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田俊荣

关键词:家庭式护理, 妇科护理, 疗效, 体会
摘要:目的:通过对妇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临床上妇科护理的患者满意度,助女性患者构建健康幸福的生活。方法从2010年8月~2013年12月时间段内来我院就诊的妇科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50例对照组患者所接受的是常规妇科护理,另50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妇科护理的基础上,将融入家庭式沟通护理。护理结束后对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患者对所接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共5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之后,对照组50例患者治愈3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观察组50例患者治愈4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妇科护理的满意度统计结果为院对照组患者对妇科护理的满意度为54%,观察组患者对妇科护理的满意度为76%。两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妇科疾病来说,如能在进行常规妇科护理的基础上,融入家庭式沟通护理,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妇科疾病患者的治愈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全程护理干预

    目的:运用全程护理干预方法,对肿瘤患者在化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进行预防和护理,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化疗前做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化疗期间,创造良好的环境,掌握用药的时间,给予饮食指导;化疗后严密观察化疗副反应的发生。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预防及减少了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采用全程护理干预,通过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患者治疗的继续,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晓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右旋美托咪定和咪哒唑仑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镇静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右旋美托咪定和咪哒唑仑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全麻下择期行喉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A组)和咪哒唑仑组(B组),每组20例。A组泵入右旋美托咪定1.0μg/kg,20min泵注完后行气管切开。B组给予咪哒唑仑0.1mg/kg静脉注射,1min注完,5min后行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在气管切开前用1%丁卡因2ml行气管内表面麻醉,之后在1%利多卡因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插管。记录入手术室后平静时(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SpO2变化,以及整个操作过程中躁动、呛咳、呼吸抑制、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及血压变化。结果 T2时两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增高,但B组明显高于A组(<0.05);A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呛咳、呼吸抑制、心动过速及高血压的发生率较B组显著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较B组显著升高(<0.05)。结论与咪哒唑仑比较,右旋美托咪定用于气管切开插管镇静、镇痛效果好,应激反应轻。

    作者:邬娇;孙辉平;孙永军;杨金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浅论护士职业暴露的管理对策

    目的:了解护士对职业暴露的知晓与防护情况;以进一步针对性地提出补救性和预防性管理对策。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本院230名临床护士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职业暴露与防护的知晓率高的是手卫生标准及洗手法(56.09%),低的是医疗废物的处置方法(21.30%);重点科室、高年资与高学历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比非重点科室、低年资与低学历分别低43.25%、14.64%和25.53%。结论需加强临床护士对职业暴露的管理,应进一步提高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主动防护意识,加强标准预防措施制度的落实工作,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兰祥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在肛周脓肿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本院于2012年7月~2014年5月收治60例行手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轻度疼痛率为5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组的平均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肛周脓肿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快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刘芳;陶利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扁平化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扁平化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6月及2013年7月~10月两段时间,观察我科同一组护理人员在常规排班模式和扁平化排班模式下的各项指标,并对指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扁平化排班的模式下,护士的月度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排班模式,护理差错率比常规排班模式低,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扁平化排班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考核成绩,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

    作者:邓晓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浅谈医院信息安全的风险管控及应对方法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化为医院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医院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本文就网络信息化语境下,如何做好医院的风险管控,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本文论述,旨在为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做些有益的论述工作。

    作者:莫兰榕;钱丽霞;黄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在老年重症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开始对一些住院时间在15d以上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技术留置PICC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静脉穿刺术留置深静脉管的老年患者。结果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技术留置PICC管使用时间、不良反应等低于对照组(均<0.01)。结论 PICC置管在老年重症患者中使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一条确保抢救通畅的静脉通路。

    作者:秦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498例急性中毒患者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综合医院498例急性中毒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了解其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急诊入院的急性中毒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心肌酶五项(AST、CK、CK-MB、LDH、α-HBDH)、胆碱酯酶、血、尿淀粉酶、转氨酶。并1次/d监测至症状明显好转,观察上述酶学改变及改变程度与中毒的毒物类别、病情、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498例患者心肌酶五项改变的有468例,占93.98%;血尿淀粉酶改变的有146例,占29.32%;转氨酶改变的有266例,占53.41%;胆碱酯酶改变33例,占6.63%。患者酶学改变越明显,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结论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与酶学改变程度相关;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与酶学改变的种类相关;酶学变化程度与中毒的毒物类别相关;酶学变化程度与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相关。

    作者:魏明龙;杜玉华;曲大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内科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老年内科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88例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施心理护理的手段和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组(注重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只常规护理),两组人数分为48例和4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注重心理护理干预后,在病程恢复、情绪改善。社会实践能力上都要明显比对照组占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内科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其预后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秋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后致室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量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或坏死所致。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不仅对患者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因此,静脉溶栓疗法近年来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抢救措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挽救濒死的心肌,使坏死范围缩小,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再通率高[1]。而且,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简单,容易实施,费用低廉,容易推广[2]。

    作者:胡娜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86例心肺复苏术患者急诊救治疗效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术急诊救治的86例患者,分析8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观察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后,复苏成功的患者有75例,成功率为87.2%,死亡的患者有11例,死亡率为12.8%。结论在急诊救治中应用心肺复苏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对患者的救治有重大意义,减少患者并发症以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自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实行的50例胆囊切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无中转开腹情况,同时治疗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进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腹痛腹胀的发生率分别为12.0%和40.0%,治疗组的术后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机体早日康复。

    作者:洪港;于福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疾病,以老年人多见。该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3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均达到临床愈合。

    作者:龚红梅;孙玉环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TruviewEVO2可视喉镜应用120例分析

    目的:观察TruviewEVO2可视喉镜在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ASA1-3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麻醉诱导后应用TruviewEVO2可视喉镜进行气管内插管,记录患者的张口度、甲颏距、Mal ampati分级以及患者诱导前、诱导后、置入喉镜后、气管插管后四个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记录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以及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气管插管,其中1次插管成功113例(94.17%)、2次插管成功7例(5.83%);气道建立时间(36.57±18.00)s,14~120 s,其中气道建立时间长于60 d的9例。结论 TruviewEVO2可视喉镜可以安全、快速地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插管成功率高。

    作者:叶炜;陈金红;蒋玲;赵卫兵;姚盛来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心理护理对预防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孕妇生产前后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对预防产后抑郁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68例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常规护理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心理护理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结果产后6w常规护理组产妇的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平均为(10.8±1.2)分,8例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23.52%,心理护理组产妇的EPDS评分平均为(8.2±0.8)分,2例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5.88%,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产后抑郁,有效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作者:付玉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既往TIA/缺血性脑卒中史、服药依从性差、ESRS得分、ESRS≥3分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服药依从性差、ESRS≥3分是脑卒中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必须做好上述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提高依从性。

    作者:马娟娟;谭迎春;耿德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早期预防和护理

    目的:探析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早期预防措施与临床护理办法。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患者60例,通过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的满意程度与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护理后,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30/30),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为86.67%(26/3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诊治中,通过给予患者必要的早期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护理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冬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的干预价值

    目的:观察并分析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连续性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心绞痛稳定评分、心绞痛发作评分、主观感受评分、活动受限评分、治疗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0.05),数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连续性护理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用。

    作者:刘鑫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的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肾病尿毒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1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在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肾功能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曼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治疗护理体会给予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老年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患者7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程和平均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程为(11.2±5.1)年,对照组为(10.9±4.9)年,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为10.2mmol/L,对照组患者为8.5mmol/L,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中12例患者救治无效死亡,剩余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常人,与血糖的控制情况有密切关系,与患病时间的长短无关。

    作者:李剑萍;刘燕;张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