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宽;张彤;邓津津;郑红梅;鲍静;刘军;叶剑飞
目的建立油酸诱导脂肪肝离体细胞模型,考察二苯乙烯苷对其干预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以离体人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方式进行研究。实验一院用0.7mM、1.4mM、2.8mM三种不同浓度油酸和10%(V/V)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孵育HepG2细胞24h,制备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油红O染色观察每组细胞形态和细胞内脂滴的形成情况,分别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确定油酸造模的佳作用浓度。实验二院实验分为6组院第1组为空白组,即正常肝细胞组;第2组为模型组,即脂变肝细胞组;第3组至第6组在脂变细胞中分别加入不等量二苯乙烯苷,使二苯乙烯苷终浓度分别为2uM、4uM、8uM和16uM。每组加药后继续孵育24h。油红O染色观察每组细胞形态和细胞内脂滴的形成情况,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总蛋白的含量,培养基中ALT、AST含量。实验三院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每组肝细胞乙酰CoA羧化酶mRNA水平的表达。实验数据以表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结果①1.4mM油酸孵育人胚肝癌HepG2细胞24h后,油红O染色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HepG2细胞脂肪变性,胞浆内充满大量被油红O红染的脂滴,且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P<0.01),说明1.4mM油酸为制造脂肪变性HepG2细胞模型的适浓度。②加入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2uM、4uM、8uM、16uM)继续孵育24h后,油红O染色见细胞内脂滴较处理前减少,细胞脂化程度减轻,胞内甘油三酯随二苯乙烯苷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二苯乙烯苷呈剂量依赖性关系。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AST有显著升高。加入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后,上清内AST含量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步递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0.05)。各组间ALT无显著差异(>0.05)。③RT-PCR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后ACC mRNA表达增强,加入二苯乙烯苷处理后ACC mR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①1.4mM油酸为制造脂肪变性HepG2细胞模型的适浓度。②二苯乙烯苷能减少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沉积,且与二苯乙烯苷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关系。③二苯乙烯苷能改善肝脏病理形态,改善肝功能指标。榆二苯乙烯苷能抑制HepG2细胞中ACCmRNA的表达。
作者:远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本文通过心理护理在情感障碍护理临床路径中的运用,充分了解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掌握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适当心理健康教育和完整的心理护理。在运用护理临床路径过程中,对巩固疗效,预防疾病复发取到十分重要的意义。终可获得一个合理的、稳定的、可行的情感障碍临床护理路径,这将充分发挥了心理护理在医疗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江芳;瞿春红;郭淑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护理观察要点与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护理观察,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心力衰竭复发率与死亡率,有益于患者预后。结论通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护理观察,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益于患者预后。
作者:项剑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9月开展微创手术296例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微创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明显缩短,术后的尿管留置时间缩短2d,术后即能进行饮食。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随访1个月,很快即能正常学习和工作。结论对于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患者,围术期的有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杨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病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面康复护理干预。根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价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康复状况。结果经康复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早期介入床边康复,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少残疾,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黄建琼;徐立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激励式心理护理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输卵管绝育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激励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症状评分(SCL-90)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反应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强迫症、恐怖、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心理护理应用于输卵管绝育术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实现佳手术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借鉴价值。
作者:闵翠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分析优质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7例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7例患者给予优质人性化护理(研究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智能障碍、慢性分裂样障碍、易怒、烦躁焦虑以及人格改变等是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通过相应护理,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了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5/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有着多变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准确预见并进行及时处理。在护理上,实施优质人性化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精神残疾得到减少,值得推广。
作者:何娟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75例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经鼻面罩通气,通气前后查血气。结果治疗中患者动脉血气分析PaO2及SaO2均明显上升,PaCO2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结论 BiPAP呼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是有效和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合理护理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姜淑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滋养细胞肿瘤起源于胚胎组织,在人类属于少见疾病,是能被治愈的,即使发生远处转移也可被治愈。包括: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阴道超声、hCG和化疗药物的发展,使绝大部分滋养细胞肿瘤能够被治愈,且能保留生育功能。
