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萍;朱红;何彩珍
目的:探讨118例高龄冠心病合并焦虑情绪患者分析。方法选取驻地4个军队干休所,共计118例80岁以上冠心病合并焦虑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措施基础上给予特殊心理干预及护理。对比两组前后冠心病控制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明显优于对照组(83%),具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采取特殊心理干预可有效管理患者心理消极状态,同时加强了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预后。
作者:张鹏勇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67例重症药物中毒患者,对其临床抢救治疗过程加以分析,进一步对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探讨。结果67例重症药物中毒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4.63%(50/67),其中有40例患者治疗痊愈,8例患者治疗显效,剩下的2例患者治疗有效。在实施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结束后,有7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同时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其中1例是灭鼠药中毒,1例是混合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结论重症药物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抢救治疗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方便简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利用。
作者:杨光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以后此类病症的治疗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5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每天分别服用12.5mg和6.25mg剂量的米非司酮片,连续观察3个月。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率为60%,治疗组的治疗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与治疗组相比,明显不正常。结论通过两组患者的对比之后,我们发现服用12.5mg/d剂量的患者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孟豫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乐卡地平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共计90例。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显著例数29例,有效例数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7.8%;对照组中显著例数18例,有效例数16例,无效11例,有效率75.6%。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0.01。治疗组在MA降低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在BUN以及Scr比较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1。结论依那普利联合乐卡地平是一种有效应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治疗方案。
作者:吴延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针对心脏外科手术切口造成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及以对于其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50例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对于进行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将伤口感染的比例使用的方式进行因素分析,并对于造成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相对应的防护对策。结果在50例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共有5例发生切口感染的现象。对于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年龄、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都与引起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关。结论对于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年龄、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都与引起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关。医护人员需要正确掌握导致引起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为切口感染的患着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减少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
作者:刘月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测膻中穴位注射对哮喘豚鼠的对肺组织中白三烯B4(LTB4)的影响,探讨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途径和机制,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较好的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50只荷兰种雄性豚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鱼腥草穴位注射组、鱼腥草非穴位注射组和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豚鼠模型,通过穴位注射治疗后,肉眼观察豚鼠哮喘症状发作程度,记录引喘潜伏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试肺组织中LTB4浓度的变化。结果穴位注射可有效延长哮喘豚鼠的引喘潜伏期,减轻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症状;通过对豚鼠肺组织中LTB4检测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经膻中穴穴位注射后豚鼠肺组织中LTB4浓度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膻中穴位注射治疗哮喘豚鼠可以明显改善哮喘症状发作程度,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穴位注射治疗哮喘豚鼠可抑制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哮喘豚鼠肺组织中LTB4浓度及其对炎性细胞趋化、激活的能力,从而减轻气道炎症而实现的。
作者:肖广显;丁素银;丁素静;杜顺其;程英俊;佟丽华;刘国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6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均为我院收治,其中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主要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其余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减压,彻底清除血肿,可将其作为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首选术式。
作者:朱光彩;巢少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有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选出其中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另外60例作为观察组。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和优质的护理干预及与常规的配合的护理方法,并对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观察研究表明,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但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尿白蛋白的清除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精神负担,调整患者心理状态。
作者:高昭旭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联合甲钻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饮食,运动,糖尿病教育等基础治上,观察组采用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肌注联合应用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配合口服降糖药和(或)加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对照组则采用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注射配合口服降糖药和(或)加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疗程为2w。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变化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6%,显效率为1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显效率为44.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0.01)。且治疗后患者神经症状以及TSS评分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甲钴胺治疗的方案。
