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行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徐霞

关键词:系统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30.1±2.4)d,观察组住院时间(14.2±3.5)d,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速度静脉推注速尿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不同速度静脉推注速尿,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取得单位时间内推注速尿的佳剂量,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在我科静脉推注速尿的94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不同速度推入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94例患者静脉推注速尿时间>12 mg/min发生不良反应有49例,发生率为53%,<8 mg/min发生不良反应有14例,发生率为14%。结论静脉推注大剂量速尿时推注的速度越快,推注时间越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因此在静脉推注速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推注速度,以8 mg/min速度为适宜,并应随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戴光惠;叶芳;柯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例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实施新型康复护理程序对改善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效果,为制定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例长期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新康复护理方案,意识、关节痉挛等方面的QOL来评价该护理程序的效果。结果该2例长期意识障碍患者上,下肢关节挛缩有所改善,可经口摄食,回家与家人一起生活等好的效果。结论对意识障碍患者实施适合综合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QOL。

    作者:帕丽达·买买提;骆朝辉;纸屋克子;日高紀久江;李慧;麦热也木古·米吉提;热比古丽·热合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中药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社区健康体检的13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和基础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中药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生存质量差异。结果干预后12个月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生理机能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中药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生理机能,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源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84例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84例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结果8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术毕转为窦性心律73例;随访3~12个月,共77例转为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91.6%。结论术后密切监测循环系统功能,保护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做好抗心律失常、抗凝药物的护理观察,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效果研究与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患者SDS、SAS评分分别为(51.6±9.7)、(51.4±9.6),实施护理干预后分别为(40.8±7.3)、(36.9±7.4),前后差异明显,<0.05,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生活质量中8个项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护理干预前,<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内孕、宫外孕并存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岁数为36周岁,孕4产3。于1974年3月30日因停经70d(末次月经1974年1月21日)要求人工流产。门诊检查诊断早孕,行吸刮术。术中探宫腔深12cm,吸出胎盘组织约30g,并见外形清楚的胎儿。术后休息2h,无不适而离院。同年4月9日下午16时突觉下腹疼痛,随即转为全腹疼痛,在卫生院诊断肠梗阻转来外科急诊。发病后无恶心呕吐及肛门坠胀。妇科会诊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呈休克病容,神清,血压90/60mmHg,脉搏120次/min,唇干,腹软,压痛及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双合诊: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前位略大,右侧附件增厚、压痛,左侧空软。腹腔穿刺抽出不凝结血液。诊断为腹内出血,宫外孕高度可疑。于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即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积血约1200ml,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破口处见一完整胎儿长6cm,遂即切除右侧输卵管,左侧行输卵管结扎。术中输血800ml。住院11d,痊愈出院。

    作者:王晓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

    目的: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合理解决并给予合理建议。方法采用我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的80例心血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于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给予对策和建议。结论心血管内科等护理工作水平决定了患者的后期康复进程,此外更加需要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相互沟通,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

    作者:唐晓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结肠癌术前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应用及护理探究

    目的:探讨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肠癌术前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31例结肠癌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5例,观察组16例。对照组口服番泻叶,观察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对两组术中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术后肠道恢复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做术前准备,肠道清洁度较好,利于术后的肠道恢复。

    作者:王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恐惧﹑焦虑和烦躁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8例心肌塞患者进行治疗和相关护理,其中10例在治疗心肌梗塞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称对照组;另外18例针对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状况附加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观察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状态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的心肌梗塞患者都能在预期计划内消除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各种不良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早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护理技术水平和心理道德修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曾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现代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现代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患者均进行鼓膜置管术治疗,且予以现代化护理干预,分析现代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67%(58/60),且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应用现代护理的效果理想。

    作者:李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疱摘除术改善巨型肺大疱患者的肺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大疱摘除术改善巨型肺大疱患者肺功能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巨型肺大疱患者,全部患者均行肺大疱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肺功能(以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为准)、血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为(1020±1)ml,明显小于术后的(1260±2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患者术前检测血氧饱和度平均约(91.2±1.6)%,明显小于术后检测血氧饱和度(96.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大疱摘除术治疗巨型肺大疱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氧饱和情况,临床治愈率高,术后症状改善明显,且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的借鉴和应用。

    作者:徐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8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64例观察组和64例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翠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82例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护理体会

    异位妊娠在临床上又可称之为宫外孕,多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并生长发育,其中为常见的为输卵管妊娠。为妇科中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常常引起腹腔内出血及休克等并发症,严重者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现临床上多采用腹腔镜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此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疼痛轻等优点,而且术后不留有较大的手术瘢痕[1],目前此种手术方法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其手术前后的护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晓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议如何加强医院图书馆建设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建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储存和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源头,也是开展医护人员素质教育的阵地之一,用以提高整体素质,更是推进临床科研的重要保障,其发展和服务不但体现了医院的文化内涵及知识底蕴,也是医院提高诊疗水平,扩大社会知名度的重要保障[1]。图书馆工作的优劣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医院的医疗水平。因此,加强医院图书馆建设,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作者:李莉;宋霞;徐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免疫学检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分析

    免疫学检验是一门对免疫学技术以及免疫学技术应用在医学领域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的学科。开展该课程的重要的一个目的则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素质教育,以此培养出更多的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社会适应力以及创新精神的综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同时,如果想要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并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则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教学方案,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方法。

    作者:李燕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碘普罗胺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护理与体会

    目的:探讨碘普罗胺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688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患者除予常规护理外,从心理状况、饮食选择、肠道准备、造影剂的应用、检查中不良反映的处理及造影后的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护理。结果应用碘普罗胺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688例,其中10例出现不同程度过敏反应,出现全身灼热感、面部潮红、心慌等4例,胸闷、出冷汗3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完成造影。结论在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的护理工作极为关键,决定患者能否配合检查,安全完成检查,达到诊断目的。

    作者:蒋长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11月收治的49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我院2014年1月~6月以来收治的49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实施全程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64例外伤性骨折患者在护理中重视了心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的病例,分析重视心理干预所起到的作用。结果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积极加行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利于患者骨折的恢复。结论外伤性骨折患者在护理中重视心理干预有利于骨折的治疗及康复。

    作者:张先莉;武瑞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可视喉镜在麻醉和急救工作中的应用

    可视喉镜是一种新型的视频插管工具,其镜片前端安装一个高清晰度防雾摄像头,并由两个发光二极管提供光线和对比度,通过光缆将图像传递并放大至7英寸的液晶显示屏上,术者对患者咽喉结构可以清晰观察,确保声门暴露清楚[1]。与普通喉镜相比,它具有可控性强、可视性好、活动度较大、对黏膜损伤小等特点,能够显示气管与食管的解剖结构,更好地进行气管、胃管插管,使咽喉受到的刺激减少,减轻不良反应[2],提高了急诊预处理的能力,使麻醉学和急救医学进入新时代[3]。

    作者:柏满云(综述);廖琴(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目的:探讨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在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患者病因,确定患者病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果发病4h行急诊PCI术,术中见左前降支近中段次全闭塞,TIMI血流Ⅰ级;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右冠近段偏心性狭窄约80%,中远段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遂决定在前降支近中段病变处行PCI术,患者取得手术成功,且术后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较高,且患者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加强患者诊断并给予手术等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晓;丁志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