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量泵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以及护理体会

刘荣辉

关键词:危重患者, 微量泵,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泵在急诊科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以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急诊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应用微量泵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导致微量泵在临床使用中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对微量泵使用操作规范不熟悉,缺乏相关知识,责任心不够。结论针对微量泵临床使用中的问题,制定微量泵使用操作规范,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掌握微量泵使用操作流程、适应症及相关药物知识等,可以提高抢救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护理。结果64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5例(占0.78%),其中肺部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尔勤;刘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

    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药物,抗血小板治疗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循证医学编写的指南规范了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能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与口服阿司匹林治疗。不耐受阿司匹林者,可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由于阿司匹林抵抗的存在,抗血小板治疗应坚持个体化方针。双抗治疗风险较大,需在循证医学指导下进行。目前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的知晓率低,服药的依从性低。我们需要按照指南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率,消除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力度不足的医源性因素。

    作者:李元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宫底按压助产法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宫底按压助产法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0例需要使用宫底按压助产法缩短第二产程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两组产妇经过治疗及护理后均正常分娩,但观察组产妇的满意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妇的会阴撕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需要使用宫底按压助产法缩短第二产程的孕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提高正常分娩的几率,减少产妇的会阴撕裂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09例接受黄疸蓝光照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故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不良事故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新生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黄春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咯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大咯血是呼吸科临床的常见危重症,抢救与护理措施不当均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科从2006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大咯血40例患者进行了总结分析,经及时救治及护理,其中21例病情好转,7例病情一度好转,死亡2例,好转率93.3%。认为大咯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除护士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知识外,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大咯血及窒息先兆,综合运用一般护理、咯血护理、休克护理及心理护理多种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和抢救能力,可受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张巧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乳腺良、恶性结节中超声评分的价值分析

    目的:乳腺良、恶性结节中超声评分的价值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3月~2014年3月患者80例乳腺良、恶性结节,并且将这些乳腺良、恶性结节患者可以依据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两组,即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诊断中,采取常规彩超诊断方案,给予研究组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超声评分,对两组乳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临床效果诊断效果,分析应用超声评分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超声评分后,诊断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超声诊断,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临床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应用超声评分诊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乳腺结节诊断水平,提高恶性结节的准确率,降低良性结节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凌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心血管住院患者糖代谢的异常情况,为排除相关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糖代谢的情况进行测定并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心内科住院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情况均显著高于无糖代谢异常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糖代谢几率较高,但是临床确诊率相对较低,因此应重视心血管内科患者自身糖代谢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胡慧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药预防肝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主要在于能否及早发现、及早有效治疗,癌前病变则是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演变成癌的病变。包括肝硬化、腺瘤样增生及肝细胞不典型增生三大类在内的变异均属于癌变前身。肝癌前病变在肝癌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而且是近年来肝癌研究的热点话题,从中医药角度探讨肝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及预防措施。本文现就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于鹏;陈杰;甘露;章峰;侯恩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已知BMP家族中成骨活性强的成员;Smad蛋白在其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BMP-9腺病毒为载体表现出强大成骨能力;BMP-9还具有促进原始神经元乙酰胆碱的合成,调节造血干细胞,降低血糖等作用。

    作者:盘旋(综述);蒋练(审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吸痰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吸痰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14年11月共收治需吸痰患者560例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出现并发症42例,总发生率7.5%,其中低氧血症25例,约占59.5%;呼吸道黏膜损伤7例,约占1.7%;感染5例,约占1.2%;心律失常、阻塞性肺不张各2例,各占0.48%;气道痉挛1例,约占0.42%。结论通过对吸痰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并给与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林属芳;李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抢救。方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0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药物和临时或永久起搏器的安置,探讨心电监护、用药护理、电极脱落的预防、消化道及呼吸道护理、感染的预防和心理护理等。结果20例AMI合并AVB患者入院后有8例患者给予了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短时间治疗,4转为I 度I型,2例转为I度AVB,2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12例患者中9例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3例药物治疗无效,均行急诊手术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8例患者7d内回复至窦性心律,遂撤除起搏器,4例在10d内尚未恢复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韩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无痛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93例手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护理组156例和对照组13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护理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无痛护理用于手术室患者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生命特征的异常波动,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素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33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肝肾功能等,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增强检查,对图像进行有效的评价。结果33例患者中采用CT检查均取得理想效果,患者中21例动脉闭塞21例,10例动脉狭窄,2例动脉瘸,1例诊断过程中没有发生异常情况。3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诊断和CTA诊断结果相同。结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英;韩庆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应用及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科室在近期内接诊的6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并按照患者护理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3例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B组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就A、B组患者治疗后的SDS评分及SAQ评分情况进行记录比对。结果 A、B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其SDS、SAQ得分均较护理前有了明显的改善(<0.05);组间比对,B组患者的改善幅度优于A组患者(<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这对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机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妇科腹腔镜器械的规范化管理

    目的:加强妇科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规范化管理,确保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通过建立妇科腹腔镜专科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建立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专科护理人员的分层级规范化培训、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减少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和器械损坏。要求专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每套腹腔镜设备的操作流程,每套器械的组成,以及每把腹腔镜器械的构造、拆装、清洗、灭菌、使用方法。还要熟练掌握每台手术的配合及注意事项,专科的的操作如套扎结的打法等,及时解决常见故障。结果加强妇科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规范化管理,降低了妇科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损坏率,延长了妇科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使用寿命,保证妇科腹腔镜器械的及时供应,保证了手术时设备和器械的性能良好。结论加强妇科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赖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实施精细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精细化的护理。结果20例患者康复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精细化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认真指导康复训练,可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墨祥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总结了自2008年5月~2013年12月,行术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86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经验。包括充分评估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患者病情制定详细完整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并总结评价护理效果。认为对行术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降低血压,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观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患有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实验中,实验组采取的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的治疗效果更好,效果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常规护理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老年患者的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卫生人力测算指标构建

    卫生人力具有复杂性、时变性的特征,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经过文献评阅分析及专家小组讨论,通过指标筛选,确立了一套合理、有效的测算卫生人力需求量的指标体系。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