作者:骆桂根;刘基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2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4%、92.1%、2.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82.1%、8.5%,两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莫西沙星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黄良;余伟;敖红丽;戴华龙;高洁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乙肝分娩期行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分娩的妊娠合并乙肝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两组都进行常规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等循证护理。对两组缓和分娩期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有效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后SAS评分明显比分娩前低,同时也比对照组均低(<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妊娠合并乙肝分娩期的孕妇进行循证护理,使孕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的降低。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UDS)检测对重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治疗评估的价值,为合理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8例BPH患者采用奇偶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术前运用UDS检测,以经分析UDS数据决定治疗方式的6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余64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60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另外4例患者采用了药物治疗,64例患者膀胱刺激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5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有6例患者膀胱刺激症症状没有改善。我们在术前对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残余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没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5)。术后膀胱容量()、残余量(RUV)、大尿流率(Qmax)、大尿流率逼尿肌压(PvexQmax)、IPSS、Q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术后暂时性尿失禁、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IPSS、QOL、Qmax、尿道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结论 UDS检测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有指导意义,它能帮助患者选择佳的治疗方法,杜绝手术的盲目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黎炼;罗志刚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是外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疼痛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不仅会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而且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愈后,因此,探讨术后疼痛的护理十分重要。本文重点对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向芯尚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研究乙肝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中西医治疗的乙肝患者一共有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QOL(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给予对比。结果临床干预以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高(<0.05)。结论对乙肝患者采取中西医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彭冰冰;黎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与氟康唑口服疗效.方法 PICC被放置在早产儿,口服氟康唑氟康唑预防组和对照组,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药物的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临床基本特征与对照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相似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在无导管败血症儿童预防组7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率为1.39%,54例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的发生率为7.41%,真菌感染率为14.8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后2w和4w后预防,没有差异之间的两组肝功能指标。结论小剂量氟康唑可有效预防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临床安全性较好。
作者:袁珺 刊期: 2015年第41期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恶性度高,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不易察觉。而肝血管瘤为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内部回声强弱不一,血流速度慢。本文通过对超声诊断肝脏恶性病灶与良性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的分析,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邵凤侠;欧阳晓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上较为多见,早期治愈率较高,但顽固病久,反复发作或溃疡病灶长期不愈合者,治疗效果尚不甚满意,我们多年来,以黄芪建中汤之黄芪、桂枝、白芍、甘草、炮姜等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刘国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通过对房颤患者使用ARB类药物治疗并检测CR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房颤患者76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同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AF治疗不同时期下,血清CRP水平浓度的变化分析。结果入选的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无明显差别。 AF治疗组治疗前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01)。在使用缬沙坦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RP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0.01)。在治疗组中随着服药时间逐渐延长,血清中CRP的水平逐渐降低(<0.01)。结论炎症可能参与了AF的发生、发展;缬沙坦可能通过阻断炎症反应而起到控制AF的的作用。
作者:李祚涛;王钇力;宋巧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比文拉法辛与氟西汀两种药物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90例。随机将90例的抑郁症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5例。一组抑郁症患者通过口服文拉法辛进行抑郁症治疗,另一组抑郁症患者则服用氟西汀进行对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症疗效总有效率以及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抑郁症患者在这两项数据上并无统计学意义(即>0.05)。但通过对两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评分情况进行比较,文法拉辛比之氟西汀在患者抑郁程度的缓解上更具疗效,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抑郁程度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文拉法辛与氟西汀在治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上,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文拉法辛在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上,有着更显著的疗效。
作者:黄二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情况。方法对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昏迷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症诊断、昏迷时间、地点以及昏迷时受伤情况。对患者身体采取详细的检查,依据临床症状与患者的体征情况实施实验室检查,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反应对患者实施救治。结果本院急诊内科80例昏迷患者经抢救治疗以后,抢救成功的患者为73例,占总人数的91.25%;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为7例,占总人数的8.75%;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为7例,其中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为3例,占42.8%;中毒患者为1例,占14.2%;糖尿病患者2例,占28.6%;癌症晚期1例,占14.2%。结论医护人员要提高对急诊内科住院患者的昏迷危险评估,加强对重症室的监护,改善重症室环境,提升对患者的陪伴力度,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宣传与普及,以其将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昏迷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胡立志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