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杜锋

关键词:高血压, 冠心病,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摘要: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41.18%)、有效率(92.17%)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31.5±5.45、3.5±4.53、74.95±6.6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血压合并冠心病,能有效改善血压及心率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蜞针疗法

    随着水蛭素的发现以及活体水蛭吸血疗法在显微外科、整形外科的应用,水蛭以其独特的医用价值再次活跃于临床。祖国传统医学素来就有利用活体蚂蝗吸食恶血而治病的方法,称为蜞针疗法。笔者认为应当加强蜞针在中医放血疗法中的应用,将现代医学卫生的有利条件与传统的蜞针疗法相结合,集两者之优,极大可能地为患者减轻痛苦。

    作者:熊丽莎;李家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减重步态训练提高1例大面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分析

    目前国内有关脑卒中偏瘫平衡训练以Bobath技术及Brunnstrom技术为主,包括站立平衡训练和下肢运动控制训练[1]。然而脑卒中偏瘫后身体摆动幅度大,使重心偏离支撑面,双下肢重心对称性受到破坏,患肢负重能力下降,这既增加健肢的负担又加大重心转移的难度,影响其平衡的维持和行走的质量[2]。减重步态训练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康复方法之一,它主要是用减重吊带将患者身体部分悬吊,使患者步行时下肢的负重减少,步行能力提高。患者平衡能力的提高是其步行能力改善的前提。笔者现报道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减重步态训练对提高其平衡功能的作用,为促进后期步行能力康复提供支持。

    作者:於来康;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可塑性钛合金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可塑性钛合金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0例22足,均采用可塑形钛跟骨钢板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评估患足功能。结果患者术后X线拍片检查,见Bohler角恢复正常者18足,呈15°~25°者4足;其中18足切口一期愈合,2足切口部分裂开,2足切口边缘部分感染坏死,均作换药处理,2 w后创口愈合。全部患足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 w,平均(10.2±1.34)w。患足功能进行评分,优12例(54.5%),良8例(36.4%),可2例(9.1%),优良率为90.9%。结论采用可塑性钛合金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可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患足功能,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马世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游离前臂皮瓣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护理

    目的:探讨游离前臂皮瓣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修复上颌骨大面积缺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腭癌患者应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修复术后上颌骨缺损,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常规术前准备及口腔和供皮区的准备、术前沟通交流训练。术后给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气管切开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移植皮瓣的观察和护理、用药观察、出院指导等。结果30例患者均无由于护理失误而造成皮瓣坏死,患者的语言、吞咽、呼吸等功能及上颌骨缺损、腭部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术后精心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金凤;黄妹贞;兰丽林;梁一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护理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PORT)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护理的利弊。方法 PROT组90例,PICC组50例,对比研究两组的主要并发症、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生活质量。结果 PORT组主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6%,PICC组主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4.0%,P<0.05;PORT组Karnofsky评分A级53.3%,B级38.9%,C级7.8%,PICC组Karnofsky评分A级6.0%,B级52.0%,C级42.0%,P<0.05;PORT组自我形象紊乱的总发生率为21.1%,PICC组自我形象紊乱的总发生率为68.0%,P<0.05。结论 PORT并发症低,患者自我护理便捷、生活质量高,出现自我形象紊乱的负性心理少,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琳虹;何海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63例HIV及AIDS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目的:分析HIV及AIDS患者的心理特点,讨论护理干预对消除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以来,我院接诊的163例 HIV及 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心理特点,随机分为两组,对比常规护理组和加强护理组用两种护理方法对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 HIV及 AIDS患者的心理特点为否认、恐惧、疑惑等,部分患者有自杀倾向,部分患者仇视社会、报复社会。加强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可以协助更好的治疗,能大限度消除患者的负面消极情绪,尽量让患者保持心态平和,完成治疗。在抑郁量表评分中,加强护理组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有显著改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治疗依从性更高,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及 AIDS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严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帮他们消除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雷金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防医患纠纷造成社会风险的基本方略

    预防医患纠纷造成社会风险的基本方略是必须从行政政策上和医患沟通上进行反思,旨在树立医务工作者及卫生管理者的现代人文精神,升华医德水平、强化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法制观念、管理能力,掌握医患沟通的客观规律和应用原则及方法,实施医学模式的彻底转型。同时,间接地提高患者及社会的人文水平和文明素养。

    作者:华庆;吴荣清;陆建平;尹光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例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生后因严重脑水肿而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的一种情况,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上根据梗死部位可分为大脑和小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一旦形成,表现为病情进行性加重。内科治疗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对相当部分患者无效,需行去骨瓣减压术。这种手术已在临床运用较久,近年报道较多,本文就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1例患者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西林;陈德俊;熊耀法;张爱子;凌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麻醉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定范围内的应激反应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对体内的内环境起到稳定作用,而由于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恐惧、各种麻醉及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疼痛等一系列刺激容易导致机体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1,2]。应激反应的强度评定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临床普遍认为C反应蛋白主要是机体对组织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机制。当有组织创伤和炎症反应刺激时,激活单核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从而刺激肝细胞加速合成C反应蛋白并使其上升并迅速达到峰值,随后随着损伤组织的愈合则迅速下降。大量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组织损伤后应激状态程度成正比,相同部位、相同损伤的手术后CRP变化时相曲线基本相似,组织破坏越重,C反应蛋白峰值越高,即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只与组织损伤大小和损伤部位有关,,不同损伤部位及创伤、手术造成骨与软组织损伤的比例决定了C反应蛋白值,与麻醉方式、出血量、手术时间、投药、年龄以及性别等无相关性[3]。较多研究证明:术后感染发生时,血CRP会持续升高或先下降后再升高。若CRP恢复正常预示着疾病的康复。因此C反应蛋白值是反映麻醉及手术应激程度的可靠指标,其测定已广泛应用于目前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已广泛应用[4-6]。