作者:孙健(综述);刘志杰(审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预防和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85例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同期化疗的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比亚芬;B组:氧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00%,其中A组Io、Io、I Io、IVo发生率分别为14.0%、69.8%、16.2%、0%。 B组Io、Io、I Io、IVo发生率分别为11.9%、47.6%、38.1%、2.4%。 A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明显分别低于B组(<0.05)。同时,A组I 度以上急性放射性皮损持续天数明显较B组缩短(<0.05)。后两组患者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100%,A组Io、IIo、IIo、IVo发生率分别为60.5%、34.9%、4.6%、0%。 B组Io、IIo、I Io、IVo发生率分别为31.0%、42.9%、23.8%、2.3%。 A组慢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明显分别低于B组(<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比亚芬)相比氧疗在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中有更好的治疗、保护作用。
作者:李中文;汤明;邹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人力资源管理是军队医院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规划发挥对医院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一个正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源规划是在新时代军队医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方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膝骨关节炎是我国常见的骨病之一。随着当今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该病患者逐年增加。在治疗方面,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西医多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提高关节腔润滑程度,中医采用各种特色疗法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复习近年来中医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以供国内同仁借鉴,探求该病治疗的新方向。
作者:刘温华;张朝鸣;张芝桐;范薏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外阴营养不良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以外阴奇痒、皮肤变化为特征,治疗困难,易复发,给广大患病妇女带来巨大痛苦。本病为慢性病变过程,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十年。国外Goldstein等[17]近年对1675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该病的发病率约1.7%[1]。国内仅陆大春等[2]报道了对当地35002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1236人,发病率为3.53%。
作者:饶梅冬;柯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方法总结性分析了参加湖南省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选拔赛对我校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带来的变化。结果通过参赛提高了我校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快了临床实践技能中心的建设,完善了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了临床实践教学水平。结论竞赛对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临床教师自身素质、医学生临床技能及人文素养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郑玲;鞠晓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在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35例,采取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消融成功率88.57%;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患者22例,其中消融成功20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患者13例,其中消融成功11例;心电图定位于室性早搏,起源于右侧的患者24例,腔内电生理证实有22例患者起源于右侧,定位于左室流出道的患者13例,心电图的定位准确率94.29%。消融靶点位于单极腔内,心电图呈完全负相的患者有22例,均一次性消融成功,其中单极腔内心电图中,有小r波患者9例,加大消融能量,且延长放电时间后,9例均消融成功,但是1个月后,其中4例复发。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术中即刻消融成功,但是术后1h,发生一过性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监测情况呈三联律,观察2h后,室性早搏消失,与消融后的效应可能有关。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在门诊接受随访,复发4例。结论射频消融对于形态单一,起源点固定,频发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应用安全,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马吉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处女膜闭锁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10例先天性处女膜闭锁患者,采取手术方式治疗,并对所有患者实施术后护理,观察术后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卧床时间均不超过6d,平均卧床时间为4.2d。住院时间均不超过14d,平均住院时间为12.3d。而且切口愈合状况好,均达到甲级愈合。结论采用优质的术后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大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率,整体效果较满意。
作者:曾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漏斗胸是小儿常见胸壁畸形,约占前胸壁畸形的90%以上,在我国发病率0.1%~0.3%,男女比例为4:1[1],常常成家族性发病,属伴性显性遗传。手术室治疗漏斗胸的唯一方法,微创改良NUSS手术作为治疗漏斗胸的新术式,在全世界广泛开展应用[2]。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应用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患儿245例,均康复出院,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报告发生率。方法根据我中心预防接种副反应报表和个案调查表,分析我辖区内2010年1月~2013年1月预防接种后的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接种疫苗34106人次,出现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有17人次,副反应的发生率为49.84/10万,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主要疫苗有麻疹、流脑、百白破等,均为一般反应。一般反应中常见的是发热,占70.59%。结论为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正确使用高质量的预防接种疫苗,必须规范预防接种操作,加强预检工作,充分做好接种前的告知。
作者:林建光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