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秀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处异位妊娠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我院自2004年1月~2013年12月,经门诊及住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住院产妇及剖宫产术统计总人数为32894例,剖宫产产妇人数21737例,术后切口瘢痕处异位妊娠与正常子宫妊娠各36例临床资料比较,进行综合性分析、总结、整理、归档。结果剖宫产产妇人数占产妇总人数的构成比为66%。其中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处异位妊娠36例,占剖宫产产妇总人数的11/万。正常子宫妊娠囊位置及前壁肌层厚度与切口瘢痕处妊娠囊位置及前壁肌层厚度、RI比较值分别为7.19、6.58。<0.00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切口瘢痕处彩色多普勒提示院呈星点状或高速低阻/高阻型。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处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减少临床误诊率。
作者:何兴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43 min,术中出血10~120ml,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佟艳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硬币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71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84.5%,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常规治疗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顾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外科收治的26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度过了围手术期,且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保证手术疗效。
作者:冷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在临床上多发术后感染易被忽视的因素。方法两组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每组各有10例,第一组10例患者术后接受静点甲硝唑消炎;第二组10例患者接受甲硝唑静点,以及口服链霉素进行抗感染,消炎治疗。并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间。结果在除去某些不可忽略的因素后,在术后严重感染的病房中,患者出院的时间被延长;在加强换药器械清洁度的医院的病房,患者出院较早;在使用二联抗生素的病房,患者伤口恢复的较快。结论在创伤感染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对医源性感染,细菌被膜的控制,以及联合使用抗生素的规范,才能尽量避免感染的再次发生。
作者:田英男;谢艳;范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分析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归纳总结消化系统肿瘤及其转移机制,分析其转移的形式、步骤和主要方式,并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年龄和大便性状、肿瘤的大小和数目、肿瘤相关的淋巴管密度三个方面对消化系统肿瘤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概括介绍,以提高该类肿瘤的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为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4年7月135例确诊为消化系统肿瘤的病例的临床诊疗资料,根据WHO制定的消化系统肿瘤临床分期标准,将0、Ⅰ期确定为未转移组,Ⅱ、Ⅲ、Ⅳ期确定为转移组,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年龄和大便性状、肿瘤的大小和数目、肿瘤相关的淋巴管密度分别是消化系统肿瘤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消化系统肿瘤的主要发病年龄是在40岁以上,并且伴随有腹痛、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同时在临床检测中可以看到肿瘤大小和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变化,消化系统肿瘤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对于消化系统肿瘤转移的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丽芳;杨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血液透析永久性置管伤口局部感染,延长永久性置管的时间[1]。减轻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老年血液透析患者40例,年龄60~80岁,观察者20例,对照组20例。进行换药2~3次/w,每次治疗后用碘伏擦拭导管部分及置管处10cm范围内皮肤进行消毒护理,然后盖上优韧宁固定好导管。对照组同法消毒后用棉签蘸少量百多邦软膏均匀涂抹导管出口周围皮肤。盖上优韧宁固定好导管。结果在40例的老年透析永久性置管老年透析患者通过观察组应用百多邦软膏的预防导管出口处感染较对照组未使用百多邦软膏的预防导管出口处感染提高。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血液透析老年患者永久性置管伤口护理中,百多邦软膏抗菌谱广,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绿浓杆菌高度敏感,局部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易学,局部作用时间长,他对导管出口处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采用百多邦软膏进行置管口外搽能有效降低置管口的感染率。
作者:刘永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629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13例采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416例采用平片修补术。结果术中和术后发生了多种并发症,其中急性尿潴留55例,阴囊水肿、阴囊积液40例,疼痛和异物感27例,膀胱损伤4例,复发3例,术后感染1例。结论无张力力疝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通过临床医师的努力而减少的。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泌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同时安全可靠痛苦小,是治疗泌尿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哈尔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广西梧州市不同年龄儿童重症肺炎的痰液病原学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2011年10月~2013年6月广西第七附属医院儿科住院50例重症肺炎患儿在气管插管内吸取痰液,并将此痰液做培养。结果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中,有27例(54%)痰液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培养出的菌株共41种,其中细菌感染患儿23例(46%),支原体感染患儿9例(21%),真菌感染患儿1例(3%)。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患儿的痰液病原学分类比较中,<6月组的细菌感染例数均明显高于6个月~1岁组和≥1岁组,同时≥1岁组的支原体感染也高于<6个月组。结论不同年龄儿童肺炎的痰液病原学有明显区别,在制定治疗计划起到参考作用。
作者:黎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取符合纳入标准肝病住院患者248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基线调查纳入对照组,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取2014年1月~10月,符合纳入标准患者207例纳入优质组,对比患者满意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优质组服务与技术、关心与爱护、环境与指导、合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优质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转院及自主出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病住院患者优质护理,有助于增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邓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成都市第一精神病防治医院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在ABO血型中的分布。方法采集住院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EDTA-K2抗凝血,用微柱凝胶法法进行ABO正反定性测定。结果①患者的性别分布院819例患者中,男女患者(417/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5,P>0.05)。②患者的年龄分布院在各年龄段患者中,以41~50岁多(226例),与其他年龄段有显著性差异(2=21.9,P<0.01)。③患者在ABO血型中的分布院患者在ABO血型分布(男女)中均为O型>A型>B型>AB型(290/263/211/57)。结论本院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以41~50岁年龄段为高发病期,ABO血型分布规律为O型>A型>B型>AB型。
