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晶

关键词:现代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 围术期, 听力,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现代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患者均进行鼓膜置管术治疗,且予以现代化护理干预,分析现代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67%(58/60),且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应用现代护理的效果理想。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3.9%;组间对比(<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采取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红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消化不良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探究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此为小儿消化不良的治疗提供比较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把96例消化不良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吗丁啉进行治疗,实验组则使用吗丁啉和阿嗪米特肠溶片进行联合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9.31%、94.83%,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吗丁啉联合阿嗪米特肠溶片在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可使患儿的治疗时间得到有效缩短,从而可使患儿的健康发育质量得到一定提高,可把之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张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8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64例观察组和64例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翠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对降低小儿输液过程中的纠纷和投诉的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及其对降低纠纷和投诉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门诊输液室输液的患儿6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配合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情况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输液配合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方面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05);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90.9%和69.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优质护理能降低小儿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值得推广。

    作者:吴敏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硫化氢的作用新研究

    肝脏缺血再灌注(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HIRI)会对肝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尤其是当患有肝硬化时,风险便会加剧。合理剂量的硫化氢(H2S)对人体肝脏可起到保护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和硫化氢的生物作用机制,简要分析了硫化氢应用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期通过分析,能引起相关研究人员对硫化氢的注意,从而扩展硫化氢在临床上的应用途径,促进临床治疗研究发展。

    作者:王佩;王与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7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79例患者中1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在转运途中抢救无效死亡,78例均得到及时救护,安全转移到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其中有2例转入ICU后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6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及时、规范、高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是挽救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韩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总结了自2008年5月~2013年12月,行术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86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经验。包括充分评估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患者病情制定详细完整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并总结评价护理效果。认为对行术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心理暗示治疗效果的个例报道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疗法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相关治疗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对确诊患者给予患者谷维素片20mg/d,同时4次/w给予心理疏导20min,4w后观察疗效。结果患者SAS评分在心理干预4周后较干预前显著降低;患者SDS评分在心理干预治疗4w后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各种不适症状消失、24h动态心电图示早搏明显减少、消失,心脏神经官能症基本痊愈。结论心理暗示疗法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方面有重要作用,能够消除患者恐惧害怕等心理,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申素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硝普钠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年60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所选患者常规治疗联合硝普钠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相应临床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中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P<0.05。结论给予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硝普钠药物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同时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能有效改善疾病治疗效果。

    作者:莫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用于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表现满意率达到98.0%,对照组满意患者89.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优质护理值得在临床上能够推广使用。

    作者:黄红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护理。结果64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5例(占0.78%),其中肺部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尔勤;刘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性化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在2014年2月~11月收治的15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为观察组产妇提供产科护理时融入人性化管理理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有助于改善产科的临床护理效果,应加以重视。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生化分析仪与POCT血糖仪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生化分析仪与POCT血糖仪对血糖检测结果。方法取2份低浓度(2.2mmol/L)和中浓度(7.00mmol/L)氟化钠抗凝的全血标本,分别使用3台POCT血糖仪对同一标本各测试20次,检测其精密度,取卫生部中心POCT室间质评价标本,在3台POCT血糖仪上分别测定其血糖,比较POCT血糖仪测定结果与相同组靶值的偏差,检测其准确度,并对比生化分析仪与POCT血糖仪对血糖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测定,3台仪器测定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通过POCT血糖仪检测,准确度较高,精密度检测,低浓度时变异系数为6.1~6.7%,中浓度时变异系数为2.0~2.3%,POCT血糖仪测定血清的结果低于生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两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生化分析仪与POCT血糖仪对血糖检测结果相差不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晶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讨论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8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总有效率为92.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2%,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急诊科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作者:刘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32例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护理体会

    腹股沟斜疝为常见的一种临床外科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大约为15:1。本病好发于大腿与腹壁交界处的三角区内,腹壁下动脉主要通过该三角区,临床上可根据疝环与动脉之间的关系将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但斜疝多见于直疝[1]。目前临床上多在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疝,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小等优点,在手术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临床护理,可很大的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有很大帮助。本文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兰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癌因性疲乏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癌因性疲乏是与癌症和癌症治疗有关的一个高发生率结果事件,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它与一般疲乏不同,癌因性疲乏起病快,持续时间长,程度重,无法通过休息得以缓解,涉及到认知、生理、情绪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日常生活。随着对这一症状所造成后果的日益重视,人们不断在探索缓解癌因性疲乏的有效途径,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从中西医不同角度来综述癌因性疲乏目前的研究现状。

    作者:甘露;陈杰;于鹏;章锋;侯恩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现状和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

    目的:分析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切断交叉感染的途径。方法完善口腔医院(科)医院感染与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改进处置设施、加强环节控制与监督治理机制的落实。结果通过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彻底改变口腔医院(科)医疗废弃物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医疗废弃物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结论有效地防止口腔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传播疾病,控制口腔医院的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汪延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探讨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86例儿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相关护患沟通措施。分析比较两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两组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68%,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4%,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为96.5%,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中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明显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杜秀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早产儿管饲喂养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对管饲喂养的早产儿早期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等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4月对我院新生儿科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将两组患儿的胃内残余量、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早产儿胃内残余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能激发排便反射、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有效的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住院时间,且经济、安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顾娟;刘艳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64例四肢长管状骨多段骨折临床治疗总结

    目的:对四肢长管状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64例四肢长管状骨多段骨折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在316处骨折中,使用膨胀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行有限接触钢板内固定术,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关节置换术等。实施单独手术治疗,或实施联合手术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0.5~1.5年的随访中,愈合298处,骨折不愈合12处,畸形愈合6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0.7±0.3)年。结论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减少发生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周景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