    作者:关开华;卢寒冬;黄雄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研究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经检查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整合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11月我院外科共收治1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实施CT检查,7例患者实施MR检查,3例患者在实施GI检查的同时行MR检查,2例患者在实施GI检查的同时行CT检查。结果1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有10例为单发,其中5例出现在胃部,3例出现在小肠部,2例出现在直肠部;5例为多发。10例患者属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现象;1例合并有多发肝转移现象。结论研究影像学表现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谭庆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患者进行抽样,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术后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在对90例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很好。在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分别为95.56%、93.33%,对照组分别为57.78%、60.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20.00%),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稳定患者血压,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病几率。

    作者:王艳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妊娠晚期出血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妊娠晚期出血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2例妊娠晚期出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超声检查,以诊断出血原因。结果诊断出53例前置胎盘(中央性6例、部分性23例、边缘性24例),16例胎盘早剥(轻型13例,重型3例),2例子宫破裂,其余11例未诊断出流血原因,超声检出率为86.6%(71/82)。产后证实:前置胎盘58例(中央性9例、部分性25例、边缘性24例),胎盘早剥22例(轻型17例,重型5例),子宫破裂2例。超声检查中,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为91.4%(53/58),胎盘早剥的诊断符合率为72.7%(16/22)、子宫破裂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2/2)。结论妊娠晚期出血多由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所致,应用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血原因,从而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谭艳萍;汪玲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护理结合心理疏导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为观察中医护理结合心理疏导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70%,对照组的治愈率4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医护理结合心理疏导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比较良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贺彦平;石伟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丹参川芎嗪注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基本痊愈例数分别为49,28,组间数据对比χ2=9.2661(P=0.0023);两组显著进步例数分别为23,25,组间数据对比χ2=0.1091(P=0.7412);两组进步例数分别为25,24,组间数据对比χ2=0.0269(P=0.8697);两组无变化例数分别为2,18,组间数据对比χ2=14.1511(P=0.0002);两组恶化例数分别为1,5,组间数据对比χ2=1.5464(P=0.2137);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χ2=18.7881(P=0.0000)。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凝血因子Ⅰ比较分别为 t=4.8100(P=0.0000),t=3.0496(P=0.0026),t=6.0388(P=0.0000),t=9.4281(P=0.0000),t=4.7705(P=0.0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适应性好,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运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病与乳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乳腺疾病和乳腺癌的不同表现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这两种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72例乳腺疾病患者和20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两者的表现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活检或者手术病理诊断检查,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对乳腺疾病患者和乳腺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其存在不同的特点。根据活检或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发现,对乳腺疾病和乳腺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81.4%(140/172)、88.3%(182/20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乳腺疾病和乳腺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进而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提高检测准确率,以便更好地为患者进行及时地治疗。

    作者:段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种人性化管理方法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改变排班模式、对护士实施奖励激励机制等人性化管理方法。结果人性化护理管理满足了护士的个性需求,提升了护士的业务水平,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科室护理质量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

    作者:张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MRI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MRI特点,总结颅脑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颅脑MRI特点。结果①异常钙化性病变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患者的主要颅内表现,其病变分布具有对称性,3例钙化位于脑桥,6例位于皮质下区,10例位于白质半卵圆中心,14例位于丘脑,14例位于小脑齿状核,14例位于尾状核,15例位于豆状核;②钙化形状近似于钙化沉着解剖形态。核团钙化T1W、T2W多呈稍高信号;白质半卵圆中心钙化T1W呈等信号,T2W呈稍高信号;皮质下区钙化 T1W呈稍高信号,T2W呈等信号;两区域钙化呈分水岭样分布。结论借助MRI,可准确将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脑部钙盐沉着的特征显示出来,MRI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姚春慧;李波;谭娟;张沁;月热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初产妇分娩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初产妇分娩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10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8例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在不同产程时间和分娩方式的情况,分析两组初产妇分娩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应用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应用可改善初产妇的心理状况,促进产妇身心的健康,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作者:周木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论述临床护理干预在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100例骨折患者的手术病例,将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疾病认知、疼痛和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疾病的认知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高。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效提高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缓解疼痛,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何月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8例痰菌阳性肺结核影像分析

    目的:总结58例痰菌阳性肺结核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对58例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影像分析,主要查阅普放 DR片及CT片。结果以双肺野分布多见,病变范围较为广泛,形态多种多样,主要以渗出、增殖、空洞及纤维化改变为主,并伴有肺内播散。结论胸片结合CT片观察,能找出诊断结核病的蛛丝马迹,为临床确诊或进一步检查指明方向。

    作者:朱光兴;盛二燕;杨黎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