作者:哈旭;马莉;马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明确纳米炭-顺铂混悬液对鼻咽癌转移淋巴结有明显治疗效果,证明纳米炭-顺铂混悬液具有靶向化疗作用。方法将纳米炭吸附化疗药物顺铂后,注射于鼻咽癌患者鼻咽部病灶,通过纳米炭的靶向输送能力,使化疗药物输送并聚集于鼻咽癌转移的前哨淋巴结,达到定向化疗的目的。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制备药物后,分两种检验方法进行试验。第一阶段进行纳米炭靶向运药能力研究,设立纳米炭-顺铂混悬液(DDP-CNP)组、顺铂(DDP)组两组研究对象各12例,在给药前将相同剂量9 mTc显影剂(高锝酸钠Na9 mTcO4注射液)分别与药物充分混合,将药物注射于鼻咽癌患者鼻咽部,行杂孕耘原悦栽扫描,观察并记录患者前哨淋巴9 mTc显影情况,将两种药物显影人数做统计学比较研究。第二阶段,明确纳米炭顺铂混悬液对鼻咽癌转移淋巴结有明显治疗效果。将40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按随机分为行对照组(DDP组)与试验组(DDP-CNP组)个20例,连续注射给药6次,每隔4 d给药1次,1 w后行相同剂量放疗。治疗结束后15 d复查MRI进行分组对照,研究转移淋巴结缩小体积。按照WHO的抗肿瘤药物疗效评价标准对淋巴结的疗效进行评价,统计两种治疗后各治疗效果人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给予两种药物后行SPE-CT扫描,将两种药物显影人数做统计学比较,DDP-CNP组显影11例,未显影1例,显影率91.66.%DDP组显影0例,未显影12例,显影率为0例,=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通过对DDP-CNP组加放疗和DDP组加放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做统计学比较。完全缓解(CR) DDP-CNP组15例、DDP组8例,部分缓解(PR) DDP-CNP组4例、DDP组8例、疾病稳定(SD)DDP-CNP组1例、DDP组3例、疾病进展(PD)DDP-CNP组0例、DDP组1例,=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两种药物显影率不同,DDP-CNP组明显高于DDP组。证明纳米炭对于鼻咽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具有明确的靶向运药能力,纳米炭-顺铂混悬液具有靶向化疗作用。②两种药物疗效不同,DDP-CNP组明显优于DDP组。证明纳米炭顺铂混悬液对鼻咽癌转移淋巴结有明显治疗果。
作者:刘挚欣;党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因扁桃体肥大或慢性扁桃体炎需行扁桃体切除手术儿童患者在耳鼻喉科极为常见,目前,扁桃体的切除方法大体分为热切法和冷切法,其中,传统的剥离法为冷切法;近些年新兴的等离子切除法,高频电刀凝切等为热切法。相对于热切法,冷切法出血相对多,术野不清晰,手术时间较长;但是热切法又增加了局部热损伤,并且等离子刀头易损耗,价格昂贵,地市级以下医院难以开展,我科自2010年开始采用低功率电刀凝切术施行扁桃体切除术,效果满意,现将其与传统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易恩欢;刘坚;田梦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单孔无气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方法对32例行单孔无气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密切护理配合。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残留,无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生理和心理舒适度。结论密切的护理配合使所行手术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余建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办法进行总结。方法抽选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后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其必要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被给予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仅有1例并发造口周围感染,且50%的患者术后3个月可规律性排便。结论给予临床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必要的心理引导、并发症护理与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可大大改善患者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凤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2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予齐拉西酮治疗,研究组63例予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齐拉西酮治疗,两组均采用BPRS量表及TESS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MECT对记忆力的影响,并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BPRS总分、T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69.83%,显著高于对照组58.7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1dW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于第1w及第2w时恢复。结论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汪广阔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的103例SLE患者及32例健康人进行研究,其中SLE患者初发期组63例,缓解期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10水平,同时根据SLEDAI评分对初发期组SLE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初发期组及缓解期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初发期组IL-10水平亦明显高于缓解期组,三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按SLEDAI评分将SLE初发期组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21例、中度活动组30例、重度活动组12例,比较三组间IL-10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并且IL-10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IL-10参与了SLE的免疫损伤过程,且与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朱强;朱明华;何敬之;王旭彦;罗俊;王浩;刘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院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比较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预防患者发生颅内再出血、肺部感染及脑疝等并发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方法总结性分析了参加湖南省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选拔赛对我校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带来的变化。结果通过参赛提高了我校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快了临床实践技能中心的建设,完善了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了临床实践教学水平。结论竞赛对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临床教师自身素质、医学生临床技能及人文素养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郑玲;鞠晓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