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兰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因视力极度下降乃至影响生活,于2009年9月26日在我市光明医院眼病中心就诊. 主诉症状:患者1岁时,父母发现其有斜视症状,当一只眼睛直视目标时,另一只眼便斜向一侧.3岁时,发现有近视倾向,看远方的物体时眼睛吃力;8岁上小学开始,发现视力低下,从未治疗.
作者:王艳鸽;刘红亮;董烁;赵昆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HRCT表现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总结2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PAP病例,HRCT扫描技术包括1.0 mm层面骨重建算法140KV和140~170 MA.结果:PAP~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论:尽管本病的后确诊依靠肺活检病理证实,但PAP的表现特征,能高度提示该病的诊断.
作者:翟树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正在以其生动、直观、便于理解记忆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青睐.我们对其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郝喜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构建护生实习新模式,评价新模式实习效果,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方法:2008~2010年进入我院实习护生,实习前先进行1个月的过渡式教学,教学内容包括基础操作、病房管理、应急预案、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前后均同一标准考核.结果:护生认为过渡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沟通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提高基础技能操作能力,安全防范与法律意识提高.结论:过渡式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作者:宋翠燕;王艳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具有多种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复杂、病程长.为了缓解和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47例SLE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其综合科学素质的养成关乎于培养的成败,本文从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深人性,思维的创新性和前沿把握的效率和程度,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总结归纳现有数据和知识的能力等4个方面的具体方法进行思考,以期提高所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作者:承欧梅;蒋青松;晏勇;王学峰;潘良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心衰患者数高达2 250万,并且每年新增病例数200万.心衰的死亡率与临床严重程度有关.就中重度心衰而言,其5年死亡率可达30%~50%[1].
作者:肖杰;易甫;郭文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宫颈癌已有近100年,它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各期宫颈癌均可放射治疗,Ⅰ、ⅡA期的官颈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ⅡB及以后各期的宫颈癌患者主要则以放射治疗为主.
作者:柳勇;刘美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800-1500 mL)患者经积极处理无效.用纱条填塞宫腔止血,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本组30例效果满意.2例切除子宫.有效率达93.8%.结论: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刮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效果确切.
作者:贺绍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特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1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诊治方法.结果:118例病人中,91例经手术治疗,保守治疗27例.手术组中治愈及好转41例,占45.1%;重残30例.占32.9%;术后死亡20例,保守治疗27例全部死亡.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治疗中特别强调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循环,全面快速诊断,适当手术,提早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重症监护并积极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侯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符合寒凝心脉型论治.结果:两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及治疗疗程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疗程方面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作者:朱创洲;马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腔镜下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腔镜下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9例在尿道内切开同时用电刀切除过多的瘢痕组织.术后79%的患者排尿通畅,大尿流率均大于15 ml/s,而疗效不佳均为尿道狭窄段较长者,改用开放手术后治愈.结论: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疗效满意.
作者:蒲光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职业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当代合格护生除了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熟练的护理技巧、得体大方的仪表仪态以及进行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外,还应该使护生从走进校门就养成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的良好德行观念,现就如何加强高职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谈几点体会.
作者:周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给药的剂量是否与OPRM1 A118G基因型相关.方法:对90例病人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做OPRM1A118G基因型的测定.在全麻开始前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观察病人的镇静程度,按照Ramsay评分逐渐增加咪达唑仑的剂量直至病人入睡(Ramsay评分为6分时),记录该病人所需的咪达唑仑剂量及从给药到病人入睡所需的时间.结果:OPRM1A118G的3个基因型之间在年龄、体质量,身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RM1A118G的3个基因型之间在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G型和AA型在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G型和GG型、AA型和GG型在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上均有显著差别.CG型患者所需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明显大于AA型和AG型患者,结论:咪达唑仑的用药剂量和达到人睡所需要的时间的差异性与OPRM1基因型相关.
作者:孙铭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临床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和适应证的拓宽.更多用途的生理性起搏器置入比例逐年增加,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其并发症也十分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影响病人的预后[1],而囊袋积血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高龄病人凝血机制差,制作囊袋部位的皮肤血液循环及愈合能力较差,更容易发生囊袋积血[2],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引起感染和伤口愈合不良,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我科共发生13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积血的病人,经积极处理后积血消失,未继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孕妊娠合并心脏病可危及母婴安全,并且流产、早产、死胎、小于胎龄儿、胎儿窘迫和围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增高.其发病率为1.06%,死亡率为0.73%.占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1].良好的护理能提高母婴的安全,降低其死亡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俊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AMI是内科危重症之一,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心律失常与休克,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秀英;王丹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B超测定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残余尿方法的优点.方法:抽取64例成功拔除尿管的患者,其中传统组及B超组各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测定残余尿后第一、二天尿道刺激症状的程度.结果:观察组B超测定残余尿后患者的尿路症状比传统组疼痛轻、尿路刺激征轻,患者主观舒适感增强,尿常规检测结果良好.结论:B超测定残余尿方法优于传统导尿方法.
作者:张云霞;田昌英;郭春玉;樊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以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为主联合化疗急性白血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本院对18例急性白血病应用此方案的患者,共给予67例次HD-Ara-C化疗,结合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合理饮食,精神支持等全方位护理.结果:应用H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18例例急性白血病,3年预期生成率为56.8%.结论:应用H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及配合相应的护理可延长无病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有效的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短期吸入布地奈德粉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茶碱类、止咳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余德粉剂吸入.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测肺功能及空腹血糖、电解质.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血气指标有明显差异,血糖、电解质无明显差异.结论:布地余德粉吸入剂治疗AECOPD有效、安全.
作者:刘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