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对胃肠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预防对策的研究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加强检查医院的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随机调查,能够知道胃肠外科中存在的风险,并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方案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系数,还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提升到95%,通过加强胃肠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作者:杜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之一,人员流动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护理人员接触的是来自于社会各知识层面的人员,性格差异,素质高低不同,加之门诊就诊完后后关口是输液室,患者经过诊疗流程后耐心已经减弱,极易和输液室护理人员产生矛盾,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增加护患间的信任,理解,避免护患冲突的发生,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关键。
作者:陶秋芬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费用及住EICU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8.00%、18.67%,均低于对照组的30.67%、4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E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患者的经济负担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昌友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佳方法。方法将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真空负压进针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颈外静脉穿刺,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真空负压进针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有利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尽早建立静脉通道。
作者:周水鑫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习惯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发掘警戒信号,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736份ADR的报告来源、患者信息、药品种类、ADR表现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类药品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一般ADR主要损害皮肤及其附件,而严重ADR主要损害呼吸系统,且中老年患者的发生率较高;患者一旦发生ADR,及时采取救治措施,99.5%转归良好。结论 ADR是药品的固有属性,但其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与药品种类、剂型、患者体质、救治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应正确评价药品效益与风险,合理用药。
作者:班炳坤;韦敬土;孙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究门诊小儿输液存在的问题,采取风险防范的护理措施,并观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收治的91例门诊输液的小儿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9例患者根据小儿输液的难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照组42例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3.33%,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门诊输液的小儿患者在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难点,为使小儿的情绪保持稳定,提高护理质量,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高质量护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小儿的哭闹等。
作者:乔新燕;马文燕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肺癌患者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0例肺癌患者应用速碧林(根据患者体重选择所用速碧林剂量,体重≤50 kg者用0.3ml;≥80kg者用0.6ml;介于两者之间,则用0.4ml,每天皮下注射一次)预防性治疗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注射部位及注射手法改良等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疗效。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肺癌患者血栓形成有显著增疗效,通过积极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5年第43期
营养性铁缺乏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铁缺乏不仅影响造血机能,还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常见病之一。由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早期铁缺乏往往因尚未贫血,又无特定的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常不予治疗;另外,很多医生仅根据婴幼儿常规体检的贫血结果就给予铁剂治疗,难免有错误过量补铁情况存在。为调查本辖区婴幼儿铁营养状况,笔者在给2016名2岁以下婴幼儿常规体检时增加了铁蛋白(SF)检测,并做了总结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魏玉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78.0%(<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炎患儿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图拉古丽·吐尔荪;柴素珍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阻石篮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不同部位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4月485例在我院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资料,比较阻石篮在输尿管上段结石(153例)、中段结石(121例)、下段结石(211例)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结果485例患者,80例(16.5%)使用了阻石篮,其中上段结石40例、中段结石19例、下段结石21例,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5.0%(38/40)、94.7%(18/19)、100%(24/24),而未使用阻石篮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7.9%(88/113)、85.3%(87/102)、93.7%(178/190),上段结石阻石篮碎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阻石篮有效提高上段结石的碎石成功率,安全性好,但对于中下段结石并未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者:龚豪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于ICU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100例,通过采用数据分析法来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各脏器功能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以论述连续型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接受连续型血液净化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患者54例,病情无明显改善患者46例,病情恶化后死亡患者28例。所有患者治疗后脏器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对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采用连续型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同时还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预后情况。
