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明;肖少雄
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因车祸撞伤头部及左大腿后昏迷4小时入院.体检:X线摄片及头颅CT等检查诊断为:(1)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2)左股骨干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及软组织撕裂伤;(3)头颅外伤;(4)ARDS.经大量补液、输血纠正休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改善缺氧,行手术治疗后收住ICU监护.生命体征:BP 8~13/5.5~7.5 Kpa(持续多巴胺静脉滴入下),HR 110~160次/分,SpO2 93%~97%.末梢循环及尿量尚可.此时为低血压状态,在心电监护下用4FSwan-Ganz导管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选右侧股静脉为穿刺点,局部消毒铺巾,带针芯导管穿刺见血后,导引钢丝由针芯进入,扩张器扩张后,置白套管,轻柔将Swan-Ganz导管送入.至导管刻度30 cm处,气囊充气,送入60 cm处,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性早搏(vp),此时测得压力为1.45 Kpa将导管送入80 cm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RBBB),测压力为1.27 Kpa.将气囊放气,撤管至65 cm处再次出现VP.撤管至55 cm,测压力为0.49 Kpa,至此拔出导管.约3小时后RBBB消失.根据导管漂入深度和心电图表现,确认导管漂浮到位并测得相应压力.根据以上数据,考虑呼吸机对胸腔内压的影响,判断血容量不足,为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罗文钰 刊期: 2005年第24期
WHO资料表明,1998年全球有糖尿病(DM)患者1.35亿,预测到2025年将猛增至3亿.我国人口12亿,拥有世界上大的DM患者人群.DM及其并发症在许多国家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WHO世界卫生报告显示,1998年糖尿病居全球死因顺位的第六位,疾病负担顺位第3位[2].随着近年医疗费用的迅速增加,糖尿病所致的经济负担还将继续加重.因此认识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以便更好的进行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必要的.大部分1型DM和2型DM的发生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周南会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笔者采用鱼腥草穴位注射结合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40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0~70岁,病程5年以下5例,5~10年19例,10~30年以上16例.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不能平卧等,查体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或湿啰音,病程较长者伴有肺气肿.其中风邪犯肺23例、痰湿蕴肺12例、肺虚5例.活动性肺结核、急性肺部感染、肺部肿瘤、左心衰者除外.诊断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判定标准.
作者:唐妙 刊期: 2005年第24期
随着社会法制意识日益增强和病人维权意识的普遍提高,保护病人的隐私权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关注的焦点.曾有报道:某医院为病人行人流术时有学生在场观摩而引发医疗纠纷,病人要求精神赔偿.针对临床带教与保护病人隐私权这一矛盾,我科从带教老师、学生、病人三方面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与广大护理同仁共同探讨.
作者:黄华英;顾琼;郭天智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范围,好发于夏秋季,尤其以婴幼儿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为患儿带来痛苦.本病常规治疗以抗病毒为主,抗生素为辅.我院自2004年7月~2005年7月收治疱疹性咽峡炎95例,用清开灵冲剂口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桂芳;杨少芹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我院于1997年购买Coulter公司JT-IR型全血细胞分析仪,是Coulter公司T系列中的产品,是具有测定18项参数的三分类仪器,具有测定速度快、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性能稳定等优点,是做血常规检验的理想仪器,现将我们在使用该仪器遇到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金彪;杨晓东;卢建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若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为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现将我院30例异位妊娠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杨万敏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承担着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械的重要科室,它与每个科室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内污染及患者安危,所以,只有全面提高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严把消毒供应关,才能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覃美珠 刊期: 2005年第24期
便秘为临床上的常见病,1999年国内戴菲等对1525例健康人群进行调查,便秘总患病率为9.18%,男7.28%,女11.04%,60岁以上14.84%.慢传输型便秘(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占功能性便秘的45.5%.本文就STC的概念、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董丽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症状与神经传导变化.结果:共64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56.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新法 刊期: 2005年第24期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部无防备的过度活动或者椎间盘发生退行改变而出现急慢性压迫性神经根病或脊髓病表现.2004年笔者采用CT定位下取穴治疗单纯神经根损害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传明;肖少雄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突发性传染病本身具有鲜明的特点,我们通常把那些突然间流行起来的且对人类有高度危害的传染病称为突发性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突发性传染病不仅仅指新的疾病,而且还包括那些一度得以控制又再次流行的疾病.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点和热点.笔者综合相关文献报道,综述近30年来主要的突发性传染病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作者:孙剑刚 刊期: 2005年第24期
2001年3月~2004年5月我们运用八珍汤治疗40例椎动脉狭窄引起的头晕头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均属门诊病人,男28例,女12例,年龄14~56岁.病程1周内5例,多见于14~17岁,1个月内12例,3个月以上的23例.
作者:姚艾虢;李芳举 刊期: 2005年第24期
近年来我院与澳大利亚ACU大学联办了涉外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是涉外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护理学人才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涉外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采用了双语教学.如何将病理生理学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双语教学中不仅学好病理生理学专业课,又能增强英语应用技能,同时又不让英语成为学习专业课的语言障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作者:汪雄;吴胜英;陈艳 刊期: 2005年第24期
对我院5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和CT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7月~2005年6月,经临床和CT诊断的患儿54例,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1小时~30天,平均7天.早产儿11例,剖宫产2例,有窒息史21例.临床表现为口唇及四肢紫绀30例,反应迟钝11例,激惹4例,惊厥7例,呕吐4例,肌张力降低11例,原始反射减弱7例.
作者:吴金星;李珊 刊期: 2005年第24期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产科重要并发症之一.对65例ICP患者进行了血清胆汁酸、肝功能指标检测.现将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雷达 刊期: 2005年第24期
健康教育是治疗与护理病人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实施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应从在校的护生开始.笔者在从事护理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收到了实际效果,护生毕业后,健康教育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现将具体的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侯继丹 刊期: 2005年第24期
血栓性静脉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是下肢静脉曲张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浅静脉内血液滞留,血液在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使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引起早期以肢体突发性广泛性肿胀、疼痛为主,后期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的血管疾病.近几年来,本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但在其病机及药物治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书杰;王丽萍 刊期: 2005年第24期
运用中药消脱止内服加自制痔痛消洗剂治疗痔肿痛4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8~76岁,病程3天~12年,炎性外痔或伴肛裂30例,血栓外痔12例,混合痔术后3例: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9~72岁,病程3~11年,炎性外痔或伴肛裂29例,血栓外痔13例,混合痔术后3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作者:秦佩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约35%~40%的1型DM可发生肾病,2型DM的发生率约20%,由于90%~95%的DM为2型DM,因而半数以上的DN系2型DM引起.在欧美国家DN已成为血液透析与肾移植的首位原因.DN从发生到发展至终末期往往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这期间DN的早期诊断以及积极治疗对于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证生命安全极为重要.
作者:刘云涛 刊期: 2005年第24期