿程;梁馨云;吴柱国;周忠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浅前房在明暗光线下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浅前房[周边前房深度小于1/3角膜厚度(CT)]患者30例(51眼)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双眼分别在正常照明和暗室内进行UBM检查,每只眼顺时针进行8个钟点位的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虹膜与小梁网接触者,并将有虹膜与小梁网接触眼记录为暂时性房角关闭眼。结果静态下房角分级情况:窄Ⅳ45眼(88.24%),窄Ⅱ6眼(11.76%)。所有患者房角镜动态检查均无房角粘连闭合。51眼浅前房在暗室内和正常照明下暂时性房角关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级周边前房眼在暗室内暂时性房角关闭率高于正常照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浅前房患者进行UBM检查能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房角的转归,甚至能对部分暂时性房角关闭进行预防性激光治疗,阻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英;谭薇;田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结肠镜检查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结肠镜检查的护理与指导,干预组在结肠镜检查准备时、检查中、检查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结肠镜接受率、护理满意度及医疗投诉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对肠镜接受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医疗投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及恐惧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了医疗投诉发生率。
作者:张慧;查小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高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不可避免地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对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学、科研工作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介绍中山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成效与经验,指出实验室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与隐患;并结合国家、省、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管理规章制度,提出防范隐患、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建议。
作者:黄锦桃;梁翠莎;陈剑煌;周红;朱兆玲;胡黎平;李美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内容已经纳入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但该门课程在长期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选择不精练、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老套、师资匮乏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使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该文结合教学工作实践,重点讨论如何对《精神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姜欣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7月在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HIFU组和HIFU联合LNG-IUS组,各2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2、3、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检测血浆P物质水平;测量治疗后3、6个月子宫体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3、6个月VAS及血浆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IFU联合LNG-IUS组降低程度优于HI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子宫体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整个HIFU治疗及放置LNG-IUS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HIFU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较单纯HIFU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鑫;乔海;张瑞涛;吴庆蓉;陈锦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检验科2013年6~12月收取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250份,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等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率。结果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用于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b、HBcAb、HBsAb及HBeAg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用于乙型肝炎患者可显著提高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惟;张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宫颈普通电刀锥切术(E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科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9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EKC治疗的67例患者作为EKC组,同期接受LEEP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LEEP组。比较EKC和LEEP 2种手术方法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KC组锥切标本高度大于LEEP组,LEEP组宫颈内口切缘阳性率高于EK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EKC组术后病灶残留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EKC组术后病变复发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EKC组术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KC和LEEP 2种治疗CINⅢ的方法均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但EKC治疗在标本大小、复发率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要优于LEEP。
作者:张阳;王芳;李大兵;钱卫卫;闫洪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细菌是世界上已知分布广的有机生命体,其出现远早于人类,感染某些细菌可能导致人体的炎症,临床主要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作用于各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起到强大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在极低浓度下也能够选择性杀灭他种生物或者抑制其功能[2]。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抗生素的滥用等多种因素导致多种类型的细菌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阻滞了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进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热点[3]。作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参考已有文献报道,通过阐述细菌耐药机制,从而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方法。
作者:叶和平(综述);谢洪先(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单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哮鸣、痰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雪娅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