作者:张何银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研究分析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诊治的1193例疑似阴道炎症患者,检验分析其阴道分泌物的病原体情况。结果本组1193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检出含有病原体的标本共888例,<为74.43%。其中,淋球感染者57例,滴虫感染者85例,衣原体感染者89例,细菌性阴道炎者169例,支原体感染者222例,真菌感染者266例。结论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常见的病原体感染为真菌感染,多发生于30~41岁年龄段,临床应加强宣传阴道分泌物的定期检测,避免阴道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结果245例术后均排尿通畅,无护理并发症出现。有3例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术治疗后,排尿通畅出院。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安全、无创,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较小,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津津;崔小玲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术前科学有效的皮肤准备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分析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7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皮肤准备方法,实验组患者使用优质皮肤准备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细菌检出率、头皮损伤程度、患者及家属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细菌检出率、头皮损伤程度、患者及家属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满意度等评价指标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优质皮肤准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细菌检出率和头皮损伤程度,提高患者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患者为肝炎后肝硬化,腹水量较多,缺乏典型的临床特点,给予保肝及综合支持治疗5~10d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有效率为84.0%,痊愈率为32.0%,随访1年期间,共6例死亡,死亡率为12.0%。结论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发展快,应在早期行腹水常规、生化及细胞培养检查,一旦确诊应尽快予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作者:王刚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索社区医院内高血压患者控制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6月本社区医院临床高血压患者资料,共计144例,对患者做全方位抽样调查,结合高血压评测问卷针对社区医院的高血压患者控制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做接下来的调查,调查内容包含经济,文化,血脂,慢性合并症,药物依从性,高血压遗传情况,体重指数,血压,病程,盐摄入等。结果144例患者中,控制良好39例,控制不好105例,控制率27.08%。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将控制良好作为实验组,控制不好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血压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高血压病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多发,血压病控制率同生活习性,盐摄入,经济,慢性合并症,药物依从性,遗传情况与体重指数等息息相关。参照高血压患者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治方法,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意义深远,临床医学上应当得到大力推广。
作者:朱正一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研究对被矫正鼻中隔偏曲部位作局部浸润麻醉,分析术中剥离黏软骨(骨)膜顺畅性。方法对23例鼻中隔不同程度偏曲的患者进行矫正手术,术前麻醉时均在被矫正部位作黏软骨(骨)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分析术中手感剥离顺畅性和破损程度。结果32例患者中,在偏曲部位术前浸润麻醉注射药物时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术中剥离黏软骨(骨)膜非常容易,只有2例黏膜撕裂,余完整剥离。结论在鼻中隔偏曲部位作局部浸润麻醉,因注入液体药物,产生压力,将鼻中隔软骨及骨与黏软骨(骨)膜分离,既起到麻醉作用,又起到分离作用,更好的保护了黏软骨(骨)膜。
作者:夏威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利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术室显微器械的管理效能。方法应用PDCA循环工作程序,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培训,并检查成效及跟踪评价。结果实施PDCA 5个月后,显微器械清洗合格率由90%提高到99%,可追溯性从68%提高到100%,完好率由87%提高到100%,损坏丢失率由1.07译降低到0.29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利用PDCA循环法可对手术室显微器械使用的各个环节及时控制和管理,规范了清洗流程,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了显微器械的管理效能。
作者:胡林婕;丁宁;张燕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通过对某高校教师体检结果的分析,了解高校教师整体健康状况,确定教职工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方法收集2014年的体检结果,找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分析患病率高的疾病以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该校教职工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慢性病患病率平均值为29.0%、23.2%、22.1%,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并随年份增加而增加。脂肪肝和高血脂患病率在40~59岁年龄段显著增高,而高血压则在60岁以上年龄段显著增加。本校教职工肝囊肿患病率较高,并在60岁以上年龄段显著增加。高血糖患病率与文献中高校教职工患病率相符,并且高血糖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结论本校教职工的健康情况不佳,学校应增加全校教职工的健康的关注,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增强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降低慢病的发生,延缓其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婷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肠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ASAI-I 级要求行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300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分为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组(PS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1000例。丙泊酚200mg内加入2%利多卡因20mg以缓解静脉注射痛,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插入胃镜(肠镜),检查过程中连续监测HR、BP、SpO2,记录丙泊酚的总量、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胃(肠)镜操作时间、术中知晓发生率等,观察注药时静脉疼痛、胃(肠)镜检查中呛咳、体动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中H R、BP、SpO2在术前与术后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之间HR、BP、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PF组与PS、PR组相比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PS、PR组之间无显著差别。丙泊酚用量PF组比PS、PR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PS、PR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0.03~0.05ug/kg)或瑞芬太尼(0.5~1ug/kg)不仅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有效降低呼吸抑制等副反应,而且能缩短苏醒时间,使麻醉更加平稳,为降低病员经济负担,舒芬太尼相对便宜。
作者:刘芳;冯锐 刊期: 2015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