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年制医学英语教学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的研究

赵澎;隋滨滨;马军;袁菁;张凯;汤劼;程石

关键词:医学英语, 英语教学, 综合能力
摘要:我院七年制医学英语教学已经开展多年,如何提高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临床医疗利用医学英文文献、完成课题、撰写文章、学术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英语教学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学科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从医学英语教研室在七年制学生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体会,以达到提高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经皮跟腱切断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经Ponseti方法治疗的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经皮跟腱切断术时机的选择。方法90例(125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以Piran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治疗前两组评分均≥4分,属于僵硬型马蹄内翻足。 A组患足矫形外展至50°,背屈<10°,同时HS>1、MS<1和距骨被覆盖;B组患足矫形至前足内收纠正但无法背屈,同时HS>1、MS≤1,行跟腱切断术;比较两组石膏固定次数、治疗时间和治疗结果。结果患儿均得到随访,A、B两组手术前石膏矫形次数分别为(9.3±1.34)次、(5.2±0.87)次(P<0.05),治疗时间分别为(69.3±3.76)d、(35.5±4.82)d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跟腱均愈合,跖屈有力,患足背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onseti方法治疗僵硬型马蹄内翻足过程中,早期行经皮跟腱切断手术可明显减少石膏矫形次数、缩短疗程,不影响疗效。

    作者:季泽娟;孙克明;王军建;张春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中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判断46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的临床疗效,并对有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老年患者高血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治疗后有所下降。3级高血压合计有效率分别为93.7%,89.8%和88.9%。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以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能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刘力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外科手术的护理中干预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的护理中干预护理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选择本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所实施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整理出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80例,做为对照组,观察组80例,观察组患者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对手术前后实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采用干预护理的患者的康复情况要比常规护理的效果高出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后患者在接受相应的心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康复情况要比没有接受干预的患者的好,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水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川崎病误诊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35例误诊的川崎病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误诊率29.7%(35/118),误诊时间短3d,长20d。结论加深对川崎病的理解,及时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可有效降低该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作者:柯长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82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氨氯地平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降压效果、血糖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C组的mALB明显低于A、B组,C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A、B组。结论缬沙坦配伍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可以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同时还可以减轻靶器官损害,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陶汉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口腔内自发性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观察研究口腔内自发性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诊治的128例口腔内自发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28例口腔内自发出血,由单纯牙龈炎症引起97例,占75.8%;由不良修复体引起4例,占3.1%;由全身因素引起27例,占21.1%。所有患者急性出血1h内均得到控制,其中彻底止血116例,彻底止血率为90.6%。1d内无复发。结论口腔内自发性出血主要由局部原因和全身因素引起,患者多急性就诊,中老年偏多,病情多样。临床处理时应沉着细致,给予患者全面检查及询问病史,以准确判断病因,进行针对性止血处理,然后根据病情行周密治疗。

    作者:谷晓平;李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种手术方式治疗358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358例子宫肌瘤患者3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完成的3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共358例,分别是经腹、经阴道和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观察各组手术方式的手术效果。结果子宫肌瘤剜除术:经腹组手术时间(90.8±11.6)min,术中出血量(174.5±19.4)ml。经阴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经腹组(P=0.007,P=0.008)。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大于经腹组(P=0.02),术中出血量小于经腹组(P=0.004)。次全子宫切除术:经腹手术时间(96.2±11.5)min,术中出血量(381.5±26.9)ml。经阴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经腹组(P=0.009, P=0.01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大于经腹组(P=0.007),术中出血量小于经腹组(P=0.016)。结论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应注意个体化,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合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卫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颈丛+全麻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颈丛+全麻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颈丛+全麻组(A组)23例和全麻组(B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切皮时、切除瘤体时和拔管时的MAP、HR、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间术前及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开始和分离甲状腺时 MAP、HR差异显著(P<0.05).B组在切皮、切除瘤体和拔管时MAP和HR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全麻药用量明显多于 A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 A组明显较 B组缩短(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选择颈丛+全麻,在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术毕清醒快拔管早,并可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王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麻醉科住院医师人才队伍培养途径

    目的:对麻醉科住院医师人才队伍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麻醉科住院医师的基本资料,对其编制、学历以及职称等进行分析。结果针对本院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良莠不齐的状况提出合理的培养途径措施。结论在对麻醉科医师人才队伍的培养上,要形成规范的制度化。

