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莹;张志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倒。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路感染的发生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导尿管留置期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0.0豫,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3豫。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4.61±0.6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0.41)分。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张婷;骆英;陈云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采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临床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提供其生活质量。方法对64例脑卒中卧床患者的便秘情况进行干预,观察效果。结果29例患者便秘症状完全消失,22例患者排便较前显著轻松,13例患者便秘症状较前缓解。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便秘的发生。
作者:何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锌剂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腹泻患儿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补液止泻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锌剂联合叶酸治疗,两组患儿均以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止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不良反应例数为3例,止泻时间为(3±1.5)d,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00%,不良反应例数为14例,止泻时间为(6±1.2)d,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锌剂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的补液止泻治疗方法,且不良反应比较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的运用和推广。
作者:刘娇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中西结合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126例。患者年龄在60~78岁,平均67岁。采取随机抽样分类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6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另外6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一定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实验组和常规组,组间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中西结合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癌痛患者口服镇痛剂的依从性。方法总结[1]癌痛患者口服镇痛剂依从性低的原因,对症采取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口服镇痛剂的依从性。结果癌痛患者口服镇痛剂的依从性从实施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初期的员愿豫上升至82豫。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癌症患者口服镇痛剂的依从性。
作者:陈巧红;张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疱摘除术改善巨型肺大疱患者肺功能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巨型肺大疱患者,全部患者均行肺大疱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肺功能(以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为准)、血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为(1020±1)ml,明显小于术后的(1260±2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患者术前检测血氧饱和度平均约(91.2±1.6)%,明显小于术后检测血氧饱和度(96.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大疱摘除术治疗巨型肺大疱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氧饱和情况,临床治愈率高,术后症状改善明显,且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的借鉴和应用。
作者:徐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适当的健康教育对改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ARMD)焦虑心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6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患者,对照组18例患者,两组全部进行常规治疗,对试验组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从而判断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适当的健康教育改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焦虑情绪的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红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白蛋白(UA)、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肌酐、总胆固醇(TC)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4.12豫)明显高于对照组(61.76豫),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可显著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彭曼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四肢长管状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64例四肢长管状骨多段骨折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在316处骨折中,使用膨胀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行有限接触钢板内固定术,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关节置换术等。实施单独手术治疗,或实施联合手术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0.5~1.5年的随访中,愈合298处,骨折不愈合12处,畸形愈合6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0.7±0.3)年。结论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减少发生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周景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在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患者病因,确定患者病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果发病4h行急诊PCI术,术中见左前降支近中段次全闭塞,TIMI血流Ⅰ级;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右冠近段偏心性狭窄约80%,中远段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遂决定在前降支近中段病变处行PCI术,患者取得手术成功,且术后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较高,且患者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加强患者诊断并给予手术等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晓;丁志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回顾性分析了46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归纳了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后得出结论:对高血压性鼻出血填塞期患者积极地实施心理、饮食及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血压,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对鼻腔填塞的耐受能力,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丁平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实施精细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精细化的护理。结果20例患者康复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精细化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认真指导康复训练,可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墨祥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变得多样化。胰岛素泵因为血糖控制良好,很少发生低血糖与高血糖事件而得到患者认同,与其它方法相比,血糖控制不良人数明显减少,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得到有效延缓,于是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接受了胰岛素泵治疗。但是,胰岛素泵在中国开展时间不长,尚未得到广泛的使用,许多患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面对高新仪器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顾虑,不少患者担心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以及24h佩戴会不舒适,担心操作不熟练影响治疗,对多次监测血糖产生恐惧。作为专业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护理呢?下面,我们主要就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时的正确护理措施做一些阐述。
作者:李发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患儿的真实治疗资料回顾分析。结果实施综合性护理3~12个月以后,21例年龄小于6个月的患者,13例效果显著,6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超过90.5%。在30例6个月~1岁的患者中,有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86.7%。39例大于1岁的患者中,24例效果明显,10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7.2%[1,2]。结论小儿脑瘫的治疗,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早普查、早诊断,趁并发症少、病情轻的阶段早治疗,加强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丁梦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付素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讨论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8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总有效率为92.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2%,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急诊科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作者:刘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本文介绍了我院推广电子医嘱之后,护理处理医嘱的基本过程,总结了电子医嘱系统对护理工作模式改变的影响,指出电子医嘱系统的推广使用显著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安全,有效促进医患和谐,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朱晓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空腹采静脉血4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0.05),比较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对照组检测前后CRP数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血清CRP变化情况能够较灵敏地反应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准确评价其预后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继强;耿元晖;张豪;王喜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颈动脉、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是导致前、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支架置入术成为治疗颈动脉、椎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对再狭窄影响因素研究的深入,残余狭窄对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故需要针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及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对再狭窄影响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引起相关学科医师重视对支架置入术的质量控制[1]。当存在双侧椎动脉起始段严重病变时,术后支架置入侧椎动脉可立刻对未置入侧的血流发挥代偿作用。但这种代偿作用同时也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白丽;吴凤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02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腹内脏损伤、慢性肺疾病、吸烟、肺挫伤、呕吐误吸等。结果导致重症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因素有:年龄>50岁,肺挫伤、慢性肺疾病、吸烟、有腹内伤等。对患者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SS值>20分,GCSP<8分时是重症胸外伤患者导致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一个高危因素。结论分析出引发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应该在临床中得到广大医生护士的重视。
作者:张国才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