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晶

关键词:现代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 围术期, 听力,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现代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患者均进行鼓膜置管术治疗,且予以现代化护理干预,分析现代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67%(58/60),且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应用现代护理的效果理想。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20例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肺癌患者,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0例肺癌患者,并未出现明显关节肌肉疼痛、过敏反应、严重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药物外渗等现象,但是均有一定程度的脱发情况,化疗治疗能够顺利完成。结论对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肺癌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减轻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杨映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及药学分析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关药学分析。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总有效率为97.5%,对照总有效率为8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0.05);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心肌梗死的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科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改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焦虑情绪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适当的健康教育对改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ARMD)焦虑心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6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患者,对照组18例患者,两组全部进行常规治疗,对试验组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从而判断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适当的健康教育改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焦虑情绪的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红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症肌无力合并Graves病1例诊疗体会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受累骨骼肌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Graves病(GD)是甲亢常见的病因。二者伴发临床少见,本科收治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治伦;舒惠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空腹采静脉血4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0.05),比较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对照组检测前后CRP数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血清CRP变化情况能够较灵敏地反应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准确评价其预后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继强;耿元晖;张豪;王喜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抢救。方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0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药物和临时或永久起搏器的安置,探讨心电监护、用药护理、电极脱落的预防、消化道及呼吸道护理、感染的预防和心理护理等。结果20例AMI合并AVB患者入院后有8例患者给予了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短时间治疗,4转为I 度I型,2例转为I度AVB,2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12例患者中9例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3例药物治疗无效,均行急诊手术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8例患者7d内回复至窦性心律,遂撤除起搏器,4例在10d内尚未恢复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韩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与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做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姚明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钟梅;叶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大,大多数的人会出现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病状,在我国的范围内,这种病状经常出现,发病率极其高,几乎每一个老年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骨质疏松,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和痛苦,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着重对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易祥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指导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语言、吞咽、认知等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及个体化原则,对残疾程度进行评估,分别采取物理、针灸、作业疗法、功能训练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结果经12w康复治疗及护理,患者肢体、语言、吞咽、认知功能、心理障碍得以不同程度恢复,有效率分别为:85.4%、89.6%、91.3%、82.5%、98.1%,效果显著。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有利于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袁秀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7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79例患者中1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在转运途中抢救无效死亡,78例均得到及时救护,安全转移到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其中有2例转入ICU后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6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及时、规范、高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是挽救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韩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

    胫腓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该类型骨折临床治疗上主要通过骨折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复位后加外固定支架固定等进行治疗。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是利用生物学原理以达到骨折断端复位及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治疗技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于治疗小腿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术后患者可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以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在临床应用中,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好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护理不当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现将我科2013年8月~2014年8月共125例小腿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费明爱;方松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疼痛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疼痛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晚期癌症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规护理方法,研究组3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应用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通过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NRS)两种方法评价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疼痛变化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疼痛控制、癌痛知识认知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对癌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明显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患者对癌痛知识的认知方面有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群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治疗-高风险患者的容量指导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是临床麻醉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目标导向性治疗是现今围手术期容量治疗的新方法。恰当的目标性导向性治疗避免了患者的容量不足和容量过负荷,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相对于一般患者,高风险患者从中获得的益处可能更大。生理优化方案促进个体化的容量治疗,代表了在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的一种可能的简单方法。

    作者:何君君;金孝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年应用MIS-TLIF治疗的5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术前1 d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腰痛评分,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62.6±28.2)min,平均切口大小为(4.6±0.6)cm,平均术中失血量(115.4±24.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2.1)d,共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硬膜囊破裂2例(4.0%),神经损伤1例(2.0%),切口浅部感染1例(2.0%),椎间融合器下沉2例(4.0%),术前1 d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5.4±1.2)和(2.8±0.8);术前1d及术后3个月ODI评分分别为(54.4±6.2)和(24.3±5.4)。结论 MIS-TLIF技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章友财;张仁良;肖远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目的:探讨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在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患者病因,确定患者病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果发病4h行急诊PCI术,术中见左前降支近中段次全闭塞,TIMI血流Ⅰ级;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右冠近段偏心性狭窄约80%,中远段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遂决定在前降支近中段病变处行PCI术,患者取得手术成功,且术后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较高,且患者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加强患者诊断并给予手术等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晓;丁志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行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30.1±2.4)d,观察组住院时间(14.2±3.5)d,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徐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对在我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73例患者采取护理配合的方法进行护理,并且在护理结束后,观察73例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在针对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中,通过采用护理配合的方法,能够收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护理配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与血压控制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两组的血糖与血压水平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且观察组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7%vs85.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其血糖与血压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冬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免疫学检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分析

    免疫学检验是一门对免疫学技术以及免疫学技术应用在医学领域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的学科。开展该课程的重要的一个目的则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素质教育,以此培养出更多的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社会适应力以及创新精神的综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同时,如果想要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并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则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教学方案,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方法。

    作者:李燕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