    作者:曾毅;侯丽宏;董海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轻微肝性脑病诊治研究

    轻微肝性脑病(mild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指各种类型的肝硬化及门体分流术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用精细的智力测试和(或)电生理检查作出的肝性脑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经典的就是氨中毒学说。本文就MHE的发病率、诊断方法以及中西医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张平;张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8例阴道炎患者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为了分析阴道炎患者的病症情况以及患阴道炎的原因,研究该病患者的护理办法。方法选取48名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照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宣传,分析两组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及病情复发率。结果在经过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之后的实验组其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好(P<0.05),并且实验组病情的复发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该尽量了解患者出现这种妇科疾病的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从根本上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复发几率。

    作者:高言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方法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血栓通15d,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变学指数、动脉指数、血液生化指标及踝肱动脉指数、下肢动脉彩超。结果经静脉滴注血栓通治疗后,患者双侧下肢动脉的血液流量显著增加,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血液流变学以及纤维定量指标降低,踝肱动脉指数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血栓通能改变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液流量,并能降低血粘度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是一种副作用小的安全制剂。

    作者:安利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百草枯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中随机选择15例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危险,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临床护理可以保证较高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张坤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究

    卫校学生在获取医学信息的同时,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理论知识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建构本专业和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进行适当的评估,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发挥其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成。

    作者:李秋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Ki-67、VEGF、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Ki-67、VEGF-2、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74例乳腺癌和18例乳腺良性病变石蜡包埋切片 Ki-67、VEGF 、Her-2的表达,并探寻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其相互的关系。结果①Ki-67、VEGF、Her-2在乳腺癌表达率别为:66.2%,78.4%及27.1%;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1.1%、38.9%、5.5%(P<0.05),分析有统计学差异;②Ki-67和VEGF在乳腺癌中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表达率呈增高趋势,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 Ki-67、VEGF、Her-2的表达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Her-2、Ki-67、VEGF参与;②乳腺癌中肿瘤大小及年龄与Her-2、Ki-67、VEGF的表达无关。

    作者:木拉提·库尔班;于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内胆管黏液性肿瘤(MPIB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不同术式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式,评价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5例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行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既往有胆囊切除史行再次手术的患者,行左半肝根治性切除;2例左肝出现不规则形状软组织密度的囊性病灶,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左肝管黏液性囊腺瘤的患者中,1例行左肝叶切除,1例行囊肿部位切除加内壁毁损术;1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的患者行囊肿加周围组织切除;1例行右肝叶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检查显示,1例为左肝胆管高分化黏液性囊腺肿瘤,1例左肝囊腺瘤,1例左肝粘液性囊腺瘤,1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1例为肝右叶囊腺瘤。仅有1例与手术前的诊断一致,误诊率为80%,术后进行为期2~120个月随访,对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再次根除性手术,长无瘤存活时间为5年。结论诊断医师对少见病的学习和认知,减少误诊,术中对病变部位有清晰的把握以采取佳术式是根除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的关键。

    作者:宋鹏;袁伟;马松;石学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观察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根据不同类型骨折采用不同入路,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27例,随访23例疗效为优1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合并症少,术后可获得关节面解剖复位,而且固定坚固,达到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防止愈合过程中复位的丢失。

    作者:牛文斌;魏庆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利多卡因胶浆用于无痛胃镜对丙泊酚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术时含服利多卡因胶浆对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芬太尼1.0μg/kg,2%利多卡因2ml,丙泊酚60mg/min顺序静注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麻醉前含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顺序静注芬太尼1.0μg/kg,2%利多卡因2ml,丙泊酚60mg/min。监测两组患者的HR、MAP、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手术室滞留时间以及呛咳、体动情况。结果 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手术室滞留时间少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术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及手术室滞留时间。

    作者:林爱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囊性肾瘤1例回顾性分析

    多囊性肾瘤是临床上较罕见的一种肾脏良性肿瘤,我院近期收治多囊性肾瘤1例,现对该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6个月25d,发现左下腹包块2月余。患者家属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患儿左下腹有一巨大包块,约成人拳头大小,无压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一直未作特殊处理。2个月来包块慢慢增大,外院B超提示囊性包块。患病来患儿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CT平扫示左肾区巨大囊性低密度肿块影,可见纤细分隔,病灶大小约12cm×10cm,边界清,肾实质受压变薄,周围肠管受压移位,周围组织未见侵犯改变,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示病灶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分隔及囊壁见轻度强化,分隔显示更清晰。

    作者:覃维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减少骨科卧床患者颈性眩晕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颈性眩晕发生的护理效果,积累更多的临床工作经验。方法共收录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护理的120例患者资料,降低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对骨科颈性眩晕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结果经临床护理干预之后,两组眩晕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性显著(P<0.01),干预组患者经护理后眩晕的发生率较低。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骨科患者的颈性眩晕,临床需积极推广。

    作者:陈兰;韦健玲;唐彦;黎文霞;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