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润好
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儿童哮喘已成为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孟鲁司特联合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颀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于1998年由黎介寿院士首次提出.它是腹部手术后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早期并发症,临床上EPISBO并不少见.1998年黎介寿发表了对此类肠梗阻特性的认识,其中提到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随后南京军区总医院对此类梗阻的诊断和治疗多次作了文献总结.
作者:周庆;曹道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病原因不明,义可分为3类:3岁前发病的为婴幼儿脊柱侧凸;4-8岁发病的为儿童脊柱侧凸:10岁至生长期结束时发病的为青少年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测凸的治疗主要有观察、支具矫形、手术治疗3种方法.
作者:薛静波;王文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护理临床决策是指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由护士做出关于患者护理的专业决策过程.是患者病情观察到的资料及意义的评估,以及应采取什么护理行为的判断.脑损伤患者常病情危急,变化很快,如果观察不仔细就会延误诊治,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影响痊愈.
作者:宁有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800-1500 mL)患者经积极处理无效.用纱条填塞宫腔止血,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本组30例效果满意.2例切除子宫.有效率达93.8%.结论: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刮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效果确切.
作者:贺绍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特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1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诊治方法.结果:118例病人中,91例经手术治疗,保守治疗27例.手术组中治愈及好转41例,占45.1%;重残30例.占32.9%;术后死亡20例,保守治疗27例全部死亡.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治疗中特别强调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循环,全面快速诊断,适当手术,提早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重症监护并积极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侯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通过对29例犬咬伤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规范的处理伤口,及早免疫预防接种,心理护理,从而降低了伤口感染,控制了人狂犬病的发生,使患者消除犬咬伤后的心理恐惧.
作者:李艳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新举措.方法:采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双管齐下的干预手段,通过辅导员老师的课外心理辅导缓解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不适症状,专业教师开展的学术讲座,科研兴趣小组等转移他们的兴趣,内外兼治.结果:该方法对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结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双管齐下探讨医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理论价值.
作者:安琳;印晓星;高军红;张颖;杨海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根据胰岛索(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不良反应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鼻腔给药途径,现综述如下.
作者:林润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对14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观察、处理、护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消除了病人焦虑和抑郁情绪,使其顺利配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依据不同的文化程度和病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卞秀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译者足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医英语翻译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引起中医翻译界对中医英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关注.
作者:贾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职业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当代合格护生除了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熟练的护理技巧、得体大方的仪表仪态以及进行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外,还应该使护生从走进校门就养成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的良好德行观念,现就如何加强高职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谈几点体会.
作者:周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的永恒主题,当前医院适应市场,对外开放,一方面给医院带来了机遇,增强了活力,加快了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也不可避免的产生的了一些负效应,尤其是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有所弱化,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文章对当前医院医德医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就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思考和探讨,认为应遵循3条原则.把握工作导向的科学性;强化三项教育,注意方法形式的针对性;坚持3个挂钩,力求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做到三方结合,确保医德建设的有效性.
作者:郑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肥皂局部清洗皮试效果.方法:将1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局部肥皂清洗组、75%乙醇组和0.5%碘伏组各60例:局部肥皂清洗组:清洗部位为前臂掌侧下1/3处,面积10 cmx10 cm.先用干肥皂搓至起泡沫,时间≥15s,再用流动水冲净,反复2次,待干:75%乙醇组: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中心向外螺旋式擦拭,直径10 cmx10 cm;0.5%碘伏组:皮肤准备同75%乙醇组;3组患者皮肤待干后均将5cm×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搽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置于37 ℃培养箱内72 h后观察结果,菌落计数(cfu/cm2)表示.采样后3组患者均做青霉素皮试.20 min后进行结果判断.结果:局部肥皂清洗组无细菌样本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肥皂清洗组的假阳性率低,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试局部肥皂清洗替代化学消毒剂进行皮试前皮肤的准备,此法经济、安全、实用、便捷,假阳性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给药的剂量是否与OPRM1 A118G基因型相关.方法:对90例病人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做OPRM1A118G基因型的测定.在全麻开始前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观察病人的镇静程度,按照Ramsay评分逐渐增加咪达唑仑的剂量直至病人入睡(Ramsay评分为6分时),记录该病人所需的咪达唑仑剂量及从给药到病人入睡所需的时间.结果:OPRM1A118G的3个基因型之间在年龄、体质量,身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RM1A118G的3个基因型之间在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G型和AA型在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G型和GG型、AA型和GG型在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上均有显著差别.CG型患者所需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明显大于AA型和AG型患者,结论:咪达唑仑的用药剂量和达到人睡所需要的时间的差异性与OPRM1基因型相关.
作者:孙铭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病变的MRI表现与特点.方法:使用GE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成像仪,对腰1~骶1各椎体进行矢状位及横轴位扫描.结果:两组病例中,椎间盘病变以椎间盘膨出多见,椎间盘膨出合并椎间盘突出次之.发病部位依次为:腰4~5、腰5~骶1、腰3~4、腰2~3、腰1~2.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病变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间盘同时发病,男性明显大于女性.
作者:孟海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临床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和适应证的拓宽.更多用途的生理性起搏器置入比例逐年增加,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其并发症也十分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影响病人的预后[1],而囊袋积血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高龄病人凝血机制差,制作囊袋部位的皮肤血液循环及愈合能力较差,更容易发生囊袋积血[2],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引起感染和伤口愈合不良,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我科共发生13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积血的病人,经积极处理后积血消失,未继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后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均无术后感染并发症.结论:精心的护理和患者的密切配合是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代红贞;梅琳;周莉;唐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是一种新型的外科技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
作者:郁秋英;来锦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因视力极度下降乃至影响生活,于2009年9月26日在我市光明医院眼病中心就诊. 主诉症状:患者1岁时,父母发现其有斜视症状,当一只眼睛直视目标时,另一只眼便斜向一侧.3岁时,发现有近视倾向,看远方的物体时眼睛吃力;8岁上小学开始,发现视力低下,从未治疗.
作者:王艳鸽;刘红亮;董烁;赵昆朋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